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

bookmark

第九百五十五章枉作小人

“李卿?李定!”

趙頊語氣變得嚴厲,李定這才猛然緩過神來:“臣……臣在。”

“你今日請見,卻是爲何?”

李定躬身道:“臣有關於二蘇案情的最新進展,特來報之陛下。”

“哦……”趙頊點頭:“那就說吧……等下,你手裡邊的是什麼東西?”

李定好尷尬:“這個,是原四路轉運使蘇油的密匣,裡邊裝的據說是謝表。”

趙頊伸手,交給身邊侍候的童貫,童貫自去取密匣鑰匙:“蘇油回京了?怎麼這麼快?他的謝表,爲何要由你代奏?”

李定滿臉通紅:“蘇油說是蒙御史臺召,入京之後不守規矩,直接進了御史臺,然後……然後寫了謝表,微臣……微臣只好轉交……”

說完焦急奏道:“蘇油來勢洶洶,這是要和御史臺打擂,他肯定因陛下下令調查二蘇,因此心生不滿,謝表裡邊,還不知道如何詆譭御史臺。”

“陛下,御史臺之設只爲糾核百官,其身正,則安若泰山,其身不正,定然劾去,庶幾朝堂清睦,正氣充盈,不可以因佞幸左右……”

“李定你放肆!”一聲暴喝從旁響起,卻是多日不發言的首相吳充。

吳充出列:“蘇油的秉性如何,朝野盡知,雖夔州,兩浙,五歲小兒也有童謠傳唱。”

“陛下,定是御史臺下文措辭不當,讓外路重臣心懷惶遽,中書今日剛剛接到兩浙路轉運司急奏,說市易船隊才抵達杭州。”

“蘇油的行程速度,與急報相當,說明心中惶急已然到了頂峰,纔不顧數千裡勞頓,又數日星夜兼程,轉涉數千裡。”

“這也就是蘇油年輕,設若呂公著,臣這樣的年紀,只怕就已經死在了半路!”

說完對李定怒目而視,髮上衝冠:“李中丞,敢不敢把你們給小蘇學士的臺牒,給陛下,給中書,給天下人看看?!”

“這個……”李定一臉惶愧之色:“御史臺忠勤君事,嫉惡如仇,一時行文迫急,也……也是有的……”

吳充被王珪蔡確煎迫,去位已成定數,近日御史臺搞風搞雨,早就積蓄了太多的不滿。

蔡確升執政之後,吳充的日子更加難過,今日好不容易逮着御史臺的短,立刻爆發了。

吳充本來不是什麼演技派,但是此刻兔死狐悲,不由得老淚縱橫:“陛下,當年范文正公出京,爲羣小調弄,一路轉任奔波,臨死上書,說老臣想歇歇了,實在是走不動了。”

“臣已屢乞骸骨,一直是陛下優容,陛下,臣駑鈍無能,固當避位待賢,然范文正公的下場,讓老臣,讓老臣亦憂心忡忡啊……”

趙頊心中不悅,好言安慰了吳充幾句,這才冷着臉對李定說道:“你們以何理由傳召蘇油?他是朝廷重臣,我託付與南海之事,本就是極大的信任,怎麼?是他貪贓枉法,還是橫暴殘民?需要烏臺急召?慢慢走都不行?晚一天都不行?!”

李定知道這時候退不得,如果硬爭,還能落一個骨鯁之臣,鐵面御史的聲名,否則,那就真是什麼都沒有了。

心思反而鎮定了下來:“蘇軾與之爲侄叔,書信往來頻繁,難說沒有從逆和陪之作,蘇頌與之交往極密,凡天文星儀,皆要送蘇油確定,然後造行。”

“陛下,蘇油叔侄三人,外飾忠誠之表,內藏叵測之心,以詆譭新政爲手段,收譽於無知小民。”

“蘇軾怨聲發與文章,腐儒而已,易與之耳;蘇頌老懦,力則次之;蘇油矯飾枉僞,欺世盜名,資望深隆而年歲尚輕,如御史臺尚不可制,今後何人可治?!”

“李定你如此攀咬重臣,是瘋了嗎?!”吳充怒了:“陛下,御史每以扳倒重臣爲榮,而不問過錯,深究細失,此風斷不可再漲!”

童貫已經將奏表送來了,趙頊擡手製止了爭論,拿起謝表閱讀起來。

讀完之後,不由得呵呵笑了起來,將謝表交給李定:“御史中丞也讀一讀,看看其中可有對烏臺詆譭不滿之處?”

李定接到謝表的那第一眼就後悔了。

蘇油的謝表裡邊,對趙頊歌功頌德,感謝他對自己的信任和鍛鍊,又說國事至重,烏臺急召當然要大力配合,甚至抵京之後都不敢有絲毫耽誤,生怕落下聯絡交通的口實,直入御史臺接受調查。

又因爲蘇軾以干礙文字接受調查,自己曾經的詩文裡也有類似之處,因此非常自責,將之一一列舉,算是自首。

最後說大蘇如果有罪,一定不會袒護,而是要承擔相應的罪過;只有老族兄年紀大了,請求以過往的功勞與之贖罪一二。

剩下的就是祝陛下身體健康,多年不見想念得緊,只希望早日洗清嫌疑,得見天顏,不勝感激慚愧之類。

看完謝表,李定恨不得當場就給自己一耳光。

一通表演,枉作小人!

趙頊對宰執們也點頭:“你們也看看吧。”

吳充看完當即拱手:“陛下,知道臺諫的橫巧了吧?急召別人入京,人家風餐露宿抵達之後,卻又說別人蠻橫失禮,一封謝表還沒見着,就先斷定別人必定造言生事,要依我說,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天子耳目,寄與臺諫。掌拾遺補闕、司諫正言之責。下糾百官,上諷君王。”

“若持心不正,那就是矇蔽天子聰明,擅作威福於下,欺凌宰執,齧噬羣僚。”

“設若宰執無過,亦要牽連攀索,疊興大案,或者啓發陰私,窮究細過,未可以理喻之!”

“這樣的臺諫,除了嘈雜烏合,交構羣攻,除了敗壞國政之外,豈可正人主,繩百僚?!”

這幾乎就是指着蔡確和李定的鼻子在罵了。

蔡確老神在在,一副老子現在是參政了的樣子。

而這一刻李定可把吳充感激壞了,感激對手送上來梯子,立刻就坡下驢,拱手道:“吳相公欲廢祖宗之制,漢唐之德,須知陛下清明,不是唐僖宗!”

這是比干給御史們留下的“好事”,以致後世普遍認爲,帝王殺諫臣,必爲亡國之兆。

唐僖宗殺左拾遺侯昌業,同年,黃巢起義軍攻克都城長安。

唐僖宗倉皇逃往成都後,又因宦官田令孜之故,置左補闕孟昭圖於死地。時人感嘆,以閹官殺諫臣,自古未有。

再之後,唐僖宗又因事賜死左補闕常濬。後人評價,僖宗一朝殺諫官三人,足以預示唐朝的滅亡。

“夠了!”趙頊喝止了衆臣。

待到幾人安靜下來,趙頊才說道:“御史風聞奏事,乃是朝廷爲了清正廉明,而給予的特權,吳相公不要爲此煩惱。”

“不過臺諫也要謹慎,當年仁宗皇帝廢郭後,右司諫范仲淹與權御史中丞孔道輔,率知諫院孫祖德,侍御史蔣堂、郭勸、楊偕、馬絳,殿中侍御史段少連,左正言宋郊,右正言劉渙,詣垂拱殿門伏奏。”

“後遣使押道輔及仲淹亟出城時,仍詔諫官、御史自今須密具章疏,毋得相率請對,駭動中外。”

“蘇油蒙朝廷相召,萬里來歸,尚未陛見,即下烏臺。讓朝臣們怎麼看?讓蕃夷怎麼看?讓剛剛歸順的南海四郡怎麼看?”

“天理,不外人情,蘇油都好幾年都沒有見過自己的孩子了,朕每思及此,常自愧疚。”

“御史臺,這次做得有點過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堂哥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報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玉料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黑心章楶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五泉井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天賦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論黨爭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會第五十五章 老軍第二百六十二章《上歐陽內翰書》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發現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蒸汽機車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開張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大使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磨合期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來人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認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 不習慣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力勝錢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對策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年終總結模板第七百章 烏龍第三百七十六章 治平騎刀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八百三十章 沸騰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兇險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無條件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克靈州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四章 好女孩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繼任者第六百九十章 王韶入京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 攻勢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領思路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螄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傳承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功罪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師爺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接戰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畢觀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梅山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路途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鎖院第一百一十一章 埋祟第六百七十三章 好消息不斷第二百八十章 寫文章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壕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氣跑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大蘇釀酒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六百七十章 分析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三百八十八章 對答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誰是大爺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見面第八百六十八章 炮彈第五百零九章 道德標杆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尚書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惹不起的奏章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七百九十五章 遼國之變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第四百七十三章 生活與生存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毒土第五百五十七章 水利農田第三百一十七章 狐大仙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