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

bookmark

第八百五十七章回交州

鮁魚,帶魚,各種鯧魚,秋刀,鬼頭刀,青衣,紅歌鯉……

還有無數叫不出名字的。

雖然不是底拖網,還是逮到了一些石斑類。

石薇也跟着出海,大網圍攏萬魚競掠的場面,讓她看得歎爲觀止,小油哥哥打魚摸蝦的本領又進階了!

一羣小魚突然掠出水面,展開翅膀一樣的鰭翼,從圍網裡飛了出來,輕鬆逃脫了圍網的包圍,在海面上銀光閃閃地滑翔了數十米,然後落入水中,貼着水面滑動尾巴,接着又掠起來。

“小油哥哥!那些小魚會飛!”石薇興奮地喊道:“好漂亮!”

蘇油笑道:“讀千卷書,行萬里路,古人誠不我欺。等到下龍灣那裡修好,我們造一艘小艇,休沐的時候就去海灣裡弄弄帆!”

魚汛的到來,也意味着海風的改變,張散和趙宗佑該出發了。

修養了一段時間,張散的隊伍重新兵強馬壯,此行還帶着十幾個城邦的使節,無需嚮導,沿途倒騰貨物的海商們就是帶路黨。

蘇油對張散一行提出了嚴厲的批評,看看人家邵子文,那才叫章法,出去一趟海岸線都探測得清清楚楚,你的海圖上全是一些點子,這次老老實實沿着海岸線走,每天駐泊的時候上岸給我測經緯,把海岸線標示明白。

還有物產,上次你在天竺就漏了一樣東西,有一種耳朵會比心的好馬!

此次陪同張散出行的是庫羅,他纔是中東歷史的專家:“城督大人,加色尼歷史上十二次入侵天竺,你說的那種馬,其實還是我大食寶馬的後裔,和當地馬混血培育出來的。”

蘇油笑道:“那批寶貝在牛頭山適應得如何?”

庫羅說道:“很好,現在大食馬伕們正在用公馬同牛頭山的狼渡種進行改良,同時進行大食馬和波斯馬的純種繁育。”

說完又撇着嘴表示不服氣:“可你們大宋人都認爲波斯馬更好……”

從性情與氣質上來說,大食馬屬於熱血馬,波斯馬屬於溫血馬,大食馬除了速度快之外,性烈難控,相比之下,喜歡玩山地騎乘、列隊表演以及馬球之類運動的大宋人,對於溫血的波斯馬更加欣賞。

至少除了騎乘,作爲馱馬也是非常優秀的馬種。

但是拉車就又弱了。

蘇油只好安慰庫羅,現在陝西那邊流行競速賽,等大食馬適應了環境後,總有展現它們風采的地方。

然後憂慮地對張散說道:“三哥,這些都是騎乘馬,還得找到適合的挽馬啊,偏廂車,炮車,得厲害的馬匹配上,陪同騎軍前進,才能發揮威力。”

張散有些納悶:“打交趾不是挺好用的?”

蘇油有些無語了:“那是欺負人家交趾人的馬比大宋還小!”

張散想了想:“有道理……但是用狼渡的馬,起碼能與西夏遼國打平手吧?”

蘇油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犯了技術宅的錯誤,還指望培養出拉着炮車都能跑得比西夏騎兵快的馬來還是怎麼的?怕是想得太多了……

想到這裡心氣兒平和了,實在不行,大宋還可以養騾子嘛,呵呵呵呵……

雖然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有騾,但當時被視爲珍貴動物,只供王公貴戚玩賞用。

直至如今,騾子都極爲少見,而且多的是驢騾,就是公馬和母驢雜交後所生的雜種。

而真正能當大用的,是大型騾,那得大型的母馬和大型驢交配,如今的大宋還沒有這份奢侈。

而且大宋的驢子……自己九歲以後就沒有騎過了,實在是不忍心欺負那可愛的小身板兒啊……

又給航海家們做了一桌全魚宴,還給他們補充了西貢第一批罐頭產品,這才送他們上路。

這次張散他們還帶來了很多的機械設備,支持西貢開展五小工業體系建設。

五小工業體系,是後世共和國在四五計劃期間提出來的,以省爲單位,發展地方小鋼鐵,小煤礦,小機械,小水泥,小化肥五種工業企業。

在兩浙路蘇油便是這麼搞的,不過小化肥變成了小化工,給兩浙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到了西貢得因地制宜,小鋼鐵不用搞,從交趾運過來就行,小化肥改成小化工,外加一個港口配套,就差不多了。

平原上煤不算太多,不過原始森林無邊無際,可以燒炭。

錦普港已經初具規模,第一艘交趾本土造的夔州型也正式下水。

交趾不缺好木頭,這艘眉山型用的柚木板材製成,船殼用的鍋爐蒸汽燙彎成型技術,是蘇油爲了照顧交趾造船廠生意,用自己的錢給的訂單。

船隻排水量依舊,但是因爲板材質量和工藝的提升,讓船殼輕便了很多,減輕了自重,使得這艘夔州型具備了海船的堅固程度,同時又具備了內河款夔州型的運載量。

一次能夠運送三百噸貨物,達到了杭州型的標準!

如今這艘船在交趾和西貢之間來回運輸,有時候還要跑跑真臘,大多數時候是沈括在用,成爲他建設湄洲的得力助手。

李道成來信了,要蘇油回交州過新年。

涉及到明年改元,很多事務要處理。

於是蘇油給西貢的建設者們提前發放了福利,和石薇登上被命名爲“飛魚號”的柚木縱帆船,開始返航。

現在返航要切風,因此花了近一個月,蘇油纔回到了交州,剛好趕上年底。

這一年來交趾的發展,讓李道成看到了盛世發軔的徵兆,如今他對大宋的忠誠度可謂是滿點。

又逢改元,李道成準備組織一次大慶活動,加強交趾民衆的向心力。

其實蘇油覺得現在這樣已經很好了,不過既然老人家這麼熱心,蘇油也不好反對,笑道:“蘇油盡在外瞎跑,這一年來多虧李老主持政局……”

李道成覺得很慚愧:“就是準備不周,交趾路給陛下的獻禮不充分……”

蘇油笑道:“我已經給陛下送去了浮稻,那東西怎麼着也得成爲‘嘉禾’吧?就算是方物了……”

“風物,那是風物。”李道成對字眼摳得很細,風物是國內說法,方貢指的是海外貢物,老人家在這上頭講究得很。

蘇油點頭:“對對對,是我口誤了,那我們就按照大宋新年的風俗,過一回春節?”

李道成問道:“還來得及嗎?”

蘇油笑了:“來得及,大宋過節嘛,除了風俗就是活動,推廣風俗大約是來不及,不過掛燈籠,關撲,遊賞,蠶市,燈謎這些活動,完全可以搞起來。這次的獎品,我來出!”

一年來交州城的模樣已經大變,城牆已經變成了水泥磚鋪設,臨元江一側的碼頭也擴建了一倍,鋪上了石子混凝土,旁邊全是倉庫和店鋪。

碼頭周圍還有一圈廊榭,不過現在還是草頂,中間是校場。

交州城周圍,幾處高地山頭上還有碉樓兵寨,新軍們經常在王韶和孫能的指揮下進行拉練。

城郊幾處重要通路是舊軍的營寨,而元江水師現在在支援交趾路建設,負責通過富良江水道,在太原和錦普之間運輸鐵礦。

交趾軍隊敢勇善戰,蘇油讓他們成爲了歸宋後第一批富起來的人後,這批人對大宋的忠誠度更勝舊朝。

這裡邊有蘇油的努力,李舜舉的努力,更多的是王韶的努力。

這次改元,交趾還有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交趾境內很多與內地地名重複的地區,中書的旨意下來了,要換成新名字。

比如蘇州和茂州,就合爲一地成爲蘇茂州。

比如太原城,改名爲鐵州。

錦普港,更名爲冶州。

第九百零一章 起義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克靈州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耶律南仙第七百二十四章 少年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探討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不答應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第一百五十四章 陳慥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認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戰略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老漢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學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一章 王晦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體智慧第七十三章 看破說破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一百五十七章 鬥智不鬥力第六百七十六章 雞西兒巷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三百二十八章 重見第八百七十九章 錫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變人事的另一種解說第五百八十二章 勝利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見第九百六十一章 牡丹詩第六百六十一章 蘇油是好同志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夏龍雀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四百零八章 折銳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經略六路第二百二十八章 對與錯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龍筋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九百零四章 交趾急奏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四百九十章 經濟影響力第三百零六章 轉運判官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醫之家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御屁股長瘡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沈括所見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勸和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孝奕第四百一十八章 義勇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改變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回京第八百六十二章 扁罐的書房第五百零三章 第一筆收入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挽救章惇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學員斥候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義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絕計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女中堯舜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鎮戎軍第一百七十章 快遞小哥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別第三百一十一章 輸了!第七百五十四章 咖啡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七百六十章 各方反應第五百零六章 阿雲案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一百五十七章 鬥智不鬥力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電報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娟兒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書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出路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開張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九百章 縫紉機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義第七百八十章打魚摸蝦甲天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