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

第四百七十三章生活與生存

王安石起身推開窗格,喜道:“明潤來了?!”

船舷上,蘇油穿着淡竹青色的暗花錦袍,頭戴一頂古怪的黑毛皮帽子——這是從渭州流行起來的烏雲帽——其實就是後世的**帽,不過是純皮毛的,站在那裡,笑眯眯地對王安石施禮:“介甫公,王世兄,蘇油有禮了。”

王安石笑道:“元澤這稱呼當不得,愚弟安禮與明潤乃是同科,他方是你世兄,犬子當執子侄之理。”

蘇油趕緊擺手:“可別可別,我們各論各的禮,元澤兄學術文章無不精妙,蘇油佩服得很。”

說完對王雱拱手:“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這首《眼兒媚》,清新自然到極處,蘇油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寫卻是寫不出來的。”

王雱臉色一變,不知道蘇油到底是不是在譏刺他。

大才子非常敏感,還有心理疾病。

懷疑自己的妻子龐氏對自己不忠,每天爲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與妻子爭吵不休,對自己親生的孩子也“以貌不類己,百計欲殺之”。

結果幼子很快被他折騰死了,龐氏悽苦不堪,躲到一間小樓內每日以淚洗面。

王安石看到事情無法挽回,非常心疼自己的兒媳,於是做主讓王雱與龐氏離了婚。

由於龐氏沒有任何的錯誤,所以也不願意讓龐氏背上被休掉的名聲,王安石親自爲龐氏選擇了一個好夫婿,相當隆重的將王雱妻子龐氏“嫁”了出去。

這件事在江南傳爲美談,王雱也不清楚蘇油是知道還是不知道。

蘇油當然知道,不過卻也沒有譏刺他的意思。

這詞的確寫得好,別人家事他也管不着,而且知道王雱心胸狹窄還眼高於頂,自有他倒黴的時候,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王安石見王雱楞在那裡,再看蘇油言談舉止,不由得暗自搖了搖頭:“雱兒,這位就是蘇明潤了,文章事業,皆是不凡,你們以後多來往。”

王雱這才與蘇油還禮。

蘇油問道:“據往來商號執事所言,介甫公在此等了蘇油三日,實在是失禮了。蘇油備辦了一桌宴席,想請介甫公過船一敘,未知船上還有那些家眷家屬,待會兒一起置辦了飲食送過來。”

王安石對王雱低語了兩句,王雱去了,王安石纔對蘇油說道:“明潤食不厭精,在士林中是出了名的。要留你在這邊用餐,那就是虛僞。此次赴闕的還有愚弟安國,除了兩家家眷,安禮的家眷也在船上。”

王安國字平甫,王安禮字和甫,兩人與王雱並稱“臨川三王”。

蘇油說道:“說起這個,還一直沒有機會當面與和甫兄道謝,他重修的《靈臺秘苑》,如今在海運定位上可是派上了大用場。”

《靈臺秘苑》是中國歷史上的星表,原是北周庾季才撰,是第一份;王安禮主持重修的是第二份。

書中記錄有三百四十五顆恆星的入宿度和去極度值,其觀測記錄和研究思路,爲蘇油和小天師製作航海星表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王安石的專長是經義,對自家弟弟的學術反而不是太瞭解,聽聞這個,不由得感到好奇。

蘇油便取過紙筆同他講解,都是聰明人,星象分野也懂,很快王安石也明白了個大概原理。

這時候王雱回來了,還帶着一位中年人。

王安石介紹道:“這便是愚弟安國,因韓公舉薦赴闕召試,這次也通船,剛剛一直在尾艙中用功。”

又是一位神童,還是自學成才的神童。

自幼聰穎上進,雖未曾從師入學,但寫出的文章卻有條理。

十二歲時將其所寫的詩、銘、論、賦數十篇向人展示,觀者無不驚歎其文采超羣。

滕王平昔好追遊,高閣依然枕碧流。

勝地幾經興廢事,夕陽偏照古今愁。

城中樹密千家市,天際人歸一葉舟。

極目滄波吟不盡,西山重疊亂雲浮。

這首《題滕王閣》,是王安禮十三歲時候的作品,立意,寫景,遣詞,均屬上層,相當耐讀。比多數吹出來的神童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不但文才出衆,而且兄弟出仕的時候,就由他長期盡心盡力侍奉母親,廣結善友,在士林中頗有賢名。

不過神童到今天也四十多歲了,考試的運氣嘛,嗯,和去世的老堂哥差不多。

兩人見禮完畢,蘇油請衆人來到自己船上。

這艘是在夔州換上的夔州型大船,結構和寬體吳船不一樣,比例修長。

甲板後方有個露棚,宴席就開在這裡。

石薇正假模假樣地指揮張麒他們在排布餐盤,見蘇油領人過來,便前來見禮。

王安石也不是講究俗禮之人,見石薇英姿颯爽,腰間束着銀帶,還掛着短劍,印囊,不由得露出欣賞的神色:“明潤與縣君,真乃是人中龍鳳,神仙眷侶。”

蘇油請衆人入座:“每個人都有優點,每個人也都有缺點。我和薇兒,其實也不如外間所說那般。不過百姓和士林擡愛,將優點無限放大,將缺點無限縮小了而已。”

“比如我就愛偷懶,薇兒她不會女紅,這些大家不說而已。”

王安石笑着坐下:“明潤愛偷懶,這可是笑話了,要是大宋官員人人如明潤這般偷懶,早就天下大治了。”

蘇油招呼上菜,上酒,順便囑咐給另一船女眷送食盒,忙了一通才說道:“我是真愛偷懶,地方上的事務,我一般就主抓自己擅長的幾項,其餘都放手讓手下人去做。”

“還有理工之學,其本質就是爲了提高生產效率發展出來的,什麼叫生產效率?就是儘量少的人,生產出儘量多的東西,說到底就是偷懶。”

王安石皺眉:“那剩下的人,無事可做,衣食何來?”

蘇油笑道:“這個要看發展階段,如上古,先秦,男耕種,女績麻,自食自足而已。”

“但是蘇油認爲,那種方式,只可以稱爲生存,卻不是生活。”

“生活是生理心理皆處在舒適狀態下的生存,人不爲衣食煩憂,還要有精神層面上的慰藉。精器,美食,詩歌,音樂,繪畫,雕塑……這些不應該是士大夫纔有的權利,而是所有活人,都該有的權利。”

王安石悚然動容:“如何實現?”

蘇油接着說道:“因此農耕只是基礎,首先要讓農耕的產出能滿足大宋所有人的需要,而且這部分人口,並不在大宋佔主要部分,其餘的人力做什麼呢?”

“工,商,兵,士,這些依託與農,各司其業。”

“足衣足食,應該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我給它的定義,叫做生存底線,也叫溫飽線。大抵就是我七歲時帶領孤童兄弟姐妹們的水平。”

王安石搖頭:“非人人皆有明潤之能,如今大宋,一半以上地方,在明潤劃出的此線之下。其上者,大抵也就蜀中,吳地,汴京。”

“而且汴京都不能真算在內,那是調運天下之出供一地之需,難,難啊……”

第四百零三章 朝堂的分析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電報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書的下面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謀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六百九十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擊手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不足爲懼第七百章 烏龍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原始股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七患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后管內庫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捧殺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事第六十四章 早飯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八百二十三章 來使第三百一十一章 輸了!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血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鬧劇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六百零五章 陪伴第八百三十五章 楊曙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自反而縮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絕計第五百七十九章 隔斷天都第八百三十五章 楊曙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六百一十九章 打仗打出來的新法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防遼第八百三十二章 送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隨手功夫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局勢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五百零八章 新宮殿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戲第八十八章 娃娃親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戰第二百零三章 水泥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馱馬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形勢不由人第三百零七章 水轉大紡車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第八百二十四章 條件第九百九十八章 魚驚石第二百六十五章 請解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家國天下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詩會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試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蓋棺定論第八百五十三章 吳哥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小孩第八百六十七章 龍牙港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新轉般倉第五百七十一章 你們越線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用人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臨終對話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戰略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殺雞第六百八十四章 大朝會第九十七章 劃時代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通海之家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戎策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話第一百五十四章 陳慥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五百一十一章 皇宋寶鈔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體驗第一百三十章 慘相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二十三章 瓷片第五百九十七章 廣銳軍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劉奉世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 大戰的腳步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論核心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議政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經濟課第三十七章 羽毛紋的花鋼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