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頭

bookmark

第六百九十五章旱情苗頭

陳希亮已經退休好多年了,不過去年還給蘇油寄來了他的著作——《制器尚象論》。

制器尚象是一個論點,意思是古人創制器物,是根據周易的易象卦圖啓發所得。

比如“離”卦,外實內虛,古人就是根據這個卦象,發明了漁網。

比如耕地用的木耒,取於“益”卦,益卦上巽木,下震動,互艮爲手,互坤爲地。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陳希亮認爲,從這個觀點解釋易經,易經就是一部總結自然規律的書。

而《易卦》,則是講解如何利用總結出來的規律,爲人謀利的方法論。

所謂“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謂之神。”《繫上·十一章》解釋得很清楚。

蘇油覺得這個理論稍微有些粗糙,還不夠那麼精細,但是人家老頭就是用這套方法論,發明了擺在他面前的這座飛架汴河的虹橋,用較短的材料,完成了大的跨度架構,實錘面前你還能怎麼說?也不得不服。

不過這些理論上的爭議也和八公說不着,蘇油只撿着開封府的熱鬧,一路與八公講解。

八公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怎麼一路的人都讓着我們走?這樣不好,打仲先公起,蘇家都是讓着別人先走的。”

蘇油有些無語:“這個真沒有辦法,八公你怕是忘了,這城如今歸我管轄,沒打出儀仗旗牌,都是失儀了。”

八公這才一跺腳:“嗨!你不說我都沒反應過來。”

蘇油在心裡偷偷翻白眼,你怕不是沒反應過來,你怕是喜歡聽我說這個。

八公說道:“不打旗牌好,親民。蘇家到了你和九二九三這兩輩兒,算是出頭了。”

蘇油說道:“所以說嫂嫂是蘇家大功臣。不過蜀中老話說的好,條條蛇兒都咬人,出頭也有出頭的麻煩。”

“子瞻不就是得罪了當朝,去了杭州做通判,子由如今也剛被文太尉徵辟到了河陽當學官。”

八公說道:“我是真沒想到你們讀書能讀出這麼大的出息,其實就九三那樣當學官纔好。朝中的事情,變得老快,一會讓種茶,一會讓改桑,一會又讓種茶,唉……”

蘇油問道:“可龍裡也這樣嗎?”

八公擺手:“可龍裡也不靠那兩百畝地過活,元貞和阿彌給我尋來大理的一種香稻種子,現在都種那個,那是真香啊,這次也給你們帶了一些。”

“至於田埂上,種些桑樹應付衙門,山上的茶園,反正我們也不賣自己喝,他們也管不着。”

“對了,你能不能讓太守們沒事兒就別來看我?我一個孤老頭子有啥好看的?他們之乎者也那一套也聽不明白,沒得給你丟臉。”

蘇油笑了:“這個真跟我沒關係,是你老人家德高望重。鄉野耆老嘛,我在地方上一樣得每年造訪,朝廷制度如此,八公你可不能搞特殊。”

開什麼玩笑,當朝少保的尊長,地方官不拍馬屁纔怪了,也就是八公鎮得住,不然可龍裡蘇家,不知道要佔多大的良田,眉山城直接幾家分了得了。

八公還守着後山兩百畝地不增不擴,這點很好。

說着聊着,就來到了散花樓方知味,石富,程文應和史洞修上來接着,石通,陳昭明,文同跟在後邊。

程文應笑道:“老哥哥也,你可算是願意出來看看了……”

八公看着兩位也是開心:“兩位太爺,可是有好些年月沒見了。天子腳下就是不同,越見富態。”

史洞修笑道:“這話說老程合適,我可不像他。”

程文應懟他:“你每晚少敲點算盤,也不至於瘦成老猴。”

史洞修說道:“趕緊往裡進吧,還好些人等着呢。”

進入蘇油的包廂,果然小妹,綠箬等女眷也在,這時也過來拜見。

又是好一通熱鬧,八公伸手指逗弄襁褓裡的陳梧:“聽說小名叫小椅子?嚕嚕嚕……真乖,小小年紀就會給翁翁寫信呢!”

陳昭明張了張嘴,終於還是在小妹的目光下屈從了,這下小椅子這小名真擺脫不掉了!

菜上來了,男女分桌,大家開始高談闊論。

老年人在一起就喜歡話當年,其中蘇油小時候調皮搗蛋事佔了大部分。

小妹石薇還算好,這些事情她們早就知道,但是綠箬和文同的家眷就不一樣了,笑得幾乎把臉都要埋到湯裡。

這個叔叔是真的皮,還皮出了花兒來,不過能拿着染了病的菰草去故意傳染自家的菰草,最後得到肥美的菰筍;從小河裡篩選魚苗丟到稻田裡,繁育稻花魚;閹割小豬讓它們呼呼長肉;讓苦橘子接上甜橘枝子;將茶枝剪下在沙土裡成苗;能從樟樹葉子裡邊提取龍腦樟……還真不是一般娃子想得出來的皮法。

還貪吃,爲了吃提煉了精鹽;弄出了生抽,老抽,香醋,辣豆瓣醬,姜水豆豉,風豆豉,肉鬆,料酒,永春露,十三香……

最後皮到滿可龍裡的鄉親們都傳說星宿下界,皮到石家垂涎,皮到張方平趙抃親自培養,皮到威震大理二林,皮到皇后點名好好看護,皮成了大宋探花,皮出了理學大道。

僅僅這些調味品,還有各種菜色,就可以說極大地改變了大宋百姓們的生活。

然後從廚房調料的提純和精煉開始,發展到如今的酵母,酒精,乙醚,青蒿素,青黴素,如今天師道正在用醋精和楊柳枝裡邊的提取物,製作一種叫楊枝素的藥材……

從鐵鍋開始,發展出了精煉,球磨鑄鐵,各種鋼材……

從廚刀開始,發展出騎刀,鶴脛弩……

從臘肉香腸開始,發展出罐頭等系列軍糧……

這還僅僅是一端!

蘇家人如今敢拍着胸脯誇海口——就問問整個大宋,還有誰?!

程文應給八公添酒:“如今眉山的產業大了,年輕人還是得放出去,看看散娃,如今都浪到了日本高麗去了。”

史洞修說道:“還有嗣娃在荊湖,藻娃在夔州,元貞在嶲州,小石頭在商州,大石頭在鄭州,小鼠如今在杭州皇宋銀行,那裡進出的都是海商,每日流水比汴京城還要嚇人!都成了獨擋一面的人物。”

八公說道:“可不是,老家就剩一個狗剩,一個拴住,倒還真合了他們的名兒。”

衆人都是哈哈大笑,程文應說道:“狗剩拴住可也小瞧不得,往北要支應陝西,往西南支應嶲州大理,往東南支應夔州,要讓外出闖蕩的沒有後顧之憂,也難。”

八公說道:“這算什麼難,一年到頭耗盡力氣,最後還得吃糠咽菜不知明年一家人怎麼過活,以前的日子,那才叫難!”

一句話,說得桌上衆人都安靜了。

……

開封府從七月到現在還沒有下雨,幸好黃河已經開始了桃花汛。

蘇油去年大興水利,將廢棄的水渠全部恢復,如今還在不斷擴張,好處就徹底體現了出來。

有了汴口埽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引來的大量的黃河水,加上在部分地方開挖機井,愣是沒讓開封十六縣遭災。

都江堰引岷江水,能灌溉五百萬畝土地,後世更是達到了上千萬畝,三十七個縣。

汴口埽如今剛剛具備規模,還達不到那種程度,不過用於十六縣糧食主產區渡旱,問題已經不大。

不過和都江堰的歲修一樣,汴渠的歲掏,也必須形成制度。

陝西旱情嚴重,幸好蘇油當年要求各地不但要通渠,還要興修配套一定規模的魚塘,黃土高原上當時不怎麼吃魚,百姓還有牴觸情緒。

直到今年,馮老漢才明白了蘇油當年的深刻用心,要不說咱們探花郎星宿下凡呢!

可以說,整個中國北方的旱情,被蘇油用水利工程解決了一半。

但是隔壁的蕃人就慘了,富弼給朝中的奏報是“諸蕃人畜,多瘐死。”

在此情形之下,趙頊和王安石連下詔書,要求王韶,高遵裕持重用兵,必要的時候,可以放棄青唐,朝廷不予追究!

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盡興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明潤救我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問詢第二百八十章 寫文章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操典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人性的君王第三十八章 側跳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逢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唸書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難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聖地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木蘭陂第六百七十章 分析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偵查第一百一十章 對對子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唸書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消耗戰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前三排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證據第六百九十六章 運糧第七百六十章 各方反應第四百八十一章 種諤的攻略第二百八十二章 看榜第六十九章 雀譜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無雙國士第三百六十七章 問題的本質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得國第七百八十六章 沈括的外交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黑心章楶第五十章 沙金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八百三十九章 寶馬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章大黑心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少給臉不要臉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體智慧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想出巡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撲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六百七十一章 烤串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難熬的一夜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偵查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小政委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準備第四百九十八章 討論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九百零三章 專業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見面第八百七十八章 簽字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陽兵工廠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第七十三章 看破說破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不戰而勝第六百四十二章 見解完本感言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來錢的路子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遊說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逝世第二百二十四章 詩會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龍門陣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三百五十六章 蘇容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賀蘭石第二十九章 理科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五百零九章 道德標杆第五百零九章 道德標杆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九百四十三章 秉常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金剛崖第八十七章 私奔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形勢不由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潛在產能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戲精聚會第七百零二章 大勝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產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七百九十一章 呂惠卿貶官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六百一十三章 扁罐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倫理》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火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監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光屁股重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