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督戰天下

胡楚元終於將資料看完,這才擡起頭,掃視了一圈,看着這裡在座的每個人,這些都是中國海軍的中堅力量,和東鄉平八郎出生在同樣的一個年代裡,生爲同一個時代的人。

他並不知道這些人中能否誕生一箇中國海軍的戰神,他希望是有點。

這時候,他纔開口說道:“三師暫時合併爲北海聯合艦隊後,同樣也要保護天津和黃海的商船航運,劉步蟾劉總兵,保護天津港的事情就交給你了,暫時委屈你,親管一艘防衛艦和兩艘炮艇,兩艘巡邏艇,坐鎮天津口。”

“什麼……?”

劉步蟾大爲震驚,憤怒的眼睛裡都能燒出火來。

胡楚元冷冷的看他一眼,道:“你可以不去。”

劉步蟾恨道:“你……你這是……你不要以爲中堂大人會放任不理!”

胡楚元道:“這是我和中堂大人商議的結果,你有什麼牢搔和不滿,大可去他那裡發泄,不要在我這裡羅嗦。既然你不想去,很好,那隻能委屈你新辦的江南船政學堂做總教習了,教習之任也重於泰山。”

大家一聽這話,人人都打了個寒顫。

江南船政學堂是有總教習的,這讓劉步蟾再過去,那不就是變相的革職嗎?

太狠了點吧?

大家紛紛示意,想讓丁汝昌帶頭勸說,可在這件事上,胡楚元已經和丁汝昌事先說清楚了,這個刺頭不拔掉,他根本管不了北洋水師。

大事當前,丁汝昌只能作壁旁觀。

見丁汝昌都不敢出面,大家心裡也就明白了,胡楚元是從一開始就要拿下劉步蟾,誰也不敢再說什麼。

劉步蟾恨的牙癢,可又能如何,只是無比憤怒的瞪了胡楚元一眼,喝道:“屬下領命。”

說完這話,他就迫不及待的快步跑出了大營。

胡楚元繼續掃視一眼,見大家都是各有忌憚,這才吩咐道:“方伯謙方管帶,守衛天津的事情就交給你了。天津口那個地方,光靠一艘防衛艦是守不住的,你要注意修築炮臺,防患於未然。”

方伯謙不敢抗命,只能上前一步道:“末將領命。”

胡楚元微微點頭,繼續吩咐其他人的差事。

經過和丁汝昌的緊急磋商,胡楚元基本確定是以北洋水師爲主力框架,從東海水師、南洋水師抽調主力精銳戰艦,集中進駐旅順港,也就是將整個三師海軍的精銳都集中在旅順港,就地籌備水師陸營,自己負責協防港口和周邊區域,不用淮軍負責。

威海港做爲第二基地,留下一部分巡洋艦進行沿海巡邏,負責襲擊曰本的補給商船,提前偵查曰本海軍的主力部署。

在南方,張成的長江水師移師到寧波港,負責上海和江南的防禦,其餘各地同樣進入防守姿態,以防爲主,巡邏海岸,提防賊寇襲擊商船。

駐紮在基隆的東海水師臺灣艦隊不動,反而要補強更多的防衛艦和炮艇,死守一個反擊點,並對曰本來往於南洋的商船進行打擊。

胡楚元的目標就是要集中主力確保黃海的控制權,通過海路輸送物資,在丹東和營口的等鴨綠江防線駐防,和曰本進行長期損耗戰。

拖。

這是最好的戰術,在雙方正式宣戰後,中立國都會停止對雙方的軍售,問題是美國不會中立,中美合作協議規定美方有權利對中方在戰爭期間繼續供應物資。

英國可能是中立,德國則未必,法國也未必對曰本真正的中立。

利用這個優勢,胡楚元完全可以在一年之內完成決戰準備,前面就是拖。

曰本自己的造艦能力不如中國,它的三大軍工造船廠的配套設施是不齊備的,總體上不如福州造船總廠和江南造船總廠,自產軍艦的差別也較大。

曰本在此前幾乎沒有在國內生產過一艘鐵甲艦,而福州造船總廠已經生產了六艘,並且有江衛級、鎮江級、春雨級三種全鋼甲艦的製造經驗。

這種差距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彌補的,曰本必然要爲他們只走捷徑付出代價。

將三大水師迅速整合爲北海聯合艦隊和臺灣艦隊後,清政斧在海軍上,基本執行南守北攻的策略就成了定局,逼迫曰本主力在朝鮮海域和清軍的北海聯合艦隊決戰。

曰本要是不肯決戰,拖延到兩年後,胡楚元就會轉變戰略,採用北守南攻策略,從臺灣基隆港向曰本發起跳板式的攻擊,和曰本海軍決一死戰。

1890年4月中旬,胡楚元率領北海聯合艦隊抵達旅順港,他前腳剛到,直隸提督葉志超就在漢城大敗,二十多個營,一萬四千餘人被曰本精銳的第六師團和第九旅團輕易擊潰,傷亡過六千人。

葉志超隻身逃躥,騎馬逃回平壤,居然宣稱自己大勝一場,兩翼大敗,不得不退。

神經。

胡楚元在朝鮮、曰本有的是耳線和情報員,電報線也不是白鋪設的,李鴻章剛替葉志超申奏一份嘉獎,讓朝廷繼續重用這個嫡系,胡楚元就一個摺子送了上去,要求臨陣斬首。

胡楚元要求斬立決,不斬則請辭北海聯合艦隊欽差督辦大臣一職,不斬,若是平壤再大敗,請斬李鴻章。

無奈之下,恭親王奕

第一百五十三章 北越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七章 下棋和棋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國的遺憾和收穫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英殖民地合作條約第一百一十章 阿薩姆(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西北的叛亂第一百五十八章 馬尾海戰的序曲第一百三十章 排華案風波(四)第三章 胡雪巖的喪事和最賺錢的買賣第二百六十六章 從始至終都是屠殺(一更)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八十一章 這樣的結果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一百九十五章 慈禧復出的陰影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卸任第二百零一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的新時代第一百七十二章 看破天下羣英第二百七十八章 蘇曼西亞共和國總統第一百一十七章 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第七十一章 福州船政局的事終於來了第二百二十章 一個恐怖的中國第二十九章 旅居長崎的潘先生第一百九十三章 日本海軍的最後之力第二百七十七章 你觸犯了中國的利益第二十三章 滅曹計(上)第四十章 中村正直第二百五十九章 段祺瑞的反撲第十四章 江淮鹽案第五十六章 南潯商幫第二百三十章 謀局東北第十九章 胡家大院是奢華第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格殺勿論第一百七十章 推翻慈禧的日子裡第四十八章 新來的四個法語人才第一百二十三章 去北京第十七章 實務派的起源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北反擊戰(一)第五十章 左宗棠的鹽價第一百一十九章 商者詭道也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信銀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飄在南洋第二百三十一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二百三十一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八十章 這一年的生絲收購第二百七十四章 阜康雄霸天下第五十三章 鹽價風波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七十九章 抄底上海地產的機會第一百八十三章 袁世凱這個下屬第一百六十六章 頤和園的真相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國重工業之崛起第一百四十七章 回國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麗洋行和押田法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三十八章 註定失敗的那些人第六十一章 操別人的家,發自己的財第一百四章 投資南洋和軍隊第二百零九章 夏威夷王國第二百七十八章 蘇曼西亞共和國總統第一百九十九章 丹東大戰(二)陰險的劉銘傳第一百一十二章 英國威脅論第一百四十一章 做生意講誠信第二章 左宗棠來了第二百章 丹東大戰(三)史無前事之重創第二百七十九章 倫敦會議第五十五章 鹽案風波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六十九章 錢向哪裡去?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四大總掌櫃第一百八十七章 在威海第二百八十一章 壟斷主義的精髓第二百五十四章 山西富紳(三)第二百八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麗洋行和押田法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津,暗殺胡楚元第一百二十六章 中信銀行第一百八十五章 中日海戰(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臨時立憲第六十四章 見利不忘義第九十三章 裁員第二百一十一章 在德國的遺憾和收穫第一百一十八章 東麗洋行和押田法第二百三十三章 穩定國內一切第一百一章 南洋商行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爲第九十二章 若無此能,焉可高居此位?第七十五章 美國來的客人第一百七章 實在的華盟會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品大員第八十三章 胡楚元的真相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存義的關係網第六十六章 榮寶齋第一百三十四章 生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