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天選

第二百一十八章張天選

張方平生平第一次覺得自己腦子有點缺氧:“這是大道啊!大道至簡,還可以從此處解釋!研究術數的人這麼多,怎麼從來沒有人提及這處關竅?”

蘇油笑道:“明公,這些以後再琢磨,我們先解決這道題,此處還要用到幾個定理。”

“首先,我們還要證明垂徑定理和勾股定理……”

“接下來,我們還要證明相似三角形定理……”

“好了,我們連接弧的最高點和弧的起點,現在我們就得到了兩個相似三角形,這個,還有這個,對不對?接下來我們設頂到水面高度爲拱,大圓直徑爲徑,河面寬度爲弦。”

“現在我們的條件就多了很多,可以通過這些定理,列出這麼一個關係算式……”

“這個算式可以變化成這樣……再這樣……好了,師爺你會開方術不?會?那你來計算。”

師爺說道:“等我去取算籌!”

一陣擺佈之後,師爺哈哈大笑:“算出來了!明公,現在我們算得了大圓的直徑!”

張方平大喜:“厲害!”

想想又沒對:“等下,差點被帶歪了,知道這個有什麼用?我們不是要算那啥……弧長嗎?”

師爺這纔回過神來:“對哦……”

蘇油笑道:“知道了直徑,可以通過周率得到周長。”

師爺連連點頭:“對對對!”

蘇油又摸出一本冊子:“這個是三角函數表,裡邊有不同長度直角邊和相應角度的換算關係。通過它,我們可以得到弧的夾角。”

“圓周三百六十度,可以通過弧的夾角度數除以三百六十,再乘以圓周長度,就得到弧長了。”

師爺筆下不停:“弧長再乘以橋寬,就得到橋面的面積!再除以單塊石料的面積,就能得到石料的塊數!”

算完將筆一丟,長揖一禮:“公子實乃算學天才!倉舒不過也!”

蘇油對張方平拱手道:“明公,在命題邏輯中,未經證明的敘述都稱爲猜想,用推理的方法判斷爲真的猜想,方可叫做定理。無數的定理構架成的體系,便是數學體系。幾何,乃數學之一分支,所有內容,歸根結底,都從這幾條簡單公理中所證而來。這,纔是數學的本質。”

張方平手拈鬍鬚:“妙哉此論!明潤,你現在證出多少定理來了?”

蘇油從書包裡取出一本書:“這是給薇兒帶來的新教材,孩子們力弱,要自食其力,須得機械輔助,而機械的基礎,就是數學。土地廟小學從實用出發,證得了一些,前後有兩本,每本三冊,叫《算術初步》和《幾何初步》。”

張方平打開來,裡邊都是些圖形和符號:“薇兒,你也能看懂?”

石薇就開始告狀:“我不如小油哥哥聰明,這書看起來倒是不難,但是題冊就稀奇古怪了。”

“小油哥哥的好多題,要用很巧妙的方法才能解出來,我想不出來的就寄回給他,小油哥哥會用紅筆給我批改了,然後罰我做五遍!”

張方平問道:“比如呢?”

石薇說道:“比如加減乘除我都會,但是小油哥哥說用三個五一個一,加減乘除,每個數字只能用一次,最後要得到二十四這個結果,就很難了。”

師爺頓時恍然大悟:“這就是拓展題,好比剛剛剩餘理論最後一題……”

張方平對蘇油笑道:“我是計司出來的,如今還領着戶部侍郎,自然知道數學的重要,你所創的梵數,橫式,包括會計賬簿,的確簡便。今日試爾一試,看來果真是從簡到繁,自行穎悟出來的。”

“老夫當年也是無人傳授,借書通讀而明事理。難得,明潤你很有老夫幼時的風範!”

蘇油都嚇壞了:“豈敢,蘇油愚鈍,明公則過目不忘,這是沒法比的……”

張方平轉身對蘇洵道:“子瞻子由,筆力雄奇,學問紮實,無需我多說什麼了,你們父子三人,便好好準備明年的解試吧。”

蘇洵躬身道:“明年春日,我們定當早來成都,準備運司貢試。”

張方平擺手:“不,以你們的才華,必須去京華考解!”

“歐陽內翰一代文宗,他門人曾鞏,與大蘇文章頗近,想來見到你們必定會心喜的。”

“我雖與他政見不合,平日裡也無一絲往來,老夫做御史的時候,甚至還批評過慶曆諸人舉措操切無畫,永叔對我也很不滿。”

“不過如今朝堂風氣尚正,我們的爭執,是爲了國事,各自有各自的堅持,無傷君子之道。說起與國舉才,想來都是一樣的心情,因此你們須得去汴京參加解試,交遊京中文人名宿,讓名聲得到傳揚。”

“我和老雷,與朝堂遠隔,有些事情用不上力道,不過你放心,我一定將你們交託給永叔和聖俞他們。”

蘇洵感佩莫名:“多謝明公提攜。”

張方平笑道:“一封書信的事情,這不叫提攜。”

拈鬚轉頭,對着蘇油上下打量:“不過這小子嘛,能否留在我身邊調教?”

啥?蘇油瞪圓了眼睛,我就這麼有老頭緣分?

“呃,明公你別見怪啊,我在眉山學宮……”

張方平擺手:“龍山長那邊我自會去說,成都學宮可是有蜀刻《十三經》正本,益州整體不如眉山,不過成都教學水平還是不錯的,怎麼滴?看不起我三榜出身?”

老頭你別瞎說啊,蘇油都要嚇尿了!你老人家是宋綬、蔡齊親許的“天下奇才”。兩次制科出身的天選之人,誰敢對你老人家不敬啊?!

說起張方平的出身,就不得不提到當時的一種特殊考試製度——制科。

制科考試的程序比科舉考試要繁瑣。參加制科考試的人員由朝廷中的大臣進行推薦,一般是底層地方小官員,也可以是地方聞名的大賢,然後參加一次預試,最後,由皇帝親自出考題。

科舉考試每三年一次,而制科考試是不定期的。

選拔非常嚴格,遠比進士試變態。

首先,仁宗朝規定,參加制科者,須有二位大臣薦舉。

拿到舉薦名額,還需向兩制——即掌內製、外製的翰林學士、知制誥、中書舍人,這些一般都是文章大家——呈送平時所作策、論五十道。

兩制看了,覺得這娃詞理俱優,便可以送去參加閣試了。

秘閣試六道題,道道都是攔路虎。

首先,出題範圍就極其廣泛——九經、兼經、正史。

別忙,那只是主要的,接下來,還要旁及武經七書,即北宋朝廷作爲官書頒行的兵法叢書——《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李衛公問對》。

沒完,還要包括《國語》,諸子百家。

等等啊,上面這些是正文,光有這些怎麼能體現出我們大宋制科考生的逼格呢?所以——歷朝歷代大儒們爲這些經書所寫的註疏,也在考試範圍裡邊喲……

用蘇軾參加過的那次制科來舉例,閣試六論如下:

一,《王者不治夷狄》,出處:《春秋公羊傳》,何休的疏注;

二,《劉愷丁鴻孰賢》,出處:《後漢書?劉愷傳》,《後漢書?丁鴻傳》;

三,《禮義信足以成德》,出處:《論語?子路篇》,包鹹的注述;

四,《形勢不如德》,出處:《史記?吳起列傳》;

五,《禮以養人爲本》,出處:《漢書?禮樂志》;

六,《既醉備萬福》,出處《詩經?大雅?生民》,鄭玄箋註。

六道題中,三經三史,三正文三註疏,範圍可以說是極廣。

第九百零三章 專業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御屁股長瘡第六百零四章 劉嗣當官第九百七十四章 禽獸不如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跑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鏖戰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來信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四百六十九章 神機銃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純臣第五百零九章 道德標杆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戰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壟斷第六百零三章 賓化第四百二十八章 他怎麼敢第八百八十二章 論功過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出賣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會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一千零五十章 聖旨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理順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四百八十九章 遊玩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第六十六章 取酒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兀鐗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大蘇釀酒第四百九十九章 開幕式第九百一十四章 甕城戰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舊部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堯臣去世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後世之美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師叔祖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新年第四百六十五章 新君舉措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監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八百一十一章 呂惠卿的魚死網破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三百四十二章 爭論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鐵甲艦第二百四十八章 至寶丹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六百四十章 賜第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血戰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种師道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別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韓縝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油會做官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八百六十九章 張道長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打臉第一千三百章 評價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文殊奴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胡辣湯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七百六十三章 花花繞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趙煦的聰明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授權書第三百零三章 幫手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衆將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完顏部第四百八十九章 遊玩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難熬的一夜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六百六十五章 上課第九百四十章 再見呂惠卿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三百四十三章 建議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學員斥候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頂級武力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兩賦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禪師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大移民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應第一千零一章 有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