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

第三百九十九章擡槓之旅

第一件,宗室教養。

這是太后的意思,如今趙宋宗室子弟,有率府副率以上頭銜的,已達八百餘人,但宗室教官,卻只有區區六人。

太后深感憂慮,與皇后明言,什麼時候皇家宗室的見識,比西南邊陲一介孤女都不如了?

枕頭風一吹,趙曙下令增置宗室教授,總計二十七名教師。

還專門讓中書舍人起草一道詔書,傳達到各宗室家庭:學業最怕中途荒廢,教育應該持之以恆。增設教授是一方面,家長管教子女努力讀書是另一方面,都要重視起來。

這件事本來是不應該有爭議的,問題在於理工之學也成了宗室教育的內容,大臣們就開始反對了。

蘇油感覺很無語,擡槓之旅竟然從理工開始,和自己息息相關,實在是太滑稽了。

曹國舅,高小舅子,司天監,計司,先後上書,堅決站在皇帝這一邊。

高小舅子尤其囂張,如今解鹽勝過青鹽,騎刀勝過青鋒,鶴脛弩能破瘊子甲。老子在商州用理工之學,用廢材造出五百萬箭桿,滿足了整個陝西的需要,免了東南西南東京西京調運之勞。敢說理工無用的,你們都眼瞎了嗎?

大臣們這才反應過來,對喲,治理百姓是士大夫的責任,這些小道,丟給宗室不是好事兒嗎?按照自己反對的套路,培育宗室出來不成了搶自己的飯碗?

等到文彥博和王安石的奏疏一到,也言及理工於國實有幫助,第一局,皇帝贏。

第二局,派太監去陝西監軍。

皇帝你要瘋嗎?諫官呂誨立刻提出反對。

陛下,自唐以來,舉兵不利,沒有哪一次不是監軍造成的!

如今一個小小的走馬承受,官品至卑,都能讓一路不勝其害。皇帝你還要明確任命他們爲鈐轄,讓他們實際掌握一半安撫使的權力嗎?!

“乞朝廷罷之,精擇帥臣,凡事一切付委,庶幾閫外之權,得盡其用矣。”

御史傅堯俞、趙瞻皆有論列,這就僵上了。

陝西方面的反應倒是很奇特,蘇油和薛向細細商議了一番,認爲唐代的太監之禍,問題出在制度而不在人。

軍隊首長和地方官員需要監督,這條政策大方向上沒有毛病。

不過有隻有一條,監督之人的能力和操守,應該匹配得上他們的職務。

蘇油給薛向出主意,如果皇帝的意見攔不住,我們就這樣說。

人也好安排,讓他們都來渭州。

內官們敢亂來,我就敢學張乖崖,問他是要先奏後斬還是先斬後奏!

大宋就沒有太監成大氣候的土壤,我蘇明潤纔多大?十八而已。

只要不是臨戰棄土,官家再生氣也不能砍我,二十年後我也才也才三十八,照樣好漢一條!

所以我對太監沒意見,敢來儘管來,渭州現在恨不得一個人掰成兩個人用,正缺人呢!

疏奏報上,第二局,皇帝贏。

第三局,以翰林學士、禮部侍郎王疇爲樞密副使。

這個就是亂來了,大臣們堅決不再讓步。

原來一天晚上,趙曙在小殿辦公,需要人草詔,正好王疇值班。

兩人交談了一陣,趙曙高興地說:“卿清直好學,朕知之久矣,非今日也。”

沒過幾天就來了這道任命。

王疇的官聲學問其實都不錯,但是這道任命是內命,有操守的大臣是不願意接受的,因此“疇辭不拜”。

趙曙留他說了半晌,王疇只好答應了。

接下來趙曙開始做大臣們的工作,對歐陽修說道:“疇善文章。”

歐陽修回答:“其人亦勁正,但不爲赫赫之名耳。”

意思是人品好文章好有屁用,樞密副使需要鎮得住軍隊的人才行,老王不適合。

知制誥錢公輔直接封還詞頭,不替趙曙下詔書,說王疇望輕資淺,在臺素餐,不可大用。

趙曙怒了,我的第一道用人詔書你就沮格制命,這還了得?

貶!貶去滁州當團練副使,不籤書本州事的團練副使!

這實際上就是奪乾淨差事編管居住。

貶知制誥的詔書還是得知制誥來寫,知制誥祖無擇再次奉還,處罰太重,這詔書我來不了。

趙曙又想接着處罰祖無擇,首撫韓琦不幹了,想盡辦法撈老祖出水,結果被連累罰銅三十斤。

這事情說起來最無辜的是王疇,老頭今年五十八了,卻被皇帝推出來當槍。

原因就是他當年屢次上書要求太后還政,趙曙如今要“報答”他。

報答的方式其實有很多,可用樞密副使這個王疇最不適合的職位來“報答”,實在是叫人無語。

老頭是梅詢的女婿,梅詢什麼人?大宋士大夫風雅的典範。

相傳梅詢每天早上出門之前,都要焚兩爐香,把官袍展開,覆蓋在香爐上。

然後把長袖聚攏起來,不讓香氣散去。到了辦公室坐下後,他就把袖子展開,使整個辦公室都充滿了香味。

他的薰香還經常變幻,宋真宗和宋仁宗都非常喜歡,兩位皇帝經常傳喚他,就爲了專門聞聞梅詢的新配的薰香。

據《夢溪筆談》載,梅詢在翰林院時,有一次苦於起草公文,到開封府大街上散步解悶。

看見一個老兵躺在街角曬太陽,不禁感嘆:“真快活啊!”

於是停步問老兵:“汝識字否?”

老兵回答:“不識字。”

老頭點點頭說:“那就更快活了呀。”

頗有魏晉風度。

老頭一輩子官運不咋的,不過學生們卻官運亨通,很多都是宰相參政。歐陽修給他寫的墓誌銘,王安石給他寫的神道碑。

加上梅老頭還有個大宋第一等的詩人兒子梅堯臣,翰林學士兒子梅鼎臣,他的女婿,加上王疇自己的聲名,只要不是鬼打牆一般的樞密副使任命,朝臣中是絕對不會有什麼阻力的。

可趙曙偏偏就這麼做了,蘇油只能解讀成他在拿國家大事和朝臣們賭氣。

只要是我的意志,就算是亂命你們也得聽!我要權力,我有權力!

王疇半年後就死了,估計和這件事情不是沒有關係。

第三局,還是皇帝贏,不過兩名知制誥連續拒絕草詔,贏得不是一般的慘。

經過這次事件,趙曙對自己的影響力,終於有了一個正確的判斷,蘇油猜測,趙曙開始琢磨換一種鬥爭方式的心思,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官家和朝臣們幾次小小的博弈,影響的人卻很多,很廣。

蘇小妹抱着幾本筆記,低着頭,走在從秘書省回慈壽宮的路上。

慈壽宮,秘書省,太常寺,三點一線的日常。

“秘省所藏書畫,歲一曝之,自五月一日始,至八月罷。”

爲了防蛀防黴之需,各朝秘書省都會有曝書的習慣。

由於大宋需要晾曬的藏書實在太多,因而還得分批分次,一般要持續三到四個月。

有時候皇帝一高興,就讓大臣學士們都來參觀,於是曝書這項活動,漸漸變成了半開放的雅集,變成了書展。

皇家書展自然不同凡響,除了大量的藏書,還有珍貴的古玩、字畫藏品,讓人一飽眼福。

期間還準備了茶水果品,款待觀書的大臣學士,晚飯時間還擺酒設宴,供才子大臣煮酒論書。

蘇小妹如今是宮廷小學教師,教授內容就是理工,因此得到特許,可以參觀密閣圖書。

蘇小妹覺得蘇頌老大哥的法子很好,於是她也效仿,帶着本子在密閣抄錄。

不過鵝毛筆的效率比毛筆快得多,一天能抄數萬字。

抄的多是古人的數學資料,這也是爲了編造教材。

將古人的文字型數學專著,翻譯成理工簡單易懂的表述,除了易於傳授和推廣,也容易引起士大夫們的興趣。

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廷議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改線第二十三章 瓷片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魚摸蝦第六百四十二章 見解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醫之家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樑乙埋的顧忌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好之樂之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講道理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第四百八十九章 遊玩第四十七章 基建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動員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 李夔第八百五十八章 交趾新年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們第九百八十七章 補全證據鏈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敵友難分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釗的背景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夢中詩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認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復行漢制第八百九十八章 蘇頌的態度第六十章 仿宋體第二百四十章 鱖魚肥(加更,求票,月票好少)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頭魚宴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戎軍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吏額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二十六章 新酒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純臣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忠直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五章 春天第八百一十四章 小勝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第七章 病根第九百三十二章 舊州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沙子細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應第二百零四章 求情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大婚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風波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墳場遊說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慘狀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好運氣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三百一十三章 愛聽評書的戰俘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匪夷所思的劫糧道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天選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家國天下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勝利第七百零七章 多少是一點點第五百零二章 解決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二百四十章 鱖魚肥(加更,求票,月票好少)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三百五十八章 富弼的炮轟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 獻策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別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處第三百三十九章 夏使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佛會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幫助遼國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七百五十七章 筆名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範鎮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大婚第七十九章 竹屋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誌銘第二百三十一章 孩子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八百六十九章 張道長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械鬥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徐州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學習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美食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再見沈括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