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一考慮的好, 跟張靜解釋的也很透徹,不過張靜卻有種直覺,他文大哥好像並沒有跟他和盤托出。但是他劉大哥曾經教導過他, 最好的計策往往是連自己人都騙過去的。所以他很乖巧的什麼也沒多問, 只是按着文十一的請求, 配合他演了一齣戲。
雖然一直到文十一壓着車隊出發張靜都沒搞明白楊管事和另外幾個人到底在不在那個車隊裡, 但是自那日之後文家莊確實是恢復了平靜。
至於這到底是對方那些人跟着文十一跑了, 還是被文十四暗暗行動的隊伍給帶走了,張靜並不知道,但是他知道接下來雖然依然會擔心, 至少老孃她們可以安穩的過段日子了。
今年這個新年算是基本上沒過好,不過馬上就是元宵, 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燈會也就是在這段日子裡。張靜決定, 這個燈節還是要好好的過一下。
文家莊眼下主事的楊管事去了, 接替他主持了一段時間事務的文管事——文十一——也離開了,莊子裡現在大小事務都落在張靜肩上。吳方算是老者, 也有一定地位,能幫張靜一點,不過大事還得張靜來拿主意。
好在年裡也沒什麼大事情,春耕還得倆多月後才能開始,文家莊也沒窮到要在過正月之後就上山挖野菜的地步。頂多也就是些修葺翻新的事情, 這些都有舊例, 張靜把以往的辦事記錄翻出來, 多少也就有了一些底氣。
這樣的條件下, 他要組織文家莊好好的辦這個燈節, 也就不是不可能了。甚至其實他還能號召起整個望鎮,不過眼下他還沒想這麼多。
新年裡各家鋪子是都關門歇業的, 不過逢年過節,文家莊這樣的大戶一般很多東西都有多的預備。見張靜有熱鬧辦燈會的想法,莊子裡各處負責的工頭都聚了過來,七嘴八舌給張靜出主意。
燈會燈會,最重要的自然是燈。文家莊往年元宵也扎彩燈,不過楊管事管事的時候對於這些活動都不是很熱衷,這就導致莊子裡手巧能做花樣的人實在不多。
於是上來第一件兒,就是大家各自推薦能扎彩燈的巧手。
要說這附近最能做燈的,其實還在隔壁清河鎮上。不過望鎮本地也有幾個手巧的,平時會做草鞋,春日裡還喜歡編個蟈蟈草帽什麼的出來賣,也算在鎮上人中間小有名氣。
張靜擔心草編和扎燈籠是完全不同的技術,跟他推薦這些人的那幾個工頭倒是完全不在意:
“少爺您莫要擔心,他都是做熟的人,平時還編席子哩,那和編草鞋也是不同。扎燈籠這點子事,其實你我都曉得,請他來不過是看在他手巧有主意。大不了的,讓他說了樣子咱自己動手,你說是不是?”
就連小四都跟着起鬨:“少爺少爺!那幾人小的都曾見過,手藝確乎非凡,請他來一試罷。橫豎現下時日尚早,倘不合意,再去清河鎮上請也不遲。”
張靜在有些時候是相當民主的,尤其是眼下這種衆口一詞的情況下,於是拍板決定,讓小四帶人去請那幾位手藝人,他自己在家帶着這幾個工頭一起,把扎燈籠要用的東西給翻出來準備齊活。
其實小四的話未必能做的準數,這個時候如果去清河鎮上請人來做燈,多半是請不到的。不說有名氣的手藝人活兒都是早就被訂下的,現在這個時間也不對,沒人會在正月裡還着急慌忙的臨時接單趕工的。
雖然他們可以用文家莊的名頭去壓着人家來,但那未免就有恃強凌弱的意味在裡頭,真要那麼做了,不要說整個事情就肯定不好看,張靜自己也不可能下得去那個命令。
好在望鎮自己這裡的這幾位也沒推脫,橫豎這個時候都是在家過年,閒着也是閒着。反正從自己家到文家莊也不算遠,張靜又不會卡着時間計算上下工。
而且真動手文家莊裡有的是人,他們去了其實就算個指導,並不會做的很累,就當年裡還能混個零花錢也是好的。
這麼一來,因爲都抱持着這麼個想法,小四這一趟請了能有七八個人回來。
這扎燈籠的事情說起來簡單,似乎人人見過,但真要動手,裡頭門道還是很多的。並且有些步驟,就算你知道竅門在哪裡,沒經過一定的練習的話,依然做不好。
張靜這輩子還沒自己扎過燈籠,倒是張媽媽還有一點經驗。那還是張靜小時候,張爸爸給張靜扎着玩兒,她也跟着打副手,這才大概知道的。
不過眼下在一羣“專業”人員的指點下,老太太那點經驗也不夠瞧了,乾脆抱着文祈在一邊看熱鬧。
要說元宵彩燈,毫無疑問最重要的肯定就是大紅燈籠。不過這個文家莊年前就準備了不少,不用另外扎,現在要扎的是各種奇巧花燈。並且按張靜的想法,上頭還要寫上謎題。
如果在元宵前能做出數量足夠的燈籠,到時候還能在文家莊前頭的大片空場上拉起來,搞個燈謎會什麼的。
要知道望鎮規模不大,一年到頭的全民活動也並不多,以往的元宵節也不過就是會有一點夜市,有時候連唱大戲的都不一定肯來。至於舞獅之類的,也只是鎮子上男人們每年湊熱鬧自己出人頭舞一把,要是那年收成不好,也就沒了。
今年年前那些事情鬧的,作爲本地大戶的文家莊也沒分出心思去請戲班子,眼看着元宵節又要過的冷清。如果能把這燈謎會搞起來,多少也能讓大家一起樂呵樂呵。
反正文十一離開之前把文家莊管錢糧進出的那枚印也給了張靜,還囑咐他“該用的便用,切莫要省”。雖然不是很吃得透文十一到底爲什麼這麼說,但現在這種活動也多少算是公益福利性質,應該不算亂花的範疇。
有了這個打算,張靜參與扎燈籠的興致高漲不算,還想起來請張媽媽去發動莊子裡婦女們多做元宵,到時候小碗的各式元宵流水席一擺,絕對熱鬧又實惠。
張媽媽也覺得這個主意有趣,跟幾個管事工頭和後廚裡再一合計,糧食儲備不是問題,那就沒什麼可擔心的,說幹就幹,老太太立刻就抱着文祈往後頭去了。
文祈原本在前頭院子裡看的滿眼星星,恨不得上去什麼東西都摸兩把,尤其是那劈竹篾的刀,那小子兩眼放光的就等着看大人能不能一個不注意他,讓他也能拿到手裡耍一下。
現在張媽媽把他抱走,大家都算是鬆了一口氣。誰都知道,就算張靜受傷估計都沒文祈那小爺有點什麼事情來的嚴重,萬一真出了萬一,這個責任誰也擔不起。
可惜希望是美好的,現實卻始終很要命。
文祈雖然當天是被張媽媽抱走了,但做燈籠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尤其莊裡大家還有心在普通的各色燈籠之外還要扎一盞特別出色的,這一段時間基本上文家莊的中院就成了一個燈籠基地,於是文祈只要逮着機會,就一定會出現在這裡。
張媽媽徹底帶領莊上的婦女們投入了元宵大作戰,王姐兒一個人負責全程盯着文祈,總有時候盯不到。丹青有心來幫忙,但她本身年輕,還掛着個寡婦的身份,中院裡全是男人,她也不可能到這裡來拋頭露面。於是文祈得意了。
其實除了第一天,他後來就對那些做燈籠的材料和道具沒什麼興趣了,畢竟又不好玩,也不鮮豔。他現在興趣最大的是樹立在中院場地中間的那個巨型的燈籠骨架。
在張靜“統籌分工”思想的指導下,大家做燈籠並不是從頭到尾做完一盞再來下一盞,而是先把骨架都紮好,然後統一裱糊,再統一上色。
這個時候還是扎骨架的時期,遍地完工未完工的小燈籠架子,就算有形態各異的動物形象,也還看不出來效果,於是場子中間搭起的棚架下那盞特別大的燈骨架就顯得特別顯眼。
那是一盞百鳥朝鳳,不同於一般的百鳥朝鳳都只是在燈面上畫出來的圖案,這一盞是打算實打實要做出鳳凰和底下一圈來朝拜的鳥的。
那幾位巧手光是畫這個燈籠的設計圖就折騰了整整半天,開始的時候張靜都覺得這太折騰了,而且現在都已經過了初一,到十五也沒多少天,那麼精巧的東西,一般都要扎個半年一年的,時間上也根本來不及。
不過後來看到圖紙他就釋然了,其實除了頂上的鳳凰,下面的百鳥還是差不多要靠畫的,不過就是會扎出立體的層疊感,再畫上去。
據說這是舊年裡清河鎮上曾經有一家大戶做過,這裡人眼饞很久了,這次有機會,就希望自己這裡也能扎出這麼一盞來。
反正這樣的設計也不會太耽誤時間,張靜也就放手讓大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隨性去做。於是兩天之後,中院的場子中間就樹立起了那個巨大的擋雨雪的架子,架子下就是那巨大的、接近兩人高的、差不多要四五個成年人合抱才能圍攏過來的百鳥朝鳳燈籠。
其實這個時候燈籠的樣子還很難看得出來,之所以會引起文祈的興趣,只在於它特別的大。而且爲了方便大家的作業,燈籠架子有一面是留了門的,人可以從那裡鑽進去,方便在內部配合外部作業。
這小門對於成年人來說很小,需要彎腰才能鑽進去,但對於文祈來說就正正好。每天他就巴望着看着他的王姐兒或者丹青一個分神不注意,他就溜過來,往燈籠肚子裡鑽。
這種事情,在燈籠架子終於紮好,開始要糊燈籠紙之後,發生的越發的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