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鬧劇

bookmark

第三百二十一章鬧劇

雖然已經轉成了朝升官,但是你終究還是沒有等到我站立朝堂,沒有能將那枚金魚袋親自交到我的手裡。

一場知遇之恩,我一定盡力,保住國家不受靖康之辱,算是對你的回報吧……

州府要爲大行皇帝隆重舉哀,作爲深受皇恩的天子門生,尤其是蘇油這樣,皇帝親口說出“強作解人”,力排衆意提拔出來的,姿態更是要做足。

張貼訃告,管束百姓爲大行皇帝戴孝,着孝服,祭哀,停歌吹嫁娶,勾當刑獄,爲大赦做準備……

蘇油還給自己加了一條,每晚靜坐草廬一個時辰,爲期三個月。

還寫了一篇文章,記錄了自己和官家幾次簡短的會面,從士人和小官員的角度,把官家塑造成一個仁慈和藹的老頭,號召夔州軍民,化悲痛爲力量,投身於建設夔州的大洪流中去。

他說這纔是最好的紀念。

朝堂出的訃告,都是正式大文章,大行皇帝如何如何偉光正,極少有從這種角度,從小事兒上來給皇帝畫像貼標籤的。

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文章一傳揚開去,見過的人莫不失聲痛哭。

聽說契丹皇帝都哭得哇哇的。

有了這篇文章打底,夔州的建設不但沒有因皇帝駕崩而歇業停止,反而更加高效快速地運轉起來。

除了那該死的妓院。

在蘇油的心底,皇帝死了就死了,市井不能歇業,春耕更要抓緊。

因此他雖然穿着素衣,滿臉哀慼,可一樣巡查鹽場,倉房,碼頭,甚至帶着軍士們在大溪灣裡舀水花。

將水花放入樑家莊幾口池塘中,精養成夏花魚苗後,分散放入夔州城,夷人的秧田裡。

這個是大自然的饋贈,後世直到解放後的前幾十年,魚苗都不用人工繁殖,只要每年三月,從長江裡打撈就行。

前推到如今的大宋,每年三月江邊大灣裡的魚苗更是海量。

一條鯽魚一年就能繁殖幾千條小魚苗,在自然環境中存活下來的,千分之一都不到。

但是移入精養塘人工管理,只要你願意發展水產這條路,滿足夔州所有稻田,魚塘的用量,那是綽綽有餘。

有了秧田,蘇油便點開了配套養魚的金手指,他不希望這麼簡單的辦法,還要花幾百年去摸索。

不過要讓魚變得能夠下嘴,還要製作大量的泡菜罈子,教會大家制作泡姜和酸菜。

這就需要鹽,大量的鹽。

所以十七歲的小知州,又要爲夔州人民帶鹽了。

朝堂之上,歷史上那些該上演的鬧劇,一幕一幕地繼續上演。

夏四月壬申朔,輔臣入至寢殿。

定議之後,召趙曙入內,告訴他官家晏駕,使嗣立。

趙曙驚叫:“某不敢爲!某不敢爲!”轉身要跑。

輔臣們一起將他抓住,有的忙着給他解頭髮,有的忙着給他披御服。

接着召殿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及宗室刺史以上,到殿前諭旨。

又召翰林學士王珪起草遺制。

平日裡一就千言的御用大文人王珪同志,此刻心中空蕩蕩的,竟然不知道如何下筆。

韓琦提醒王珪:“大行一共在位多少年?”

王珪這才醒悟過來,有了這個開頭,後邊就自然了,刷刷刷開始寫文章。

天亮了,百官上朝還穿着吉服,於是只好解了金帶及佩魚,自垂拱殿門外哭着進來,在福寧殿前立班。

然後大家收起哭聲,聽韓琦宣讀遺制。

但是關於輔臣入議定策這一點上,後世歷史資料有好幾種說法。

一種記載是宰相韓琦先進,至福寧殿下,再拜,升階,扣簾欲進。

內侍說道:“皇后在此。”

韓琦站住了,才聽見曹皇后哭着說:“天下不幸,夜來官家忽然上仙了。”

韓琦頓時也哭了。

皇后問道:“怎麼辦啊相公?官家他沒有兒子。”

韓琦說道:“皇后不可出此言,皇子就在東宮,爲什麼不立刻宣入?”

皇后說道:“他只是宗室,立了他,以後會沒有人爭嗎?”

韓琦立刻懟了回去:“這件事情沒有別的方案!”

皇后才說道:“皇子已經在這裡了。”

待到捲簾時,果然,趙曙已經坐在了殿上。

退朝後,韓琦對同班的官員們說道:“剛剛誰要敢是亂說了一句——”

史書上沒有說韓琦說這句話時是什麼語氣,可能是僥倖,可能是警告,也可能是別的。

羣臣宣班之前,殿帥李璋攔住殿階,對韓琦提醒:“我要先看看官家。”

韓琦稟告曹太后,太后許之。

當時趙曙散發被面,覆以帽子。李璋慢慢用笏板拂開趙曙頭髮,審觀之後,退到殿下山呼拜,殿前班也跟着山呼拜。

還發生了一件事情,禁衛中有人是民間政治家,熟悉歷史。比照乾興故事,說皇帝駕崩,內中給禁衛們賞賜的食物的時候,會同時發錢。

然而接下來宮中果然發下果食,但是錢卻沒有。

禁衛們議論紛紛,李璋將禁衛頭目叫過來:“你們這幫人的衣食住行,平時官家沒有臨政的時候,就已經夠優厚了,如今你們立了什麼功勞?就敢這麼囂張?再有喧譁,立斬!”

一下子就把禁衛們給鎮住了。

朝論紛傳,朝堂有如此宰相、殿帥,天下豈不晏然。

大局暫定,就該忙着舉行喪禮了。

宣慶使石全彬提舉製造梓宮。

三司奏乞內藏庫錢百五十萬貫、絹二百五十萬疋、銀五萬兩助山陵及賞賚。

引進副使王道恭告哀契丹,左藏庫副使任拱之告哀夏國。

命韓琦爲山陵使。

尊皇后曰皇太后。

然後,羣臣三上表請聽政。

趙曙在詔書上同意了,但是卻又犯病了。

有司請改日大斂,司天監上報,占卜顯示,近日大斂,不利皇帝及太后。

己卯,大斂,趙曙病情更加嚴重,號呼狂走,連對大行皇帝成禮都不能做到。

韓琦丟下柺杖取過簾布,抱持趙曙,叫來內官,讓他們加意擁護。

又與同列一起去稟告太后,既然官家病重,便請太后權同處分,垂簾聽政。

蘇油內心,對趙曙鄙薄到了極點。

這人內心對皇位充滿了期待,但是表面上卻做出一副這一切都是你們強加給我的樣子。

如今他便拿着這個作爲藉口,任意妄爲,毫無擔當。

作爲一個政治人物,作爲大行皇帝的繼子,要繼承大行皇帝的政治遺產,卻連對大行皇帝表面的尊重都做不到。

曹太后內心的憤懣,可想而知。

韓琦司馬光歐陽修等擁立之臣,內心的無奈,也可想而知。

趙曙可能有他值得同情之處,但是他的這種行爲,是對國家,對政局的不負責任,繼位以來的這番做派,顯示出他對大行皇帝,毫無感恩之心,甚至可能還有着一種內心深處的仇恨心理。

癸未,內出遺留物賜兩府、宗室、近臣、主兵官有差。

富弼、文彥博時居喪,皆遣使就賜之。

這筆數目非常的巨大,百萬餘貫,司馬光立刻上書:“傳聞外州、軍官庫無錢之處,或借貸民錢,以供賞給,一朝取辦,逼以捶楚。當此之際,羣臣何心以當厚賜!”

“所賜羣臣之物,比舊例過多幾倍,而羣臣有所進獻,則雲舊例無之,雖聖恩務在優隆,然羣臣有廉恥之心者,何面目以自安!”

朝廷最終還是沒有允許。

司馬光便將自己所得的千餘緡,交到自己管理的諫院,作爲公使錢;將賞賜得到的金銀,送給舅家,自己沒有保留。

在這件事情上,蘇油要給司馬光點贊。

第一千三百章 評價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復行漢制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關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六百一十三章 扁罐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麻魚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寶鈔第一百零五章 龍腦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積欠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禮物第七百五十七章 筆名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文釗投誠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卻上心頭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彌辣第四百八十八章元宵節第六百三十七章 思想體系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神宗第四十六章 石家第九百一十三章 新聞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調整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大蘇釀酒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優待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八百六十一章 參觀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電機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阿骨打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們第四百七十二章 進京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閱第七百四十一章 礱磨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舊部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延禧之死第五百一十六章 分析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甲骨文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內相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油會做官第四百四十一章 衆人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後手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饒骨頭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應第四百九十二章 紅臉白臉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七百七十二章 再見章惇第三百五十章 再見蘇軾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第六百零八章 交流輪訓第六百六十五章 上課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 朝爭第八百六十一章 參觀第七百九十七章 朝廷知聞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敵人的陽謀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曆法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梅山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凍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計明白第七百四十四章 曬鹽場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練兵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大蘇釀酒第六百五十二章 蔡確的騷操作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六十七章 制曲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工程第八百七十六章 逃跑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七百五十七章 筆名第二十三章 瓷片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