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運糧

bookmark

第六百九十六章運糧

大旱給大宋帶來的好處就是,陝西路轉運司,開始大肆招誘西夏人口入宋,繼續削薄西夏人的實力。

而董氈的實力也受到了影響,要求青宜結鬼章保存實力,相機行事。

鬼章退出了河州,回守踏白城,木徵再次成爲了孤軍,河湟地區,又發生了新的軍事變化。

但是帶來的壞處,就是河北不行了,河北墒情,直到三月底都沒有改善,整整一季,完全失去收成。

文彥博上奏,土地墒情,水份在地面以下兩尺半,這樣的土地是沒法耕作的,加上漕運所依賴的重要糧食地區兩浙路,去年也遭遇了水災,今年調運北方的糧食嚴重減少,河北危急!

而和文彥博奏章一起到來的,還有沈括察訪兩浙後的上奏:“兩浙上供帛年額九十八萬,民間陪累甚多。後來發運司以移用財貨爲名,增兩浙預買?絹十二萬。請陛下罷之,以寬民力。”

言下之意,兩浙路負擔已經過重,實在是抽調不出力量來支援北方了。

而遼人趁火打劫,丙辰,遼主以河東路沿邊增修戍壘,起鋪舍,侵入蔚、應、朔三州界內,使林牙蕭禧來言,乞行毀撤,別立界至。

趙頊心中憤怒異常,但是也不得不服軟,要求北地官員不要激怒遼人,三州地界,等待朝廷遣官與遼人在邊境會議。

遼人提到的雄州外羅城,雖然修已十三年,並非創築,但是既然遼人提出了反對,現在只能停止改建。

白溝館驛,趙頊指示亦須遣官員檢視,如有創置樓櫓箭窗等,並令毀拆,屯戍兵也必須撤回。

同時遣太常少卿劉忱、秘書丞呂大忠爲會議官員,入遼與他們談判。

在給遼國的國書中這樣用詞:“倘事由夙昔,固難徇情;誠界有侵逾,何吝改正!”

癸亥,翰林學士韓維入朝,趙頊命他對於延和殿。

東宮舊臣,因爲與王安石政見不同,寧願堅持外任,不願意接受趙頊的照顧性任命,人品上趙頊對他一萬個放心,相信他不會欺騙自己。

趙頊對韓維問道:“天久不雨,朕夙夜焦勞,奈何?”

韓維拱手道:“陛下憂閔旱災,損膳避殿,此乃舉行故事,恐不足以應天變。願陛下痛自責己,下詔廣求直言,以開壅閉。”

趙頊被徹底觸動了:“那這詔書就由你來寫,現在就寫!”

乙丑,詔曰:“朕涉道日淺,暗於致治,政失厥中,以幹陰陽之和,乃自冬迄今,旱暵爲虐,四海之內,被災者廣。

間詔有司,損常膳,避正殿,冀以塞責消變;歷日滋久,未蒙體應。

嗷嗷下民,大命近止,中夜以興,震悸靡寧,永惟其咎,未知攸出。

意者朕之聽納不得於理與?訟獄非其情與?賦斂失其節與?忠謀讜言鬱於上聞,而阿諛壅蔽以成其私者衆與?何嘉氣之不久效也?

應中外文武臣僚,並許實封直言朝政闕失,朕將親覽,考求其當,以輔政理。二事大夫,其務悉心交儆,成朕志焉!”

求言詔下,司馬光讀之感泣,他如今的職位,仍然是判西京御史臺,上了幾年來唯一一封奏章:“方今朝之闕政,其大者有六而已:一曰廣散青苗錢,使民負債日重,而縣官無所得;二曰免上戶之役,斂下戶之錢,以養浮浪之人;三曰置市易司,與細民爭利,而實耗散官物;四曰中國未治而侵擾四夷,得少失多;五曰團練保甲,教習兇器以疲擾農民;六曰一意孤行,信狂狡之人,知善而不易。若其它瑣瑣米鹽之事,皆不足爲陛下道也。”

比歷史上的奏章,取消了妄興水利一條,增加了知善不改一條,對新法提出嚴厲的批評。

知青州滕甫言辭更加激烈:“新法之害民者,陛下既知之矣。但一下手詔,自熙寧二年以來所行新法,有不便者悉罷之,則民氣和而天意解矣。”

朝廷風向,立時變得緊張了起來。

蘇油上書比較實在:“千石之舟,未可遽止,萬鈞之衡,未可立行。新法施行五載,於上漸得其要,於下漸習其行。

一旦廢置更張,則桅傾樞散,綱裂紐分,傾覆可料也。

砭藥有緩急之效,事理有遲速之權。水旱之情,乃今急務,其實救災,賑糧,安民,防寇而已。

陝西諸路,旱魃雖烈,然收成未失,此我強而敵弱,斯百世一時之機。當督帥臣招降邊姓,討滅不臣。

熙寧以來,陝西日減朝廷供粟,於今未聞轉運司有開倉之請,但曉諭羣僚,鎮之以靜即可。

開封諸縣,雖七月未雨,然得渠河之利,冬麥將熟。

廂軍剪裁二十萬衆,京師無復輸重,請詔司農寺,三司,重核京中常平,廣惠米斛。

停浙東糧綱,以淮揚鹽引入京,置官場,招商賈直髮京糧,入河北鄆州,大名。

鄆州水泊八百里,足供埠口之需;大名新河,水力沛壯,一日可濟千里。

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此萬衆一心,共務時艱之時,非雜議攻訐,引經辯難之日也!”

王安石這才頓時反應過來,和反對派們打嘴炮屁用都沒有,平息事態斷他們的根纔是正經!

立即召集呂惠卿,曾布進行賑濟工作,蘇油在商賈中面子大,漕運他估計不一定靠得住,親自出面請蘇油組織商賈。

三月底,詔出常平倉米百三十二萬斛、三司米百九十萬斛置官場,蘇油與商賈們經過“艱苦”的談判,減直兩成作爲出糶價格,商賈出錢後發給鹽引,然後組織他們運送糧食去河北。

蘇油還讓小妹說動皇室慈善基金,除了出資三十萬緡救災外,還許商賈每轉運一船糧食,將獲得皇室琉璃坊五十件琉璃器的自主銷售權。

商賈們頓時積極性大漲,董非遠從江漢組織了上百艘的糧船四萬石的糧食——報效皇宋在所不辭,我董非自行組織自行銷售自負盈虧,不勞朝廷費一點心——就是五千件琉璃器記得別忘了就行!

河北其實不是沒有糧食,才大半年的旱情,不足以把河北糧庫掏空,只不過如今民間還有存糧的,都是大地主,這幫子人只怕是將這次旱災,當做了發財的機會。

而各路倉使們,同樣在期待朝廷下文,給他們填補虧空上下其手的機會。

要讓這些人發不了財,只有靠國家出手維護基本盤,打消讓這幫子人發國難財的心思。

這就是大宋的悲哀,掉到渣的執行力。

蘇油這邊之前也一直不太重視此次旱情,朝廷邸報上見不到這些消息,文彥博如今連報告都懶得打。

直到二月收到滕甫的信件,知道鄆州出現旱情的消息,才讓蘇油大吃一驚。

鄆州有八百里水泊,鄆州都能出現旱情,那整個河北山東,就不是一般的嚴重了。

但是他的正職乃是開封府尹,對趙頊的影響力還不夠,而且之前和王安石有過君子協定,如果自己越過他向趙頊打小報告,政治上會背上“無信”的巨大的污點。

而且自己這邊也快要忙不過來了,眼看即將麥熟,開封附近卻出現了蝗災!

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瑞升號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與對策第九百一十九章 訶黎之死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功課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國力的衰漲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爭議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浮橋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舊城改造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种師道第四百九十五章 掛綾查賬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用人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御史的正確方式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黃金不久埋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打臉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一百章 等距螺旋第八百三十九章 寶馬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招降第八百一十章 聯軍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發展計劃第兩百零一章 可龍裡號第八百九十三章 螺旋槳第二章 嘴炮堂哥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背鍋第八百四十二章 王韶醒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渭州第三百七十章 演習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九章 風投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朝儀第六百五十七章 木徵的逆襲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話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相見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確的幫手第二百三十章 冠禮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倒繃孩兒第五百八十章 蕭關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轉輪銃第七百二十三章 鹽戶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新年前的奏報第一千三百章 評價第八百三十九章 寶馬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又見董非第八百六十九章 張道長第六百九十二章 覆軍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 都艱難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開會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七十章 授課第二百六十一章 歐陽修第六百二十四章 禪師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五百六十七章 士子鬧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拴住結婚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見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軟模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話第九百九十一章 老父親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毒土第七百三十五章 船塢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少給臉不要臉第七百九十一章 呂惠卿貶官第十章 講究人第五百六十四章 騎兵銃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醫之家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新年前的奏報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潛在產能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五百二十九章都是熟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鶴脛弩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三君子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招降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工程第三百五十一章 渭州第三百四十章 奏對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發展計劃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長刀,一手寶鈔關於官制第八百九十五章 鄭州對話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調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刺客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