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鄒君在激活了“色空萬象仙符”後,果然找到了“乾坤門”所在處“歡喜禪宗”,於是跨步虛空便出現在了寺廟上空。
“敢問此處可是‘歡喜禪宗’?我乃‘西天佛教護法’,欲借‘乾坤門’一用。”鄒君跨步虛空來到了“歡喜禪宗”寺廟上空,正好整以暇地等待寺廟住持、方丈等高層領導們出來一見,於是接着笑道:“諸位不必擔心,我雖爲俗家弟子,但也屬佛門一脈。”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這位前輩遠道而來,使本宗蓬篳生輝,還請入座,好生看茶!”只見一衆年輕的光頭和尚、尼姑們在一位光頭老和尚與三位光頭老尼姑率領下趕緊出來迎接鄒君,並偷偷放出神識稍微一感應對方的身上靈壓後立刻面色大變,誠惶誠恐。
“哈哈,同屬佛門,不必如此,我只是借道寶地而已。”鄒君似笑非笑地瞄了一眼四周的和尚、尼姑們之後,見其偶爾眉來眼去,尷尬之中不失俏臉飛霞,不禁哈哈大笑道:“不錯嘛,男女搭配,幹活不累!”話音一落,便徑直往佛堂中的“大雄寶殿”而去。然而,佛堂中供奉的並非常見的“華嚴三聖”、“八大金剛”、“五百羅漢”等諸天神佛和菩薩,反而是“大威德金剛”寶相。
世人皆知,“佛教”即“沙門釋教”,其前身爲上古時期“西方二聖”即“接引”、“準提”兩位“天道聖人”所創立的“西方教”。後來,“西方教”遭到“先天聖人”即“鴻鈞老祖”算計而被蛻變成“佛教”後,又稱“沙門”、“空門”、“佛門”,且分成八大流派。所謂“八大流派”在佛門中是以‘宗’來冠名,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禪宗,密宗。其次便是淨、性、相、臺、賢、律。
其實,寶相莊嚴的“密宗”之“歡喜佛”就有兩種展現形式,一種是單體寶相,另一種是雙體寶相,或曰“雙尊像”。在下界地球凡間東方古國紫荊城“雍和宮密宗殿”裡供奉的那尊“牛頭而九體”合在一起的“歡喜佛”,便是單體寶相,其漢名叫“大威德金剛”或“大威德明王”,藏名爲“吉傑多吉”。這尊寶相共長着九個頭,但其手臂卻並不只是18只,而是在左右肩下各伸出18只,一共36只,且他左右兩胯下的腿腳也是各18個,總共36只腳和36條腿。寶相腳下踩着伏臥在地的金牛和頭戴金冠而裸體的少年男女。
“歡喜佛”實乃“佛教密宗”供奉的一種佛像,原爲古印度傳說中的神,即“歡喜天”,曾供奉於藏傳佛教或小乘佛教地區的一些寺廟中,尤其是“喇嘛寺”裡幾乎都有此佛寶相,因爲“歡喜佛”是密宗護法神像中最具大威力和大勇猛象徵:男歡女樂以悟空。
“歡喜佛”最早的原型爲古印度神話中一位象頭人身的“凶神”或“殺神”,即“毗那夜迦”。他是“大自天”即“溼婆神主”和“雪山神女”的兒子。“雪山神女”爲兒子舉行誕辰慶典時,忘了邀請“土星神”沙尼,於是導致沙尼一怒之下就用目光砍掉了嬰兒的頭。這讓“溼婆”驚怒之下趕緊派侍從難丁去找一個活物的頭來,好安放在自己兒子的脖子上。難丁來到天國都城,一眼就看中了“天帝因陀羅”的坐騎大象,於是經過激烈戰鬥後,難丁割下象頭送到溼婆手中。溼婆將象頭安在兒子身上,毗那夜迦就復活了。
後來,由於“天國”人滿爲患,導致修煉資源不夠分配。因此,“天神”們便找來“雪山神女”,讓她想辦法減少進天國的人。於是,“雪山神女”就找來兒子“毗那夜迦”,讓他在解脫(修真)的道路上設置重重聯礙,誘惑修真者犯錯並使其無法進入天國。因此,“毗那夜迦”又被稱作“障礙之主”。然而,巧合的是,此後,“毗那夜迦”在梵文中的意思就是“障礙神”、“常隨魔”。
另據佛經上說,“大威德金剛”是“未來佛”即有“大肚羅漢”相的“彌勒佛祖”化身,因爲“彌勒佛”爲了保護佛教,在同異教徒進行鬥爭時,使用了極其兇猛的殘忍手段向敵人發動攻擊。所以,他腳下踩着的“金牛和裸體男女”是他所俘獲的“異教徒”。
佛經中認爲,此處的“大威德金剛”爲“歡喜佛”,其“歡喜”二字並非指“男女淫樂”或“男歡女樂”,而是指“彌勒佛”用大法力、大無畏和大憤怒氣之氣概、兇猛力量和殘忍手段,在鬥法中戰勝異教徒後,從而在其內心深處所發出獲得勝利喜悅的意思而已。因此,在古印度,“佛教密宗”有一佛名“俄那鉢底”或“伽那鉢底”,意即“歡喜”,便是藏傳佛教“歡喜佛”名稱之由來。
在“藏傳佛教”寺廟中,常見的“歡喜金剛”、“勝樂金剛”和“時輪金剛”多爲“雙體寶相”,如“歡喜金剛”又稱成“喜金剛”、“飲血金剛”,藏名爲“傑巴多吉”。只見其“雙尊”置於蓮座上,由“明王”即8面16臂之“男性寶相”的主臂擁抱着“明妃”即“女性寶相”,另外的16隻手則皆持着各種“法器”,比如左手持“頭器”即“人頭骨碗”,碗內盛物爲生老病死喜怒哀樂。
“明王”右手執物爲白象、青馬、赤驢、紅牛、灰駝、紅人、青獅、赤貓;左手持執物爲黃地天、白水神、紅水神、青風神、白日天、紅日天、青獄帝、黃施財。其胯下掛着骷髏,足踏二仰臥人。其懷中抱着的“明妃”名爲“金剛無我佛母”,一面二臂,右手執曲刀,左手執法器,相抱明王,頭戴“五骷髏冠”,以五十骷髏着爲“骷髏項圈”。由此可見,無論“單體寶相”或是“雙體雙修”之“歡喜佛”,都是在表示降服妖魔,取得大勝利的寓言紀念像。雖單體和雙體的“歡喜佛”皆裸體,其意是象徵脫離塵垢界。
在雙體擁抱之“歡喜佛像”中,“男性寶相”代表佛法以方便,“女性寶相”代表大智慧,即所謂方法與智慧相結合的意思了。
鄒君還在下界做凡人時,在大學圖書館中讀過佛教變遷史,由於異教徒尤其是“天方教”大肆入侵,導致佛教徒被大量殺害火逃亡,其中就有不少天竺國的高僧們在死亡威脅下不得不嘗試翻越大雪山躲進西藏地區後,開始繼續傳教。由於在古代印度被信徒們奉爲“智慧神”的“歡喜佛”並沒有給逃亡的僧侶們帶來大法力懲罰入侵的異教徒,因此,在印度佛教與西藏苯教融合成“藏傳佛教”後,“歡喜佛”在“佛教密宗”中則演變成了性格暴戾、爲害世界的“惡神”,被人敬畏地稱爲“大荒神”,必須男歡女樂以悟空!
後來,根據《四部毗那夜迦法》所記載,爲了調伏“明王”的暴惡,佛祖釋迦牟尼不得不讓“觀音菩薩”以“金剛無我佛母”之名義變化爲“明妃”與“毗那夜迦”擁抱相合,使“大荒神”頓時歡喜,並皈依“佛法”,成爲“歡喜佛”,即“男女雙尊寶相”。
因此,佛經中有記載“觀世音菩薩大悲薰心,以慈善根力化爲‘毗那夜迦’之女身,往‘歡喜王’所。於時,彼王得此婦女,欲心熾盛,欲觸毗那夜迦女,而抱其身。於時,障女形不肯受之,彼王即憂作敬。於是彼女言:‘我雖似障女,但自昔以來,能憂佛教得袈裟,汝若實欲觸我身者,可隨我入教,皈依我佛,即如我至盡未來世,能爲我教護法不?可從我護者諸行人,莫作障礙不’?”
據佛經上記載,“觀音菩薩”所化之“金剛無我佛母”見對方開始上道後,於是說:“依我已後莫作毒心不耶?汝受如是教者,爲我親大聖。’時‘毗那夜迦’(歡喜王)言:‘我依緣今值汝等,從今已後,隨汝等語,守護佛法。’於是,‘毗那夜迦女’含笑而相抱時,彼作歡喜言:‘善哉,善哉,我等今者依汝敕語,至於未來持佛未能,不作障礙而已。’仍可知,此‘金剛無我佛母’乃女天‘觀自在菩薩’也。是則如經所說,應以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爲說法雲雲。”這讓鄒君看到“雙身寶相”時陷入沉思。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莫非前輩也修煉‘歡喜禪法’?若是,還請前輩多多指教。”就在鄒君隨着一衆僧、尼進了大殿之後,先是獻上香燭,接着纔開始分主、客落座在各自蒲團上,一邊品嚐小沙彌和沙彌尼們敬獻的香茶,一邊若有所思地環顧周圍僧、侶。
“哈哈,然也!住持、方丈不必介意,我乃佛門俗家弟子,主修功法便是‘歡喜禪法’。”話音一落,鄒君似笑非笑地一伸手便憑空多出一枚金光耀眼的玉簡,上面佛光普照,梵文翻飛,實乃鄒君將“歡喜禪法”修至大成後,再結合自己修煉心得所創新之作。
“呃……前輩,您這是……?”————“哈哈,此乃《歡樂無極逆轉乾坤大法》與《佛降金身渡心經》,足可修煉至‘大羅金仙’境界,以後可作爲貴宗鎮宗之法了!”鄒君接着道:“男女雙修,奇妙無窮!修歡喜佛法者‘出家即在家,在家即出家’也!”
……………………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