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十萬京觀

此次吞併林邑國,薛仁貴的收穫也不小,他不僅因功被提升爲總參謀部作戰部作戰一處的處長,晉升爲三等伯爵,還娶了原林邑國王範梵志的小女兒,可謂春風得意。

他見到李愔說道:“參見太子殿下。”

李愔笑道:“仁貴,我有個差事要派你去。可是你剛剛娶妾不久,現在就派你出門,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了?”

薛仁貴正色地說道:“殿下,爲朝廷效命是臣的本分。仁貴能夠有今天的地位,全靠太子殿下提攜,但有差遣,臣萬死不辭。”

李愔取出遼東地圖,對薛仁貴吩咐了一番。薛仁貴說道:“殿下,臣稍作準備,三日後出發。”

一個月以後。

清晨,遼河西岸,一隊唐軍出現河邊,爲首的一位身穿白袍的青年將領,登上一處高坡,朝着對岸望去。

在對岸的一處山坡上,有一道灰白色的高約兩米,長達數百米的類似堤壩的建築。

薛仁貴調整焦距,逐漸看清楚了那道堤壩的真實面目——竟然是一顆顆人的頭骨!這就是著名的高句麗京觀。

薛仁貴放下望遠鏡。他臉色陰沉,雙目噴火,右手握住手中的方天畫戟,由於用力,手背上青筋畢現。

9月20號,早朝,太極殿。

河北道監察使張世貴從錦州(今朝陽)發來急報,說高句麗國發動了對扶餘國的戰爭。

李愔聽得直皺眉,知道安生的日子沒有了。

果然,李世民聽後大怒,急扯白臉地就要發兵征討高句麗。他說道:“該死的高句麗人,朕一定要滅掉他們。”

李靖素來以沉穩著稱,聽完李世民的話,他馬上站出來,說道:“皇上,臣支持您的決定,高句麗狼子野心,是一定要除掉的。”

接着,李靖講了一個他親身經歷的故事。

30年前,李靖作爲一名隋朝低級軍官參加了征討高句麗的戰爭。

612年,隋煬帝楊廣親率大軍113萬,號稱200萬大軍,征討高句麗失敗,死傷了上百萬人。李靖的表哥就是在那次戰爭中戰死的。

隋朝大將宇文德率領10萬大軍投降,被全部斬殺。高句麗人用他們的10萬顆頭顱在遼河東岸築成了京觀,以示威懾。

30年來,那些將士們的頭顱仍然擺放在那裡。這是華夏民族的奇恥大辱。

說起那段歷史,李靖感到十分沉痛。

對於高句麗人,李愔也十分痛恨。大家都知道歷史上日本人對中國人十分殘暴,可能不知道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有大批的朝鮮僞軍參與了侵華戰爭,他們殺起中國人來,比日本人還要殘忍,其中就有很多朝鮮人蔘與了南京大屠殺。

美軍入侵越南時,大批的南朝鮮人配合美軍屠殺越南人,其殘忍程度遠遠超過了美國人。

李愔也表示了支持對高句麗人發動戰爭。

高句麗是唐朝東北部的一個大國,人口450萬,常備軍40萬人。疆域包括遼東大部、遼西一部(遼寧省大部地區),朝鮮半島37線以西部分。高句麗的北面是扶餘國,西面是柔然國,東面是新羅和百濟。

高句麗是個老牌帝國,公元前113年就已經立國。高句麗人十分好戰,極具侵略性,歷史上同漢民族發生過多次大規模戰爭。

隋朝是個強大的王朝,隋朝的滅亡和高句麗有着直接的關係。

612年,隋煬帝楊廣調集百萬大軍,征討高句麗,結果戰敗,損失了一百餘萬人,導致了國力衰敗。楊廣在613年,繼續準備征討高句麗,他大肆徵調民夫,結果激起民變,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唐朝建立後,高句麗同時和扶余、新羅開戰,擔心受到唐朝的攻擊,於是對唐朝上表稱臣,年年向大唐進貢。

639年,高句麗取得了對扶余和新羅的勝利,自覺羽翼豐滿,於是停止向大唐進貢,並且在與大唐的邊境線上修築長城。高句麗軍時常襲擾河北道軍民。

李世民早就想對高句麗用兵了,不過這幾年要解決吐蕃和吐谷渾的問題,加上剛剛結束的征討林邑國的戰爭,他只好暫時忍耐。

扶余是大唐的臣屬國,歷來和大唐友好,年年派人到長安朝見李世民,並進貢大批鹿茸、山參等物品。高句麗對扶余的進犯,就是對大唐天威的蔑視。

李愔帶頭請求領兵出戰。李靖等將領也紛紛請戰。李世民這次是真的火了,決定御駕親征高句麗。

太極殿、李世民的書房。

海外情報局長孛貼彙報了高句麗的相關情況。

李世民說道:“當年隋煬帝征伐高句麗,雖然失敗了,可是,他的戰略意圖是對的。高句麗人野心極大,我們不能夠坐視他們吞併了扶余、新羅和百濟。”

李靖說道:“皇上說得對。高句麗原本侷限於遼東一隅,從一個只有8萬人口的小國,逐漸吞併了漢四郡,攻佔了扶余、新羅和百濟的部分領土,竟然發展成了450萬人的強大帝國。

假以時日,他們吞併了扶余、新羅和百濟,實力就接近了大唐的水平,那將是大唐的災難,因此,必須立刻出兵,滅掉高句麗。”

魏徵有些擔憂地說道:“高句麗是個大國,隋煬帝出動百萬大軍,仍然沒有擊敗他們。大唐出兵征討高句麗,一定要慎重啊。”

李愔說道:“魏大人不必擔心,此一時彼一時。隋煬帝雖然出兵百萬,但是,其中絕大部分是臨時徵召的百姓,我大唐目前的兵力雖少,卻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

兒臣建議,對高句麗的戰爭準備,從現在就開始做起,調動飛虎軍、洛陽軍區和遼西軍區的8個師的部隊,再徵召河東、河南、河北道的,十個師的預備役部隊,再調集部分武警部隊負責後勤保障,總共30萬大軍,即刻開往遼西進行整訓。

進攻發起時間,最好在11月中旬,河水結冰以後。

與此同時,由外交部派出使者前往扶余、新羅和百濟,讓他們同時出兵,可以答應他們,攻下高句麗以後,四家按照出兵多少,功勞大小,瓜分了高句麗。”

房玄齡說道:“太子殿下的意見很好,扶余、新羅和百濟能夠同時出兵,高句麗必然四面受敵,陣腳大亂,臣贊成。”

李世民接受了太子的建議,責成他留守長安監國。

隨即,大唐的戰爭機器開動了起來。

東宮。

杜荷和尉遲寶琪求見太子李愔。

第三百零七章 除夕夜第三十八章 未完計劃第四百一十五章 朕要爲國獻身第四十五章 真正的大儒第一百五十章 圍攻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戰爆發第三百七十八章 真正的對抗第三百六十八章 鴉片第六十八章 香餑餑第二百四十九章 殘酷第六十二章 基地大火第三百零七章 除夕夜第一百六十四章 失控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孫氏的感動第二百九十二章 舉薦第五百四十五章 風眼第七十三章 生產過剩也有風險第一百一十章 序曲一第三百零七章 除夕夜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恪失蹤第二百四十三章 佈局第三百六十八章 鴉片第一百七十一章 突利王庭開發第一百零二章 戰爭陰雲第七章 發財了第八十九章 不靠譜的李承乾第四百六十二章 女飛賊第三百三十五章 風暴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不做岳飛第三十九章 賞賜第九十三章 炮彈上的糖衣第五十二章 明槍暗箭第二百六十章 大國戰略一第二百零八章 憤怒的李世民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心所向第五百四十三章 武瞾的重任第四百一十二章 倭奴王子第三百五十四章 海上遭遇戰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人販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苦心第十三章 朝會第二百七十章 又耍無賴了第五百二十九章 和平來臨第五百三十九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一十六章 三害的風頭第三百二十八章 考驗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能幹的傻事第二十三章 西海寶珠第四八百十八章 三等國民論第二百七十四章 殺機四伏第二十九章 太子來訪第三百八十六章 制衡第三百九十六章 艱難的抉擇第四百七十六章 唱大戲第四百四十三章 軍功制度改革第一百零二章 戰爭陰雲第一百四十七章 緊急求援第一百五十八章 又是那個三害第三百一十五章 如願以償第四百二十八章 恐怖的同化能力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唐空軍二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唐體育第二百六十章 大國戰略一第一百六十五章 那一騎白馬第二百六十九章 馬周來訪第五百一十八章 條件第三十四章 教坊交鋒一第二百九十二章 舉薦第三十八章 未完計劃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世民讓步第二百零七章 你像我爹第四百零八章 乞討有罪第九十三章 炮彈上的糖衣第四百九十九章 電力和自行車第四百零七章 長安風尚第八十六章 密謀第二百章 大功告成第一百七十六章 爭霸之路第五百三十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驚天噩耗第一百零五章 聯絡第五百一十七章 李旦出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死局第四百三十六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八十二章 閱兵式 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家宴第四百章 交鋒第九十二章 太子挨批第五百一十九章 斷指第四百二十五章 噴火怪獸第五百三十一章 幣制改革和銀行第二百六十八章 淺削第三百四十九章 逆轉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唐體育第十章 先打了再說第七十六章 人妖第一百零二章 戰爭陰雲第二百一十八章 又要演戲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火二第二百零九章 傻子纔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