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

bookmark

第九百四十九章招供

趙頊根本不信,懷疑蘇軾要麼是受刑不過,要麼是有更大的秘密要隱藏。於是問李定可曾用刑。

李定答道:“蘇軾名高當時,辭能惑衆爲避人言,不敢用刑。”

趙頊立刻聯想到朝中保守派,命御史臺嚴加審查,一定要查出所有人。

拿到這柄尚方寶劍,李定立即開始從四面八方收集了蘇軾寄贈他人的大量詩詞。共計有一百多首在審問時呈閱,涉案三十九人。

其中官位較高的是司馬光,今日李定審問的,正是這首詩。

經過一個多月的折磨,蘇軾的精神明顯已經有些恍惚,面對臉色陰沉的李定和何正臣,已經驚懼交集。

李定一拍几案:“蘇軾!如今京中有士子售賣策論,其中使墨君者事,大逆不道,那士子已然被擒獲,你既然素有名節,何不與他招了?!”

蘇軾擡起睏倦的眼光:“軾爲人臣,不敢謀此心,卻不知是何人造語?別的都敢認,此事萬萬不敢認。”

李定怒道:“事到如今,你還要負隅頑抗嗎?!”

蘇軾說道:“大博,如今蘇軾忝有些許文名,好事者每寫一些無聊詩作,往往託爲鄙名所作,蘇軾也是有口難辨!”

何正臣溫言道:“子瞻,你文名久盛,詩作甚多,平日持文呷笑,無聊之作也不是沒有對吧?比如你那《燒豬詩》和《安石作假山》,都是故意粗鄙之作嘛,這也是士大夫雅諧之趣,對不?”

蘇軾說道:“《燒豬詩》倒是做過,但‘安石作假山’,實在不是我做的。”

當年王安石推行新法,京中流傳一首詩,“安石作假山,其中多險怪。雖然知是假,真奈主人愛。”赤裸裸諷刺王安石,世傳皆是蘇軾所作。

李定怒道:“你還要抵賴……”

何正臣趕緊將李定拉住:“好好好,那我們不說這首了,司馬學士獨樂園落成的時候,衆人寫詩相賀,其中一首‘先生獨何事,四方望陶冶,兒童誦君實,走卒知司馬。撫掌笑先生,年來效喑啞。’”

“這首,你不能不認吧?”

蘇軾只好老實說道:“這首是我作的。”

何正臣說道:“這首詩爲司馬學士不鳴而怨,是事實吧?那你說,有沒有諷刺新法之意在裡邊?”

蘇軾無從抵賴:“此詩云四海蒼生望司馬光執政,陶冶天下,以譏諷見任執政不得其人。這意思是有的。”

“又言兒童走卒,皆知其姓字,而不得用......光當言卻喑啞不言,所不言者固有,即新法也。”

何正臣和李定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喜色,蘇軾頂不住了。

李定立即拿出兩首:“這個,你和韻黃庭堅的:‘嘉穀臥風雨,莨莠等我場。陣前漫方丈,玉食慘無光。’卻又如何?”

蘇軾說道:“前四句以譏今之小人輕君子,如莨莠之奪嘉穀也。後面意言君子小人各自有時,如夏月蚊虻縱橫,至秋自息。”

“我言山谷如‘蟠桃’,進用必遲;而自比“苦李”,以無用全生。”

“而後句‘紛紛不足慍,悄悄徒自傷。’又取《詩》雲:‘憂心悄悄,慍於羣小。’皆以譏諷當今進用之人爲小人也。”

這尼瑪,李定與何正臣再次對視了一眼,都看到了對方臉上慚愧尷尬的表情。

兩人心中吐了一萬個槽,這要是蘇軾自己不說,鬼才想到這悄悄二字裡邊,竟然被偷偷藏着這樣的典故!

何正臣趕緊咳嗽了一聲掩飾:“咳咳,說說這首湯村吧。”

《湯村》詩云:“居官不任事,蕭散羨長卿。胡不歸去來,留滯愧淵明。

鹽事星火急,誰能恤農耕?薨薨曉鼓動,萬指羅溝坑。

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纓。人如鴨與豬,投泥相濺驚。

下馬荒堤上,四顧但湖泓。線路不容足,又與牛羊爭。

歸田雖賤辱,豈失泥中行?寄語故山友,慎毋厭藜羹。”

這首沒啥好說的了,頗有老杜《三吏》《三別》的風采,放到現在,妥妥的譏訕朝政。

蘇軾也供認自,自己任杭州通判的時候,的確有對當時鹽官在湯村一帶開運鹽河的不滿。

首先是時機不對,“農田未了,有妨農事”。

其次是方法不對,“又其河中間有涌沙數裡”不宜開河,

第三是制度不對,“非農事而役農民”。

第四是態度不對,“役人在泥中,辛苦無異鴨和豬”等等。

何正臣也沒有管這些,只寫下判詞,“軾對一切,供認不諱。”

錄完供詞,何正臣將之交給蘇軾:“學士看看,如果沒有問題,便請押字。”

押字,也是文人常玩的一種東西,就是自己創造一個符號,作爲自己的簽名,比如宋徽宗的“御押”,後人探究,是“天下一人”和“天水”的組合。

關於文中塗抹修改的地方,何正臣也一一指出,讓蘇軾看了,然後在那上邊蓋上御史臺印,以示不是時候刻意塗改。

做完這些過場,何正臣和李定走出門來,李定對何正臣說道:“如此審訊,怕蘇軾難獲重罪。”

何正臣微微一笑,將其中的幾張抽了出來,將剩下的合成一份:“現在再看呢?”

李定取過來一翻,裡邊蘇軾爲自己辯白的那些詞句,已然全部沒有了,剩下的都是自己關於罪行的供述,這樣一拼接組合起來,就蘇軾毫不辯駁,踏實認罪。

李定也笑了:“還是你有辦法。”

就在這時,衙役急匆匆地跑來稟告:“不好了!蘇學士過來了!”

李定怒道:“驚惶失措,成何體統?蘇頌不是正審理着?舒亶幹什麼吃的?”

衙役連連擺手:“不,不是,是探花郎小蘇學士!”

“這麼快?!”李定不由得大驚,蘇油已然返京,而二蘇尚未結案,用腳趾頭想都想得到,事情必然會出現麻煩!

……

三院東閣,御史臺與大理寺正在合審蘇頌。

受李定指使,御史們正在極力誘供。

舒亶勸蘇頌說道:“府尹是素有雅望的長者,請自己招供吧,免受困辱和皮肉之苦。”

蘇頌說道:“這還有什麼好說的?要我說的,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舒亶再次誘供:“府尹與樞密副使呂公甚善,李氏乃呂公甥女。有司已收到檢舉狀,賴是賴不掉的,還請蘇公自言,定可以從輕發落。”

蘇頌氣憤地說道:“使我誣人,死不可爲。欲自誣,雖重不避。以我之口,難對御史之心。御史可不可以告訴我,如何自誣纔好?”

兩名御史對視了一眼:“那就從水運儀象臺說起吧。”

蘇頌說道:“儀象臺已經被蘇明潤改了名字,也不再用水力作爲動力。”

舒亶教導:“那是蘇明潤的事,而學士之前的設計圖紙,命名,就是水運儀象臺是吧?”

蘇頌點頭:“是。”

舒亶笑道:“我大宋承火德,而學士將周星運行之器命名爲水運,這是要以水滅火?”

“你!”蘇頌怒目圓睜:“御史臺陷人,已經如此不擇手段了嗎?”

舒亶臉一冷:“你只要回答,有,還是沒有。”

蘇頌終於平靜了下來,長出了一口濁氣:“有。”

就在這時,一名衙役匆匆走來,在舒亶耳邊耳語了兩句,舒亶頓時臉色大變,匆匆起身:“今日暫時審理到這裡,我還有急事。”

說完連忙隨衙役出去了。

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工程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勾引第四百九十七章 水傀儡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無此君臣民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八百章 內奸第三百二十五章 夔州奏報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九十六章 衝壓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培養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一百零一章 鴨雛第三百二十八章 重見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入場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 好運氣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鍋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頭第七百五十四章 咖啡第九百一十六章 守會安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孝奕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八百三十二章 送行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蘇軾送東西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戰役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員外第七十章 授課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與皇后第一百章 等距螺旋第二百六十九章 勳戚第五十九章 河幫雛形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殺雞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會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理順第八百三十五章 楊曙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宋自己的黑科技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八十九章 茭白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朝堂清寧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工程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信用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栓動小獵銃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變遷第七百三十八章 誰剽竊誰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守制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鎖院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遊江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獐子島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延州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大蘇釀酒第八十三章 開城第六百八十八章 玉津園第九百零七章 各有勾當第五十二章 賣魚搭檔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雄州第八百八十二章 論功過第三百零七章 水轉大紡車第四百四十五章 婚後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蔡卞(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百七十一章 陸路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員外第一百二十一章 蠶市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一人一顆米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倒繃孩兒第一百章 等距螺旋第八百三十五章 楊曙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九十七章 劃時代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遊牧與農耕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廷議第七百六十一章 聊上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種諤的攻略第八百九十七章 驗屍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一千八百章 大賬第二百六十九章 勳戚第二十五章 紙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忽悠第七百一十八章 遊說各方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試第六百六十一章 蘇油是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