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恪的魄力

蜀王李恪自從上次受到他岳父的牽連之後,一直尋找翻身的機會,還真是給他找到了。

9月中旬,關中地區暴雨連連,長安的一條主要通道,水路永通渠被洪水沖垮了,決口長達100多米,永通渠水位下降,船隻無法通行了。

長安城此時還沒有修建通往洛陽的水泥路,道路泥濘不堪。長安城的各項物資供應都受到了影響。

俗話說“禍不單行”恰恰在此時,太子李成乾分管的長安城糧食儲備庫太倉,卻被水淹了,損失了大批的糧食。這下,就連糧食供應也出現了問題。

糧價飛漲,長安城裡人心惶惶的。

太極殿。

面對着尷尬的局面,李世民臨時召開朝會,動員羣臣開動腦筋,解決危局。

李世民首先詢問了太子李成乾的意見。李成乾剛剛因爲太倉的事情,受到了李世民的斥責,也受到了羣臣的非議。他心中只想着如何推卸責任,已經慌了手腳,哪裡還有什麼主意。於是,他就一聲不吭。

就在這時,蜀王李恪站出來了,他說道:“父皇,兒臣以爲,此時應當疏通陸路,只允許運載糧食的車輛進入長安,同時搶修永通渠,便於南方的糧食調運。”

其實,這個主意魏王李泰也想到了,不過這個差事風險太大。

其一,來往長安的車馬,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朝廷的權貴所有,這些人中,不乏想趁着長安城物資供應緊張的時候,大撈一把的人。斷絕他們的通道,會得罪不少的人。

其二,修復永通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徵調大批的民夫,也是得罪人的事情。而且,現在正是雨季,各種情況都可能發生,如果不能夠按時修通,會受到無數的人指責,因爲大家都期待永通渠的通暢呢。

李泰是聰明人,凡是有風險的事情,一概不出頭。不做事,就不會出錯,總比做事出問題要好。於是,他就不吭氣。

果然,李恪剛剛說完,馬上就有人出來反對了。

李泰的死黨兵部侍郎張亮說道:“這可不行,長安城裡,不僅缺糧食,也缺其它的物資,你這麼一竿子打死,不合適吧。”

李恪說道:“沒有其它物資,只是不方便而已,可是總比沒有糧食餓死人好多了。”

新任京兆尹楚惲是太子李成乾的人,他爲了給主子出頭,說道:“現在到處都是被暴雨沖毀的民宅和田地,百姓們自顧不暇。修復永通渠需要徵調大量的民夫,臣可無法向百姓們開口。”

李恪說道:“不需要徵調民夫,長安城裡有數萬唐軍,抽調一千名唐軍就行了。”

李世民剛纔也正在爲抽調民夫的事情發愁,李恪的建議一下子點醒了他。他說道:“好辦法,就這麼辦”

然後他說道:“蜀王李恪接旨。”

李恪精神一振,大聲說道:“兒臣在。”

李世民說道:“朕現在命令,由蜀王李恪負責搶修永通渠,疏通通往洛陽的管道。兵部和工部聽從蜀王李恪的調遣,限期40天內修復永通渠。”

“臣等領旨。”蜀王李恪、兵部尚書房玄齡和工部尚書皇甫睿一齊答道。

接下來的日子,由於陸路糧道的暢通,大批糧食源源不斷地運進了長安城,極大地緩解了糧荒,糧價平穩了下來。

於此同時,李恪帶着死黨他的死黨譙國襄公柴紹的兒子柴哲威、兵部尚書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沒日沒夜地親自在工地上監工,32天時間,永通渠終於修復了。

李世民上次扣罰了李恪三個月的俸祿,這回一下子賞賜了他半年的俸祿,並大大地讚揚了他一番。這次,李恪大出了風頭。

楊妃娘娘居住的承暉殿。

楊妃娘娘看到長子李恪黑瘦的面龐,十分心疼,她說道:“恪兒,難爲你了,這次你替你父皇解決了這麼大的問題,總算是挽回了上次的影響了。沒白辛苦。”

岑文本說道:“恭喜殿下了,您這次處置果斷,成效顯著,在皇上的心目中大大地加分了。實在是可喜可賀啊。臣曾經聽皇上說過,朕的兒子中,李恪最像朕了。”

李恪大喜,說道:“真的嗎?父皇真的這麼說了嗎?”

岑文本肯定地說道:“真的,臣親耳聽到的,皇上在書房裡,自言自語地說的,絕對是發自內心的。”

楊妃娘娘高興地抹着眼淚說道:“好啊,恪兒終於要有出頭的日子了。”

在此期間,魏王李泰也沒有閒着,他主編的《括地誌》也有了重大進展。

《括地誌》是中國唐朝時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唐初魏王李泰主編。全書正文550卷、序略5卷。它吸收了《漢書·地理志》和顧野王《輿地志》兩書編簒上的特點,創立了一種新的地理書體裁,爲後來的《元和郡縣誌》、《太平寰宇記》開了先河。全書按貞觀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爲單位,分述轄境各縣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蹟、神話傳說、重大歷史事件等。徵引廣博,保存了許多六朝地理書中的珍貴資料。原書字數無考,今《括地誌輯校》四卷,約13萬字。

李世民也大大地讚揚了李泰。

在此期間,唯獨太子李成乾受到了斥責。

李旦把長安城裡發生的情況,向李愔進行了通報。李愔心中鬱悶不已,可是,他遠在草原,對此愛莫能助。

李愔沒有辦法,就把一些不是必須馬上做決定的草原上的事務,統統派人送給李成乾,由他轉呈給李世民,算作他的功勞。

這一招果然有效,李世民覺得太子能夠掌握草原上的事務,是一個儲君應該做的事情,認爲他比較勤奮,同時也認爲他有能力,能夠駕馭李愔等人。

李愔能夠爲他做的,暫時也就這麼多了。

李愔這段時間,一直在加緊做一件事情——解決駐軍的過冬問題。

草原上的冬季大部分地區都很寒冷,駐軍官兵大部分人都是內地人,他們難以適應草原上的嚴寒氣候。

李愔必須在入冬之前,爲他們解決這些問題。

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奮的孔穎達第八十七章 新狼王計劃第三十六章 朝堂爭鬥第五百二十三章 系統迴歸第一百八十六章大唐華爾茲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六十七章 回到長安第一百九十一章 遠征軍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望鄉第三十一章 風暴前夕二第四百八十章 序幕拉開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奮的孔穎達第五百二十一章 解毒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世民出手第一百七十六章 爭霸之路第二百一十八章 又要演戲第九十一章 封賞第五百章 邪惡的哈羅德第八章 苦命鴛鴦第五十二章 明槍暗箭第三十五章 教坊交鋒二第四十一章 雷人第七十五章 出行第五百章 邪惡的哈羅德第四百四十八章 激戰第五百零七章 舞林交鋒 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李世民耍賴第三百二十三章 瘋狂第四百七十一章 神探狄仁傑第二百九十九章 象兵部隊第三十一章 風暴前夕二第四百一十章 哈里發第三百三十八章 作死就成全第十章 先打了再說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唐忠貞之士第九十四章 鐵勒部第二百六十五章 刺殺第五百二十九章 和平來臨第一百一十章 序曲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樑王遇刺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世民讓步第二百四十七章 鬼門關第六十一章 冷箭第一章 悲催的穿越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正的對抗第二百二十二章 聽證會第八章 苦命鴛鴦第三百九十二章 李世民出手第五百三十二章 太子第三百零一章 十萬京觀第五百三十章第六十四章 李孝恭第四百零二章 意外的結局第十二章 態度第三百零五章 穩定後方第五百一十八章 條件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奮的孔穎達第二百八十三章 樑王死了第五百四十章 暗流涌動 (續 )第五百四十五章 風眼第四百四十六章 奪關第二十一章 除夕夜第二百九十四章 人販子第二百九十七章 夜長安大世界第三百一十五章 如願以償第四百四十五章 突襲鷹嘴關第十五章 長孫皇后的煩惱第二十四章 險些誤事第四百零四章 開懷時刻第五百四十五章 風眼第二十五章 黃金第四百零五章 徵文第三百八十一章 爭吵第二百九十七章 夜長安大世界第三百七十四章 天火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各方反應第十三章 朝會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唐華爾茲 一第四十九章 四輪馬車第二百一十章 牛叉特權第六十七章 忠厚的太子第四百九十五章 大唐號火車頭第二百六十六章 時機未到第四百八十一章 展開第三百四十一章 神仙也怕忽悠第五十四章 國債第四百五十二章 哈羅德的目標第三百一十九章 屠城第四十八章 名片第五百一十七章 李旦出事第三百七十三章 天外飛仙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幣制改革和銀行第四十八章 名片第一百八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幸虧是自己人第三百一十六章 慘烈攻堅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火二五百二十六章 大唐空軍 一第四百七十二章 前所未有的危機第一百六十八章 營救趙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