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員外

bookmark

第五百二十一章董員外

以往因爲中樞也是一本糊塗賬,所以拿地方毫無辦法。

唐介和蘇油半年來的作爲,其重要意義就在於把中央這本糊塗賬給理清了。如今唐鐵頭正拿着賬冊作爲大棒,舉着大義作爲旗幟,敲打的下邊各路轉運使和上州知州哇哇哭。

不過計司也只打痛不打死。

真要根據中央賬冊追索,那滿大宋的官員就都別活了,不對,是唐介和蘇油先就別想活了。

計司敲打的目的,便是要地方上報實情,推廣新式記賬方法,比照計司清理庫藏的方式,讓中央和地方賬實相符,以便中樞掌握大宋財政的真實情況。

造假也是需要根據的,所以各地上報的財政情況雖然水分很多,但是遇到蘇油這樣擁有大量數學統計財會人才的懂行人,一樣可以給他們擠掉大量的水分。

蘇油的做法是,老唐我們不用看具體數據,我們主要將精力放在研究這些數據的變化情況上就行。

底數一無可取,但是這些數據的變化情況,絕對是地方官員根據各地各年財政的實際情況,予以假賬相應變化的。

所以加上統計彙總和一些計算方法,計司一樣能夠管中窺豹,根據歷年增減程度之類的數據看出個大概來。

然後就可以拿着這個大概,和中央統計賬冊一起,去訛地方官員,讓他們上報真實數據,他們絕對會怕。

醜話說在前頭,這是給各個地方一個丟棄舊包袱輕裝上路的機會,接下來計司會派調查組下去核查,那些地方性的苛捐雜稅名目,趁早自己處理乾淨首尾,具體的真實歲入,老老實實造冊,然後上報中央重新修訂,以後大家輕鬆。

即使地方上同樣會瞞報,會造假,但是也總比計司目前這本純假賬真實得多。

至於現有的那些水分,以後一樣可以通過別的辦法給他們擠出來。

比如通過刺激經濟的緩慢通貨膨脹,很快官員們就會發現,如今手裡剋扣出來的幾百貫,到二十年後,就什麼都不是了。

而到了那個時候,銀行,稅務,計司的監管已經全面鋪開,想要另闢財源私設金庫,難度和如今相比,那就是天上地下的區別。

再比如掌握大宋真實財政情況後,下一步就是和十八路轉運使談判,明確稅收分配額度,分配方式,理清楚哪些歸地方,哪些歸中央。

比如工商稅收歸中央,農業收入歸地方。

這樣分配,地方上如今不但能吃得很飽,甚至還能吃得很好,比中央還要好,當然,不能吃得過於誇張。

但是有了種種限制監管,明確了稅種分配後,等到再過十年二十年,工商業的大力發展起來,從業人口發生結構性變化,兩者之間的差距,必然會越拉越大。

這其實是另外一通溫水煮青蛙,王安石大言炎炎的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竟然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偷偷摸摸地實現!

可如今能看透這層的人,全大宋有幾個呢?

一通彎彎繞,到如今謎底纔算是揭曉,唐介都花了好長時間,才搞懂蘇油到底想幹啥。

這娃心太大了,清理積欠原來不是最終成果,這娃是要乘勝追擊,用這種方式打擊地稅,增加國稅!

不過唐介非但不怪蘇油之前的欺瞞,反而拉着他認真學習,七天之後,又去向趙頊偷偷彙報。

老唐參知政事這個職位,其實就是這樣來的。

唐介已經認定蘇油是好人,啊不,君子——高風亮節,不辭艱勞,不避怨懟,不貪己利,不務虛名。

有功推於上下,有過則……咦?這娃從政數年,還真沒有什麼過。

唐介時常搖頭感慨,別的都好說,不務虛名這條,連老夫都做不到啊……

在老頭心目中,蘇油如今只差在資歷和年齡,否則已經是大宋最理想的計相人選,甚至坐自己現在這個參知政事的板凳,問題都似乎不大。

一層層揭開窗戶紙,老唐如今才明白,財政,原來還可以這樣玩的!

不是事情得一步步的來,所以蘇油如今生氣歸生氣,但是能做的事情卻也只在自己這一畝三分地。

於是接下來數日中,司馬光負責理論準備,蘇油負責實際準備,各管一攤,一起上書言事,準備出發。

這次考察河務,趙頊說了“如朕親臨”四個字,規格一下子就提高了,變成了代君巡視。

按照蘇油的建議,需要大量的勘測人員,財會人員。

鑑於如今大宋學術的不完善,還需要數學領域的長才,遇到問題能臨時發揮研究搞出數學模型那種,所以蘇油向皇帝要了兩個人——陳昭明,沈括。

沈括如今正在研究地圖繪製,算是專業對口了。

加上自己夾袋裡邊的倆老外,專家隊伍就算是搭建起來。

至於專家下面的測繪人才,蜀中如今一抓一大把。

能把簡易鐵路從眉山鋪到商州,把峽江航道進一步拓寬到千料大船可以直抵嘉州,以及嶲州金沙江航道危險地段的改善工程,三件大事讓四通旗下的測繪隊伍獲得了長足的寶貴的經驗,早已經不是蘇油治夔州時的吳下阿蒙。

至於財會隊伍,蜀中表示這品種我們不要太多,如今眉山和蜀都的小娃子們都已經將珠心算納入小學教學內容了。

同行的隊伍中,還有大量運送糧食的船隻,朝廷發放了七十章空白敕告,可把商人們高興壞了。

董非算是趕上了好時候,這娃是釀酒大戶,調劑糧食那是本職工作。在黃州收集了五萬斤稻穀,如今已經是妥妥的散官員外郎了,見到蘇油就上來拱手:“小人見過知監。”

蘇油在指揮隊伍裝載貨物,有些裝備挺精密,需要小心,見着他也笑道:“你這路繞得有點喪心病狂,不是該隨糧食沿江下江寧府,然後溯隋唐運河北上,由楚州,淮陽,微山,任城,梁山而入大名嗎?你跑汴京來幹啥?”

董非呵呵赧笑:“那哪裡能一樣,這份敕告要不在汴京領到手,分量都輕幾分!回去族裡長輩都得罰我跪祠堂。”

說完眼珠子一轉:“不過知監儘管放心,我都交代好了,船過樑山泊後便於博州停靠,待知監和司馬學士降臨,方隨船隊如大名府,給知監把臉面掙足!”

蘇油大怒:“救災如救火!豈能如此耽誤?!我要你給我掙這點臉面?瞎胡鬧!”

這時司馬光也到了碼頭,身邊還跟着一個內使李德明:“明潤,這麼早就到了?在吵什麼?”

這個蘇油可不敢和司馬光說實話,不然董非這員外郎的腦子怕是轉眼就會被司馬光彈掉,笑道:“這位是當年在渭州商屯的商賈董非,種植稗草作爲青儲就是他的提議,如今得聞河北受災,報效了五萬斤稻米,得了個員外郎的散官。”

司馬光點點頭:“商人重利固是情理,不過須知最大的利,就是國家穩定,上下相安。漢末黃巾一起,玉石俱焚。員外郎能報效國家,這就與一般的商賈有區別了。”

董非連連點頭:“是,自太皇太后親自帶領慈善以來,我就勉勵自己,要,心懷慈悲,做一名佛商……”

司馬光眉頭一皺,甩袖上船去了。

第五百九十一章 倒逼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謝罪第一千零四章 撲克牌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彈劾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蘇半朝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壺第九百九十九章 小蘇文字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第七百一十八章 遊說各方第七百零七章 多少是一點點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孟端儀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轉化第五百八十四章 遊說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決戰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九百二十九章 橫山關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想他們了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入使線路第一百四十七章 共讀第三百五十一章 渭州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難熬的一夜第一百三十五章 來訪第十四章 好菜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工程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礬樓第八百五十八章 交趾新年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阻擊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天貼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來信第三百四十一章 刺勇之議第八百八十三章 相州案第七百八十五章 黃魚季第一百七十章 快遞小哥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謀主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東西大工藝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四百一十章 彈劾來了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背鍋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七百九十一章 呂惠卿貶官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建議第八百六十八章 炮彈第七百五十二章 潮報第一千零四章 撲克牌第八百四十二章 王韶醒了第七百四十七章 昌國縣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實法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捱打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荊湖建議第八百五十一章 支持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五百四十四章 均輸法的弊端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擺事實第二百五十九章 學區房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彌辣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三百九十六章 計較第三百七十七章 誠意第五百五十七章 水利農田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八百七十九章 錫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五臺山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得計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一百七十五章 寶貴的爐渣第九十六章 衝壓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玉料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礬樓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新年第三百三十九章 夏使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話第三百六十七章 問題的本質第六百三十二章 瘋狗第二百五十二章 拴住結婚第七百五十一章 蠔油第五十一章 加油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蓮華炬第四百八十八章元宵節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後勤到稅收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事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九百八十四章 精微操作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女中堯舜第三百一十七章 狐大仙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