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禮尚往來

第七百四十六章禮尚往來

十月,遣中使賜韓琦、富弼、文彥博、曾公亮。

詔曰:“通好北敵,凡八十年,近歲以來,生事彌甚。代北之地,素無定封,故造釁端,妄來理辨。比敕官吏同加按行,雖圖籍甚明,而詭辭不服。”

“今橫使復至,意在必得。敵情無厭,勢恐未已,萬一不測,何以待之?古之大政,必諮故老,卿其具奏。”

這是垂詢元老們對遼外交政策。

韓琦是堅決的反新法派,出言就是諷刺:“臣觀近年朝廷舉事,似不以大敵爲恤。”

然後將新法從上到下痛罵了一番,最後總結:“夫欲攘斥四夷以興太平,而先使邦本困搖,衆心離怨,此則爲陛下始謀者大誤也。”

爲今之計,只有先服這個軟,“宜遣報使,且言:‘向來興作,乃修備之常,豈有它意。疆土素定,悉如舊境,不可持此造端,以墮累世之好。’可疑之形,如將官之類,因而罷去。”

然後養民愛力,選賢任能,疏遠奸諛,進用忠鯁,使天下悅服,邊備日充。

最後才能“一振威武,恢復故疆,攄累朝之宿憤矣。”

富弼的態度很簡單,也很瞭解趙頊蠢蠢欲動的心態:“委邊臣詰而嚴備之,來則御,去則備;親征之謀,未可輕舉。且選人報聘。彼籍吾歲賜,方能立國,豈無慾安靜之理!”

意思遼國也是純訛詐而已,不妨以經濟威脅與之對抗。

文彥博的上書則認爲對遼政策一直就有問題,必須糾改。

“蕭禧之來,欲以北亭爲界。”那是因爲當年慶曆之時西事未平,遼國來要挾請求黃嵬之地,我們那個時候給得太隨便,把他們嘴養刁了。

“中國御戎,守信爲上,必以誓書爲證。若萌犯順之心,當預備邊,使戰勝守固而已。”

意思是我們有文書依據,如果實在被逼到打戰的份上,那就只有幹!

曾公亮上書,表示應該堅決狙擊遼國的意圖:“嘉佑間,寇邊不已,絕其歲賜,始求帖服。今待遼極包容矣,不使知懼,恐未易馴擾。控制之術,毋令倒持。”

老臣們的態度都很明白,就是國家疆土不輕與人,有理有據有節,實在要打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準備戰爭就好了。

趙頊反而心虛了。

他還是有些恐遼症,理想和現實差距太大。

雖然他的心目中一直有個大理想,但如今一個西夏都沒能料理好,就要對遼國開啓邊釁,大宋實在是沒有哪個能力。

沒有從老臣那裡要到自己的答案,便召劉忱、呂大忠與呂惠卿商議,想要同意遼國的請求。

兩個使節還是那個態度:“彼遣一使來,即與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來,盡索關南地,亦與之乎?”

趙頊啞巴了。

忱與大忠堅執不與,呂惠卿知其志不可奪,乃罷忱還三司,許大忠終制。

……

同樣是在金秋十月,蘇油登上了一艘夔州型縱帆船,從上海務出發向東,往大宋的海上領土,昌國縣駛去。

昌國縣屬明州管轄,明州,如今是皇宋三大市舶司之一——明州市舶司的所在地。

昌國西北八百里,有三姑山,那裡是水師巡檢寨駐地。

岑港,冽港還設立了兩處子寨,互爲犄角。

這裡是北洋要衝之地,凡是北方過來的海船,都要在次靠泊,然後分兩條路,可以分別前往浙東和浙西。

高麗使船,也從來都是行駛到這裡歇腳,等待風起,再入明州港,然後前往汴京城。

因此這裡也成爲了一個巨大的自由港和商品集散地,昌國的港口裡,經常停靠着上百艘的海船。

不過在那裡,大宋守備力量的影響力,遠遠比不上唐四郎的一張飛魚貼。

昌國港,屬於海上法則覆蓋的範圍,如今被唐四郎調理得規矩,那些亦商亦匪的海盜,早已消失多年。

張散就站在蘇油身邊,給他就着海圖詳細介紹這個羣島。

這裡就是後世的舟山羣島,所以其實蘇油今天不是來正經視察的,這娃是來打魚的。

沒錯,十月末,東風起,舟山羣島,進入了整整三個月的帶魚季節。

舟山羣島四大水產,大石首,小石首,銀帶魚,墨斗魚。

其它幾種都在四月,只有帶魚在冬天。

至於其它三疣白蟹,蝦蛄之類,那是副業,完全不在蘇油考慮之列。

所以現在這艘船,真的是打漁船,只怕是如今全世界最奢侈的打漁船。

看着甲板上忙碌的老漁夫們,張散也學着自家少爺的動作,直嘬牙花子:“少爺……這得打多少魚,才掙得回這趟的本錢……”

船邊是麻繩編織的大網,上頭是鐵質的機械吊車,網上的浮球,是兩浙路出產的第一批賽露絡作成。

光這些浮球,都價值不菲。

這是一張大圍網。

如今的大宋,捕捉魚羣主要還是靠串鉤曳釣。最先進的方法,不過是刺網作業。蘇油這個圍網,還是第一次嘗試。

老漁公一直緊張地看着海水顏色的些微變化,終於將手一揮:“下網!”

水手將一個巨大的浮桶推入水中,然後鼓起風帆,大網在船後嘩啦啦地下到了海中。

縱帆船在海面上行駛了一個巨大的圓圈,形成了一個由浮標構成的巨大的圓。

蘇油問老漁公:“要不要等夜裡,開汽燈誘一晚?”

老漁公哈哈大笑:“不用!探花郎你幹這個可不是老魚頭的對手。起網!”

帆船上的水手們賣力的搖動起索盤,將網底的繩子收攏,漸漸讓水下網狀的圓筒,收成一個半球。

魚羣就被困在了這個巨大的半球裡邊。

接着就是收網了,隨着網的收起,魚羣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小,集中到圍網最後的漏斗型起魚區裡邊。

鄭俠暈船暈得厲害,正靠在船邊吐得哇哇的,然後不經意間一擡頭,嚇得吐都忘了,直接飈出一句土話:“我的個天神爺呀……”

太空中海鷗瘋狂飛舞,直徑百米的大圓範圍內,海面上全是攪動的銀白色的閃光!

老漁公急得大聲喊叫:“停!浪生你狗日的趕緊住手!傻娃子,再收網都要炸了!”

那個叫浪生的娃看着這誇張的景象,也嚇得大喊:“爺爺那咋整?”

“先舀一部分出來!我的海神爺呀!發大了浪生!這一網咱們發大了!”

就在這時,海面上出現了無數小船,船上的帆都是破蘆蓆,竹蓆之類。

蘇油笑道:“老人家不要心急,看,我們的援軍到了!”

雖然蘇油做了充分的事前準備,但是這一網的魚羣數量也是遠遠超出了自己的估計。

而魚的單體大小,幾乎是後世的翻倍!

如今的舟山,可不是後世資源匱乏的舟山。

哪怕是到了清末,那時的舟山窮人捕黃魚,都只需要拿長竹竿拍擊水面,大黃魚就自己被震暈浮起,然後撈就是了。

張散也看得有些眼暈:“這一網下過,一年都不用幹了。”

蘇油說道:“可是這些東西在海邊不值錢,本錢還是沒有掙回來。”

張散問道:“那怎麼辦?”

蘇油對着汴京方向拱手:“所以我們要將它作爲貢品,先進獻幾千斤給皇上!然後讓他帶動汴京城的海鮮消費風潮!”

“冬天裡的帶魚,翻年還有石首魚,墨斗魚,鮑魚,瑤柱,乾貝,海帶,紫菜!咱們通通打包作爲貢品!”

張散不由得好笑:“少爺你這是要打劫京師!”

鄭俠和晏幾道跪在船舷邊上,手抓着船幫,看着底下漁民們欣喜若狂地拿着大抄網往倉裡舀帶魚的情形,竟然激動得眼眶溼潤,嘴角顫動。

晏幾道喃喃地說道:“厚生利民,蘇明潤之能,足載史冊!”

鄭俠點頭:“這就是他說的,最大的禮。”

“天地生人,何以禮之?讓所有人活得更好,更自在,更富足,這纔對得起天地!這纔是禮之本原。”

晏幾道說道:“按理學的道理,倉廩實而知禮節,其實是從下對上的角度來說的。還應該反過來解讀一次——讓百姓倉廩充實,還應該是上位者對他們最基本的禮節。”

“這才叫禮尚往來。”

“蘇明潤義理之精,踐用之明,非我所及,回想之前在他面前種種桀驁,實在是可笑之極。”

第五百四十五章 軍工和三產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體罰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費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計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路上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關於官制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形勢不由人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傅賢妃第二百零三章 水泥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終極解決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寶鈔顯靈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蘇魚公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偵查第一百二十四章 別人的奇遇第八百二十六章 決戰第四百七十五章 誰改變誰第九百八十八章 尉氏的變化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二章 二太守傳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四百零三章 朝堂的分析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產量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蘇頌看藥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六百五十一章 罰銅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大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銅鏡(求推薦票)第七百九十一章 呂惠卿貶官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刺客第四百二十七章 前朝舊事第七百零七章 多少是一點點第一百零四章 買山第三百三十九章 夏使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民兵郭二蛋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二百二十八章 對與錯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第九百七十一章 廷對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三百七十九章 交相輝映第三百九十二章 談判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漕船第四百四十五章 婚後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五百零九章 道德標杆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理由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七百二十章 奸臣分析奸臣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情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血戰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翁翁第三十四章 蝕刻第九百一十八章 追擊第七百四十一章 礱磨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想出巡第八百九十七章 驗屍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五章 春天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情報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一百四十五章 隨手功夫第二百一十五章 鉑金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頭魚宴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曆法第二百五十一章 病癒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壺第六百九十三章 君臣之爭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想出巡第八百零七章 廷議第四百七十五章 誰改變誰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五十八章 方法論第一百零四章 買山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學員斥候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探討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三百九十七章 運動會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兄弟遊園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敵人的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