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許以厚利

很快,閻圃再送周使岀府後,便立即趕回客室。

張魯引閻圃入書房,遣離諸僕,密議。

“子茂以爲,何如?”

張魯用手掌託着漢中王璽,目不轉睛的盯着,口中問向閻圃。

閻圃見自家君侯如此模樣,心中立有計較。於是問道:“君侯以爲,此王璽何人所制?又是何人所敕?”

“嗯?”

張魯轉目看向閻圃,皺起眉頭,又注視了一眼王璽,面上疑思驟現。

不及相詢,閻圃又說道:“君侯,前些時日,魏王病薨,周並其土,與晉漢戰於河東。王允退避,回之晉陽,解周、魏、晉三王王號,除其之國。而袁紹滅燕國,殺燕王,迎燕漢天子,權傾朝野。”

張魯見閻圃頓聲,還是略有不明其意,相問道:“子茂的意思是……”

“君侯,王允恨天下擅僭王位者,如血海深仇,豈會更制漢中王璽。袁紹與周王,亦是引有私怨。況其不過爲大將軍,尚不居王位,安會徒使君侯,進之王號?”

閻圃這麼一說,張魯就明白了大半。若是如此的話,那可就有很多意味存在了。

“此乃周王私制王璽!君侯受之,宛受周國之職。制書一下,那君侯便是周王之臣,一如魏王秉也!”

閻圃說完,便盯着張魯的面色。國見其面多有異,又糾結頗多,難以取捨。

張魯在心中躊躇了半天,受周王之制,得漢中王位。可這就要建立在大周真的能統一天下,否則他日勢敗,漢中王位尚不如一公侯爾。

可若不接,那就又回到了先前的問題。惡了周王,對漢中,對自己沒有丁點好處。甚至,可能都不用等大周失勢的那天,漢中就被周兵打下來了。

“子茂,當何決之!”

張魯猶猶豫豫半響,卻始終下不了決心。這漢中王位,自己非常想要,可又不敢將一切都壓在周王身上。

閻圃沉思了良久,方言道:“敢問君侯,志之幾何?是爲牧守一方,靖安方民?還是面北稱孤,作周王鷹犬?亦或是進尊至極,並統四海,帝臨天下兮?”

“子茂說笑了!”

聽完閻圃所言,張魯當即擺手說道:“子茂,魯引汝爲之心腹,共處帷幕之間。較子茂之才,勝魯十倍而餘。魯有今日,皆繼祖上福澤,掌正一盟威道,得信者數十萬計,有此之據漢中、八東,並雄天下。”

“然魯才德欠缺,漢中兵少民寡,旦有失利,便是萬劫不復!故,值此二年,本侯專於內修,執之仁義,施於萬民。只圖安一方黎民,增信正一之徒。”

閻圃點了點頭,自家君侯確實並非雄才之主。但其自知甚明,又好施仁義,待人以寬厚濟之。凡漢中此二歲,少有犯刑法者。旦有觸之,皆三教其智,不興峻法,使其修繕城桓道路,以改其過。

故漢中萬民,無不服者,皆感君侯之恩義,信正一之道理。由此,漢中路不拾遺,曏者雲來,堪爲大治。

“君侯修以仁德,感懷太一,故有進貴之請,恩澤被之!”

閻圃一句話,算是爲張魯定下心來。

張魯也大鬆一口氣,言道:“子茂所言頗重,魯所奉者,唯家祖數代之望。區區張魯,何以動之太一,言重,言重!”

“凡民有大治,自是君上之明。臣圃,叩拜王上!”

閻圃突然行拜禮,讓張魯措手不及,心中卻又有一絲獵喜。

“子茂何以如此,快快請起!”

“臣謝王上!”

閻圃挺身而起,拜謝。

方欲再言,書房外突然傳來一聲:“啓稟君侯,周使遣人送來一封書信,言由君侯私啓!”

“呈送上來!”

“諾!”

房門一開,僕人便舉着一封書信,遞到張魯面前。

略作閱之,頓感心神震盪。

“王上,周使又言之何?”

閻圃看到張魯面上喜意更勝方纔三分,不由好奇。莫非,這周王還許下了其他厚利?

“哈哈……子茂啊子茂,周王當真奇人,每每必中魯之心切!”

張魯喜不自禁,大讚周王。

這麼一說,讓閻圃心中更是如同貓爪亂撓,早知道自己就不問了。

張魯也是知人,與閻圃說道:“子茂,周王許以吾正一道,可行布周國諸郡縣。更言,若吾正一道行之盛益,縱是定爲國教亦非不可!”

閻圃聞言倒是沒有太大的觸動,不同於王上,閻圃身爲儒士,並不信奉黃老之學。而這大漢天下,不論冠以何名的道教,如正一盟威道、太平道等等,皆是承自黃老之學。

這就要從黃老學的慘敗來說了,漢武帝要北伐匈奴,而黃老學派作爲當時的主政派,並不願意打這場可能失敗的戰爭。

依着武帝那性子,還不得好好整頓黃老學,來爲漢匈之戰作準備。於是,主張大復仇主義的公羊儒學登場,帶着一羣儒家小弟將黃老學打的潰不成軍。

隨着一場場戰爭的勝利,公羊學派的實力愈加強盛,也由此奠定儒家執掌中國兩千年的基礎。而黃老學派,基本上就躲在山中,自修己道。

而方術之士,則是黃老學的一個分支。跟政學不同,走的是帝王貴胄的路子。靠着煉丹,打着修仙的名義,硬生生踏出一條奇怪的路,與儒學一樣,半隨華夏走了兩千年。

如今這各種道教,全是當年方術之士的徒子徒孫。而盛極一時,爲漢匈戰爭的勝利立下基礎的黃老學派,卻破敗至斯,始今少有弟子而出。

所以,閻圃考慮問題的方向自是與張魯不同。

作爲正一盟威道的繼承人,張魯對於正一道走出巴蜀、漢中,有着極大的慾望。說來正一教也慘,最強盛的時候,偏偏趕上了大平道的驟然崛起。

張角那孫子,居然只用了十餘載,便將太平道傳至大江南北。甚至,連正一道的老巢益州,都有着數不盡的太平道人士。

結果,太平道不攻自破,自個瘋了心,居然造起反來。短短不到一年,太平道就成了山中蟊賊。

看到太平道沒落,張魯心中獵喜,本想着該是正一道大展身手的時候了。卻沒想到,由於道教的起義,漢帝劉宏視天下施道之教,皆悉數打壓。而因爲太平道倒行逆施,天下士族也深受疾苦,再加上佛教向關東擴張。不少貴胄,皆舍道而崇佛。

現在,居然有人徹徹底底的說到自己心坎了……

老張家一連三代,皆爲正一道付出了無數的心血。若是能在自己手中,走向天下,通衢九州,便無此漢中王位又如何?

求之王位,說白了,還是爲了擴大正一道的影響。

爭雄天下?

張魯不認爲自己有這個能力,也不指望漢中可以變成龍起之地。

第454章 倉廩實第557章 勢氣第914章 定略(中)第766章 朝會 六制第147章,羌騎走三輔第742章 事態茲大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29章 御兵驅蠻第733章 金榜題名(中)第660章 論第197章 疲兵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517章 善意的謊言第908章 破勢(7)第320章 虢亭會戰(6)第364章 錢幣第68章 憤!第617章 無題第235章 整兵屯田事第118章 青石岸之戰(上)第548章 釋嫌第517章 善意的謊言第132章 受困第384章 數千裡之災第926章 弱蜀豈難分第606章 驍騎校尉第268章 襲營(中)第367章 公孫瓚第391章 救災第825章 兵臨城下第861章 陣前相會第101章 低配版具裝甲騎第616章 無題第216章 下鄉第700章 犍爲之戰(9)第524章 魏軍北望第674章 劉焉病故第416章 大肆封賞第656章 追贈第857章 交易第899章 震動天下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25章 白衣雪夜襲城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898章 高處不勝寒第357章 軍第924章 下江油第3章 舉將第130章 血戰隴縣第613章 大戰前夕第40章 京觀第701章 犍爲之戰(10)第594章 胡騎南下第501章 晉王死訊第10章 直抵江夏第765章 朝會 武備學堂!第747章 事勢時轉第642章 刺殺第92章 郭嘉郭奉孝第552章 進第361章 被打慘了第425章 上林文苑第553章 平第743章 邀名之徒第64章 試探攻城第510章 易水之戰(6)第810章 漢軍入冀第227章 人不爲己?第362章 議陣第326章 虢亭會戰(12)第421章 造紙與立學第202章 潰兵百里第810章 漢軍入冀第29章 御兵驅蠻第91章 問答第199章 兩駟勝之第669章 退兵第500章 劉備請兵第454章 倉廩實第19章 家第665章 伏兵第246章 戰況第406章 瞻之舊事第33章 死裡逃生第73章 敗彭脫於西華第192章 對峙第171章 美陽之戰(11)第640章 胡兵走河西第30章 輕兵陷陣第697章 犍爲之戰(6)第628章 當在今夜第766章 朝會 六制第88章 無題第640章 胡兵走河西第929章 嚴、律、密、令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308章 困虎之掙第907章 破勢(6)第389章 界橋之戰(下)第111章 夜取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