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勸說

第七百八十一章勸說

到晚上這頓,可就不能馬虎了。

銀魚一般就是軟炸銀魚,銀魚蒸蛋,銀魚煎蛋,換着來。

太湖裡的鰻鱺好多,幾乎每天都要抓到。

太湖鰻鱺分兩種,烏鰻和粉鰻,那返潮土上種出的蘿蔔去皮切絲打底,魚身上加上火腿香菇冬筍片,蒙上豬網油清蒸出來,那是天下間極品的美味。

要是抓到有鱖魚,那就松鼠鱖魚;沒有鱖魚有鯉魚,那就糖醋鯉魚;草魚一般做豆瓣魚,水煮魚;青魚一般做魚丸,順便汆燙豌豆尖葉子……

苜蓿嫩芽,也就是草頭,可以烹蝦,炒河蚌;還有田螺,滷味辣田螺,乃少保打小就拿手的好菜……

所以當王安石的急信送到永安圩,要求蘇油立即前往江寧府有要事相商的時候,蔡京一臉不捨地摸着自己的肚子:“怎麼就要走了呢……”

蘇油摺好信件:“朝中有變,王相公要復相了!”

湖州去江寧府,最快的方法就是坐船到宜興,沿着陽羨溪至潥陽改騎馬,兩日可至。

於是蘇油和蔡京匆匆上船,趕往江寧。

途中還在宜興停留了一陣,到當地的四通大龍窯那裡取了一堆蒙着錦緞的盒子。

兩人風塵僕僕進入王安石宅邸的時候,王安石尚未收拾行裝。

蘇油拱手:“相公,請立即啓程!”

王安石放下手中的公文:“明潤來了,元長好像胖了些……”

蘇油說道:“我與元長一路商議,相公你須得立即趕往汴京。”

王安石還有些猶豫:“一召即起……”

蔡京拱手道:“相公,傾巢之禍迫在眉睫,現在可不是顧惜羽毛的時候。”

王安石說道:“你們是說李士寧?當不至於此。”

蘇油和蔡京對視一眼,蔡京繼續說道:“平甫先生追奪文字,放歸鄉里,這樣的懲處,不能說不過;朝中衆人,皆是扼腕而嘆啊……”

“就連鄭俠自己,都沒有被如此重處,受他牽連之人,爲何反而遭此待遇?相公,不是我挑撥你與呂吉甫的交誼,這事情要說背後沒有手段,那也不合情理啊。”

“還有,郊祀之後,呂吉甫推舉相公爲節度使,少保爲殿學士,是什麼居心?就連子厚都看不下去,韓相公也心生警惕。”

“如今又深究李士寧,這些呂吉甫可都沒有和韓相公商議過,直接自行其是。”

“李士寧是什麼罪名?教唆謀反!這也就是相公還簡在帝心,陛下屢次阻止了呂吉甫之議的緣故。”

“可是日銷日爍啊相公,現在朝中,可還剩下多少當年提拔獎掖的人才?幾乎都沒有能與相公在陛下前辯白的人了啊!”

見王安石臉色有些不悅,蘇油趕緊制止了蔡京:“相公,就算不爲了這些,你也該去汴京。”

王安石看着他:“哦?明潤又是什麼說法?”

蘇油說道:“蘇湖熟,天下足。現在朝中好像將此視作笑話。”

“如此國家大事,哪裡有一文錢都不撥給兩浙路的道理?”

“如今看來,朝中還少了一個瞭解這件大事,能主持這個大局,能向陛下解釋其重要性的人。”

“相公,國家能夠每年多出一億兩千萬石糧食,這是什麼概念?有了這麼多存糧,河北問題,它還是問題嗎?國庫還會乏用嗎?士卒還能不練嗎?國家還用因爲畏懼獎賞發不下去,而壓制邊將不要輕啓戰端嗎?保守派們‘先固邦本,再慮進取’的主張,與相公的矛盾,它還是矛盾嗎?”

“相公,因此蘇湖開發,是當今大宋起死回生的一劑良藥,而且很快就能見效!”

“只要再給我五年,不,兩年,兩年時間,蘇湖就算開發一半,也能糾轉朝野衆人的偏見,國情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相公……蘇油什麼都不怕,怕的是……朝中有人,連兩年的時間都不願意給我啊……”

“陛下當年親口讚許相公,稱羣臣中,惟安石能橫身爲國家當事耳。這個時候你不扛起這份職責,放眼天下,還能有誰?!”

“這不僅僅是陛下需要,還是朝廷需要,兩浙路需要,天下需要。”

說完後退兩步,深施一禮:“蘇油,懇請相公,立即入朝復相!”

王安石眼含淚光:“新法七年,羣議洶洶,老夫以不肖之身,任天下怨誹。”

“朝野上下,視如洪水猛獸;親朋故舊,翻成陌路仇讎。”

說完自失一笑:“明潤,你應該時常笑話老夫無能吧?”

“呃?”蘇油楞了一下:“司馬學士德才之論,蘇油是不取的;相公的許多做法,蘇油還是不取的;算是……各自有各自的堅持吧。”

“不過就一點來說,憂國憂民之心,大家應該還是一致的。”

“但是別人,要不一時資歷不足,要不我就不太信任。因此我認爲相公入朝秉持大政,蘇油在兩浙路上積極響應配合,現在正當其時。”

“只要蘇湖開發大局一成,相公之前那些激進的增加國入的政策,是不是就可以緩一緩了?與朝野衆人的衝突,是不是也可以緩一緩了?國家財政,是不是可以鬆一口氣?於公於私,相公身上的怨誹,是否也能消減幾分了?”

王安石站起身來:“明潤,當年你與我同船入京,爲何不說起你後來的樁樁件件?”

蘇油苦笑:“相公,事情從來都是一步步做出來的。成績和能力,也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你說的樁樁件件,每一樁每一件,都是在上一樁上一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所以,它們從來不是空談出來的。而是根據現階段的成果,計慮下一步的方向。有些局面,蘇油事前也考慮不到。”

“相公,如果那個時候我就算告訴你說,其實夏人不足畏,陝西不足憂,橫山可撫,青唐可取,黃河可治,荊湖可開,告訴相公太湖周邊有二十萬頃良田等着我們開發,四海之外還有無盡的土地……你會相信嗎?對我會是什麼應象??”

王安石哈哈大笑,笑得眼淚都出來了:“要是那時得聞,老夫會以爲及冠狂生,欲盜欺天之名耳!”

說完又搖了搖頭,將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而今再看,天生明潤於大宋,乃我皇宋的大幸!”

蘇油躬身:“當不得相公此贊,江口已經備下四通商號的快銀船,沿汴渠而上,七日可抵汴京。”

王安石邁步就走:“那還等什麼,老夫這就走!”

蘇油張了張嘴,想說你行囊都還沒收拾,然後還是乖乖地閉嘴。

看你後脖子下那麼黑的衣領,跟這邋遢鬼好像也說不着這個。

……

二月,小朝會,兩府官員奏事。

呂惠卿手裡已經拿到了李士寧的供狀,讓鄧綰在昨夜寫好了彈章,準備今天發難。

羣臣來到殿上,趙頊出來坐下,然後開始奏事。

事情很不少,首先是去年十二月一件朝中大事的後續。

蘇油的老戰友,樞密副使蔡挺,在殿中奏事的時候,突發風眩病撲倒在地。內侍扶他去西廂,神宗親臨賜藥,從殿中肩輿歸府。

之後蔡挺臥牀不起,屢次請求罷官,詔給優假,讓他安心治病。

蔡挺有個出息的兒子,如今又是劉嗣的好戰友——太常寺丞、直集賢院、權發遣荊湖南路轉運副使蔡燁。

之前在荊南立了不少軍功,不過蔡挺因爲自己是樞密副使,都替自家兒子辭謝了。

蔡燁出繼給了兄長蔡抗,蔡挺如今上言:蔡抗已有子蔡潛欽,請求令蔡燁罷官,復歸本宗。

趙頊非常可憐蔡挺,於是今日便下召要求蔡燁歸宗,並不追回官職。

同時同意蔡挺樞密副使的辭呈,罷爲資政殿學士、判南京留司御史臺。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際遇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油會做官第六百一十九章 打仗打出來的新法第七百一十三章 重會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準備第九百五十九章 進取之時第三百七十七章 誠意第四百五十一章國王跑了第五百一十四章 護送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張與王二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九十七章 劃時代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曆法第八百八十六章 硨磲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唸書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明潤救我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七十七章 蠻部第八百六十二章 扁罐的書房第三百七十七章 誠意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書生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故人之子(加更賀新年)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七百八十五章 黃魚季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頒獎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周全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第九百六十九章 皇帝看大象第八百四十一章 改革第四百零五章 環慶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大城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轉化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監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作相第一百九十四章 第一步第七百六十九章 晚了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冊府元龜第一百零四章 買山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二百六十八章 萬姓大集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調整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老漢第四百九十九章 開幕式第五百零一章 沒有鹽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經略六路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二百二十四章 詩會第七百五十七章 筆名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敵友難分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克靈州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七百一十章 爲君之道第十三章 精鹽第二百二十六章 一地雞毛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間反間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學員斥候第六百四十一章 陛見第二百三十三章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第三百七十章 演習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四章 好女孩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阿司匹林的藥性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用人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集體告狀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與對策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年將至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九百零五章 人民戰爭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五百九十一章 倒逼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消息不斷第二十三章 瓷片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監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經略六路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趾入侵第二百六十九章 勳戚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傅賢妃第四百四十八章 試射第五百九十章 西夏曆史文明展第六百二十九章 明光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