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江山如畫(一)

趙良嗣原名是馬植,遼國慘遭金國大敗之後,宋徽宗趙佶便是派童貫出使遼國以窺探虛實,返程途經燕京時,結識了燕人馬植。

此人品行惡劣,但他聲稱有滅遼的良策,深得童貫器重,童貫將他帶回,改其姓名爲李良嗣。在童貫的舉薦下,李良嗣向徽宗全面介紹了遼國危機和金國的崛起,建議宋金聯合滅遼。

在李良嗣看來,遼朝肯定會滅亡,宋朝應該抓住這千載難逢的良機,出兵收復中原王朝以前喪失的疆土。

徽宗大喜,當即賜李良嗣國姓宋,授以官職,徽宗不僅花天酒地,而且好大喜功,虛榮心極強。如果僥倖滅遼,列祖列宗夢寐以求的燕雲之地不就可以收復了嗎?

這樣,他就是彪炳千秋的一代明君了,正是因爲如此,宋朝開始了聯金滅遼、光復燕雲之舉。

可是北伐一戰,恰恰不是整個大宋到達頂峰的象徵,相反,本來趙佶在位就是處於黨爭異常激烈的嚴峻時期,而關於此戰,不管是朝中還是軍中,黨派之爭更加劇烈。

趙佶本是太平時節一王爺,爵位端王,皇位得來僥倖,獲得皇位後,和歷來君王一樣,還是想做出一番名留青史的大事業,所以大刀闊斧地整頓朝綱,意欲調和變法派與反變法派之間的矛盾。

其後,以繼承其父神宗的政策爲由,重用以蔡京爲首的六賊,大興“黨獄”,變亂法度。他窮奢極欲,大肆搜刮江南奇花異石,用船運往都城開封,稱“花石綱”。

趙佶好大喜功,遣使約金攻遼,以取燕京,致使內憂外患接踵而至。在靖康之難中爲金人俘虜北去,轉瞬之間由皇帝淪爲階下囚。

本來是一場好好的戰事。因爲權術的原因,變得有些不明所以,就連和劉延慶同路的熙河軍在這種情況也是遭了秧。

爲了拔一所空營寨,熙河軍死傷將士八千餘人。如果步步爲營,憑藉着宋人攻城拔寨的功底,損傷起碼可以減半,這一切的原因是因爲姚古嗎?

並不是,追根溯源。如果不是劉延慶下了死命令,如果不是童貫發了狠,熙河軍數千兒郎,萬萬不會因此殉國。

可是追根溯源,究其本心,無非就是官家趙佶起了用武不終的心思,此君王好大喜功,而色厲內荏,累得將士埋骨,蓋其一生遭遇。無非就是一句話而已,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耶律得重退得飛快,畢竟一切都是蕭幹早就準備妥當的所在,即便蕭幹離此甚遠,也能決勝千里之外,此間十幾裡所在,還有五千步騎摻雜的兵馬用以接應耶律得重,可是蕭幹所想的卻不僅僅只是接應耶律得重而已。

那道給予耶律得重的信函其中還有大敗宋人追兵的軍令,宋人勞師而來。如果克寨,站住腳跟再做謀劃,固然是一切成空,若是追擊。必然會深受重創!

李思遠是熙河軍左廂第七都指揮使,其身後有三千熙河軍步卒,在此有兩個都指揮的兵力,以其爲首,追擊遼人。

李思遠本是宿將,可是熙河軍所受之創已經有些痛了。加上之前姚平仲敗績,千千後後加起賴已經有萬人兵馬減員,這個時候也動了追擊的念頭,無非就是想以泄心中積壓的憤懣。

“將軍,前方有遼軍排兵佈陣,我軍前鋒遭遇阻擊。”就在李思遠所部離姚古二十里的時候,他們的必經之路上遭遇了遼軍。

李思遠通過哨探的偵察,發現遼軍早有準備,宋軍的前鋒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遭遇了遼軍弩弓的迎擊。

羽箭就像是暴雨一般密集,宋軍的前鋒紛紛倒下,後繼的宋軍也好不到哪去,在箭雨的打擊下倒下了一片又一片。

李思遠猛地明白了遼軍的作戰意圖,看來遼軍在此設伏,是想要一口吃下他這支兵馬!這該死的天氣,李思遠知道在這樣的天氣裡,姚古即使全軍而動,只怕也不能及時的趕到了,也就是說他將置身於極其危險的境地。

李思遠不用想也知道他的後路已經被堵死了,只有及時向前纔有可能逃離遼軍的包圍。

李思遠決定親自率領一支精銳,以最猛烈的進攻突破前方的遼軍,宋軍將士們開始調整弓弦,整飭刀兵,因爲天氣寒冷,弓箭手手中的長弓不得不重新調整,否則根本發揮不出弓箭的威力。

戰鼓咚咚,殺聲震天,李思遠衝殺在第一線,而親兵們則緊緊的護衛在李思遠身旁,用兵器,用身體替李思遠抵擋遼軍陣中紛亂的箭雨。

在李思遠身先士卒的帶領下,宋軍雖然損失不少,但也很快突破了遼軍弓弩手製造的屏障,使弓弩手不能發揮威力,接着衝進了遼軍陣中,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

一名遼卒很是勇猛,手持長戟猛力的朝李思遠刺去,李思遠揮舞手中的寶劍將長戟格擋開,又一劍劃過遼卒的咽喉,咽喉被破開的遼卒連慘叫都沒有發出一聲便倒在了地上。

就在李思遠奮勇殺敵的時候,一名遼卒手持兩杆長鈹衝到了李思遠近前,將長鈹當作標槍拋出後,迅速的抽出了佩劍朝李思遠砍去,時機拿捏的極好,眼看就要重創李思遠。

危急之時,李思遠的親兵看到這一幕,奮不顧身的用身體擋在了李思遠身前,遼卒的利劍竟然將他的胳膊齊肩斬下。

李思遠一看自己親兵那齊刷刷的傷口,知道這名遼卒手中的利劍不是凡品,讓李思遠略微驚訝的是遼軍普通的步兵居然都有如此犀利的武器,可見他們面對的是遼軍精銳之中的精銳。

李思遠在想着的同時,手中的寶劍一刻都沒有停頓,直接將那名遼卒斬殺當場,看着遼卒身上的熱血噴薄而出,李思遠回頭看了看自己的親兵,眼中便是怒火而生!

遼軍在李思遠親自帶隊的攻打下,在強大的宋軍壓力下,被迫一步步的後撤。

第149章 風雲動(十六)第155章 馬蹄急(二)第477章 初入汴梁(七)第587章 改天(十七)第420章 風雷齊動(九)第424章 明爭暗鬥(三)第401章 收網(十)第76章 奪城(一)第501章 驚龍(一)第548章 整練禁軍(八)第429章 明爭暗鬥(完)第731章 家國天下事(七)弟三百五十九章河東亂象五第608章 大風起兮(八)第53章 決斷第522章 倖進(二)第680章 軍心民心第564章 殺破狼(十二)第425章 明爭暗鬥(四)第275章 老種恩情第584章 改天(十四)第七百十一七章 整軍會獵六第374章 退兵第295章 招兵買馬第42章 困局(七)第630章 北上(完)第516章 行路難(六)第387章 暗撥乾坤(六)第477章 初入汴梁(七)第138章 風雲動(五)第203章 風雲亂(十)第268章 徒呼奈何第36章 困局(一)第323章 爭論第290章 浴血而戰第146章 風雲動(十三)第590章 改天(完)第698章 合兵(八)第479章 初入汴梁(九)第98章 招攬(七)第10章 楊相公第296章 非我族類第477章 初入汴梁(七)第363章 兵威震懾(下)第45章 呈兵白溝河第65章 局面翻轉(中)第185章 恩怨了(二)第322章 內亂平定第234章 大江東去(三)第125章 暗潮生(十一)第77章 奪城(二)第158章 馬蹄急(五)第537章 潛龍在淵(七)第263章 一個不留第530章 倖進(完)第488章 鋒芒暗蘊(八)第685章 驚退第47章 以戰養戰第41章 困局(六)第293章 去留何處第406章 收網(十五)第648章 擁駕(十八)第541章 整練禁軍(一)第44章 借兵第478章 初入汴梁(八)第346章 狹路相逢(三)第430章 莫須有(一)第234章 槍挑鐵滑車(六)第79章 奪城(四)第553章 殺破狼(一)第264章 驚變(上)第269章 藥師北上第200章 風雲亂(七)第380章 牛鬼蛇神第355章 河東亂象(一)第350章 腳下之路第207章 雪滿弓刀(二)第255章 鐵馬冰河(四)第7章 慘烈廝殺第344章 狹路相逢(一)第114章 涿州(十四)第99章 招攬(八)第554章 殺破狼(二)第682章 飛馬第285章 初次交鋒第559章 殺破狼(七)第300章 形勢緊急第528章 倖進(八)第721章 整軍會獵(十)第468章 朔州會戰(六)第81章 奪城(完)第515章 行路難(五)第23章 透露第612章 北上(二)第727章 家國天下事(三)第511章 行路難(一)第464章 朔州會戰(二)第580章 改天(十)第726章 家國天下事(二)第548章 整練禁軍(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