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鬧劇平息得也快。桃華當天就叫了丁牙婆來。宋媽媽正在壯年,青果又是花朵似的年紀,生得又不錯,縱不進那風塵地界也值得些身價。母女兩個合共作價三十兩銀子,沒幾天就找到了買主。卻是經過本處的商人,買了去在船上伺候的。
曹氏原還當要賣在本地,知道賣去了船上倒傷心起來,又不好說出口,悶了半日心口就疼起來。若旁的時候必定要熬粥熬藥的鬧一番,這次自己也知道窗戶紙不能捅破,只得悄悄叫人拿了丸藥來吃。幸而蔣家就是做藥的,倒也方便。
曹氏既不說,桃華也只當不知道,藉着宋媽媽的事將府裡又收拾了一番,帶了薄荷出門去藥堂了。
蔣家藥堂與別家藥鋪不同,並無郎中坐堂,只是賣藥。這也是因着當年蔣方回在宮中獲罪,先帝一怒之下曾說蔣家醫術不精,不配行醫。雖則只是一句氣話,並非明旨,然而皇帝金口玉言,誰知道哪天就會有什麼人拿這句話來做文章?蔣老太爺蔣方正爲了謹慎起見,不但立刻辭了官,且從此不再爲人看診,並告誡子孫也不得行醫。
這事對大房來說倒不算什麼。大老爺蔣鈞本就視醫術爲小道,自小就立志讀書應考。蔣家出事那年他十九歲,已經中了舉人,可謂前途無量,倒巴不得父親棄了行醫,免得再爲京中貴人隨意驅遣,說起來也是面上無光。
至於庶出的蔣鑄,倒是跟着蔣老太爺學過幾年醫術,然而並不高明,按蔣老太爺的標準,蔣鑄天分平平,並不夠爲人診脈的資格。蔣鑄自己也並不十分在意,蔣老太爺爲他娶了一家茶商女爲妻,自婚後就藉着岳家的人脈行商去了,這幾年天南海北地跑,很少回京。
大房尚且如此,直接獲罪的二房自然更要謹慎。蔣老太爺將祖傳的藥堂分給蔣錫之時,就已經定下了不診脈只賣藥的新規矩。
添加成藥之事還是桃華的主意。她穿越過來的時候原主身體只有六歲,乃是因着李氏病亡,家裡一片混亂疏忽了這個有些呆傻的小姑娘,導致她從臺階上摔下來磕到了後腦。雖然請來了本地有名的郎中將人救醒,但其實內裡已經換了一個。
李氏生的這個女兒小時候也是聰明伶俐的,只是三歲那年被蔣鈞的次女蔣丹華玩耍中推倒,也是磕到後腦,醒來後就呆傻了。故而三年之後桃華穿越過來,郎中都說是上次跌出來的淤血被這一磕反磕散了,對她的清醒視之爲湊巧,並沒人懷疑有什麼不對。
磕散淤血這樣的病例早已有之,蔣錫熟讀醫書自然知曉,何況女兒失而復簡直便是上天眷顧,哪裡會往別的方向想呢。
蔣錫愛妻新喪,只餘一個女兒,自然將心思全移在桃華身上,百般寶愛。桃華前輩子投生在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因着父親這一支只有她一個女兒,沒少被伯父們說是無後、斷了香火雲雲。這輩子居然有個如此寵愛女兒的父親,雖是半道上來的,卻是勝似親生。如今過了七年,已經把這裡當成自己真正的家了。
藥堂離蔣家宅子不遠,常來常往的路,桃華也不須叫轎子,只戴了幃帽,就與薄荷兩個一路慢慢走了過去。
南邊氣候好,那路上鋪了青石板,並不似北方的土路易起塵土。桃華穿了件家常舊衣,走到藥堂側後小門,先拿布撣子撣淨了褲腳和鞋面,這才往裡走。
蔣家藥堂分了大堂、藥庫與後堂三處。此刻夥計已經在大堂上卸了門板開門應客,只留個姓宋的賬房在後堂,正拿着筆墨出神,見了桃華進來,連忙起身:"大姑娘來了。"
"宋叔只管坐着。"桃華忙擺了擺手。宋賬房是藥堂裡的老人,論起年紀與蔣錫是一輩的,桃華雖是東家姑娘,但在他面前也從不拿大。
"姑娘好幾日沒來了。聽說之前去了莊子上,可是藥田有什麼事?"當初蔣家二房獲罪,不得不削減人員,宋賬房本也可離去的。然而他生性淡泊,又喜蔣家待人寬和,索性留了下來。
宋賬房算是看着桃華長大的,自她管了藥堂的事之後,每五日必來一次的,這次卻耽擱了十日纔過來,只怕是出了什麼事,因此才忙忙地問一句。
"藥田並沒什麼。"桃華只笑笑,"只是父親出了門,我怕有什麼紕漏,纔在莊子上多住了幾日。"
宋賬房這才放心,拿起桌上的紙道:"姑娘來看看,這些日子天氣漸熱了,我琢磨着那些消暑的藥油藥茶該再備上些。姑娘叫人種的那蘆薈甚好,做出來的藥油氣味也輕,該多備些。"
宅門裡頭的姑娘太太們,多數都不愛動,養得身嬌肉貴,冬日嫌冷,夏日怕熱。然而總有些應酬交際,免不了要出來,冬日還可抱個手爐子,夏日裡熱起來可就無處躲藏,就有冰也不敢多用,還怕受了寒。
如此一來,那解暑的藥油藥丸便有了用處。只是藥油氣味大,抹在身上叫人聞到了也不雅相。因此桃華配了個方子出來,裡頭主要用薄荷蘆薈等物,氣味要清淡得多,頗受宅門女眷們歡迎。
"那宋叔就安排吧。"桃華並無異議。宋賬房在買賣上頭頗有眼光,藥堂裡何時要備下何種成藥,準備多少,大多是由他來拿主意,桃華不過蓋個私章好出賬罷了。
兩人正說着話,只聽前頭大堂中有哭喊聲傳了過來。薄荷不用桃華吩咐已經跑去看了一眼,回來道:"姑娘,是個老婦人抱着孫子來抓藥,藥錢不夠,求咱們免一點呢。"
無錫是蔣家祖籍,這藥堂剛建起來的時候就有規矩,若是真有窮人抓不起藥又等着救命,可酌情減免診費藥費。後頭蔣家藥堂越來越有名,這條規矩也作爲祖訓一直留了下來。故而蔣家在無錫一帶名聲才這樣好,即使二房在京裡獲罪,也並沒影響蔣家在故鄉的口碑。
"那孩子說是得了風寒,吃了三副藥不但不好,還更重了些。"薄荷只去看了幾眼,卻把事情聽得清清楚楚,"看那小臉燒得通紅,好生可憐。那老婦人手頭的錢連抓一副藥都不夠了……"
"我去瞧瞧。"桃華微微皺眉。吃了三副藥反而更重,這是方子不對,還是又出了什麼別的問題?
從連通前後堂的門進去,桃華才發現這一會兒又進來了別的客人,乃是兩男兩女,都站在門邊上看着那老婦人抱着孩子跪在地上磕頭。
一名年長的夥計已經在抓藥,另一名年輕的夥計好容易將老婦人扶起來到一邊椅子上坐下,轉頭看見桃華,連忙過來行禮,小聲道:"姑娘,這藥錢……"雖然知道藥堂裡有這規矩,也已經在抓藥了,然而桃華過來,那是仍舊要詢問一聲的。
這年輕夥計就是茯苓的弟弟,取名叫三七,今年纔到藥堂裡來的。因經驗還淺,只賣些成藥,並不敢叫他抓藥,只怕一時不慎抓錯了藥,又或是藥量上錯了數,那是可能要出人命的。
桃華對他點了點頭。茯苓雖不好,但她爹孃弟弟都是老實人,也是爲着這個她纔沒將茯苓攆出去,只調到曹氏院子裡頭繼續當她的大丫鬟。
老婦人見一個美貌少女從後頭出來,雖然身上穿的是半舊衣裳,但看夥計這般模樣就知道是能做得主的人,連忙抱着孩子又要起身,被桃華擡手攔了回去:"大娘且坐。"
桃華一邊說,一邊低頭看了一眼那孩子。
小孩子只有三四歲的樣子,不知是營養不良還是病中消瘦,小臉兒看起來只有巴掌大,燒得通紅。因爲被用小被子包着,額頭上全是細汗,眼睛半睜半閉,毫無精神。
桃華眉頭一皺,轉頭對正在抓藥的夥計道:"淮山,且不要抓藥。"
老婦人一驚,猛地站了起來:"姑娘,姑娘--"她不知道再說什麼纔好,索性撲通一聲就跪下了,"求姑娘舍藥救我孫子這條命。我兒子死了,媳婦回了孃家,只剩下這一條根了。姑娘救了我孫子,我下輩子當牛做馬也要報答姑娘……"說着就磕起頭來,聲音嘶啞,聞之心酸。
"大娘不要着急。"桃華急忙拉住了老婦人,"不是我不捨這藥,只是這藥方--大娘還是去回春堂請坐堂醫看看的好。"
正說着,小孩子已經咳嗽了起來,咳得小臉兒似乎紅得能滴出血來才罷,還半閉着眼睛哭了幾聲,聲音也細弱得跟小貓兒似的。老婦更急了,低頭又要磕頭:"姑娘,家裡實在沒有錢了,還求姑娘發發善心--"回春堂的坐堂醫,單是診脈就要一百文,她連抓一副藥的錢都湊不出來,如何還能再去求診呢?
"嗤,還說不是不捨藥錢--"門邊的四個人中,有一個粉衫女子已經開了口,"把人打發到別的藥堂去,是想叫那什麼回春堂舍藥嘍?"
"蝶衣--"另一個綠衫女子輕輕攔了一句,自袖子裡取了一小錠銀子上前擱在櫃檯上,"這位夥計,藥錢我們來付,孩子燒成這樣,還是快些抓藥吧。"
"哼,外頭還說蔣家有祖訓,舍醫舍藥,如今看來,只怕全是假的!"蝶衣立在一邊只是冷笑,"賣的藥毫無用處,沽名釣譽,難怪被先帝爺--"話猶未了,旁邊人輕輕咳嗽一聲,將她的後半句話打斷了。
"公子--"蝶衣咬着嘴脣一臉不忿,還是把頭低了下去。也罷,並不急在這一時,橫豎他們今天也是來興師問罪的,且等前頭人抓完藥走了也不晚。
擱在櫃檯上的銀子並沒人看,淮山只看着桃華等她示下。雖然他也不解桃華爲什麼不讓他抓藥,但知道這位大姑娘並不是那等見死不救的人,只怕裡頭有什麼緣故。再說他端的是蔣家的飯碗,無論什麼時候,總該先聽聽東家的。
"你怎麼還不抓藥!"蝶衣見淮山不動,頓時又豎起了眉毛,"莫非真要等人死了--"
"閉嘴!"桃華正在低頭細看那孩子,聽蝶衣又要教訓人,提高聲音就呵斥了一聲。那老婦還想往地下跪,桃華兩臂一用力,將她整個人都提了起來按到椅子上,"大娘也安靜些!"伸手輕輕捏着那孩子臉頰,讓他張開嘴巴,仔細去看他喉嚨。
wWW •тTk án •¢○ 老婦料不到這看起來嬌滴滴的姑娘居然力氣不小,被按倒在椅子上一時起不來。桃華看了幾眼便直起腰來,對淮山一擺手:"藥不要抓了。"
"你--"這下連蟬衣臉色也變了,"姑娘,藥錢我們來出,這樣你也不肯抓藥?罷了,大娘,我們帶你去別家抓藥便是。未必只有這家藥堂有藥,別家的藥就救不得命了?"說着,伸手去取櫃檯上的銀子,卻被桃華搶先把銀錠抓在手裡。
宋賬房本在後頭看着,這會也忍不住走了出來:"姑娘--"不抓藥也就罷了,怎麼連別人代出的銀子也搶在手裡,這可就不大好看了。
"你們是把這銀子舍給這位大娘了?"桃華把銀錠在手裡掂了掂,足有二兩。果然這一行人財大氣粗,身上的衣裳瞧着不扎眼,料子卻都是極好的,尤其中間那個被稱爲公子的,衣料的紋樣彷彿是前幾年織造了往京裡貢的那種什麼暗絲寶相花紋,多半是京城的官家子弟,且家裡官職應該還不小呢。
"是。"蟬衣也有些惱火,看了一眼自家公子,見他仍舊負手立着,並沒做什麼表示,只得忍着氣點了點頭,"想來幾副藥還抓得起吧?只不知蔣家這藥堂藥價如何。"
桃華並不理睬後頭這句話,只是乾脆利落地點頭:"那我代這位大娘多謝姑娘了。三七!"
三七連忙上前一步:"在。"
"你拿着銀子,領這位大娘去回春堂,就說蔣家送過來的人,請吳老郎中立刻給孩子診脈,看究竟是風寒還是風熱。待擬了方子,就在那邊抓藥,請人當場熬了先給孩子喝一服。"
風寒與風熱在表象上頗有相似之處,然而區別也是不少。桃華知道歷史上曾經將這兩種病混爲一談很久,後來才區分開來的。剛纔她仔細看過孩子的喉嚨,一片紅腫,應是風熱無疑了。老婦之前去求診的郎中想來不是什麼高明之輩,又或者那時候孩子的病剛剛發作,許多症狀都還沒有表現出來,因此誤診。
回春堂有數名坐堂醫,各有所長。吳老郎中不是回春堂最有名的郎中,但在風寒風熱上頭辨症是極明白的。現下孩子症狀已現,吳老郎中是絕不會弄錯的。
老婦還有些懵懂,三七卻已經啊了一聲:"原來方子開錯了!大娘,快跟我走吧。這方子開錯了可用不得,不是救人是殺人了。"
老婦這才明白過來,連忙抱起孩子,因既想給桃華磕頭,又急着要走,整個身體都呈現出雙膝半彎上半身卻扭轉的姿態,險些站不穩當。桃華伸手架了她一下:"三七抱着孩子。大娘快去吧,有這幾位出的銀子,孩子必然無事。"
"哎,哎!"老婦一臉的感激涕零,不忘給蟬衣等人又跪下磕了個頭,這才急急跟着三七去了。
"行了,把藥材放回去吧。"桃華看看淮山只抓了一味藥,並沒有藥材之間的相互沾染,便擺了擺手,轉身就往裡頭走。
"你等等!"蝶衣衝口而出。方纔數落了這丫頭一番,結果到最後卻是方子錯了用不得,反是自己這邊好心辦了錯事。剛纔數落得有多痛快,這會兒臉上便有多過不去。若是桃華轉頭便來反諷,蝶衣倒準備好了一籮筐的話反擊,然而桃華連看都不看他們便要進去,卻是比冷言冷語更叫蝶衣惱火了。
"若是要抓藥,請找夥計。"桃華不打算跟這個丫頭多說。這幾人一瞧衣飾便知是一主三僕,自來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尤其這個蝶衣瞧着就不是省油的燈。
若方纔這一行人只是因着誤會她不肯舍藥,桃華倒並不計較。無論本心是真想助人,還是隻爲着擠兌蔣氏藥堂,畢竟人家是實打實的拿了銀子出來。然而這個叫蝶衣的,居然把二房獲罪的事都拿出來說,桃華卻真是惱了。
蔣方回的罪名是醫術不精,治死了先帝的賢妃娘娘。然而這個時代婦人生產本就是過鬼門關,賢妃當時難產,全賴蔣方回醫術高超才生下兒子。桃華隱約也在蔣錫那裡聽到過幾句,賢妃當時雖有流血,經蔣方回鍼灸之後已是止住了,之後又發生血崩,這裡頭究竟有什麼變化誰也說不清。
當時先帝后宮裡的情況頗有些複雜。先皇后,也就是如今的太后曾生過一子,排行第二,卻是未滿週歲就夭折,因此將宮妃所生的大皇子養在膝下。而賢妃所生的則是四皇子。
大皇子雖養在中宮,但其母不過是皇后宮中一個宮女,論出身遠不及賢妃之子。再加上三皇子之母出身也不高,所以若立太子,還真可能是一場亂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賢妃生產後在情況已穩定的時候又發生血崩,裡頭的貓膩外人或者不知,可蔣老太爺身爲御醫,又怎會不明白呢?且他最知道自己弟弟的醫術,十之-□□,蔣方回是給人頂了缸了。
可是就算知道,他也救不了弟弟的命,唯一能做的就是趁機辭官,遠離開後宮那片危險之地。
無辜獲罪,蔣家本來就夠倒黴了,這個蝶衣還要拿出來說嘴,不由得桃華不惱火。她可不是軟和性子,因此老婦人一走便轉身,就是存心要將蝶衣一行人晾在那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