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異姓王

當李信趕到長安的時候,已經是四月份了,由漢王李承宗等人接入長安城,在人羣之中,已經看不到裴世炬的存在,李信心中一陣感嘆,令大軍回營,自己卻是領着李承宗進了裴世炬的府邸。

眼前的裴世炬已經讓李信不認得了,瘦得像皮包骨一樣,臉色很差,雖然是躺在陽光下,身上披着錦被,一見李信前來,臉上還露出一絲笑容。

“陛下,老臣恐怕是不行了。”裴世炬搖搖頭說道。

“放心,朕已經替你找來全國的名醫,肯定有辦法,將你治好的。”李信按住心中的悲痛說道:“現在天氣已經好轉,相信很快就能好起來的。”

“不行了,生老病死,老臣已經看的很快了,老臣都已經活了快八十歲了,還有什麼呢?”裴世炬掃了旁邊衆人一眼,說道:“陛下,老臣臨死之前,尚有話要說。”

“你們都退下。”李信見狀,想也不想,就讓衆人退了下去。整個庭院之中,只剩下李信和裴世炬兩人,靜悄悄的一片。

“老臣跟隨陛下十年有餘,蒙陛下信任,位列臺閣,被人稱之爲閣老,但是老臣明白,這是陛下的信任,不然的話,在前朝,老臣的名聲可不大好,被人稱之爲奸佞。也只有陛下能放心大膽的用老臣,老臣能爲陛效命,是老臣的福氣。”裴世炬聲音很低,但說話卻很流暢。

“朕能得老大人輔佐,也是朕的榮幸,想當年,朕雖然有點武力,但若是沒有老大人幫襯,替朕料理後方,恐怕奪取江山也不會如此順利,老大人居功至偉。”李信實事求是的說道。

“陛下雖然現在奪取了江山,平定了天下,但是臣還是擔心陛下。臣擔心的不是突厥人和高句麗人,擔心的是陛下之心,還有陛下身後之事。”裴世炬低聲說道:“陛下年少成名,不到三十歲就成爲開創江山的一代令主。只是天下平定之後,陛下準備怎麼辦?陛下,你能掌控自己嗎?或是貪圖享樂,或是窮兵黷武,陛下。您最大的敵人不是在外,而是您自己,只有戰勝了自己,才能成爲一個好皇帝。”

李信點了點頭,這是裴世炬的老成之言,恐怕這句話,裴世炬早就想和自己說了,只是害怕李信生氣,所以纔會在臨死的時候纔會說出來。這裡面也蘊藏着裴世炬的一片拳拳之心。讓李信極爲感動。

“陛下年輕力壯,身邊佳麗如雲。日後子嗣衆多,不少肯定是驚豔絕倫之人,但陛下一定要記住了李氏的玄武門之變。稍不留意,就容易引起蕭牆之禍,陛下之後,帝王多爲守成,但是富不過三代,漢王沉穩,但是漢王之後呢?老臣以爲,陛下在教導漢王的同時。還要教導漢王世子,這樣才能保證大唐基業傳承更久。”裴世炬說道這裡,低着頭,顯然這些話不是一個做臣子的能說的。

“老大人之言。朕銘記在心,你好好休息,不久之後,就有聖旨前來,朕會給你一個大大的榮耀,不負你多年的輔佐。”李信聲音有些哽咽。拍着裴世炬乾枯的右手,點了點頭,轉身就走。

“老臣恭送陛下。”裴世炬老眼中流出兩地渾濁的眼淚來。有了李信這句話,他死也瞑目了。

一個時辰後,武德殿慶功宴還沒有開始,兩道聖旨從皇宮內傳了出來,卻是震驚了滿朝文武,李信封王了,而且封的是異姓王,加封裴世炬爲中山王,李靖爲岐山王。雖然都是郡王,雖然不是世襲罔替,但是開了異姓封王的先河。滿朝文武心中震動,悄然議論此事者甚多。

“裴世炬能得陛下如此厚賞,就算是死,也是能瞑目了。”慈寧宮內,高氏微微嘆息了一聲,她與裴世炬接觸的比較多,當年在涼州的時候,就是因爲裴世炬,才平定了薛舉等人陰謀,纔有了今日的大唐的江山,所以對兒子封其爲王,並沒有反對。

“是啊,若是沒有裴閣老,也不會有今日的大唐了。”李信懶洋洋的靠在躺椅上,對高氏說道:“母親,現在天氣轉暖,過幾天,兒臣帶你去郊外玩一玩,整日呆在宮裡,恐怕你也悶的慌。”

“你還是不要說我的好,恐怕是你自己不想呆在宮裡吧!這悶的慌的人也是你。”高氏不屑的說道:“老身在宮裡呆的很習慣,沒事的拜拜佛,念念經,再拾掇一些花果,過的快活的很。你想出去,就出去。”

李信微微一陣尷尬,苦笑道:“兒臣就是這個命,讓我老老實實的坐在龍椅上,那是不可能的,不折騰點什麼出來,好像就對不起我一樣。”

“雖然邊疆有烽火,但想來不會出現大的問題,這段時間,你也正好留在宮裡,承宗,年紀比較小,現在卻是像一個老大人一樣。”高氏微微有些不滿的說道。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母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李信微微嘆息了一聲,說道:“當皇帝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過,兒臣會讓他放緩一些的,兒臣還年輕,還有幾十年呢!”

“陛下,裴家來人了。”高氏還準備說是什麼,宋和急急忙忙的闖了進來,神情慌張,大聲說道。

“終於是來了。”高氏深深的嘆息了一聲。

李信更是面色發愣,從躺椅上坐了起來,正待前往,最後化成了一聲長嘆,說道:“傳旨下去,裴閣老去了,停朝三日,裴老大人靈位配享太廟。”

“裴宣機說老大人想葬在賀蘭山。”宋和又說道。

“就在朕陵墓邊選一個吧!朕以後也是會葬在那裡的。”李信深深的吸了口氣,忍住心中的悲痛,站起身來,嘆息了一聲,說道:“當年裴閣老陪着朕打天下,等到了陰間,接着讓他輔佐朕。”

“我兒休要傷心纔是,閣老年近八十,也算是一個長壽之人。”高氏在一邊寬慰道:“在民間,這叫喜喪。”

“是,母親,孩兒知道。”李信點了點頭,但是臉上的悲傷還是難以掩藏。(。)

第489章 開始坑人第155章 弘農定計第453章 酒水總管李密第441章 樑師都之死(一)第78章 挖牆腳進行時第751章 血戰莒縣第565章 竇紅線反趙第348章 對策第707章 下江南第555章 歸降第550章 屈服第1000章 大學士人選第1074章 擊潰第627章 逃竄第57章 終南詩集(二)第825章 兵臨城下第940章 竇長樂第1064章 亂箭射死第994章 偶爾采采野花第915章 長安亂第1032章 踢到鐵板第25章 奪馬第281章 涼州之亂第531章 江淮風雲(三)第961章 血戰落幕(三)第517章 滅朱粲(一)第53章 李秀寧的饋贈第415章 天下熙熙第753章 前狼後虎第101章 李秀寧到來第641章 家宴第781章 文壇論戰第412章 蕭瑀獻計第547章 不作死不會死第16章 只欠東風第632章 疲兵第685章 大案爆發第269章 策略(一)第326章 東都風雲第879章 新羅善德女王第1110章 蘇定方來了第557章 水淹劉黑闥第289章 高昌王之死第1082章 國滅第881章 何不獻上自己第493章 李世民抗旨第390章 初戰第516章 興兵(四)第264章 高昌之亂(三)第460章 巍巍洛陽城第841章 大勝第602章 悍將蘇定方第1111章 大義嚴母第1029章 乾綱獨斷第113章 疑神疑鬼第1071章 諸子謀算第106章 準備射出的毒箭第632章 疲兵第836章 火燒登州第920章 朝議第860章 李淵之死第412章 蕭瑀獻計第510章 反擊(五)第331章 張須陀之死(二)第765章 徐世績瞞天過海第442章 樑師都之死(二)第338章 滎陽亂(三)第942章 唱籌量沙第82章 再遇南陽公主第1082章 國滅第1037章 封賞誘餌第73章 暴跳如雷的李淵第314章 蘇威第67章 長孫無忌的不滿第409章 屈突通歸趙第1016章 平靜第493章 李世民抗旨第899章 拒絕第665章 錢幣第457章 戰術欺騙第107章 長孫遭劫第363章 隴西李氏第119章 對峙第977章 突厥內亂(一)第884章 官場第176章 給我滾出去第1098章 名將之姿第312章 夜會齊王第1038章 瓦解第1074章 擊潰第1040章 各個擊破第429章 滅樑師都(六)第619章 問計第969章 希望第55章 你是來送錢的嗎第105章 勾結第131章 殺人殺的熱血沸騰第717章 巡視建康第1047章 盧龍塞下第394章 決戰大興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