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津渡口。
三萬餘魏軍步卒,踏着狹窄的渡橋,朝着對岸行去。
漢軍並沒有在大河北岸做攔截,時間太短了。
兩軍剛到大河附近沒兩日功夫,這麼短的時間,也不做不了什麼防禦工事。甚至,連魏軍搭設浮橋,伍瓊都沒阻攔,任由魏軍輕鬆渡河。
漢軍多數在大陽縣城內,加固城牆,以此作爲抵擋魏軍的要點。因爲,大陽也正扼守着自此北入河東的要道。
除此外,北面十里還有下陽城,以及數十里外的虞城,三城一道相連,交接扼守此道。
在大陽城內,伍瓊佈置了八千人馬,下陽和虞城各兵一千,做足了堅守城池的準備。
徐榮確實是天下名將,對面的三萬魏軍也是河東銳士,身經百戰。
可那又如何?
自己只需要堅守大陽,等待司徒率大軍趕來即可。而就憑那三萬步卒,想要攻破城池簡直異想天開。兩萬精騎,放到大陽這地方,也沒有任何用武之地。
全軍渡河之後,魏軍紮起軍營,背倚大河,前營距離大陽城更是不足五里。幸好周圍地勢還算開闊,不然魏軍自個都施展不開。
站在前營望樓上,眺望着數裡外橫臥在平原之上的大陽城,徐榮又望望更遠處模糊不清的山巒,不禁暗歎兩聲。
大陽城扼守吳山要道,想要由此進入河東,確實有些困難。但,並非不可破!
“稚然,騎兵過河了嗎?”
徐榮問向身旁的李催。
李傕點了下頭,言道:“李蒙、李利、王方、伍習,已經率領所有騎兵,全部渡河。文良兄打算怎麼破這大陽城!”
徐榮回頭對着李傕一笑,怡然說道:“伍瓊雖博讀詩書,又任城門校尉,領過兵馬。可終究,未曾上過戰陣,不諳此道啊!稚然,汝說這伍瓊緣何不據河而守?”
“大河岸邊,一覽無餘,伍瓊率軍剛至不久,難以紮下堅營。想要以此阻攔吾等,還不如堅守大陽。”
“對了一半,伍瓊自認臨陣交戰,不及吾等,故堅守不出!可其也不想想……堅守城池,可不是什麼好法子啊!”
徐榮嗤笑一聲,繼續說道:“稚然,吾料大陽城內兵馬必衆,而下陽、虞城,皆兵少。今夜子時,汝率兩萬步卒,直取下陽。本將率騎兵及步卒,遮掩汝之後途。切記,全力進攻,不計後果!”
“文良兄,要不要等斥候打探消息回來,再做決定。伍瓊雖然未經戰陣,但也是博才之輩!”
“哈哈,放心吧!從其退守大陽之時,這一場仗,吾等就已經贏了!”
徐榮大笑一陣,望着那伍瓊自以爲堅固無虞的城池,搖頭不止。
斥候歸營,立即將所探情報,報于徐榮、郭汜。
果然不出徐榮所料,大陽城內兵馬近萬,防守甚嚴。而下陽城內,約莫只千人!
至於虞城,距離太遠,尚未有所探得。
當夜晚間,李傕便率兩萬兵馬,徑直從大陽城外走過,自城東山嶺而過,在下陽城外駐紮。
伍瓊半夜間被叫醒,來到城門樓上,望着如龍一般的火把,直奔北面下陽,不禁皺起了眉頭。
“傳令下去,嚴加防守。再派斥候,通知下陽、虞城,萬不可懈怠。”
“諾!”
大陽與下陽也就相距不到十來裡地,下陽更像是大陽縣城的衛星城。城小民少,與大陽成犄角之勢。
伍瓊並沒有在意這些,說到底,大陽纔是關鍵。哪怕是下陽丟了,那也無妨。大陽城內,囤積了自己本部萬餘兵馬三月之糧,足以撐到司徒歸來。而只要大陽不失,魏軍的後路就時刻受到威脅。
至於虞城,那就更不用擔心了。虞城,可是建立在吳山之中,雖不是關隘,可亦差不到哪去。
第二日天色一亮。
徐榮便率領五千步卒,進抵大陽南城門外,虎視眈眈。而東西兩門,亦有五千精騎,列陣於外,嚴防漢軍出城。北城外,李傕嫡子李氏,領着三千飛熊軍,以及餘下的五千多騎兵,牢牢守着李傕大營後寨。
伍瓊不是傻子,看到徐榮這種佈置後,立馬就明白其目標是下陽。而且,也終於明白了,這人爲何要將數萬騎兵帶到此處,而不是放到蒲津渡那邊。
“哼,可惡!”
伍瓊氣憤的拍了下身前的牆垛,望着城北李傕所部,列陣於下陽城外,心中有些擔心。難不成,徐榮真的會不管大陽,全軍直去安邑?
“咚,咚,咚!”
城南的戰鼓聲率先響起,很快便有軍卒來報伍瓊。
伍瓊自城北歸,來到城南,卻只見到魏軍僅是擊鼓,而不攻城,心下更是火冒三丈。
緊接着,李傕率領兩萬兵馬,開始攻打小小的下陽城。
下陽城雖小,但並非一擊擊破。身爲衛星城,自然要承擔一部分的防禦壓力。所以,下陽城比之大陽一點都不差,而且因爲城邑範圍小,更加有利於防守。
一連半日強攻,李傕手下丟了兩千多條人命,堆積在下陽城外。手中準備的五十餘副簡易雲梯,也盡數損毀。
可下陽城,依舊屹立不倒。
中午,士卒匆匆加補一餐後,立馬就跑到城東的山林裡伐木,打造簡易雲梯。
而徐榮,面對着大陽城,無動於衷,沒有任何下口的慾望。近一萬守軍,自己就算是拼光了三萬步卒,也未必能拿下大陽。
下午李催所部,只顧打造雲梯、衝車,不再強攻城池。臨近傍晚,三軍收兵回營。
至此時,郭汜營內已經置備好了近二百副雲梯,以及一輛姑且能推動的衝車。
明日,下陽纔是最危險的一天。
身在大陽的伍瓊,亦是知曉,所以,必須要搏一搏,嘗試一番能否敗敵。
回到軍營,徐榮便早早入睡了,明日纔是最關鍵的時刻。只要能攻破下陽,虞城自然也能攻破,大軍就能殺入河東腹地。如果不能,那就說明,虞城更加難以拿下。
而在兩城兩營,皆陷入一片寂靜之時。
大陽城北門洞開,千餘人馬,各攜引火之物,紛紛出城,直去北面李傕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