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秉常

第九百四十三章秉常

在秉常的心裡,諒祚是真正的君王。

以弱冠之年,西聯青唐,東抗契丹,南擊宋國,竟然不弱聲勢。

國內,任用景洵爲首的漢人,施行宋制,興修水利,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很快穩定了政局,消除了沒藏家族的不利影響,夏國一度有了振興之象。

可惜,自己的母親,卻不是長孫,獨孤那樣的賢明。

經過多年和相權,後權的爭奪,秉常對母親僅有的一點親情,已經徹底磨滅了。

哪怕一個是親媽,一個是獨子。

這個女人,和她身後的樑家,雖然一直在竭力表白當年與父親是真情,纔有了那段偷嫂的情史,又是沒藏訛龐先起了殺心,這才被迫告密。

這才讓父親隨即聯絡大將漫咩,借在密室中召見的機會,將沒藏訛龐父子一舉擒殺,隨後將沒藏家族全族誅滅。

之後,父親賜死了表妹兼皇后的沒藏氏,改立表嫂兼情婦的梁氏爲皇后。

紅衣大和尚說過,人要善於思考,可越是思考,秉常越是覺得,父親當年,是被樑家耍了。

從沒藏訛龐的角度來說,殺掉父親,真的必要嗎?

他是父親的舅舅和岳丈,憑着雙重身份控制朝政,若是殺了諒祚另立新君,他哪來這麼好的雙重身份作藉口繼續控制朝政呢?

若是因爲這個與父親不合,就不能軟禁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

若起因在於沒藏訛龐不忿父親與自己兒媳私通,那麼梁氏就應該是沒藏訛龐非常忌憚的人,那麼梁氏又怎麼可能知道沒藏訛龐的計劃,還能夠自如地入宮去跟父親商量對策呢?

若沒藏訛龐真有另立新君的計劃,怎麼可能在梁氏進宮後,還毫無防備地安心應召,輕易進入密室,然後被擒殺?

歷史的煙雲,隱藏了許多真相,讓後人不得而知,但是秉常根據母后和梁氏的作爲來推測,深深地感覺到了嵬名一族的真正危機。

當年的事情,更大的可能,乃是樑家爲了謀取西夏而編造的謊言,用梁氏這個女人將父親套住,再借父親之手,誅滅自己丈夫一家!

梁氏當年不過十多歲,如果真是這樣,其野心之大、心計之深、心腸之毒,委實可怕。

之後更是如此,踩着丈夫一系整個家族的人頭,登上了皇后寶座後,梁氏的野心越發暴露。

利用父親整頓軍隊的機會,梁氏子弟徹底霸佔了朝堂,更加詭異叵測的是,如今興慶府有一些傳言,說是自己的父親,乃是死於中毒!

慢性的中毒!除了身邊人長期投放,還有誰做得到?!

而父親死後,這個女人立即徹底推翻了父親秉持的漢化政策,殺了改革派的主持人景洵,殺了父親依賴的諸多文士,清洗了軍隊,梁氏徹底把控了核心軍政。

關鍵的是,他們讓西夏重新走回到了野蠻的道路上!

自己的妹妹,雖然涼州大儒世家高家早有婚約,但是梁氏打出恢復祖制的旗號後,對儒臣不再看重,雖然妹妹琴棋書畫皆能,卻被迫嫁給西蕃大首領董氈之子藺逋比。

那個懦弱的病夫!梁氏爲了地位,將自己的親女兒,自己可愛的妹妹,和親給了一個青唐病夫!

聽聞藺逋比在青唐的地位,還不如董氈的養子阿里骨,也不如智囊青宜結鬼章,董氈的夫人喬氏,對阿里骨比對自己的親兒子還好,這是知道董氈死後,親兒子靠不住。

所以自己唯一的親妹妹,在那裡毫無幸福可言。

每每想到這些,秉常的內心就在隱隱作痛。

而自己的婚姻,同樣毫無幸福。

樑家的女兒,繼承了樑家女兒的美貌,同樣的,還有野心,狠毒,好鬥,甚至是……瘋狂。

好在這個女人喜歡打獵習武,樑家人似乎也只在意“借種”,自己這個皇后,從新婚第一天起,就沒有將自己看在眼裡過。

這對秉常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幸運。

兩年前,在終於嵬名氏的部族首領們的一再請求下,樑太后和樑乙埋不得不讓自己開始“親政”。

爲了和樑家對抗,自己也不得不尋找對付母黨的力量。

恢復父親的政治主張,無疑是一個孝子應該具備的行爲,也是一面很好用的大旗。

雖然實權不在自己手裡,但是通過爲自己延請教師,學習漢族儒家文化,提拔與宋朝作戰中被俘虜的漢人文士爲“翰林”,瞭解學習宋朝禮儀制度,漸漸的,自己身邊也收攏了一些人才。

還有從祖地過來的紅衣大和尚,也是他的教師。

這些人,正在自己的授意之下,積極籌備廢除“蕃儀”,“復行漢禮”。

但是如同自己這個親漢的蕃人一樣,西夏親蕃的漢人也有很多。

人才哪裡都難得,家樑就是秉常心中,西夏最大的人才。

文武雙全,樞密副使,知機密事,如今更是成了西夏的提舉飛龍苑使。

但是這個人不可用,飛龍院,主管御用馬匹,同時兼領“防護宮城,警捕盜賊”之事,是梁氏絕對信任的人,負責監視自己。

不過秉常對他恨不起來,這人外表粗獷,但是內心細膩風雅,更重要的是品德高尚,和樑家人完全判若雲泥。

對自己的髮妻和妻族也非常照顧,所得俸祿,聽說盡數交給族中,但有婚喪嫁娶,全從裡邊支付。

對自己也從來都是守足了臣禮,親政之前,衆臣都是拜見太后然後直接奏事,只有家樑,在拜見太后之後,還要給自己行禮,然後奏事。

三年時間,耗盡了國用和舉國所產的精鋼,而民不知怨。

而在三年之後,家樑獻上了五千新款鐵鷂子鍛鋼精甲,一萬馬具皮甲,三萬青鋒兵刃。

西夏軍力不但盡復舊觀,鐵鷂子還能從三千升至五千!

這是一份連最苛刻的人都會滿意的答卷,樑太后準備重賞家樑,卻被家梁平和地拒絕了。

爲了工期,鐵冶上死了不少工匠,家樑上書自劾,請求中書懲罰。

結果被樑乙埋叫去痛罵了一頓,你這樣的都還要被懲處,老子是不是就該抹脖子?

官不升可以,那就平調,屹多埋和永能在外帶兵,你就給我看好京師,尤其是那個不安分的皇帝,對了還有,賞金五百,興慶府甲第一所,不準推辭!

可惜啊,樑家能給他的東西,朕現在還給不了……

秉常想起了家樑回京陛見,向自己謝恩那一次,第一次覲見便勸告自己孝道,言道不承父志固然是不孝,違拗母親的意思同樣是不孝。

《孝經左契》曰:“元氣混沌,孝在其中,天子孝,龍負圖;庶人孝,林澤茂。”

《禮記》: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謂畜。

故孝者,善事父母者。子承老也。

一個“承”是奉承,一個“蓄”,是厚養。

如今父不在而母存,且父母之意互左,作爲兒子該怎麼辦?

自然是先“蓄”母意,後“承”父志。

言下之意,是老爸已經死了,他的意志要繼承,也應當排在活着的母親的意志之後。

等你媽死了,你在改行你父親的遺志也不晚。

而自己聽信身邊有心人的挑唆,母子不和,必然會給西夏帶來巨大的災難。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北苑監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崛起中的帝國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頭魚宴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孝奕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張叔夜第四百九十二章 紅臉白臉第八百五十四章 遼國中衰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大火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五百二十八章 安撫使第四百九十四章 金獎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玉料第七十四章 混亂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話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天選第四百七十二章 進京第九百七十五章 老江湖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報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作相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師爺第四百零三章 朝堂的分析第九百二十七章 密計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軍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第二百二十章 買房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經略六路第二百三十五章 打探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狙擊手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謝罪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八百四十六章 大利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體罰第一百八十九章 養屁股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卻上心頭第六百八十六章 分類學第四百零四章 家粱的判斷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盤子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會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畢觀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優待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方夜譚第四百二十五章 紅旗猶帶冷梅香第八百六十七章 龍牙港第九百三十三章 劉蛟第七百八十一章 勸說第三百一十八章 狐大仙搬家第一千二百章 準備第一百六十七章 縱橫家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崛起中的帝國第五百四十一章 軍器監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書的下面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戰略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愛讀書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析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後世之美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刺客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遼國農莊第九百零四章 交趾急奏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繼續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五百四十一章 軍器監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樓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聚殲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舊交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賓圖第五百七十七章 經略第四百八十四章 諒祚之死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農業改良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文殊奴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費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臨終對話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豐年第三百二十九章 鐵門關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七百六十四章 駙馬難當(加更,祝大家元旦快樂)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四百二十六章 姐妹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號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導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九百四十三章 秉常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三十六章 仲先公第五百六十五章 父子佳話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