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消息封閉的時代。村寨之間交流往來完全靠走,大聲吼叫是唯一的遠距離通訊手段。
一羣來自磐石寨的女人回到各自的村寨探親,很快成爲了當地村民們感興趣的話題。
真正是令人感覺不可思議,她們竟然沒有在去年冬天被當做糧食吃掉,反而一個個活得很滋潤。光滑的皮膚一看就是吃了很多肉,粗壯渾圓的腰身表明她們平時不會缺糧,就連粗糙略黑的面頰兩邊也出現了代表健康的紅潤。
口臭在文明時代令人厭惡,可是在北方蠻族樸素的認知邏輯當中,這意味着吃飽吃好,頓頓有肉。道理很簡單:常年挖草根啃樹皮吃素的窮鬼拉泡屎連臭味都沒有,只有經常吃肉的人才會張口就能聞到來自油膩膩腸胃裡的那股特殊氣息。
沒錯,在這個野蠻的世界裡,這就是身份的象徵。
磐石寨有足夠的糧食。
磐石寨不會殺人祭祀。
磐石寨給所有村民分發布料做衣裳穿。
磐石寨有個年輕英俊的頭領,關鍵是他沒有結婚,沒有老婆,而且他太年輕了,被一個身材幹瘦渾身骨頭摸上去沒有二兩肉的醜陋女子勾引……不是老孃吹牛,放眼望去,這村村寨寨裡哪一個姑娘不比她漂亮?
千萬不要懷疑,我以神靈的名義發誓這一切都是真的!去吧,別猶豫,趕緊去磐石寨,去了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尤其是女人,你有很大機會成爲寨主夫人。
天浩發誓,他從未給回家探親的女人們下達過拐騙人口的命令。
很多人對女人們說的這些話半信半疑,但女人們從揹簍裡拿出醃肉和蘋果乾的時候,懷疑心理也在一點點消除。
秋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各個寨子就涌動着往年不曾有過的暗流起伏。人們開始談論磐石寨,那裡所有的一切都令人好奇。有人覺得女人們帶回來的消息有假,有人對此付之一笑,還有人不置可否,冷眼旁觀……但是不可否認,的確有一部分人動心,早早做好了準備。
變亂,從最窮困的那部分人開始。
北方蠻族的物質分配原則爲公有制。刻在泥模板上的粗糙文字告訴人們這已經延續了千百年。儘管有着部落貴族、村寨頭領,以及巫師和祭司的監督,仍然不可避免出現了個人財產私有化的情況。雖然不太明顯,但各個村寨裡已經出現了模糊概念上的窮人和富人。
每年冬天糧食不夠的時候,首先考慮的目標就是窮人。若非自覺自願,沒人敢對頭領和富戶家裡的老人下手。
逃吧!去傳說中神奇的磐石寨看看。如果那裡的情況真有女人們說得那麼好,對活不下去的窮人就是一條生路。就算她們胡言亂語欺騙我們也沒什麼,反正留在原寨是死,過去了也是死,神靈會收取死者的靈魂,我們沒有任何損失。
流浪者和逃亡者構成的龐大羣體,源源不斷出現在磐石寨的外面。
就在青龍寨管事浩平來之前,一個星期時間,磐石寨就收容了三百二十四個人。
都是老人和孩子。其中年齡最大的超過六十五歲,是一位多年前因爲戰亂被迫逃亡的荒野流浪者。最小的只有五歲,是附近村寨的一個小女孩。
“給他們肉湯。”
“給他們房子。”
“給他們正常份額百分之六十的食物。”
天浩的命令充滿不容置疑的威嚴。他給了這些收容者兩天休息時間,減少食物份額讓這些人不會因爲吃得過飽而導致撐死。他是一個很親民的頭領,在設置的收容區裡看望這些主動投靠過來的人,一個個握手,問寒問暖,尤其是遇到孩子的時候,他總會微笑着從口袋裡摸出幾塊香甜的蘋果乾。
兩天的休息時間結束,天浩露出了殘酷冷漠的一面。
所有來到磐石寨的逃難者都必須工作。
以六十歲爲限,高於這個年齡段的老人要參與煮鹽,揉搓麻藤編制繩索,跟隨寨子裡的女人一起織網……
九歲至六歲的孩子必須跟隨大隊前往海邊捕魚。他們雖然力氣不大,卻是很好的輔助力量,幫着撒網,在岸上收拾散落的魚。
六歲以下的孩子要參與的事務更多,他們要在鐵匠鋪、人工磨坊、伐木區和捕魚區之間來回走動,學習所有規定技能。
在孚鬆執掌寨子的時候,老祭司曾經想過要在磐石寨開設一所巫師培訓學校。年復一年,計劃一直無法得到實施,大量人口在冬季時節被消耗,老祭司火熱的心也逐漸變冷。
直到現在。
天浩滿足了老祭司長久以來的心願。這相當於一所規模不大的學校。在十歲成年之前,孩子們可以在老祭司教導下學會文字和所有必備的蠻族基礎知識。只有在這裡,他們纔不會成爲食物,裝進別人的肚子。
其餘的人,都必須參加軍事訓練。
尤其是射箭。
有三個人拒絕服從命令。
他們都是年齡超過六十歲的老人。磐石寨的肉湯滋味兒香濃,對於長時間呆在冰天雪地裡的流浪者來說,溫暖的屋子簡直就是天堂。他們並不認爲兩天休息時間是對自己的優待,反倒覺得可以用謊言和無賴手段長時間留在這裡。
生病。
我不舒服。
我老了,實在是沒有力氣,連走路都喘氣厲害覺得難受……
總之一句話,我拒絕任何形式的勞動工作。
三顆血淋淋的人頭被當衆砍下,用長達好幾米的木杆高高撐起,矗立在磐石寨廣場的正中央。
天浩舉行了一次鄭重的冬神祭祀。他用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對神靈的敬奉。磐石寨並非從根本上杜絕了活人祭祀,他只是不願意白白浪費寶貴的人口。但該殺的時候,絕不手軟。
浩平帶着大量禮物心滿意足離開磐石寨的時候,沒有看到插在廣場中央凍僵的人頭。
他連磐石寨的大門也沒有進去。
幾天後,他從青龍寨帶來了約定交易的人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