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昌國縣

第七百四十七章昌國縣

然後就聽見身後又跳又喊:“差不多就行了!還要注意回程安全!別整太多把船壓沉了!大家滿倉了就回吧!回吧!先去昌國港等我們!”

鄭俠不禁莞爾:“這傢伙,儀狀粗野,渾不似士大夫,怎麼就偏偏說得出那麼精深的道理來?!”

晏幾道瞅着他:“你不暈船了?”

不提醒還好,一經提醒,鄭俠又趕緊一頭扎到船幫外面:“嘔……”

只有一艘船沒有參與打魚行動,駛到夔州型沒有下網的那面,船上一個紅衣宋將拱手施禮,高聲喊道:“昌國縣三島巡檢王德甲,求見蘇漕帥!”

很快,夔州型的船舷邊上拋下一張攀網,王德甲抓住攀網爬了上去。

來到蘇油身邊,王德甲單膝跪倒:“三島巡檢王德甲,恭迎漕帥上島!”

蘇油拍了拍他的肩膀:“起來吧,先看完打魚。”

王德甲笑了:“漕帥這一網,夠島上歡騰好些時日了。”

蘇油說道:“守島辛苦,算是我給你們的一件禮物。一會兒還有一堆蟹籠,那個到時候就送給你們了。這網你們都沒那麼大的船來拉,還得另外想辦法。”

兩艘小漁船被老魚頭留下幫忙,夔州型上放下去網籠,小漁船上的人開始往網籠裡舀魚。

第一籠起來後,老魚頭打開網籠底部的繩頭,籠裡的帶魚嘩啦啦地傾倒在了甲板上。

船上的漁夫們開始拿着竹耙子將魚望艙裡扒拉。

這一籠就有三四百斤。

主要是帶魚,還有其它很多魚類。

蘇油都沒來得及細看,第二籠又上來了。

蘇油拎着刨角:“得,先去望樓說話,這裡眼看沒法落腳了。”

衆人來到船樓裡,王德甲看着夔州號望艙的格子玻璃窗,羨慕得不要不要的:“這船拿來打魚,也太……”

下邊老漁頭又撈了好些籠,感覺底網差不多能起得起來了,這才大喊:“浪生!起網!”

浪生早都等着這一句了,喊了一聲:“好嘞!”和幾個工人一起,再次將粗壯的原木插入絞盤,像推磨那樣推動,將集魚的漏斗網提出水面。

船身明顯發生了一個傾斜,老漁頭眼疾手快,趕緊招呼後生們將吊臂調整到與船身保持水平,然後竄過去一下子拉開了網底扣繩。

“嘩啦”一聲,整個夔州型的後艙甲板,瞬間堆滿了厚厚一層海魚。

老漁頭從帶魚堆裡邊刨出一條紅豔豔的魚:“探花郎,這條是好水產,一會兒上岸給你料理!”

“誒!好咧!”蘇油在望樓上看着那條有兩三斤的魚,“我們人多,得多挑幾條!”

完後拿胳膊肘捅了捅王德甲:“那啥玩意兒?”

王德甲這才知道文曲星也有懵逼的時候,趕緊解釋:“這是嘉琪,紅的叫紅嘉琪,黑的叫黑嘉琪。”

晏幾道富家子弟,對這個門清:“此魚皮厚勝羊,味勝鱸鱖,桃花汛後產於登州,卻不知道冬月的昌國外海,也有這麼多。”

“這魚價格高昂,不用走太遠,便是春日吳中,一條也價值上貫。”

“這麼貴?”蘇油看着甲板上還有不少這個:“那這裡光這什麼嘉琪魚,那也得是好幾百貫有餘?”

然後突然轉頭看着張散:“剛剛三哥說什麼來着?說我打魚不夠本錢?!”

張散手扶腦門苦笑:“那你也得賣得出去纔算!”

蘇油又探頭出去:“老漁頭,那些嘉琪,放水艙裡養着!我們爭取拿回去多賣點錢!”

老漁頭笑得見眉不見眼:“知道!探花郎你就瞧好吧!”

魚艙很快裝滿了,甲板上的魚卻沒怎麼見少,還是滿滿一層。

張麒下令重新起航,夔州型在幾艘小船的簇擁下,朝着昌國駛去。

昌國縣在岱山島上。

這名字取義“東控日本,北接登萊,南連甌越,西通吳會,實海中之巨障,足以昌壯國勢焉。”

島子形如桑葉,分東岱和西岱,下轄富都,安期,蓬萊三鄉,與周邊小島連接,形成許多避風的水道和良港。

扶着快要吐暈過去的鄭俠上岸,鄭俠感覺腳底下的地都還在搖晃,有氣無力地擺手:“少保害人不淺,我寧願被呂惠卿貶去汀州,都不願再來昌國遭這一番罪……”

蘇油鼓勵道:“這還是乘坐的夔州型大船,要是漁民那種小舢板,呵呵呵……哎喲怎麼上岸了還要吐……”

整個島上都飄滿了魚腥味,晏幾道看着挑着魚擔子興高采烈往灘上走的漁村百姓們:“少保這是功德無量啊……”

蘇油說道:“還得再加工,好在兩浙路不缺鹽,咱鹽醃風乾後,給它賣到內地去!你知道不?我在蜀中的時候,哪戶人家宴席上要出現一道海帶燉鴨子,都要哄傳好一陣的!”

晏幾道點頭:“海藻也是藥材……”

蘇油笑道:“正是,食用海帶,可以防止癭瘤,此等好東西,怎麼能海濱之民獨享?”

一船魚有數萬斤,夠島上人家忙活一陣的,蘇油對前來迎接的縣令說道:“先去你衙門裡坐坐吧。”

縣令連忙上前施禮:“昌國縣令龍繼才,恭迎少保。少保給我們昌國百姓送來這份大禮,闔縣官民,銘感五內……”

蘇油說道:“客套話就別多說了,趕緊將鄭介夫送去找張牀躺一躺,啊不對,行文裡面要寫成編管,等我考察完再帶他回杭州戴罪立功。”

縣令抽了抽嘴角,招了招手:“浪生,浪生過來將鄭先生擡我家去躺一會兒。”

浪生還不樂意:“我這邊正忙着呢……”

縣令上去就是一腳:“還使喚不動你了!趕緊!”

蘇油倒是看得樂了:“治下百姓敢頂嘴,你這縣令當得不錯。”

龍繼才腦門上汗都下來了:“都鄉里鄉親的……輩兒上論我是他三叔……”

別地爲官,是大宋的通制,不過昌國這樣的地方估計沒有外人願意過來,想來這龍繼才也是朝廷臨時提拔的無奈之舉,就和蘇元貞差不多的那種路數。

蘇油笑道:“我是真的誇你,官威官體,從來不在外表,都在人心裡邊。”

“是是是……”龍繼才這才抹去了腦門上的汗:“請少保移步。我們入衙細敘……”

昌國縣也有上千戶的人家,除了漁業,還有鹽業,農業,還有和高麗日本的轉手貿易行業。

島嶼的小石板街道兩邊,都是商鋪,主要商品叫鯗。

鯗就是大石首魚乾,從背上剖開攤曬成葵扇狀。

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鹽醃製過的,顏色金黃,叫黃鯗,是上品。一種是海水洗淨直接曬制的,有些臭,是下品。

當然也有偏偏稀罕這下品的重口,那又是沒處說理去了。

因此整條街道上,全都是魚腥味。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乾貨,包括蝦乾,乾貝,幹鮑之類,價格簡直便宜得讓蘇油瞠目結舌,品種也有好幾十種。

島上還有不少高麗人,明州市舶司規矩大,他們乾脆在這裡做批發,店鋪裡邊主要是紙張,瓷器。

蘇油找了家高麗店,認真看了瓷器圈足。

燒製溫度不高,釉色還算不錯,類似龍泉的天青,秘色,不過更加淡,拿去唬蕃商還行,用在宋朝中低端市場也不錯,但是成色還進不了樊樓,方知味那樣的地方。

龍泉窯口蘇油正在改造,雪白底足圈子,聲音清亮如罄,顏色豔麗的薄胎高溫瓷眼看就要出來了。

宜興青瓷窯也開始建造,不知道會對浙江瓷器市場造成什麼衝擊。

至於紫砂陶這種返璞歸真的高端貨色,蘇油也不指望老外們能懂其中的意趣。

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清淨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鐵殼船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軍第三百五十二章 變態繁榮第四百四十二章 婚前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出發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第七百七十三章 出發第二百四十四章 鶴脛弩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會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八百八十二章 論功過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習題第一百三十三章 銅鏡(求推薦票)第七百二十三章 鹽戶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巧諫第八百六十八章 炮彈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一千零八章 經濟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劉奉世第七百九十五章 遼國之變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械鬥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深夜報捷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謝罪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書的下面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 破屋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五百零六章 阿雲案第五百四十七章 風波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猜測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甲骨文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四百四十三章 迎娶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六百六十五章 上課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擊手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礬樓第二百八十二章 看榜第十九章 蘇家第二百零八章 心累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戰役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寶貝第一百零九章 幾本書不如二十字第二百零三章 水泥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戰略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六百六十八章 失蹤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五百六十章 進與退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第四百二十五章 紅旗猶帶冷梅香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故人之子(加更賀新年)第五百零一章 沒有鹽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內相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八十八章 娃娃親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舊城改造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延州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又見董非第五百二十章 議河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九百零三章 專業第三百三十四章 圖經本草第二百四十六章 懲罰和教育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老員外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對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貞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學員斥候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舊城改造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覆盤漢滅匈奴第二百六十一章 歐陽修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三百四十章 奏對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顆米第九百二十六章 上香第七百三十七章 兩首詞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第七百一十三章 重會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三百一十章 戰鬥打響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五章 春天第四百一十六章 神蹟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覲見第一百二十一章 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