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富弼的炮轟

bookmark

第三百五十八章富弼的炮轟

任守忠撲倒趙頊腳下,抱着趙頊的雙腿:“大哥兒,大哥兒你救救老奴啊……老奴,老奴小時候抱過大哥兒的,老奴抱着你在清明池看魚……大哥兒生病,也是老奴宣醫送藥啊大哥兒……”

趙頊閉上眼睛,過了一陣才睜開:“宣醫送藥,那是娘娘對我的關愛,居然都能成你的功勞?抱着我看過魚,就能抵消你這紙上的罪過?就能抵消你對娘娘聲名的玷污?!任守忠,你真的……你真的是沒救了。”

任守忠頓時癱軟在地,彷彿已經半死。

趙頊這纔對韓琦拱手:“相公,娘娘畢竟年紀大了,心地慈祥,其身邊之人的處置,尚需緩和一二。”

“誅一守中容易,可天家隔閡,如何彌補?相公,還請體恤一下天家的難處,娘娘的難處……還有……我的難處。”

說完深施一禮。

韓琦趕緊將趙頊扶起,老淚縱橫,似乎要將這段時間裡的委屈都發泄出來:“王爺言重了,王爺至孝,是臣等的福分,外臣們雖然努力勸說,但怎能與王爺於中彌補相比?”

“剛剛有旨意下來,說是讓皇太后令稱聖旨,出入唯不鳴鞭,儀衛如章獻明肅太后故事;然娘娘有所取索,需派使臣錄聖旨付所司。中書、樞密院、使臣具申狀覆奏之後,方可施行。”

趙頊嚇了一大跳:“相公,斷然使不得!”

韓琦一臉的憂心:“當然使不得啊……王爺放心,富弼已經前去勸阻。老臣就算拼了這把老骨頭,也不會奉陛下此詔,陷陛下於不孝之地!”

“王爺,此事自管交於老臣,你趕緊回去,安撫好太后纔是。”

……

富弼如今正對御座上麻木的趙曙慷慨痛陳。

“陛下!皇后自童孺之歲,就朝暮遊戲於太后之懷,太后分甘哺果,拊循煦嫗,有恩無威,如慈母待女兒一般。”

“如今皇后正位中宮,有幸在太后身前膳羞盥帨。意恃昔日之愛,不自疏外,這難道不是好事嗎?這是猶以童孺之心,望於太后,使太后得享天倫啊。”

“太后有時候有所求須,不得滿意,怒之責之,那也是如婆婆母親對新婦女兒,誰說不行?”

“要是事過之後,太后還遂棄皇后,不復收恤,憎疾如仇絢,那臣等自然會去勸告太后。”

“臣在闕門之外,無由知禁廷之事。然最近竊聞道路之言,都在說皇帝與皇后奉事太后,比往日更加恭敬,而太后待你們卻愈加嚴苛簡薄。”

“當年太后垂簾之時,韓相公說過,只要朝野有不利陛下的傳言,那就是太后扶持不到。如今此話,臣也同樣奉還於陛下!”

“陛下未立之時,若仁宗嘗有小惑,則陛下不可能得到皇位。而今陛下既然得立,就說明所惑未能有害於陛下,其中難道沒有太后勸慰的恩德?!”

“如果要怨太后不應該垂簾,則此事就該先怪陛下自己生病服藥。太后當時是從大臣之請,不得不爲。臣問太后又有什麼過錯?!”

“何況如今太后已盡數還政於陛下,垂簾終是沒有損害到陛下之權。”

“臣私下揣測,這兩件大事,在當時就讓陛下很不高興,因此直到今天,陛下你依舊耿耿於懷!”

“兩件事都已經過去這麼久了,陛下難道還要蓄懷爲恨,終不釋然嗎?”

“如果這樣,陛下你就是《穀風》裡所說的‘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這是古人諷刺周幽王的詩歌。陛下豈可忽略虞舜之大孝,而去效仿幽王之亂風?!”

“皇太后垂簾的日子裡,曾經對臣與胡宿、吳奎說過:‘無夫孤孀婦人,無所告訴。’臣等共聽此言,實在是傷心欲絕啊陛下。”

“陛下,下詔太后用度索取,需使臣移命,中書副署,樞密同意,這是什麼爲子之道?臣甚爲陛下痛惜之!”

這基本上是在指着趙曙的鼻子痛罵他不孝了。

趙曙就像一座木雕,任由韓琦唾沫星子橫飛,聲淚俱下,不能打動他分毫。

過了老半天,趙曙才呆愣愣地說道:“向守忠之前挪用國庫三萬多貫,只說是太后之命。此詔也是因事而起,是爲了防止太后身邊人胡亂作爲。富公言重了吧?”

富弼怒不可遏,正要繼續炮轟,卻聽小使臣前來稟告:“陛下,穎王求見。”

趙曙正被富弼訓斥得如坐鍼氈,趕緊叫進:“讓他進來,是有什麼事情吧。”

趙頊入門:“見過父皇,見過樞密。”

富弼怒氣未息,也只好整頓衣裳,與趙頊見禮。

趙頊拱手道:“父皇,剛剛聽韓相公說道,已經發落了任守忠。此事乃守忠欺上瞞下,恣意妄爲。兒臣最近都在娘娘身邊,能確定娘娘並不知情,三萬貫娘娘也沒有得用。”

趙曙又重新變成木雕:“你說這個,是什麼意思?”

趙頊說道:“娘娘說了,任守忠跋扈,韓相公處置的對。父皇下召重整制度,娘娘也沒有意見。”

趙曙不安地挪動了一下身子:“娘娘真如此說?”

趙頊說道:“娘娘的確是如此說,不過父皇,你卻不可如此做啊。”

“娘娘還政之日,汴京城百姓自發集於宮門,爲我大宋皇家母慈子愛而賀。”

“如今這道詔命,知道的自然理解父皇生怕底下人欺哄太后,而照顧未周;可不知道的,會如何想?之前集於宮門相賀的小民知道,會如何想?萬一別有用心之人煽惑,區區小事,會不會鬧出大麻煩?”

“父皇,娘娘如今已然全部還政,準備用自己的影響,推廣慈善事業。”

“有她老人家出面主事,僅數日之間,兒臣便已籌措了十六萬貫。父皇,娘娘爲大宋子民所擁戴,是毋庸置疑的。”

“這十六萬貫,娘娘已盡數交於兒臣負責,十六萬貫都揮手處置,會貪圖那區區三萬貫嗎?”

“所以以兒臣所見,如今蠱惑的小人已然發落,事情就已經完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兒臣誠請父皇收回那道詔書,我大宋皇家,豈能如西夏契丹一般,不重孝親禮數?”

趙曙眼珠轉了轉,看看趙頊一臉的淡然,再看看富弼一臉的決然,手指頭在膝蓋上不由自主地彈跳了兩下:“娘娘既然將如此大事交付與你,大哥兒你就不可敷衍,須得做好,不要讓娘娘失望纔好。”

富弼不由得讚許地看了趙頊一眼。

趙頊也鬆了口氣:“兒臣自當盡力。”

……

《資治通鑑續編》:

治平初,英宗即位,有疾,宰執請光獻太后垂簾同聽政。

有入內都知任守忠者,奸邪反覆,謀間兩宮。

時司馬溫公知諫院,呂諫議爲侍御史,凡十數章請誅之。

英宗雖悟,未施行,宰相韓魏公一日出空頭敕一道,參政歐陽公已籤,參政趙槩難之,問歐陽公曰:“何如?”

歐陽公曰:“第書之,韓公必自有說。”

魏公坐政事堂,以頭子勾任守忠者立廷下,數之曰:“汝罪當死。”

責蘄州團練使、蘄州安置,取空頭敕填之,差使臣即日押行,其意以爲少緩則中變也。

歐陽公言:“吾爲魏公作《晝錦堂記》,雲‘垂紳正笏,不動聲色,措天下於泰山之安’者,蓋以此。”

《蜀中雜記》:

蘇明潤所領土地廟孤童,長者七子,多有建樹。

時人有於公前論之者,公笑曰:“吾門自有明月,唯恨諸君不知。”蓋謂縣君也。

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複雜成因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三百九十三章 橄欖球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八百六十章 微服第三百五十二章 變態繁榮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彈劾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一千三百章 評價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蔡京來訪第六百五十五章 反問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體驗第六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六百一十二章 梳理軍政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磁州窯第六百九十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都山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第八百九十九章 軟糖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改變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師叔祖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一百一十三章 女婿上門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畢觀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計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誰是大爺第四百七十五章 誰改變誰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蘇頌看藥第一千七百章 種五的朋友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攻勢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爭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克靈州第一千零八十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逢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勾引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誕生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國寺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興亡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挨訓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新年前的奏報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朝堂清寧第七百三十五章 船塢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聞捷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故人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培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一百二十三章 薛忠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七百三十六章 視察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認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談判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轉化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海州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筆收入第九百七十九章 後勤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議政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完顏部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小詩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兩封信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冊府元龜第八百四十章 斷刑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變應在遼國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本末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政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開會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許炫富詔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謀主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磁州窯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堯臣去世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特赦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九百八十七章 補全證據鏈第二百九十二章 馬上草賦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誌銘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金殿文元第四百四十八章 試射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 克己新解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