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7 錢錢錢

要解決一切太少的問題,從根本上說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高蘇聯的生產力,如果蘇聯能像美國一樣財大氣粗,這還是問題嗎?

當然,蘇聯不可能立刻變得跟美國一樣有錢,這不可能,也做不到。蘇聯也沒有必要立刻變得跟美國一樣,蘇聯完全可以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

所謂的有針對性的措施,在李曉峰看來就是抓住主要矛盾。那麼歐洲戰後的主要矛盾究竟是什麼?自然是離不開衣食住行這四個字,而這四個字中最重要的就是食,吃不飽肚子就是最棘手也最關鍵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戰前李曉峰做了一定的安排,那就是從美洲購買農產品,芬蘭北部的倉庫是囤積了一大批糧食,不過這些糧食還不夠多,讓歐洲老百姓敞開了吃,連三個月都頂不過去。

而某仙人又拿不出更多金錢去收購糧食,所以這些糧食只能夠用來應急。要解決饑荒問題,說到底還是想辦法生產出更多的糧食。不過前面說了,戰後的頭一兩年都是災年,尤其是1947年是災上加災,整個歐洲的糧食都歉收,可以想象從烏克蘭到波蘭,從羅馬尼亞到奧地利,這些原本的重要的糧倉都不可能給蘇聯提供太多的幫助。

李曉峰對此準備兩手策略,第一是推廣耐寒、耐旱的高產作物,儘量的讓歐洲多產一點糧食。第二個辦法就是大力開發遠東,這一帶土地肥沃又地廣人稀,利用好了,能起到大作用。

怎麼開發呢?移民嗎?還真不是,老百姓遷過去麻煩太多,沒有人喜歡背井離鄉到不毛之地打拼,強制遷移又太敗人品。所以李曉峰一方面確實做這方面的努力,多給優惠條件,吸引人羣前往遠東開荒。另一方面他把主意打到了那些海量的戰俘上。

幾年下來,紅軍一共俘虜了兩百多萬軸心國士兵,如果僅僅把這兩百萬人關進戰俘營,那等於憑空多養了兩百萬張嘴,從經濟的角度說這是十分不划算的,必須得讓這兩百萬人發揮作用不是。

所以在kgb的統一安排下,這兩百多萬戰俘進行了一番甄別,死硬的鐵桿納粹自然是直接拖出去斃了。其餘的從犯按照個人技能不同,分派給不同的工作。有文化有技術的安排去kgb管控的工廠做工,讓這些傢伙爲紅軍生產武器彈藥。文化水平一般也沒有突出技術的就面臨兩種選擇,要麼去遠東地區開荒種地,要麼去建築工人,修建西伯利亞鐵路及其他基礎設施。反正李曉峰是不養沒有價值的廢物,只有參加勞動纔有飯吃纔有足夠禦寒的衣物,否則你丫就餓死凍死吧!

不要小看這兩百萬戰俘的作用,這兩百萬人可是精壯勞動力,而且軍旅生涯又讓他們養成了服從命令的好習慣,勞動效率比一般人高多了。只要李曉峰不是太摳,不玩命的壓榨和奴役他們,不把他們玩死了,可以讓他們免費勞動好幾年的。

從後世披露的數據看,這兩百多萬戰俘,一半在遠東地區開荒種地,短短的兩三年間就開拓出了大片優質農場,讓遠東地區的糧食產量是翻着番的往上增長。而當這批戰俘被釋放之後,李曉峰又俘虜了上百萬日本人,以及陸續從烏克蘭、白俄羅斯、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奧地利、德國抓來了數百萬納粹分子充當勞動力,本着物盡其用的原則,這些法西斯份子也不得不在蘇聯的集體農場裡賣十年苦力。正是這些軸心國的戰俘確保了遠東地區變成一個大糧倉。

反正等這些可憐蟲離開時,遠東地區的農業是相當的發達,大量的國有農場幾乎能供應歐洲四分之一的糧食需求。爲歐洲走出戰爭的陰影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等1955年某仙人進入第二個任期之後,除了再次鼓勵向遠東移民之外,最重要的是同新華夏簽訂了勞務合同,從華夏引進農民接替那些“可愛”的法西斯份子,確保遠東的農業不瞬間跳水。

當然,這些戰俘不光是可以種地,前面說了,只有一半的戰俘在從事農業生產,另外一部分戰俘除了做工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充當建築工人。修復白俄羅斯、烏克蘭、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的基礎設施他們也發揮了重大作用,如果沒有這些勤勤懇懇的建築工人,歐洲的交通絕不會恢復得那麼快。

正是因爲交通的快速恢復,才讓蘇聯的煤炭、糧食、水泥、木材得以源源不斷地涌入這些國家,極大的緩解了物資匱乏的窘境。

當然,僅僅做到這些還是不夠的,前面說了,歐洲最主要的問題是國家信用的崩潰和硬通貨的缺乏,這些國家戰前積累的財富幾乎被德國人一鍋端了,各國的國庫黃金被納粹搬回了老家,讓德國人在戰爭中過上了“沒羞沒臊”的生活。

要恢復這些國家經濟和國民的信心,首當其衝的就必須給其信貸支持。說白了就是給他們黃金,以維持貨幣的匯率。一般而言,在正常的國際關係中,不會有任何一個國家平白的送錢給其他國家的,大家都不是活雷鋒,沒好處的事情傻逼才幹!

可能有同志就要跳出來說太祖養的那些白眼狼了,說那就是無償支援。以前說過,當時的華夏在國際上幾乎是毫無發言權,爲了維護國家利益,只能花錢去結交一幫狗肉朋友,讓他們幫着吆喝兩嗓子。

又有同志可能又要說了,美國人通過馬歇爾計劃支援歐洲,就是無私的。真是嗎?恐怕不見得吧!

前面說過當時歐洲的情況是全盤的左轉,**和社會黨贏得了相當大的支持率,整個歐洲都有****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才不得不慷慨解囊,掏錢幫助西歐抵禦**的威脅。說到底美國人是花錢買平安,花錢維護自己的利益體系,真心不是無私。

更何況美國人在進行馬歇爾計劃之前,已經在歐洲撈了足夠的利益了。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開展馬歇爾計劃之前,美國就已經“援助”過歐洲一遍了。在1947年以前,美國就已經向歐洲“借出”了幾十億美元,其中英國拿了44億美元、法國拿了19億美元、意大利5.13億、丹麥2.72億和希臘1.61億美元。

有同志恐怕立刻就會嚷嚷,這不是很偉大麼?問題是看到上面那個借出上的引號沒?美國人這筆錢不是白借的。日本一投降,杜魯門立刻就取消了租借法案,然後通過談判等手段迫使囊中羞澀的英國和法國答應其條件。

都有些什麼條件呢?對英國的是要求英國放棄對海外自治領的帝國統治,放棄對貿易的控制,並且要讓英鎊完全可以自由兌換。

這些條件幾乎是一腳給大英帝國從王座上踹了下來,沒有了海外殖民地的加成、又不能搞貿易保護,還要完全開放英鎊,大英帝國真心是國將不國已!

比如說最後那條開放英鎊直接導致了當年在英國爆發了一輪猛烈的擠兌,讓英國的黃金儲備更迅速地消失了。

美國人對法國也是相當的苛刻,除了免除了法國戰時的22.5億貸款外,還給了幾億低息貸款。作爲交換,巴黎必須答應放棄保護性的進口份額制度,允許美國的商品自由的進入法國市場。

表面上看,這些貸款是推進美國一直倡導的國際自由貿易,實行公開的、穩定的貨幣兌換,使國際合作關係更加緊密。然而在實際運作中,這筆錢在一年內就很快花光了,等於是這筆借貸的美元在英國和法國轉了一圈之後又回到了美國。

也就是說美國人不付吹灰之力就迫使英國和法國就範,從這兩國拿到了他一直夢寐以求的東西。更糟糕的是,這種“援助”根本就沒能解決西歐的社會問題,等到了1947年,歐洲對美國的貿易赤字達到了47.42億美元,是1946年的兩倍多。也就是說美國人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通過極不對等的“自由貿易”將“支援”西歐的錢賺了回來。甚至在未來還可以繼續開心的這麼賺下去,而且未來西歐還要償還這筆貸款以及利息。

實話實說這筆買賣真心是太合算了,你想想,歐洲什麼都缺,而美國的生產力在二戰中不光沒有損失還有爆發性的增長,其產品物美價廉極具競爭力,賣到歐洲不說是獨霸市場,也是少有敵手。這樣的自由貿易真的談得上自由嗎?美國人刮地皮的水平真心是高!

不過這麼刮也不是沒有問題的,因爲戰後的西歐畢竟是個跛子,購買力被摧毀得七七八八了。美國人在那邊的市場越大,西歐本土工商業的市場就越小。這樣一來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那就是西歐本土工商業市場越小提供的就業機會就越少,其提供的就業機會越少也就意味着商人和工人難以穩定的獲得收入,而沒有收入自然就沒有消費的**。到最後西歐的市場恐怕是越來越小!

也就是說當這個市場消失之後,美國人也賺不到錢了,就算你能自由貿易,人家買不起,你能怎麼辦?

實際上這個問題在1947年就爆發了,因爲貿易的極端不平衡,西歐的消費能力直線下降,這極大的妨礙了美國的利益。所以美國人這才掉過頭來搞“馬歇爾計劃”,其真實目的說白了就是出點血扶植一下歐洲的產業,恢復西歐的購買能力,哪怕這會讓美國之前“自由貿易”的收益受到一定損害,但是從長遠看反而保住了美國的利益。

比如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杜勒斯就這麼說過:“馬歇爾計劃的先決條件是,我們希望幫助歐洲恢復元氣,使他們的製造業能夠在部分市場上同我們競爭,而這樣將有助於他們有能力大量購買我們的產品。”

說白了美國人就是在把歐洲養肥,差不多的時候就殺一刀,割點肉下酒。短期看收益是變少了,但是從長遠看卻是細水長流。而從後來的歷史中我們也能看到,美國人圓滿的實現了這個意圖,世界經濟這塊大蛋糕上,美國人切走了最肥美的部分,稍差一點的留給了西歐,再差一點的留給日本。不管是西歐還是日本都不可能威脅美國的超然地位,而一旦發生經濟危機,首先被剪羊毛的是日本,剪了日本的羊毛還不夠填坑,那美國就會剪歐洲的羊毛,等於是全世界都在爲美國輸血。

後來歐洲爲什麼要抱團爲什麼要搞歐元區?爲的還不是想少被剪點羊毛。只不過老歐洲並沒有料到美國人那麼狠,歐元才面世,美帝就攛掇北約幹了南聯盟一把,直接給歐元幹趴下了。

實話實說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是撈夠了好處,政治上和經濟上都賺的盆滿鉢滿,還讓整個西歐都欠了他人情,一有機會就拿出來說事,大打感情牌。

當然,也有那不太鳥美國人的主,比如說法國,法國人驕傲不允許他們完全被美國人所掌控。所以法國接受馬歇爾計劃之後並沒有完全按照美國的意圖辦事。相反,法國人拿了美國人的錢,用來推進自己的目標。比如莫奈的同僚皮埃爾.烏利就承認:“我們利用美國人來迫使法國政府做我們認定需要做的事。”

所以後來我們就能看到,法國人的獨立性比其他西歐國家強得多,戴高樂第二次上臺後,退出北約、恢復同蘇聯的正常關係、以及同新華夏建交。這些都是法國人利用馬歇爾計劃保持自身獨立性的體現。如果法國沒有這種底氣,怎麼敢叫板?

更爲有意思的是,五十年代中期,法國成年人中只有三分一承認聽說過馬歇爾計劃,而哪怕就是這三分之一里還有64%的人宣稱它對法國是壞事!

轉回正題,美國人能控制歐洲原因是有馬歇爾計劃,而蘇聯要控制好容易佔下來的底盤,恐怕僅僅有槍炮也不是不夠的。不說中東歐那一塊需要出血,恐怕爲了抵消馬歇爾計劃的“惡劣”影響,蘇聯最好也能拉老歐洲一把,如果能給其一定的援助,其就不太可能完全接受馬歇爾計劃之前的美國的那些苛刻條件。而沒有那些苛刻條件打底,美國人還真不一定能輕易鬆口開展馬歇爾計劃。

李曉峰如果能讓老歐洲在模棱兩可之間消耗更多的時間,那麼哪怕美國未來進行馬歇爾計劃,恐怕也不可能取得歷史上那麼大的成功。

不過關鍵的問題又得說回來了,說到底還是得有錢。沒有真金白銀怎麼能擊退美國人?怎麼能讓老歐洲就範?所以李曉峰現在是十分關注錢的問題。而首先被他盯上的就是納粹的財富。

二戰期間,德國納粹軍隊擄掠了被佔領國家的銀行金庫,然後將掠來的大量黃金成批成批地運回德國。不僅如此,納粹還從死於納粹集中營的受害者身上掠奪了大量的黃金首飾,甚至殘忍地撬下了一些集中營受害者的金牙,然後將這些金飾運回國內全部熔化,鑄成金條,上面刻上“德意志帝國銀行”字樣。

雖然這些“戰利品”大部分被用來支付高昂的戰爭開銷,但是直到二戰結束,納粹德國手中的黃金數量仍然非常可觀。1945年4月,蘇聯紅軍包圍德國首都柏林之前,納粹軍官們決定將“德意志帝國銀行”的剩餘黃金迅速轉移,於是將它們悄悄裝箱,運往巴伐利亞州南部的上巴伐利亞行政區。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批納粹黃金永遠也沒有抵達目的地,從此去向不明,成了困擾世人50多年的不解之謎。

而這一批黃金中唯一被找到的就跟前面我們講過的巴頓有關,1945年4月,巴頓的軍隊在德國圖林根地區哥達鎮西南的默克斯鹽礦內,發現了一個天方夜譚般的寶庫——寶庫裡面的景象難以用語言形容:一個有照明的、寬23米、長45米的密室內,有大量納粹掠奪來的藝術珍品和多達100噸的納粹黃金。有超過7000個作了標記的袋子,高度齊膝,足足碼了20排,每排間距大約是1米。房間另一邊有成捆的現鈔,每捆的標籤上都印有“梅爾默”的字樣。

據統計,寶庫內包括8198塊金錠;55箱金磚(每箱2條,每條重10公斤);數百袋黃金器皿和製品;超過1300袋的金馬克、金法郎和金鎊;來自15個其他國家的數百袋金銀幣;9袋珍稀的古代金幣;德國馬克現金;20塊各重200公斤的銀錠;銀條、銀盤子;1袋白金(內有6塊白金錠);還有從不同國家掠奪的110袋鑽石和珠寶。在其他的隧道里還發現大量來自歐洲各國博物館以及從私人那裡搶來的珍貴藝術品……全本小說網

459 裝甲大戰(上)469 暗戰(上)608 性質惡劣527 烏克蘭終於消停了266 甦醒544 紅海軍的未來(上)670517 失望372 險之又險471 轉進千里593 華夏的那點兒事兒(3)672328 勝利120 提幹378 落荒而逃58 飛機的問題(下)311 活寶404 策動375 老狐狸022 下鄉03 窩心事兒40 交鋒513 導彈253 初戰012 中計410 翻雲覆雨652 不簡單493 算賬174 某仙人的計劃(上)457 混戰146 下刀子018 任輔臣464 決戰之前(中)523 着急上火144 虛與委蛇(上)183 解決捷克軍團問題的方法(下)330 焦灼445 鐵托跳腳216 達成一致188 奇怪的戰鬥373 電子戰(下)150 繼續無題369 戈梅利(中)378 逃亡之路(上)95 又作死132 落網366 病毒174 空軍的問題(下)257 激戰克羅斯騰(二)145 虛與委蛇(下)247 受挫582 忽悠(3)79 誤會?257 糾結331 談判(上)119 路線問題205 不一樣的考驗197 鋼鐵的靈光一閃161 無題32 崩壞17 發動機之爭(下)19 多事之秋027 奪回郵電、電話總局98 花落我家418 舊時代的結束665437 演戲演全套168 目標克納本(中)224 閃電行動(下)488 垂死掙扎(上)393 失望548 送上門的小夥伴(下)595 華夏的那點兒事兒(5)538 海戰(3)130 先手002 驚魂夜(上)308 陰謀在繼續387 好自爲之141 出手311 活寶360 肌肉秀310 狹路相逢勇者勝225 圍觀須謹慎(下)111 新武器(上)291 德賓科“中槍”234 各懷鬼胎(上)016 大金主535 扯皮(上)293 羅將柯的短板202 惡人就得惡人磨(上)月底感謝233 編制問題312 重心轉移138 破財免災312 準備055 交鋒(一)452 拙劣的把戲230 新工作(上)365 暗流513 作法自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