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口不擇言

蕭禹讀完聖敕之後,衆將都站起了身,薛世雄看了楊義臣一眼,神色肅穆,緩緩地說道:“聖敕大家都聽到了吧,撤兵之事,乃是陛下的旨意,如果有違反的,就如同敕書裡最後一句所說的,即以謀逆論處,勿再多言!”

楊義臣只能長嘆一聲,行了個軍禮:“末將遵旨。”然後他狠狠地剜了蕭禹一眼之後,轉而退回了原來站的位置。

蕭禹也不看楊義臣一眼,清了清嗓子,說道:“蕭某不是將軍,不懂軍事,只是在這裡監督和傳達陛下的聖意,這撤軍之事,由薛將軍一力安排,蕭某並不加干涉。不過聖上還有一句口諭,說是各部宜分批秘密撤離,不讓城中的高句麗軍看出虛實,最後斷後的部隊,需要忠誠可靠的精銳之師纔可。”

楊義臣咬了咬牙,又站了出來,大聲道:“義臣不才,願率本部兵馬斷後!”

蕭禹搖了搖頭,冷冷地說道:“別人可以,唯獨你楊將軍不行,楊將軍,你剛纔在這裡公然地質疑,反對陛下的聖意,還企圖繼續攻打遼東城,被本御史制止之後,又說要斷後,本御史爲安全起見,以特使的身份,否決你的這一請求,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去跟陛下說吧。”

楊義臣氣得怒髮衝冠,厲聲道:“軍旅之事,什麼時候輪到文官來指手劃腳了?自西魏以來,就沒有過這種先例!”

蕭禹冷笑一聲,眼中殺機一現:“楊義臣,你說什麼?西魏?”

楊義臣剛纔氣極而言,口不擇言,這一下突然意識到問題大了,連忙說道:“我,我只是隨口一說,沒別的意思,蕭禹,你休要借題發揮!”

蕭禹哈哈一笑:“我說呢。你們這些武夫們怎麼一個個這麼膽大包天,連陛下都不放在眼裡,合着在你們眼裡,還想學當年你們的祖宗那樣。六鎮起兵,廢皇帝,建立自己的武家天下吧,再學學當年的北魏,生生給高歡和宇文泰分裂成東西二魏的舊事。對不對?”

楊義臣的頭上汗如雨下,眼中的神色也開始慌亂,無論何事,牽涉上謀反和大不敬這兩條,都是足以抄家滅族的,他咬牙切齒地說道:“義臣絕無此心,義臣所說的,不止是西魏,而是自古以來,文人都不得干涉將帥的作戰之事。這乃是兵家的鐵律!”

蕭禹冷笑道:“好了,楊義臣,你不用解釋什麼了,你的這句話,本御使會原封不動地上奏陛下,由聖上來親自定奪,不過本使還要告訴你一句話,就是陛下已經命我爲監軍,這個監軍的職能,雖然不干涉作戰。但是對主帥有建議之權,薛元帥,本使認爲,楊義臣楊將軍。不適合作爲斷後的人選,不知你意下如何?”

薛世雄連忙說道:“既然是蕭御使的建議,就是聖上的意思,自當服從。”

薛世雄轉過了頭,對楊義臣說道:“楊將軍,你所部的朔代突騎。乃是全軍的精銳,現在陛下平叛,正需要你的這支部隊,你現在抓緊時間,緊緊地跟上聖駕,既有護駕之功,也可以向陛下證明你的忠心,如何?”

楊義臣開始還有點不願意,可是當他擡頭看到薛世雄的時候,卻看到他的眼中炯炯有神,輕輕地點着頭,似有深意,楊義臣轉念一想,馬上明白了過來,薛世雄這是給自己創造一個立功討好楊廣的機會,以抵消這蕭禹將來的報告,畢竟楊廣的心胸狹窄和猜忌,是出了名的,若不趁機證明自己的忠誠,以後還真是會有大麻煩呢。

於是楊義臣感激地點了點頭,正要開口接令,卻聽到一個粗渾蒼勁的聲音響起:“薛元帥,老將不才,願意率先領兵護駕。”

薛世雄的臉色一變,看了過去,卻見李渾正向着自己行禮請命。他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滿,因爲薛世雄跟楊義臣年齡相近,都是五十多歲,少年也曾在一起征戰過,交情不淺,可是這李渾已經年過六旬,又因爲貪財好利,幾乎得罪了所有關隴家族,跟宇文述一樣,與衆世家幾乎沒什麼交情和來往。

所以薛世雄心中不爽,暗道明明給楊義臣留了一個立功抵罪的機會,你李渾跟來摻和什麼,但他臉上仍然掛着笑容:“李老將軍,你的右驍衛所部,乃是步騎混合,不象楊將軍那裡,騎兵衆多,本帥以爲,你還是跟在楊將軍之後,再行撤軍的好。”

李渾打定了主意,要爭這個從龍護駕之功,又哪裡肯讓,他哈哈一笑,擺了擺手:“薛大帥,你有所不知,我右驍衛雖是步騎混合,但是騎兵也不在少數,老將我可以親率精騎,在後面護駕。”

“這一路之上,契丹之地和北部的邊塞,都是由我右驍衛一路掃平的,對那裡的道路河山,老將我都很熟悉,陛下現在是由宇文述將軍率驍果軍先行保護撤離,雖然戰鬥力強勁,但道路不熟,老將跟上,正可以爲大將先導,至於我的步軍,可以混合在別的將軍的隊伍裡,一起撤回。”

薛世雄嘆了口氣:“李老將軍所言不錯,可是你剛纔也看到了,楊將軍剛纔有些出言不妥,這個時候,他需要證明一下自己的忠誠,這個機會,我覺得各位將軍,以我關隴世家數百年的交情爲重,不要跟楊將軍有所爭搶的好。”

薛世雄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其他衆將都紛紛點頭,就是有幾個本來想跟在李渾後面爭這機會表忠心的人,也都退了回去,只剩下了李渾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列外,形同異類。

李渾的眼珠子一轉,又是計上心頭,他哈哈一笑,說道:“不,薛元帥,你所言差矣,老將以爲,正是因爲有剛纔楊將軍的失言,他纔不適合第一個出發,緊隨御駕呢!”

薛世雄的眼中冷芒一閃:“此話怎講?”

李渾收起了笑容,面色陰沉:“楊將軍先是抗旨不從,然後又率騎兵緊隨聖駕,知道的人說是忠心護主,不知道的人,或者是別有用心的人,會不會說楊將軍懷恨在心,想要奔襲至尊,然後反叛呢?”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向上天再借五千年第三百八十二章 帝王之怒(三)第四百三十六章 痛毆皇甫第二千二百九十一章 瓦崗軍議(二)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輕兵崩潰第二千零四十四章 不良的預示第二千五百八十章 守城戰法(三)第二千三百一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 留軍監視第二千四百七十九章 稽胡出山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決戰在即(三更)第五百五十九章 女相的真面目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夜襲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領糧出征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忠言(一)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弱弩之末第二千五百五十章 唐軍威武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進兵漢王寺第六百七十四章 李楊聯盟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來六郎的謀略第七百章 拿下斛斯政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暴怒楊家將(33更)第二千六百二十二章 尉遲奪馬第二千五百三十三章 誘敵深入第二千三百六十七章 宇文化及的末日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上瓦崗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弘農蔡王(37更)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拯救大將來護兒第二千零五十八章 孟讓的嘲諷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擂鼓聚官第二千零二十七章 單雄信的憤怒第二千三百九十四章 封倫獻計(二)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頓兵堅城下第八百五十九章 撮合交易第二千零七十九章 守城的佈置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識破毒計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李密上山第二千三百五十三章 朱桀叛唐第二千六百一十二章 智囊投順第一千九百章 罄竹難書第八百八十五章 當名將遇上智者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以尿洗臉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千里奔襲(36更)第二千三百六十五章 夏軍出陣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 兩害相衡取其輕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陰雄的老師第四百一十一章 高熲的反擊第四百七十九章 陣中血戰(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名城姑臧第三百一十二章 爾虞我詐第八十章 高熲入城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擂鼓聚官第二千六百四十八章 與時間賽跑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大逃殺第一百八十一章 渡江偵察(四更求月票)第二千四百五十七章 封倫伏擊(1更)第二千六百一十三章 示弱誘敵第二千五百三十九章 軍功我所欲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桃李得天下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 獨守孤城第九百五十六章 跟蹤追擊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夜論軍機(五)第二千五百九十二章 衝冠一怒第二千二百二十七章 隔河叫罵(九更)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 進擊淮河(61更)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殺得痛快(50更)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監察御史(十三更)第八百三十章 魏徵入城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 李靖的提議第九百五十六章 跟蹤追擊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全身而退第二千三百七十章 裴劉反目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十一抽殺令(一)第八百二十二章 生擒庫真第四百四十六章 王世積的末日(一)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上官政的末日(49更)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破蠻軍(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兇殘悍婦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紅拂獻策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人質第七百二十一章 楊廣的性福生活第二千五百三十一章 怒問真相第七百三十八章 楊素的謝幕第一百七十八章 俘虜政策第五百八十七章 步步驚心第二千二百八十八章 截擊房彥藻第二千三百六十七章 宇文化及的末日第三百九十三章 高熲密令第三百二十章 世充現世第七百九十七章 長孫家的內戰第二千五百九十二章 衝冠一怒第五百八十六章 殺機四伏第二千五百八十八章 放歌戲馬臺第一百零三章 複議(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賽跑王世積第二千五百四十二章 漫天開價第八百四十七章 重返東都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叛軍內訌(66更)第四十六章 攻心爲上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晴天霹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