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定

bookmark

第五百七十三章李定

於是改革派只得配合,派出天章閣侍制李師中,去,去認認真真走過場!

經過這件事,呂惠卿對蘇油忌憚更深,他都沒有想到蘇油會說蘇軾就算有錢,也有可能因爲交情,而照顧商人。

這是要把蘇軾洗得乾乾淨淨不留一點瑕疵,還給自己撈到一個不徇私情的名聲。

而且蘇油如此做的意思很明白:就算大蘇真的幹了那樣的事情,你們也得主動乖乖的給老子把他的屁股擦乾淨!

誰讓你們搞事情?!

不擦,我們就兌子,只要你們捨得下王衙內,我就捨得下蘇大嘴!

看看到底誰的損失大!

呂惠卿坐在檢正中書公房裡怔神。

蘇軾和蘇洵一樣,不可怕,參政正在給趙頊做工作,說對待蘇軾,必須像調教“惡馬”那樣,“減芻秣,加笞撲,使其服貼乃可用。”

但是蘇油就不同了,如今算是瞭解了王安石對蘇油的評價,這樣的實心琉璃蛋子,不差錢就不貪財,怕老婆就不好色,愛推功就不好名,不站隊就不易被連累。

能力強關係廣,不迂腐不執拗。

文壇,政壇,商界,軍界,思想界,宗教界,宗室,內廷,後宮,甚至國外,都有關係。

滑不留手,打人還疼。

這要不是年紀太小,老子都動了投靠的心思,只要這娃不自己作死,仕途遠不止現在這般。

呂惠卿目光閃爍,真的沒缺點嗎?

終於想到仁宗皇帝給蘇油親許的名聲——仁性天生。

愛國愛民,憐貧惜弱,如果這是缺點的話,倒是完全可以利用起來。

……

蘇油現在也是一個頭兩個大,蘇軾這邊還在調查期,宗兄蘇頌那邊又出事兒了。

王安石的學生,揚州人李定,前秀州軍事判官,被保守黨孫覺推薦來到了汴京。

這也是如今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要成爲升朝官,必須有大佬推薦。

但是保守派的大佬舉薦的人才裡邊,往往有改革派,改革派大佬舉薦的人才裡邊,也往往有保守派。

他們很喜歡給對方輸送幫手。

蘇油將之歸爲如今的政治生態和風氣還算平和,也比較崇尚道德,大家就事論事較多,當然也不排除被推薦人善於僞裝。

總之李定到了京師後,先跑去見李常打探消息。

李常以前和王安石是相當要好的朋友,王安石上臺後讓他做了右正言,想讓他幫自己掌握臺諫。

李定對李常和王安石關係的判斷,還處在王安石來京之前,卻不知道如今李常對新法的態度卻是相當反對,除了規勸王安石,還屢次上書。

而且李常還非常欣賞蘇軾,兩人這幾年混成了朋友和詩友。

見到李定,李常就問他:“君從南方來,民謂青苗法如何?”

李定回答:“老百姓都覺得很方便,沒有不開心的。”

李常勸道:“現在整個朝廷議論紛紛,都在爭這個,你可千萬別亂說。”

李定就去找老師王安石抱怨:“我明明說的是實情,卻不知道京城裡邊不讓這樣說。”

王安石大喜過望:“那把你知道的,都告訴陛下!”

立刻向趙頊推薦了李定。

趙頊問他關於青苗法在南方推行的諸多問題,李定一一作了回答。

其實李定說的也不一定就完全不對,現在都是人治,法律執行的好與壞,很多時候與地方當政者有關。

但是要說有沒有政治投機的心理,作爲風頭正健的參知政事的弟子,也是人之常情。

趙頊接見了李定,聽到了自己想聽的聲音,非常滿意,對於那些說青苗法不好的意見,又聽不進去了。

王安石對臺諫的威力也有些犯怵了,反對的聲音簡直就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之前將謝景溫塞進了臺諫明顯力度還不到位,便想把李定也給塞進去,還要幫他把控關鍵位置。

王安石準備讓李定知諫院。

但是這個任命實在有些想當然了,也充分說明王安石如今已經有些飄。

區區一個選人,沒有什麼政績,也沒有什麼名聲,更沒有經過制科,怎麼可能擔任這麼重要的位置?

以司馬光當年來說,先是在京師大理評事打轉,然後被龐太師培養,後被推薦回京,當了館閣校勘,又放了一任通判,再回京時,才擔任的知諫院。

那是人家從當館閣校勘開始,就進入升朝序列了好不好?

宋朝就沒有外朝官直接進京當知諫院的規矩,這個從科舉名次排好時就已經決定了的。

富弼和曾公亮直接拒絕,想什麼呢陛下?就算是越級提拔,這娃的資格最多隻能當個監察御史裡行。

趙頊下詔,我就要我就要我就要,堂除走不通我走特旨行了吧?

然後當班的知制誥宋敏求封還詞頭:“李定沒有經過詮考,就想直接當升朝官,這詔書我來不了。”

趙頊很生氣,你不寫我找別人寫。

蘇頌值班,還是封還詞頭:“如果李定不經過考試,那起碼也該當過普通御史後,才能升爲諫院領袖吧?如此度越常格,隳紊法制,所益者小,所損者大,未敢具草。”

趙頊炸毛了,老子再找人!

這回輪到李大臨,李大臨繼續封還:“前邊兩位說的沒毛病,我跟他們的意思一樣。”

趙頊給自己找理由:“臺官有闕,不拘官職高下。”

然而知制誥是什麼人?那是提筆就能把皇帝的口述翻譯成文雅華麗引經據典的詔書的人!

趙頊說得過這幾位才見鬼了!每次下詔不但被封還,還要連帶被教育!

於是事情進入了死循環。

蘇頌第一次拒絕理由是破格提拔李定違背以前的法令,而官吏的任命必須依法而行。

第二次的理由是李定“素無聲稱”,不夠破格提拔的標準,不能因偶有奏對稱心,就破格提拔。

第三次的理由是即便要用,也該先做一般提拔,放在陛下身邊考察,要是真的有奇謀碩畫,再破格提拔也不遲。

趙頊氣得暴跳如雷:“輕侮詔命,翻覆若此,國法豈容!”

三人說道:“那先把我們去職唄,然後陛下你就可以愛怎麼幹怎麼幹了。”

趙頊氣瘋了,去職!去職!我不要你們了!通通去職!

三人共同落職,蘇頌歸工部郎中班,知婺州。

其實蘇頌是逍遙派,對變法派和保守派都不歧視,在他心裡這事情的確是壞了規矩,趙頊又犯了蘇軾說的“進人太銳”的毛病。

蘇油還不能救,如今三位知制誥名聲鵲起,響噹噹的名號——“天下謂之‘熙寧三舍人’”。

然而大戲纔剛剛拉開序幕。

李定知制誥的屁股都還沒有坐穩,監察御史陳薦言:“定頃爲涇縣主簿,聞母仇氏死,匿不爲服。”

這個罪名就太大了——不孝!官員不服母喪!大不孝!整個朝堂都得跟着蒙羞!

於是趙頊詔下江東、淮、浙轉運使問狀。

很快回奏來了:“李定曾經以父年老,求歸侍養,回家三年,但是並沒有聽說他是在爲生母服喪。”

這件事情上,其實李定也很冤。

這人政治上一般,但是對親人相當不錯,死後《宋史》中記載:“定於宗族有恩,分財振贍,家無餘貲。得任子,先及兄息。”“子皆布衣。”

得到蔭官的機會,先給哥哥的兒子們。家中財物,盡數賙濟宗族,古往今來這樣的人都不多。

李定的母親姓仇,前後嫁過三次人,也是個奇女子,奇在她的後代。

第一次嫁人生了個男孩子,孩子兩歲她就跑了,留下的孩子長大後出了家,和蘇軾成了好朋友,就是著名的佛印和尚。

第二次嫁人生了個男孩子,不久後就因爲品行不端被丈夫逐出,這個孩子就是李定,和蘇軾成了一輩子的仇人。

第三次嫁人生了個女孩子,叫做郜六,後來成了汴京開封教坊司中的顛倒衆生的當紅頭牌,藝名喚作蔡奴。

這特麼也是沒誰了,妥妥的英雄母親。

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第二百四十七章 時疫第七百五十四章 咖啡第一百零八章 無聊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恐懼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三百六十七章 問題的本質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九百九十八章 魚驚石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論核心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寫入畫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忠直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風波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三十七章 羽毛紋的花鋼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青唐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三章 彩票漏洞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翊衛仙卿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鐵甲艦第三百三十四章 圖經本草第一百五十五章 偉大的航程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填平開個感言吧,一百五十字寫不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紅旗猶帶冷梅香第六百二十四章 禪師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七章 嫁人的問題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試第七百五十九章 石薇的決定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範鎮第一百九十四章 第一步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領思路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勝第八百一十九章 處處烽火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五臺山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好運氣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領思路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止步第六百一十四章 檢查組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六百零五章 陪伴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馬鹿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一百三十章 慘相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善良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本綱銀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御史的正確方式第六百一十四章 檢查組第九百七十二章 通通不認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六百九十四章 八公來了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風雲再起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折柳第六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局勢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五百六十四章 騎兵銃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翁翁第三百八十章 學問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兵制第九百二十一章 趙頊的家事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新情況新問題第五百八十四章 遊說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趾入侵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一百零四章 買山第二百二十九章 論計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見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張叔夜第九十七章 劃時代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點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殺雞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三君子第七百六十一章 聊上了第七百二十八章 字典第六百五十七章 木徵的逆襲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