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

bookmark

第九百五十二章對陣

蘇油眼神有些茫然,似乎陷入了以前的回憶:“二位,知道子瞻雪泥鴻爪一詩嗎?”

這個是大蘇多年前的神作,兩人表示當然知道。

蘇油再問:“那子瞻這首詩是陪和子由的,子由的原詩,你們知道嗎?”

兩人面面相覷,文豪就是這麼任性,陪和詩壓過原詩,蘇轍那首的確沒聽說過,不過蘇油這是啥意思……

就聽蘇油嘆了口氣:“當年我見到子瞻的陪和詩作之後,數次提筆也想和上一首,無奈啊……”

“無奈子瞻的天賦靈性,五百年乃得一見,殆爲天授,殊非人力可及。”

“而我自己,慚愧多年困處外路,履任之地都不怎麼太平清閒,政務實在是文人的大敵,所以文章日拙。”

“不是我不想陪和他,而是我不配,加上一些小心思,只要不出手,好歹還能保留一點當叔的顏面,對吧?”

“所以自雪泥鴻爪一出,我就不再寫陪和詩與子瞻了,找打臉怪沒意思的,兩位,你們說是不是?”

李定對這滑不留手的油蛋子有些沒辦法:“既然學士這麼說,那我們搜檢你的行李,沒問題吧?”

蘇油說道:“爲了趕赴烏臺之召,蘇油連換洗衣服都沒來得及帶,才下海船,便借用了四通商號的快銀飛舟,行李都在後邊,要搜檢,可能得一月之後。”

李定冷笑道:“那你京中的住所,可以配合吧?”

蘇油說道:“京中住所,平日裡就是在宜秋門,想必烏臺已經去過了吧?哪怕是三縣的莊子,想來你們也已經光顧過了。”

舒亶說道:“可是還有兩處,一處是可貞堂,一處是中牟的石樓。”

蘇油說道:“可貞堂可以,只要注意不要毀壞裡邊的孤善真本,歷朝文物就行。”

“還有,搜檢之後要是遺失損毀了什麼東西的話,那就是另一場新官司了。”

“胥吏之油滑貪鄙,我可是久知的。這一節,我先提醒兩位。”

“至於石樓,中書諭旨都管不到,那裡直接對陛下負責。平日裡我要出入,都要經過門口軍士們的搜檢,大失斯文體面。”

“不過只要你們能夠請到聖旨,我是沒問題的。”

日!兩人現在好慶幸是何正臣去負責搜檢,真要是損毀了什麼東西,或着被報丟失倒打一耙,那就有點嚇人了。

有些東西比如仁英和當今三朝的御筆,還有西周的量衡,正音樂器,要是真的出了事,那不是小事,那叫舉國痛罵,千古罪人。

舒亶還不想放棄:“那你宗兄呢?水運儀象臺這個名字,不妥吧?”

蘇油說道:“的確不妥,以水爲動力,名字如此直白,容易被敵國窺探到機密,猜測出運行原理。”

“不過用五德始終之說來污毀宗兄,似乎也不太恰當。”

“宋承火德,的確是沒錯,但是五行學說,博大深奧。認爲水運火德必不相容,那是人云亦云,研治未精。”

舒亶立刻反擊:“難道水火還能相容不成?”

蘇油說道:“儀象臺立於京城西南,本取鎮水之意,因爲西屬金、南屬火。”

“除此之外,水能生火,而且方法還有很多,只不過除了理工學者,尋常人所知不多罷了。”

“我就簡單舉一個例子,五穀生成,乃水土之精,其後又可釀成美酒,美酒以水蒸之,可以從酒水中提取出一種物質,名爲酒精。”

“酒精易燃,當年眉山進貢的琉璃宮燈,便是以酒精噴燈燃燒白金之絲取得高度的光亮,並以熱力推動機械運轉。”

“俗子無知,以爲水必滅火,而宋以火德王,儀象臺名“水運“,非吉兆。乃是迷信與謠讖之說,宿命之論,學識不進,還停留在千年之前。”

“所以水火之論,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而是可通可融,再講深了,就涉及到能量轉化,氧化反應之類的學問了。”

“總之我可以這麼說,我既可以弄出你們用水滅不掉的火,也能用多種方法用火生出水,你們信不信?”

“故而在理工學派眼裡,即便是取名水運儀象臺,也沒有什麼問題,因爲水運對於火德,並非不能成爲助力。”

舒亶和李定這一刻就感覺自己如同白癡,這領域,完全沒有接觸過啊……

就聽蘇油繼續說道:“當然宗兄將儀象臺的名字報與我的時候,我也認爲有些不妥。”

舒亶問道:“又是如何?”

蘇油說道:“理學講人情,因此還是要照顧百姓的情緒。凡夫俗子以水滅火的觀念根深蒂固,一時難以糾轉,不懂學問,認爲水火難容,也是人之常情。”

“因此便將儀象臺設置在觀星樓上,以重力爲驅動,讓它更加穩定,也就說不上水運二字了,報給陛下的章奏裡邊,正式名稱是渾天儀象臺,而並非水運儀象臺。”

蘇明潤之精,李定和舒亶算是徹底見識到了,此人搞不好早就防着這一手了,心機深沉無比。

見兩人無言以對,蘇油才拱手道:“御史臺的風格,蘇油早有耳聞,糾偏士風,整飭官場,致君堯舜,固然各位當然之責。”

“但是之前不能預設立場,認爲一個人一定是好人,或者一定是壞人,而是以事實爲依據,以法律爲準繩。”

“比如大蘇那些詩詞,不是應當調查詩文裡邊所寫的內容,到底是不是事實嗎?”

“如果是,那子瞻寫出實情,提醒中書民間尚有疾苦,需要留意,這又有什麼問題呢?”

“如果不是事實,那纔是大蘇捏造誹謗,合該治罪。是吧?”

“要是寫一些反映民間疾苦的詩文,便成了大罪,以爲不忠不敬,必欲誅殺。那杜工部,白樂天,李公垂,張才叔,是不是早該下獄論罪?”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這些詩文,到底是誹謗朝政,辜負君恩;還是與民發聲,爲民請命?”

“要是這樣也叫有罪,那我現在就自首。當年初到夔州,我曾經做過一首歪詩——‘一里編民十戶寒,邑中誰與共溪山。何當醉酒溫茶色,臥看清聲滴井欄。’”

“當年初至夔州,蘇油滿眼所見,都是民不聊生,嗷嗷待哺,一州最富者,不過山田兩百畝,年蓄米五百斤,得着五尺麻裳而已。”

“通判尚需力作,縣令還要挖筍,才能養家餬口,實乃天下至窮之處。”

“有此詩而發宏願,定要在一任之期,領治下編民脫離苦海。”

“你們以文字入細罪,鉗制天下人之口,此獄若起,這是陷害君上,將會讓陛下在青史上留下比唐玄宗,孟昶,周厲王都不如的污名!”

“蘇油不能當御史之橫,今日便自請詔獄,於二蘇同列,以待天下公論!”

靠!溫吞吞半天,現在說翻臉就翻臉。

李定一拍几案,怒喝道:“蘇油!你自身未脫嫌疑,一味鼓動如簧之舌,抵賴遊移,希圖僥倖!需知御史臺不是你能夠放肆的地方!”

蘇油冷笑道:“李大博好大的聲威,需知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世間萬事萬物,擡不過一個天理人情。”

“收起你理學那一套!”李定怒火中燒:“邪學猖熾,需知朝中還有衛道之士,來人!”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賀禮第一百零八章 無聊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忠直第六百五十章 調研第四百七十二章 進京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目的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點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悲歌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八百六十五章 蒲珊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戰第三百九十二章 談判第一百一十一章 埋祟第九百四十七章 王營第一千零八十五章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師叔祖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忠直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殺雞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文與政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園林設計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延州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作相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寫入畫第二百九十章 建言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戲精聚會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會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六百六十章 天數第五百一十四章 護送第六百三十九章 街坊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小孩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曙生病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死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八十五章 返鄉第二百九十五章 國舅第三百九十章 被嚇和嚇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經濟課第七百九十一章 呂惠卿貶官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七百九十三章 勞動人民第六百六十一章 蘇油是好同志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老外的印象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勸和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豈止於此第六百八十四章 大朝會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誰的首功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情報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四百九十九章 開幕式第一百一十七章 堂哥第五百零八章 新宮殿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複雜性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風氣和國格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員外第六百六十六章 治河第九百零七章 各有勾當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 複雜性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朝儀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醫第五十五章 老軍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完本感言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四百六十八章 意大利炮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曾鞏第七十九章 竹屋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五百三十七章 唐介病了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种師道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第二百九十二章 馬上草賦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沒想到第六十五章 理工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間反間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禪師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天選第七百七十七章 秋風掃落葉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龍門陣第二百二十八章 對與錯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礬樓第二百四十七章 時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