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調查司

賈詡抱着要勸諫主公的心態,一大早就跑到高誠住所。

“君侯,情報機構的名稱,萬萬不可如此隨意啊~”

看着眼前的賈詡,高誠揉了下迷糊的眼睛,不由嘆了口氣。

查水錶不好嗎?

嘁~

“君侯!”

賈詡見高誠不言不語,再度說了一句。

高誠無奈,只好言道:“好吧好吧,那就換個稱呼,總行了吧!”

“君侯英明!”

“……”

英明個鬼啊!

“那便稱作調查司吧!”

調查司……唔,這還差不多。

賈詡低吟了一聲,對這個新的官署很滿意。起碼,總比叫查水錶這等怪異的強吧!

“文和還有他事?”

“有!君侯,詡以爲,吾等當調兵至平襄!”

“這是爲何?”

“君侯,近來吾軍情況,詡已大概瞭解。三軍將士征戰月餘,不曾斬獲一級,軍心士氣都有所下降。而李相如眼下只是將兵防守首陽,看來其所受掣肘不小。”

“寒冬漫漫,再行征伐已是不妥。不如吾等趁此時機,調主力至平襄,也可防備韓遂來年入春進犯。”

“漳縣此地,不需多少兵馬,有千餘人即可。若李相如來攻,那便退回襄武。襄武城池雖小,可聚兵三千不成問題。糧草、甲械充沛,堅守易爾。”

“並且,來年局勢不利,吾等也可以襄武、平襄二縣,成犄角之勢,對抗韓遂、李相如。”

賈詡說完,高誠默聲想了一會,才幽幽說道:“也好,反正眼下也打不下首陽,大軍聚集在此毫無益處,那便依文和所言,明日某就聚將議事。”

“除此之外,吾等也可趁這冬季之期,好好理一理武都郡的事!”

一說到武都郡,高誠就氣呼呼的冷哼了一聲,言道:“那田威還真是不識擡舉,他以爲耿鄙真的能與某抗衡?笑話!”

“怕不是因爲耿鄙,而是因其心也!”

“文和的意思是,這廝……”

“不錯,忠義之人嘛~”

“唉~忠義啊!”

“……”

————————————

臨洮城內。

嚴顏也和董旻商議起正事來了。

“叔穎兄,君侯命顏前來,主要爲的還是氐道。所以,此事還要叔穎兄多多幫忙啊!”

嚴顏說完,便自顧飲酒。

而董旻則是沉默了下來,看着嚴顏,心有不斷猜測。

氐道,就是氐人聚居的地方,沒有一座城池。

可同樣,因爲連綿山林,也使得想要剿滅他們很是困難。而且,氐人也多是悍勇之輩,時有劫掠官道。

其衆雖是不多,也亦有萬餘丁壯。嚴顏到臨洮來,只不過帶了一千兵馬。

高子明的意思,莫非是要讓董氏替他拿下氐道?

“那...”

董旻剛想說話,就被嚴顏打斷:“叔穎兄,臨洮縣令已然受誅,可治理地方,亦少不得良才。聽聞董氏才華之輩四出,君侯心中有意也!”

董旻笑了,急忙拱手說道:“氐道氐人世代爲禍鄉里,翦滅寇徒,董家義不容辭。”

“好好,叔穎兄真乃國士也,滿飲!”

“共飲!”

宴飲過後,嚴顏回到了城外軍營,再不管臨洮任何事情。至於董旻如何拿下氐道,嚴顏絲毫不擔心。

隴西臨洮董氏,在整個涼州都是聲名赫赫,周邊羌胡諸夷更是敬畏董氏不知幾何。

自己雖然長於益州,可亦是不少聽聞隴西董氏。尤數董卓,年少時,就聞名周邊郡縣,勇猛無敵。其從軍後,多次征戰羌胡,打下了董氏這威震周方的名聲。

聚居在氐道的氐人,根本就算不得什麼。

躲在書房內的董旻,正在寫着帛書。

氐道,自己根本無需放在心上。一封帛書送至,那些氐人各部頭領,敢不來?

沒有董家庇護,這些沒事就劫掠的傢伙,早就不知滅了多少回了。

不過,這高子明要拿下氐道一帶,到底想做什麼?

若是僅僅方便聯繫冀城,運輸些糧草輜重,那還好說,就怕其所圖非小啊!

氐人數量不多,亦有三四萬人,其中精壯近萬。

高子明難道是想吞併這些丁壯?

嘶~

董旻不由得頓住了,手中握着的筆放到硯臺上,皺眉苦思。

原來,以氐道換臨洮,是這個意思啊!

不是,這怎麼總感覺吃了大虧呢?

臨洮本就是吾董家的地盤,缺的就是一個實際掌控的名聲而已。那氐人諸部,也是深受董氏庇護,說是董傢俬兵都絲毫不誇張。

可現在,這高子明~

唉~罷了,還是讓兄長抉擇吧。

名、兵,似乎都很重要。

唯器與名,不可假人啊!

有了這名,董家在臨洮就能真正做到隻手遮天。

看來,自己還是比不上兄長。這臨陣果決,非己所長啊。

搖頭嘆了口氣,董旻重新換了張帛布,去書與董卓。

時隔多日,冀城之內,耿鄙也完成了自己的初步計劃。

與夏育親暱曖昧了一陣子後,兩人正式達成同盟。沒兩天,整個漢陽、安定、北地、武都四郡,盡皆知曉此事。

藉助夏育的名望,耿鄙也到了收穫的時候。

先前高誠強制納糧、徵錢,雖然給了那些世家豪強一些好處。但現在,有許多人都感覺付出與收穫相差太大,心有怨意。

而耿鄙與夏育的結盟消息,更是平地驚雷,讓所有人都心中來回躊躇。有人擔心,有人欣喜。

同時,在鎮西將軍府壓力下苦苦支撐的武都郡郡守田威,也很快與耿鄙聯繫上了。

轉眼之間,整個涼州的局勢,瞬息而變。

北地、安定二郡爲夏育掌控,倒向耿鄙。武都郡田威,也想都未想,直接一頭扎進刺史府的懷抱。

冀城守軍連連調動,日夜加強防務。大震關調來三千兵馬,進入冀城。便是在平襄的五千精兵,也由段煨率領兩千人回冀城。

同時,夏育麾下兩員大將,段煨侄孫段頤、段瓊兄弟,也領本部兩千人叛逃,回到冀城。

整個鎮西將軍府的舉動,就好像要隨時整頓兵馬,出兵攻打夏育。

而冀城之內的政治鬥爭,也日漸白熱。甚至前兩日,還出現了耿使君遇刺的狀況。

漢陽郡守府的郡守楊衡、長史閻忠以及其下諸從事、曹官,盡皆被刺史府衆人連連上奏彈劾。雖然那些都要送到老遠的洛陽,可照樣使得郡守府雞犬不寧。

沒辦法,刺史部本就是監察各郡官吏,有上奏彈劾之權。

反倒是郡守府內,唯有楊衡一人,有上疏之權。

涼州諸郡的風起雲涌,讓那些剛剛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們,更加仿徨。

第693章 犍爲之戰(2)第50章 求解黨錮第533章 連鎖反應第106章 追尋第275章 入洛第849章 相約合謀第72章 凌遲紀靈第819章 籌備第592章 應對第430章 張兵伐術第549章 宮內廝殺第323章 虢亭會戰(9)第61章 鍾繇第502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上)第803章 冬季攻勢(29)第19章 家第362章 議陣第290章 蓄勢待發第357章 軍第349章 宣帝五銖錢第656章 追贈第636章 獻俘闕下第547章 內亂第424章 才子雲集第1章 良家子第759章 凜冬第683章 頓足第917章 糧站第128章 策馬攻城第39章 一漢當五胡第914章 定略(中)第533章 連鎖反應第248章 天劫第748章 地龍翻身第374章 雨勢連連第932章 陰圖荊軍第61章 鍾繇第763章 朝會 謬論!第173章 美陽之戰(13)第30章 輕兵陷陣第200章 下駟決上駟第757章 時局難測第46章 大婚第797章 冬季攻勢(23)第459章 休養生息第20章 漢中戰事第495章 胡珍作亂第805章 趙兵西進第740章 聚私成軍第811章 焦灼之際第788章 冬季攻勢(14)第187章 局勢突變第154章 掘平陵第258章 東進第80章 欲納降第462章 鴻門宴?第27章 督益州軍事第936章 亂戰第881章 長安行第654章 君臣相交第474章 會見魏使第448章 袁術稱王第297章 帝業第604章 鬱郅第544章 暗潮涌動第87章 宮廷奏對第499章 失五阮關第243章 會師第921章 成都交鋒第661章 三爵制第309章 戰局稍頓第903章 破勢第602章 回援第935章 攻第570章 兵臨城下第210章 迴歸冀城第674章 劉焉病故第867章 神鬼莫測第618章 大雪紛飛第652章 絕地第900章 趙國內權第539章 承嗣第203章 豐鎬大捷第11章 殺人第859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88章 無題第525章 大陽、下陽第201章 驅虎破敵第586章 臨陣大忌第340章 回關中第317章 虢亭會戰(3)第180章 美陽之戰(20)第86章 回府第452章 炎黃貴胄之風流第594章 胡騎南下第408章 陽謀第544章 暗潮涌動第882章 進軍(上)第764章 朝會 廢佃除舊第200章 下駟決上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