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八章 輿情

第八百八十八章輿情

大魚浮出了水面,和之前那條模樣差不多,但是體積大了很多,怕是得有五十斤以上。

魚體是褐色,帶着些半天條紋,蘇油猜測可能就是龍躉,即使不是,也是石斑魚的一種。

這兩種魚漁民都很少打到,因爲它們一般生活在珊瑚礁底部的縫隙裡,除了釣,網具很難抵達,漁民們也捨不得。

釣的話,島民們現在還沒有蘇油這麼好的釣具。

石薇說道:“這魚真醜。”

蘇油笑道:“但是味道是真好,趁着人多,就吃它了!”

這就不用抄了,讓平正盛取來一支鉤鐮槍,直接扎進大魚的身體裡拖上來。

就跟殺豬一樣,蘇油和平正盛取過兩柄尺許長的尖刀,開始放血,剖肚,清洗,切肉。

蘇油取過冰盤,開始往上面堆魚片:“趕緊,趁現在最新鮮。”

一羣人又開始吃第二輪,孫能伸出顫抖的手,顫顫巍巍地伸向盤子,好不容易拿起一塊,剛剛離開盤子一點,一下子拿不穩,又掉了回去。

王韶笑了:“這是脫力了,來張嘴。”給他塞了一塊進嘴裡。

這麼大一條魚,可以做好多菜,刺身只是開始而已。

蘇油動手純屬興趣,剩下的就是蘇輻帶來的蜀中廚師班子使力了。

方知味周小廚接手,給土包子們展示了一把什麼才叫做真正的牡丹魚膾。

接下來纔是大菜,清蒸,香煎,紅燒,炸魚卷,糟溜魚片,蜀式蒜燒,乾燒,豆腐煲頭肚,魚片蛤蜊絲瓜粥……

一條五十多斤的大魚,愣是被一羣人吃了個乾乾淨淨!

蘇油撫摸着自己鼓鼓的肚子,看着周圍同樣爲自己的不雅行爲感到羞愧和懺悔的一羣人,又看了看水族箱裡的紅石斑:“你們嚇着它了……”

李舜舉這才見着用來釣魚的竟然是兩塊明晃晃的鐵片:“大學士真是能人所不能,太公涓釣於隱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嘗得一魚。魯連聞之,往而觀其釣焉。太公涓跪石隱崖,不餌而釣,仰詠俛吟,及暮而釋竿。”

“原來不餌而漁,並非不可,太公未得其法而已。”

蘇油笑眯眯地說道:“有餌無餌,主要看對誰。有時候,明明是塊雞肋,卻一樣有人趨之若鶩,不願意放棄。卻不知道看似肥美的誘餌,有可能會成爲沒頂的爛泥塘……這就是貪心過甚。”

蘇油話中意有所指,據盤踞在賓童龍的舊州刺史王珍奏報,占城與三月突然派遣七千精銳,恢復了橫山關,然後派遣官員下山進入長期自治的地哩、麻令、佈政三州之地,意圖恢復占城王的統治。

這下王珍就被隔絕在了山南,趕緊向大宋求救,甚至將自己的家屬,子女,都搬遷到了會安鎮市舶務避難,然後整軍操練,同時跟交趾市舶司購買了大量的軍器。

而三州的百姓也紛紛涌入交趾,請求避難。

三州最高領袖是占城前國王律陀羅跋摩三世,後來被李常傑俘虜,占城分裂成諸侯割據的局面,最後推舉出一個新王,叫訶黎跋摩三世。

爲了將水攪渾,蘇油佔領交趾之後,將原國王律陀羅釋放了回去。

律陀羅當然不敢返回王城,只能苟且在三州豪強的庇護之下。

這種局面,當時訶黎不能容忍的,而且王珍派遣軍隊隨蘇油滅交趾,也得到了大量補償,如今勢力越發龐大,也讓訶黎感到非常的擔心。

於是訶黎在平滅內部叛亂之後,決心要解決三州和王珍的問題。

而交趾轉運使在蘇油的指使下,只發表了一個聲名,就是當時三州是大宋主動歸還給占城的,而且當時就聲明,占城王必須要對三州人民的選擇予以尊重。

訶黎出兵橫山關,引起了地區局勢的緊張,宋朝呼籲占城三方保持克制,在談判框架內解決矛盾衝突,不要輕易訴諸武力。

鑑於三州目前出現的人道主義災難,交趾郡出於仁義,決心伸出援助之手,在交趾南部邊境設立難民營,救助難民。

與此同時,將寧海軍一部,以及南部州郡部分義勇集中起來,發給兵器糧秣,維持交趾郡南部秩序。

眉山號,成都號,入駐會安市舶務,並派遣軍事觀察員進入舊州考察,以保證大宋移民和市舶務在舊州的生命財產安全。

局勢變得一觸即發。

訶黎不願意坐等老王收攬三州民心,背靠大宋發展起來同自己對抗的話,就至少必須守住橫山關要地,堵死老王南進的重要關口。

而要佔領橫山關,糧道又要受到來自王珍的側面威脅。

王珍希望的是橫山關由自己來佔領,勢力擴大,在占城三分天下有其一。

而老王則希望自己“恢復故土,還於舊都”。

所以在有心人的推動下,這一戰,遲早得要打起來。

三方勢力都在厲兵秣馬,大宋倒是公平,仁義歸仁義,生意歸生意。

糧食,戰具,賣到了飛起。

這是王韶和蘇油給占城挖的一個坑,三方勢力明明知道自己是在飲鴆止渴,卻不得不喝下這杯苦酒。

一時間,三州,舊州,甚至占城南部靠湄洲的地區,都有大量拖家帶口的占城人蜂擁避難。

最開心的莫過於沈括了,他正愁空有土地沒有人口,這些人沒有組織,只需要打散在大宋移民家庭之中雜居,很快便會融爲一體了。

而且這些人對九龍江三角洲的種植方法都熟悉無比,甚至還給湄洲帶來了不少作物的種植方式,良種的家禽和家畜,比如豬,牛,羊。

還有雞。除了一種大腳雞,還有一種體格巨大,聲音洪亮的雞。

占城長鳴雞在大宋的價格可是很貴的,有錢人家喜歡將它當做鬧鐘來用。

交趾人的前歷任王朝,以及前朝的貴族,很多本身就是內地漢人或者漢人後裔,很多官員,甚至就是福建路人氏,因此交趾對大宋的認可程度,比占城其實要高。

兩國之間世代征戰,民族仇恨是比較深刻的。

因此當交趾人在得知蘇少保要在邊境成立難民營的時候,他們既有些不滿,又有些慶幸,還有些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民間的有一個說法,是三州老百姓本來就心向交趾,啊不,前朝,也心向現在的大宋,少保爲了名聲把三州歸還給了占城,占城那幫土包子能搞得好?

以前沒過過好日子還罷了,可三州那幫人當年李太保可是給了政策的,雖然不如如今蘇少保的政策這麼爽,但畢竟在當年算是矬子裡拔大個了。

現在那三處地方新崛起的豪強勢力明顯不願意過回原來那種連自己那一百多斤都屬於國王財產的那種生活,因此哭着喊着想回來,早幹嘛去了?當年啊不,就前年,你就該哭着喊着求蘇少保別分出去啊?!

嘖嘖嘖,看着拖兒帶母的實在是可憐,反正沒消耗我家的糧食,便由得官府去操心。

娃子放學回家,說是先生講的,要睦鄰友好,別人有難的時候,要力所能及地幫助……

當年可是打生打死來着,少保這人哪哪都好,就是太心軟!

可是話又說回來,蘇少保要是不心軟,現在這樣的好日子怕是咱交趾人也過不上,罷了罷了,終歸是少保和先生們比俺們泥腿子懂官務!

第九十七章 劃時代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五百七十章 蘇軾被彈劾第九百五十四章 突發事件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文釗第九百章 縫紉機第八百五十四章 遼國中衰第一百七十一章 陸路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步兵炮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第六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二百零四章 求情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跑第七百五十四章 咖啡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九百九十四章 乒乓球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漕船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後生可畏第六百二十七章 逼婚第六百零五章 陪伴第六百零四章 劉嗣當官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張方平走了第七百二十四章 少年第六百三十章 上香第一百零四章 買山第二十二章 試燒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延禧之死第六百八十四章 大朝會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劉猢猻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又是交涉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二百一十五章 鉑金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理由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兩封信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日心說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張叔夜第七百四十二章 蟹粉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鬱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商都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九十八章 千分尺第四十五章 張天師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寶鈔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地圖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崛起中的帝國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八百八十二章 論功過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三百一十八章 狐大仙搬家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戰役第一百一十二章 賣癡呆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八百六十五章 蒲珊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師叔祖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海軍戰術第五百二十六章 察人之術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澶州第十五章 名聲也是個好東西第一百五十章 變化第四百章 物盡其用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蓋棺定論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覲見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三章 彩票漏洞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出賣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舊城改造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九百六十三章 朱婕妤第七百九十七章 朝廷知聞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倒繃孩兒第三百零三章 幫手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兩賦第四百八十八章元宵節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六章 雞茸和開水白菜第三百四十章 奏對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五臺山第六百九十章 王韶入京第六百二十五章 蘇方第六百一十三章 扁罐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