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吾之子遠

未幾,高侃、程務挺、王方翼、劉審禮等一衆將校陸續抵達,岑長倩與辛茂將正好有事前來請教房俊,也適逢其會,房俊將他們留下一起參詳,集思廣益制定計劃。

其實也沒什麼好商討的,叛軍分爲一左一右兩座大營,東大營設在通化門外,西大營則設在開遠門之南,金光門外亦有大批駐軍。

隋唐兩代,西出長安城的道路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從長安開遠門西出咸陽,另一條是從長安金光門入駱谷,如此重要的交通、戰略地位,使金光門也成爲隋唐長安城重要的防禦節點。

隋大業末年,劉弘基與殷嶠南渡渭水、屯長安故城,隋將衛孝節率兵猛攻,結果大敗,此戰一舉奠定了李唐固守長安之局勢,由此拉開轟轟烈烈席捲天下之大勢。

殷嶠字開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只不過死得比較早,後來有一位文人爲他編纂出了一個女兒,嫁了一個丈夫叫陳萼,給他生了一個外甥,便是唐僧……

如今關隴叛軍雖然佔據長安城大半,但由於房俊自西域回援,一路打通各處關隘,陳兵玄武門外將長安之北盡數掌控,使得軍隊可以自渭水之下之地長安城下,而金光門則是直面西方大路的重要城門,故而關隴軍隊在此屯集重兵,防衛甚嚴。

強攻突襲是絕對不可能的,只能讓孫仁師憑藉腰牌印信混進去,而後伺機引燃倉儲,焚燬糧秣……

這就導致負責前去點火的兵卒很難生還,起火之後叛軍定然立即收縮、四處佈防,各處道路盡皆掐斷。有人混在大軍之中,遲早必然發現,而一經發現,這些人只能陣亡於敵軍的圍攻之中。

這將是一趟有進無退的赴死之行,帳內衆人一時無言,充滿了悲壯氣氛。右屯衛上上下下皆不怕死,但是這種明知必死而一往無前之悲壯,依舊令人心潮激盪、難以自己。

孫仁師卻搖搖頭,說道:“未必必死。”

他指着雨師壇旁邊的漕河,解釋道:“今日關中各地、以及關外門閥皆運輸糧秣至金光門外的倉儲,所以漕河異常繁忙。而負責漕運的兵卒大多隸屬於曹芸專署衙門,與關隴軍隊並不是一個系統,彼此之間很是陌生,尤其是進來漕運加劇,大規模增派漕運兵卒,這種情況愈發嚴重,導致雙方溝通不暢、衝突不斷。吾等出發之時便隨身攜帶漕運兵卒服飾,抵達雨師壇之後,可以一分爲二,一路前去倉儲放火,一路去往漕河秘密奪取幾艘漕船,只要兩路人馬配合默契,不出意外,可以在放火之後叛軍大亂之時混出其包圍圈。”

簡而言之,便是利用關隴軍隊與漕運專署之間的隔閡、陌生去創造機會。

這的確能夠給安全撤退增添幾分保險,但也僅僅只是幾分而已。首先,搶奪漕船之時不能引起漕運兵卒的察覺,否則勢必激烈反抗,意圖便已落空。其次,放火之後關隴軍隊會第一時間戒嚴現場,如何在撤離之時不驚動關隴軍隊是一個極大的難題,即便有孫仁師親自帶隊也很難。

但是與燒燬糧秣的巨大影響相比,這些犧牲都是可以接受的。

房俊重重頷首:“雖明知必死,卻也要儘可能的計劃周詳,不放棄萬一之希望。”

孫仁師感動道:“大帥愛兵如子,身爲您之麾下,死而無憾!”

任何年代,一軍之主帥所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取得戰爭之勝利,達到戰爭之目的,若是過多考慮兵卒之傷亡,那便是無能之表現,是婦人之仁,所謂“慈不掌兵”也。

但是對於兵卒來說,誰又能對將他們的生命視作草芥的統帥產生歸屬感呢?他們還是希望自己的主帥能夠“婦人之仁”一些,每一次制定計劃、下達命令的同時,能夠多多考慮他們的性命一些。

這時,全程在一旁默然不語、好好學習的岑長倩忽然開口道:“大帥,吾有一計,或可增添袍澤逃生之機會。”

衆人齊刷刷向他看去,房俊也笑道:“書院的大才,不知有何等良策可以教我?”

“大帥謬讚……”

被房俊稱作“書院大才”,岑長倩有些羞赧,不過旋即振奮精神,道:“當初吾等奉太子詔令戍守鑄造局,結果寡不敵衆,爲了避免全軍覆滅不得不全體突圍,當時情況緊急,既不能讓一衆同窗慘死於叛軍刀槍之下,更不能使得庫房之內儲存的大量火藥落入叛軍之手,爲其攻打皇城增添聲勢,所以便想出了一個辦法,將震天雷引線綁於線香之上,放置於火藥捅之間。震天雷並不會被當即引爆,但是等到吾等安全撤離之後,線香燃盡,引燃引線,引爆震天雷,這才點燃火藥。當時吾等已經逃出鑄造局範圍之外,諸多叛軍蜂擁進入鑄造局,被巨大的爆炸炸做飛灰,死傷無數。”

“妙啊!”

高侃撫掌讚歎:“真乃奇思妙想也,如此簡單的設置,可隨意調解震天雷引爆之時間。當倉儲尚未火起,叛軍必定疏於防範,有利於咱們迅速撤退。等到震天雷引爆之時,咱們的死士早已走遠,想追他們也追不上!”

衆人紛紛稱讚。

房俊讚賞的衝着岑長倩頷首:“此計甚妙,若此番事成,當記你一功!”

岑長倩大喜:“多謝大帥!”

孫仁師也極爲振奮,畢竟雖說此番是拿命去賭一個前程,可畢竟風險太大,若能增添幾分安全係數,豈不妙哉?

當即道:“如此,末將可以擔保,不僅成功燒燬叛軍糧秣,也能將一衆袍澤活着帶回來!”

話音未落,一旁有人開口道:“大帥,茲事體大,影響深遠,焉能讓一個降將主持大局?末將願領銜此次行動,請大帥允准!”

孫仁師一愣,這種事還有人搶功?

擡頭看去,原來是右屯衛副將程務挺……

房俊蹙眉,不悅道:“你跟着湊什麼熱鬧?”

程務挺乃是他最爲信任之部下,絕對不願他去冒這樣的險。

程務挺卻涎着臉、陪着笑:“大帥,這回大戰,咱們右屯衛上上下下戰功無數,便是安西軍壑吐蕃人那邊登記軍功的都有好多,可末將卻是寸功未立,實在是無顏見人吶……既然有岑長倩此等妙計,此行之安全大大增加,還請大帥允准末將率隊前去,定然不辱使命!”

房俊有些無奈。

他本心是絕對不願意讓程務挺去甘冒奇險的,不管事前計劃得有多麼周詳,奉獻評估有多麼樂觀,說到底乃是直入叛軍腹心之地興風作浪,任何一個小小的意外都會使得眼下的計劃徹底告吹。

而一旦被叛軍察覺且予以圍剿,這些死士絕無倖存之望。

可是此刻帳內匯聚了右屯衛上上下下所有副將、偏將,若自己當面駁斥了程務挺的懇求,不僅上了程務挺的顏面,更會讓旁人腹誹自己偏袒程務挺,導致軍中賞罰分明、公平公正的信條出現崩裂,這是絕不容許的……

無奈之下,只好頷首應允……

他轉身再次拍了拍孫仁師的肩膀,鼓勵道:“汝乃吾之子遠也!此番行動不僅要確保成功,更要確保安全!回來之後,跟在吾麾下建功立業,只要有本事,吾保你一個前程!”

當年官渡之戰時,曹袁對峙於黃河兩岸,袁紹十萬精兵傾巢而出,曹操屢遭敗績,幾乎崩潰。關鍵之時,袁紹帳下謀士許攸深夜來投,曹操赤足相迎,喜笑顏開:“子遠即來,大事可成!”

而後許攸獻計,曹操派兵繞過官渡正面的袁軍,直奔其背後的烏巢,一把火燒光了袁紹的糧草,又趁着袁軍大亂之時,一鼓作氣將袁紹擊潰,自此奠定北地之統治。

第六百六十四章 魏王規勸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質問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佛門紛擾第九百四十九章 入宮進諫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三司推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倉惶逃遁第兩千六十五章 君臣交鋒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鹿兒回府第一百七十六章 你家國公算個錘子(中)第八百三十二章 侯賽因的交易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死守第五百六十四章 籌備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高陽駕到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危機重重第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張亮投誠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之東隅第4634章 門閥阻力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盡在掌握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個人崇拜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淵氏一門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風起於東市第八百五十六章 命懸一線第二百五十章 駭人的功勳第四百六十章 詢問隱秘第六十章 房俊,國之奸佞也!第九百四十九章 入宮進諫第六百三十六章 第一場雪第四百八十四章 背後第九百七十六章 建設堡壘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帝國之威第三百四十三章 尋求盟友第六百零一章 挑撥第4254章 直接監視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極宮外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人心惶惶第一百九十章 入彀第三百九十五章 回家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世子之位第4582章 暗夜追殺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挑戰長孫無忌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侯莫陳氏第四百七十一章 黑鍋已備第兩千六十六章 塵埃落定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大難臨頭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浮塵一夢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意志第八百五十三章 急轉直下第七百六十五章 佈防輿圖第兩千八十七章 婚事難成第九百七十二章 分崩離析第4579章 風雨欲來第兩千四十章 按部就班第三百二十章 出城搶人第八百四十九章 登陸戰第一千零六十章 未來權臣第四百三十三章 安置第八百一十二章 鹽場招標(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登門拜訪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五十七章 未來科技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浮出水面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攻其不備第三百一十四章 皇家公主號?第4668章 誰是主使第四百四十五章 房俊監考(中)第一千九百五十章 絕處逢生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 都不老實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房俊之憤怒第八百八十四章 耽於享樂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雪夜危機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敗軍之將第十七章 垂直管理第二章 隱患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脫離險地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三面合圍第七百七十二章 堅守底線第兩千三十八章 牽機之毒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雙手奉上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隱患重重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獄中題壁第六百九十八章 天家無情第六百七十二章 沆瀣一氣第八百三十五章 橫插一槓第九百二十七章 猜測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窮途末路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 中原是新羅人的!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女婿?不,親兒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權力格局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你想學魏徵?第一千八百五十四章 剖白心跡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直指長安第六百一十四章 才高九鬥?(下)第九百六十一章 身臨險地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兇猛火力第七百零四章 剖白心跡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雨夜(七)(爲盟主“親愛的好嗎”加更)第五百三十六章 房俊是個忠臣第五百五十章 隱憂第二百五十三章 鋼鐵與柔情第三百七十五章 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