第二章 嘴炮堂哥

第二章嘴炮堂哥

孤兒這一世仍然是孤兒,先是父親得咳症去世,讓他成了一個遺腹子,然後母親傷心過度,生完他沒熬過產後風,跟着父親去了。

於是族長老伯爺便將他養在身邊,又當爹又當媽拉扯到了今年,五歲。

要換做眉山城別的小戶,他怕是剛穿越過來就被扔馬桶了,但是好在老天爺長眼,讓他姓了“蘇”。

蘇程石史,眉山縣四大家族,鄉里有族田,宗祠,老宅,城裡有鋪面。於是他相當於將上一世小時候的生活重新過上一遍,還多了個碎嘴的老伯爺看顧着,更貼心一層。

輩分不低,水字輩,老伯爺就隨便給他取了個名字,叫蘇油。

按老伯爺的說法,油可是了不得的好東西,大戶人家纔不愁吃得上哩!一般的小戶,哼,一年有二兩溼溼嘴,那就是開了天恩!

於是這名字就被叫了開來,等到他一歲多假裝重新開始學會說話的時候,名字已經計入族譜,無可更改,無從抗議了。

老伯爺平日裡就守着宗祠,甚爲無聊,喜歡嘮叨族裡的諸般瑣事。

聽了幾年,蘇油早已知道,蘇家在二十年前就開始出人。

自己有個遠服堂哥,叫蘇渙,熬了十幾年,前年官家許他從閬中判官升遷做了祥符縣令,是蘇家第一個熬出小頭的人物。

祥符和開封,一在汴京之西,一在汴京之南,瞭解了地理位置,就知道這職位的分量了。

蘇家曾經經歷過一件事情,山田所剩不多,早都在這堂哥的免稅份額之內,因此家族裡現在勉強算是解決溫飽。

今天老伯爺珍而重之地拿出來兩套老書,將蘇油喚了過來。

老伯爺說道:“小油啊!這兩套書,這還是你堂哥中進士那年送來的,它們認識伯爺,伯爺不認識它們。你帶進城裡去讓老三翻翻,他是做學問的,讓他給你安排個字吧,這眼看都要開蒙了。”

蘇油說道:“我才五歲。”

老伯爺上手就給了他一下:“以後我蘇家的娃子,都要讀書!你三哥家倆侄子都是六歲開的蒙,你這當叔的不該早點?別鬧!起碼要去打聽下這開蒙是怎麼個章程!”

蘇油噘嘴道:“我不想去!我這麼小你讓我一個人進城,存心想讓我被拍花子的拐走是吧?”

伯爺惱羞成怒:“你都快精成猴了!你攛掇石家小娘子,把人家家裡四口小豬的子孫根都給禍禍了,那是小姑娘該乾的事兒?!”

蘇油爭辯:“什麼子孫根,有倆是小母豬……”

伯爺轉身便開始踅摸:“治不了你是不是?我黃荊棍兒放哪裡去了?不用等石家人上門,現在就把你揍死算給村子裡除害!”

蘇油抱着書轉身就跑:“得得得,我去還不行?告訴你們等翻年才知道我的好!”

跑出敞壩纔有機會細看手裡的書籍,一看差點沒摔了。

宋版蜀刻大字本《論語》《春秋》!

乖乖!當年在蜀州省博物館裡見過,妥妥的國寶啊!

老伯爺還在後邊喊:“你三堂哥今年四十四,住紗縠行,要有禮些喊明允先生!堂嫂姓程記住了!先躲幾天不用急着回來!”

接着就看見蘇油一個跟頭摔倒在土壟下面,老伯爺搖頭嘆息:“娃子倒是聰明娃子,就是太淘氣!明允脾氣大,看看讓他拘着能好點不……”

“唉!毀了一村的果樹,現在連別村的豬都禍禍上了。得,老頭兒還得去跟石家把豬買過來……真是臊我趙郡蘇家臉面喲……”

……

左顧右盼了好一陣,蘇油一路走,一路看着街上熱鬧的景象思索。

姓蘇的明允先生,滿大宋三百一十九年,就只有一位。

不過他對這老堂哥的印象其實不大好,這堂哥行事文章過於銳激,人家老王評價得就沒錯,那個《六國論》,還真就是縱橫家言。

至於《辨姦論》,更是潑婦罵大街,毫無營養。

看看人家司馬光,輕飄飄利用一道考題:有某人認爲,“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大家都讀過書的,一起來論論吧。

三句總結釘死某人千年,連皇帝都按不住,這纔是戰略級核導彈。

老堂哥的文章,因爲恣肆激越挑戰當朝執政,文章一出便被文人圈子大力傳揚,殺傷力的確是有。不過只能算歪把子機槍。

除了文辭成就高得一逼之外,思想性上按千年後的觀點來看,只能說幼稚。

拿政敵衣着行爲習慣等瑣碎處作爲漏洞進行大肆攻擊,在蘇油的眼裡,這就是打蛇沒打到七寸上,落了下乘不說,還添亂,還暴露了攻擊方向,還刷低了同黨人品。

倒是那個大侄兒,絕對是巨型偶像,中國文壇上輝耀萬古的吉祥物,嗯,小侄兒其實也不差……

剛想到這裡,蘇油站住了,一拍腦門:“哎呀!差點忘記了那件大事兒!”

上一世逛三蘇祠的時候,蘇油知道,明年眉山城裡,會出一件大事,那就是江卿蘇程兩世家的決裂。

起因就是嫁入程家的蘇八娘。

這事情說起來話就長了。

蘇東坡曾在詩文裡提到過當時在眉山的望族:“炯炯明珠照雙璧,當年三老蘇程石。里人下道避鳩杖,刺史迎門倒鳧舄。”

史家雖在這詩中沒提到,不過後來蘇轍就是娶的史家小姐。

詩裡邊的意思是說三家既富且貴,盛極一時。他們外出辦事,里人恭敬避讓,連當地的父母官都要急忙出門迎接。

當然具體情況還需要具體分析,詩裡邊的事情,其實應該是發生在蘇程兩家後代入仕之後。

蘇序蘇老頭超級可愛噠,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笑眯眯地給人讓路,纔不是大蘇寫的那樣呢!

總之現在,蘇家纔剛起步,相反程家,早先本就是眉山鎮首富,而如今子弟們也和蘇家一起,開始邁入仕途。

蘇家蘇渙、程家程濬,天聖二年進士及第,便是起點。

既是同年,又是同鄉,這在官場上,就是天生的奧援。

因此兩家聯姻,是題中之意。

蘇東坡的外祖父程文應,便是在那個時候看中了蘇家桀驁不馴的老三,蘇洵。

於是蘇洵十九歲時娶了程家的千金小姐爲妻。

這是一門好親事,程家富有,蘇家寒薄,有點高門下嫁的味道,是世家最好的婚姻選擇。

自小在優越環境中長大的程氏夫人,來到條件相對較差的夫家,恭守婦道,孝敬公婆,勤儉持家。

曾有人問她:“憑藉父母對你的疼愛,假若你去向他們請求資助,應該沒有問題。你爲什麼甘心受窮,一句懇求的話也不說呢?”

夫人回答:“如果我向父母請求資助,父母肯定答應。但別人就會說我的丈夫沒有出息,那怎麼行呢?”

當時蘇洵還是個憤青,滿世界亂玩,用他自己的話說,都叫“遊蕩不學”,程夫人見丈夫荒廢學業,成天在外遊歷,心有憂慮,卻毫無怨言。

直到蘇洵二十七歲玩累了,加上裡外親戚中又中了幾位進士,他纔開始有了點壓力,於是對程夫人說道:“我覺得自己還是能讀書的,就是現在已經二十七了,晚不晚了點啊?還有我去讀書了,家事誰來操持?”

說得就好像自己曾經操持過一樣。

程夫人卻深明大義,說道:“你安心去求學上進,家裡的事你不用操心,就讓我一個人來處理吧。”

於是程夫人賣掉自己的首飾珍玩,籌集資金,在眉山城的紗縠行租借門面房屋,在首富老爹的街對面做起了絲綢買賣。

可能是商業天賦遺傳,也可能是首富老爹的照應,總之程夫人做了幾年生意,蘇家竟因此暴富,在城內紗縠行附近購置了一套花園式的宅子。

程夫人當之無愧成爲蘇家的最大功臣。

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第八十章 觀瓷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第五百零九章 道德標杆第五百五十七章 水利農田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銀行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八百五十一章 支持第二百六十三章 老太君第九百八十章 大宋該打的仗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窮第四百九十二章 紅臉白臉第九百四十七章 王營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確的幫手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關撲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掃蕩第九百三十二章 舊州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勸和第五十六章 十字歌第一百八十四章 佈置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開張第四百二十章 衝擊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完本感言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御史的正確方式第四百九十九章 開幕式第七百二十六章 平家人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第九十七章 劃時代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失蹤第八百七十二章 基地第七百二十七章 日本鬼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一百三十三章 銅鏡(求推薦票)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白災第七百九十三章 勞動人民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貞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電機第九百四十三章 秉常第二百六十九章 勳戚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擊手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書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六十四章 早飯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韓縝第六百二十一章 弊端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發準備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魚第五百四十一章 軍器監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第九百八十八章 尉氏的變化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城西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錐第十二章 牛雜可是好東西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迴護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法螺第六百三十一章 解釋第一百六十六章 童謠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書第一百三十五章 來訪第二百四十八章 至寶丹第六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集體告狀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教訓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三百九十二章 談判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蓮華炬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建言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關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六百七十二章 承包第三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