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一章 嫁妝

第八百八十一章嫁妝

浮稻是一種神奇的作物,在湄洲的一月,沼澤水位最低,露出泥牀的時候播種。

等到水位剛過淹沒泥牀,浮稻就開始生根發芽,接着隨水位的上漲開始生長。

一直長到十一月水位退去,浮稻也成熟了。

種植期相當長,但是產量抵消了劣勢,一畝水面,能夠收穫六百來斤。

基本不用管理,宋人比當地人稍微講科學一點,也只是用大竹子圍成一個個大長筐子,將稻苗關在筐子裡以免被水沖走而已。

竹筏一路走了快半個時辰,纔來到一片“城郊”地帶。

一片片在建的圩田和圩田之間,就是一大片的原生沼澤,不過現在裡邊的原生植物已經被剔除乾淨了,變成了一個個浮在淺水中的竹筐,竹筐裡邊,是紅褐色的粗壯稻苗。

還有一個好處,不用施肥,施肥也留不住。

沼澤的泥土本來就異常肥沃,每年還都會有水流帶來養分。

竹筐和竹筐之間也有水道,泥都被挖去堆整圩田去了,蘇油能看到不少堆放着竹筐的竹筏在水道間忙碌運泥。

辛苦是必須的,不過看得出漢子們營養跟得上,營養和勞作,讓他們變得強壯無比。

沈括和郟亶在這裡受到的不僅僅是擁戴,而是崇拜。

蘇油問道:“存中算過沒有?這裡一人能勞作幾畝地?”

沈括說道:“一年三收,這裡的勞動強度比兩浙路強得多,按兩丁五口的家庭來算的話,能將十五畝地料理下來,已經很不容易了。”

蘇油點頭:“還可用有些不那麼費勞工的魚塘,竹林,桑果林,柴火地,一戶家庭要能有三十畝,遠超內地絕大多數編戶了吧?”

郟亶點頭:“那是,收成比兩浙路還多三成,兩浙路如今一丁五畝,都將日子過出花兒來了!”

蘇油看着一眼望不到邊的漊港和浮稻:“存中說得對啊,是該給他們分田找媳婦了……”

郟亶說道:“少保,其實還可以給他們申請政策,朝廷對於開荒之地,七年免租的,這些地要是都能算作開荒的話……”

蘇油對郟亶說道:“郟公,爲政首要,是大體公平。以湄洲這樣的產出地,以我們如今的開發效率,還要用內地州府的開荒政策,那是一種政策上的失衡。”

“吃虧太多的是國家,最終必然會引來逆流,重新平衡,再此過程中,必將是反覆的動盪。”

“因此還是如兩浙路那樣,由四通負責開發,然後作爲熟地交給政府,政府按照官田發賣的方式給移民,爲了鼓勵生產,在可擁有面積上予以一定的優惠就行了。”

“老話兒說得好,升米恩,鬥米仇,如果這樣招誘熟戶和移民的政策效果不彰,那我們再想辦法,總比口子一下子放得太敞,最後收不回來好得多。”

郟亶這才明白太湖開發之後,蘇油爲什麼會給流民和當地戶設定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如今看來,兩浙路太湖周邊,對兼併的抑制相當有效,國家利益,富人利益,流民利益都在“平衡”的前提下,實現了最大公平,也得到了各方力量的支持。

蘇少保,果然是宰執之才,計慮深遠。

按照蘇油的意見,在湄洲給予比兩浙路寬鬆兩倍的土地政策,已經是足夠的優惠了,真要把可以作爲熟地的圩田當做開荒發給移民享受七年免稅政策,反而會出問題。

佔領一地後不能自足,政府還要承受七年的負擔,按照現在的朝廷主流,這就是以華夏之富供養貧瘠之民,是虧本生意,是邊將貪圖軍功擅起邊釁,自己升官發財,國家承擔苦果。

蘇油真這樣做了,那肯定是會被羣起而攻之的。

房屋已經在建第二代,宋人還是喜歡磚瓦木頭樑的房子,之前的竹筋水泥牆大通鋪板房,屬於軍營那種,純屬臨時應急。

磚瓦廠日夜不停的開工,沈括開始修建高管們的房屋。

圩田還軟,就用了蘇油提供的技術,木頭爲基,上面壓石頭,然後覆土,造屋。

蘇油巡視了一遍湄洲城,除了沒有城牆,別的都很完美。

沈括雖然情商不夠不懂政治的勾心鬥角,但幹實事的能力在大宋算數一數二的出挑,沒什麼好挑剔的地方。

蘇油讓船隊先行返回,自己又在湄洲多考察了幾天,重點關注了民夫們的身體問題。

上頭一句話,下頭跑劈胯,既然太后交代了要關心移民疾苦,到了蘇油這裡就得成爲重點工作內容。

因爲衛生條例的嚴格施行,生病的不多,但是因公受傷的不少,光被老虎鱷魚咬死的就有上百人,這個鍋只有蘇油來背。

收集整理了詳細資料,當沈括他們搶在雨季來臨之前收穫元豐元年第一季水稻的時候,蘇油纔回到已經重新改造回原狀的飛魚號上,返回交州。

至於船上的那些弩炮,就丟給沈括,反正港口的炮臺已經在建,聊勝於無。

這麼一大圈連巡視帶打仗下來,回到交州已經是三月中,李道成前來與蘇油相見,然後提及交趾第一次科舉的事情。

蘇油一拍腦門,從蘇家題庫裡抽取了幾道策問題目出來交給老頭,然後說道:“至於經義,就由你老人家看着出吧。考試也由你來主持,閱卷的時候我們都來幫你。”

這個科舉就是選秀才和舉人,而且交趾路選出的舉人,去汴京參加進士考試怕是笑話,蘇油已經給黎文盛和楊曙做了充足準備,讓他倆充當交趾郡的臉面,不過爲了前程,他們不得在交趾考舉,得去汴京城獲得參加舉試,實打實的獲取資格。

想起沈括告訴自己的問題,蘇油小心地問李道成:“交趾之前戰沒的將士家庭裡邊,待出閣的閨女不少吧?”

李道成義憤填膺:“你想做什麼?你這樣做對得起石郡君嗎?你不怕消息傳出去,交州城百姓不依?!”

嘶——這……

石薇在交州城裡的口碑那是逆天,上到郡王李乾德,下到襁褓中的孤兒,都得過她的恩惠,李道成以爲蘇油要搞選秀節目,立刻提出反對。

蘇油趕緊打岔:“李老可別誣陷我啊,是沈存中說湄洲城的光棍太多,孤陽不生。他那個知州不好搞啊……”

李道成這才臉色好看了一些:“這倒也是,就是湄洲城的全是流民,我交趾郡的閨女嫁過去,那也是受苦啊……”

“不!絕不!”蘇油義正辭嚴:“都是我治下子民,我絕不厚此薄彼!”

“沈存中可是說了,如果那邊丁口成家,官府準備發給十五畝好地,另給十五畝水澤,建造基本板房,發放豬,雞,鴨苗,交趾女兒嫁過去就是小康之家!”

“我是這樣想的,夫家都這麼慷慨,咱孃家也不能弱了是不是?交趾女兒過去,我們官府發遣嫁資!鍋碗瓢盆,碗筷大缸,布匹箱櫃全套!外加三貫銅錢做壓箱,怎樣?”

老子現在手裡那麼多礦,給得起!

李道成眉頭抖了兩抖:“真的?那……寡婦成不?”

蘇油想着那羣快憋瘋了的壯丁估計現在看到母豬都感覺喜慶,大宋風氣也不計較寡婦二嫁,當場拍板:“如何不成,寡婦和閨女都一樣!”

李道成說道:“那這事情交給我來辦!一定給少保辦得妥妥的!”

接下來的交州城裡就熱鬧了,充滿了喜慶的氛圍。

好些困難家庭的母親,乾脆一咬牙一狠心,連自己帶女兒一起嫁了。

這就導致不少湄洲城那邊的民夫,晚上收工的時候都還是工友,結果隔夜起來就成了翁婿,也成了這一特殊時期的特殊政策下的駭異笑談。

四月,交趾路轉運司,寧海軍,寧海市舶司,聯合給朝廷送達了奏報。

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六百零八章 交流輪訓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寶鈔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報第八百二十四章 條件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變應在遼國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畢觀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內相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連機銃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泡溫泉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馱馬第九百二十一章 趙頊的家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高家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老漢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塔大殿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百零五章 龍腦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一步又一步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三百一十五章 小油會做官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終極解決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禮物第六百五十七章 木徵的逆襲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大使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畢仲遊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災第八百一十九章 處處烽火第一百三十章 慘相第六百四十一章 陛見第四百九十五章 掛綾查賬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新轉般倉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會第九百零二章 建設兵團第七百一十九章 舉措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後生可畏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五百二十四章 孫能的進步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歐陽內翰書》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五百章 女騎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複雜成因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報廣告第十五章 名聲也是個好東西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設計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會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騎兵合成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三百一十六章 靈柴第八百二十三章 來使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七百六十五章 沒活明白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第五百四十章 國有軍工企業的福利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進士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改變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應第二百一十六章 例題第九百三十一章 程嶽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死第七百六十五章 沒活明白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韓琦墓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夢中詩第九百一十九章 訶黎之死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堯臣去世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商都第五百七十一章 你們越線了第八百九十九章 軟糖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龍門陣第三百八十一章 天都山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巧諫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忽悠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得計第一百六十三章 對策第一千零一十章 蘇油的不靠譜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大調整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軍校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三百六十五章 馬鹿第七百三十五章 船塢第七百五十九章 石薇的決定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小政委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轉輪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