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橫有橫的資本

bookmark

第五百二十二章橫有橫的資本

蘇油抽了抽嘴角忍住了笑:“你個蠢貨,你說儒商多好?不知道學士他排佛嗎?”

董非哭喪着臉:“你們這些大佬口味太複雜,一個人一個樣兒,要投其所好也太難了……”

此次同行的還有石薇,張麒,石薇帶領和尚道士們組成的醫療隊,備了一船成藥;張麒作爲蘇油的文字勾管,幫忙料理雜務。

因爲河北聽聞已經有災民聚衆爲盜,趙頊不放心司馬光,還特命種誼帶了一支二十人的神機小隊陪同。

諸多隊伍在汴京州橋碼頭齊聚,臨到出發,一亭小轎伴着一位少年,也來到了碼頭邊。

少年正是孫能,換了身樸素的麻衫,腳蹬快靴,肩上挎着一個布包裹,和轎中不耐煩地說了幾句,便大踏步向蘇油這邊走來。

來到蘇油身邊,蘇油問道:“想好了?”

孫能說道:“想好了。”

蘇油道:“以後準備做什麼?”

孫能說道:“我想成爲父親和狄樞密那樣的人。”

蘇油點頭:“志向很好,準備怎麼做呢?”

孫能單膝下跪:“我想拜先生爲師,先生你說的,看在我父親的面子上,不管我提出什麼要求,你都會幫我的。”

蘇油倒是沒想到這娃竟然會提這要求,說道:“要當我學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很多要求你都達不到。”

孫能說道:“老師只管吩咐,我一定做到。”

蘇油說道:“要做我學生,文武方面都得有天份。”

說完一指種誼:“他是種壽翁,現在是陛下親軍,御龍神機營指揮,武的方面,得先過他那關。”

“還有一個蘇元貞,如今是撫遠大將軍幕室參軍,勾管機宜,明年將參加朝廷大比,一個進士應該輕輕鬆鬆,文的方面,你得先過他那關。”

“兩關都過了,還要品性純良,事親至孝。剛剛看你與母親言語,滿是不耐煩。所以你的品行也還有差。”

“不過沒關係,你幼失父教,如今知道哪裡做得錯了,改掉就是。待到文武有了基礎,品行重新端正,再來跟我提拜師的事,現在,先做好我的伴當吧。船上好幾位先生,這趟出行,多跟着他們進益,對你會有好處的。”

孫能既慚且愧,不再言語,默默上船去了。

船隊整頓停當,合計起來有大小二十來艘,主要是運送糧食的漕船,和商人們率領的商船,一起進發。

因爲黃河中游現在水勢有些兇險,所以船隊走的汴河,由汴河下應天府,然後走廣濟渠至梁山泊,與江淮漕運過來的救濟船隻會合,之後入運河到大名府。

到了大名府,考察隊伍分散,考察黃河東流故道,二股河,新開的北流,糧船則進入黃河,沿北流繼續北上河間府,抵達這次地震和洪災的中心位置。

來到船上,卻見司馬光對着一枚後世魚雷一樣的東西發愣。

見蘇油上來,司馬光問道:“明潤,這是什麼?”

蘇油說道:“這是流速測量儀,將它放入河中,它尾部的螺旋槳會被水流帶動旋轉,然後轉軸會帶動齒輪,齒輪每轉十次,會帶動機械計數器跳動一格,然後計數器個位輪跳十次,會帶動十位輪跳一次,十位輪跳十次,會帶動百位輪跳一次,以此類推。”

“流速越快,計數器跳動也越快,我們現在已經在實驗室測出流速與計數器跳動速度之間的關係,然後就可以根據比例關係,算出實測的河流流速了。”

說完又帶着司馬光介紹各種測量設備,包括水深、水位、流向、流速、流量、水溫、比重、含沙量、水色、透明度等等設備。

這是司馬光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領域,但是這些測量的原理並不複雜,經過蘇油深入淺出的講解之後,司馬光也就明白各種儀器的功用了。

司馬光感慨:“這就是致用之學的極致發展了吧?竟然精細到這種程度。老夫一輩子孜孜於經世,這方面卻是一竅不懂了。”

蘇油笑道:“說起這個來,懷丙大和尚可是佔了大便宜了。以舟船浮鐵牛的辦法,蜀中如今十歲小兒估計都能想到,這樣就能得賜紫衣。”

這還是英宗時期的事情,河中府浮橋,用八隻鐵牛牽引固定,,一頭牛重達數萬斤。治平年間大水沖垮浮橋,牽扯着鐵牛沒於河中。

真定的一位僧人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爲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轉運使張燾聽說之後,賜之紫衣。

司馬光笑了:“你卻少說嘴,懷丙大和尚得紫衣也不是隻此一事。”

“當年真定寶塔中柱壞了,塔身向西北傾斜,懷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壞柱子換下,把寶塔扶正。”

“趙州洨河石橋歪斜欲倒,懷丙和尚斷言往橋下石頭中灌鐵,可以扶正。鄉民們踊躍捐助石塊,懷丙和尚在石頭上鑿洞,溶化鐵水橫貫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橋。你真當朝廷賞賜來得那麼輕易?”

蘇油奇道:“是嗎?要是這樣,這就是難得的工程人才啊!既然人在河北,那我們便尋訪一下,到時候說不定能用上。”

說完又道:“學士謙虛了,你是朝廷重臣史學大家,接下來我們會沿途收集各州府歷年來水文資料,除了日常申飭巡檢沿途官民,資料的整理工作,還得仰仗學士大能。”

司馬光說道:“這個建議很好,看來明潤是知道治史的重要。以史爲鑑,可以明得失。此事老夫當仁不讓。”

如今的北方水系,就如蘇油後世所處的南方一般發達,船行一路無話,測量還沒開始,大家便在司馬光的帶領下整理從各地收集起來的水文資料。

司馬光是一個活生生的檢索引擎,只要是歷史事件,不光是人事,包括天變,災疫,地理,甚至一些偏門的地方誌事,都很清楚,也讓蘇油非常佩服。

和王安石的經學一樣,橫人,那絕對有他可以橫的資本。

一路無話,船隊過了應天府,興仁府,廣濟軍,在濟州稍事休息再起航,水面一下子變得開闊了起來,這是進入了一片大湖泊。

司馬光如數家珍:“這裡便是古代的鉅野澤,相傳伏羲氏,便是發祥於此,其後堯、舜、禹,皆歷此地。”

“後周顯德六年,浚五丈渠,東過曹濟、梁山泊,以通青鄆之漕。”

“其後因黃河在滑、澶、濮、曹、鄆等地多次決口,河水彙集於梁山周圍,與梁山東南的張澤泊連成一片,梁山成爲水中孤山,形成比古鉅野還要大的大水濼。”

“此地名人,有西漢彭越;曹魏滿龐,李典;今人裡邊,唔,王禹偁王元之,明潤應當知曉吧?”

“哎喲我可太知曉了,《黃崗小竹樓記》,必背篇目啊。”

司馬光有些納罕:“你蘇門家學,還要習得今人詩賦?”

靠!一不小心又把後世的事情帶進到現在了。

好在大蘇對老王推崇備至,認爲是古文運動的先驅,承韓白之下,繼歐梅之前,爲如今的詩文革新運動開闢了道路。

於是打着哈哈:“大蘇對他可是佩服得緊呢。”

第八百五十三章 吳哥第八百七十章 老張的有機化學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六十五章 理工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一百四十二章 平南記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蓋棺定論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師爺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蘇軾送東西第一千零六章 刨筆刀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大火第九百八十七章 補全證據鏈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報廣告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第一千七百章 種五的朋友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朝堂清寧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出發準備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八百八十八章 輿情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書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培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不戰而勝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舊城改造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張與王二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老頭的幸福生活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入場第一百五十二章 玩香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謀第六百九十八章 蔡京第八百八十四章 議定第六百七十一章 烤串第九十二章 模棱公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廣州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彈劾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連累的朋友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二十四章 史洞修第二百五十五章 織錦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幽雲第九十六章 衝壓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兵制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二百四十七章 時疫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發現第二百六十八章 萬姓大集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謀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五百四十七章 風波第七百七十四章 山寨第一千零四十章 字說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第五百二十六章 察人之術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會第六百八十八章 玉津園第三百五十六章 蘇容第三百一十一章 輸了!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瘋狂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會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九百八十八章 尉氏的變化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第五十八章 方法論第二百二十九章 論計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五百四十四章 均輸法的弊端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潛歸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八百七十九章 錫第五百八十五章 保甲法第一百一十七章 堂哥第一百六十六章 童謠第四百六十五章 新君舉措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龜賊弄潮圖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想出巡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計明白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二百六十三章 老太君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六百零五章 陪伴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打靶第二百五十四章 少年行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五百章 女騎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積極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