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

次日凌晨,留下卸空了的漕船五艘,剩下的全部從黃河口溯流而上,進入運河,趕回德州府。

而盧象升和秦浩明二人帶着親衛,拉了一船的海產品和嘉定伯府的私鹽,沿着海岸線,直奔天津,再轉入通州運河,直插北京。

與此同時,一場針對秦浩明的風暴也正在開始醞釀。

太歲頭上動土!

新貴總督秦浩明釦押嘉定伯府士子周作福,而且還用大炮朝福船轟擊,如此勁爆的消息瞬間傳遍京城。

首先是地方上的御史言官上報朝廷,彈劾的文書就雪片般的飛向了京城,奏章裡沒有偏向誰,也不論誰是誰非,據實而報。

快馬傳遞要比船快得多,秦浩明和盧象升還沒進京,京城裡已經知道此事。

可相比於遼東寧遠祖大壽傳來建奴的書信,此事好像又不值一提了。

崇禎十二年五月二十日,寧遠城祖大壽接到建奴要求再次議和的提議。

總的來說,建奴此次誠意頗大,語氣卑謙不說,也沒有讓大明承認遼東所佔土地,甚至願意割讓寧遠周邊的幾座小城,並後退二十公里。

其只要求兩點,一,奉還嶽託、阿巴泰等戰死將士首級。二,把罪魁禍首秦浩明交由他們處置即可。

祖大壽不敢怠慢,當日便派出快馬回報京城。

二十三日,兵部衙門接到消息,上陳首輔薛國觀,由他交給崇禎皇帝。

此事,贊同者有之,反對者有之,整個京城議論紛紛,酒肆茶樓到處談論。

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崇禎皇帝的態度,接到信件,他不置一詞,只是讓首輔薛國觀和羣臣探討章程方略。

一時間,京城上下車馬不停,各個大臣門庭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時有快馬進進出出,到處傳遞消息。

二十五日,兵部尚書陳新甲讓親衛把此消息快馬傳遞襄陽楊嗣昌處。

襄陽因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漢水穿城而過,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不過,此等美景楊嗣昌已經無從顧及欣賞,他已經被張獻忠和手下將領搞得焦頭爛額。

楊嗣昌抵達湖廣襄陽行營以後,便積極展開部署,以圍剿張獻忠。

初期,楊嗣昌麾下的總兵左良玉在川東夔州府太平縣瑪瑙山大敗張獻忠,楊嗣昌報捷戰果斬敵三千六百二十,墜巖谷死者無算。

張獻忠的妻妾高氏等和軍師潘獨鰲都被俘虜,押往襄陽。

崇禎帝聞訊大喜,不僅加封左良玉爲太子少保,還親筆慰諭楊嗣昌。

但是,由於楊嗣昌沒能處理好諸將關係,導致左良玉和賀人龍兩員驍將都不肯聽命,陝西總督鄭崇儉也對他陽奉陰違。

之後,官軍在夔州府大昌縣土地嶺吃了敗仗,局面再度惡化。

因爲四川巡撫邵捷春無能,楊嗣昌親自來到重慶主持圍剿。

張獻忠流竄四川,楊嗣昌尾隨追擊,疲於奔命,張獻忠曾作順口溜挖苦道:“前有邵巡撫,常來團轉舞;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天路”。

當時楊嗣昌曾貼出告示說:有能擒斬張獻忠者,賞銀萬兩。

不久後他的行營衙門驚現張獻忠的傳單,上面寫道:“有斬閣部者,賞銀三錢。”

楊嗣昌瞠目結舌,對周圍疑神疑鬼,身心更加痛苦。

更讓他難受的是,張獻忠又在開縣黃陵城大破猛如虎所部,出川直趨襄陽。

而且,隨着他親自徵收練餉,西北各地百姓對他也是恨之入骨。

故而,接到陳新甲的書信,他只是回覆七個字:莫逞強,靜觀其變!

崇禎二十九日,秦浩明和盧象升剛抵達通州,一場有關於他的會議正在薛府討論。

只不過這是薛府的內部會議,據是薛國觀的心腹之人,沒有其他朝廷大員。

薛國觀愛奢靡,整個薛府建得美輪美奐,書房外建有一個議事廳,平常用於和他的朋黨進行討論。

議事廳與其說是廳,不如說是殿,奇大無比。

正中間有一個寬大的太師椅,那是薛國觀的座位,下首有六個錦墩,分佈在兩側的四根大柱子邊上。

左右兩柱間擺放着一條紫檀木長案,上面堆滿了賬冊文書、空簡和紙硯筆墨。

“說說吧,還是老規矩,先從胡給事中開始。”

薛國觀腰不好,即使是大熱天,還是倚靠在厚厚的軟墊上。

“首輔大人,下官以爲,在討論此事之前,我們需要摸清東林黨人的態度。

然後再想出對策,如此既能讓天子滿意,又讓東林黨人吃癟。”

下首第一位乃戶部給事中胡乃龍,天啓三年進士,一路遷升右都御史,後投靠薛國觀,上月被安排到戶部,也算是薛國觀的首席謀士。

“唔,有道理,繼續!”

薛國觀素來仇視東林黨人,胡乃龍投其所好的話語立馬讓他感到欣慰,稍微換了姿勢,微笑着說道。

“下官以爲,天子讓首輔大人和衆位大臣商議建奴議和之事,不論議和與否,重點在第二個條件,把宣大總督秦浩明交給建奴處置。

然此事乃萬萬不能答應的條件,否則,傳揚出去大明國威何在?

可既然如此,建奴也不是傻瓜,那他們爲何提出此點呢?

此外,天子的意思如何,也需要加以揣摩?”

胡乃龍作爲首席謀士,先把事情的重點一一點出,還是有幾分見地。

“不錯,胡給事中言之有理!

據本官所知,雖然不能把秦浩明交給建奴,可東林黨人正準備利用嘉定伯府之事,把水攪渾,彈劾秦浩明,讓其不能擔任福建、廣東總督。

畢竟,上次他們就已經反對。”

都御史熊明遇站起來,把自己瞭解的情況全盤托出。

薛國觀點點頭,他現在也不明白崇禎的意思。

按理,秦浩明簡在帝心,崇禎第一個理應把風波壓制下去,爲秦浩明出任福建、廣東總督掃清障礙。

可是這小子委實能搞事,山西晉商一網打盡不算,連長據宣大多年的高起潛也被他端掉,現在又惹上嘉定伯周奎,那可是皇親國舅,周皇后的父親啊!

難道是因爲此事,惹起皇上的不快,故而有意換將不成?

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五百四十六節 鼓舞士氣第三百一十節 能做不能說第二百六十二節 衝突來臨第六百六十三節 安居第二百一十五節 楊府密謀第二百三十六節 醉翁之意第五百九十四節 多鐸危矣第五百七十六節 黑心戰術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一百六十三節 兩難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五百零三節 棒子的安排第五百一十七節 要開打了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四十七節 北上第四百二十七節 血腥洗牌第二百三十九節 招攬工匠第四百一十一節 天下大勢第六百零七節 圖窮匕見第二百五十三節 聯手第六百六十五節 兵發呂鬆第三百九十四節 戰爭,和女人無關!第六百零八節 下輩子投好胎,不要再做建奴第八十一節 官職在身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一百六十三節 兩難第四百二十二節 都不是什麼善茬第四百九十一節 背水一戰第四百五十二節 賊寇初現第一百三十九節 自此而始第三百四十六節 坦誠相待第二百一十七節 官商勾結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六百一十節 立體打擊第三百五十二節 速戰速決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七十一節 驗收首級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二百六十七節 餘孽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五百三十七節 渾水摸魚第三百五十節 練兵練將第一百四十一節 計將安出第五百一十三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三百七十五節 今夜無眠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五百八十五節 軍心士氣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一百一十九節 殺兄弟一,他日屠百!第二百八十九節 教崇禎用人第三百四十八節 三份密疏第六十三節 形勢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三十六節 義女柳如是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十五節 前期準備第二百九十節 朕不相信第三百一十八節 秦家族人第一百四十二節 蓄勢待發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五百二十一節 進擊第五十六節 伏擊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四百八十九節 三件大事第六百六十五節 兵發呂鬆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一百七十六節 別有他用第二百八十七節 字字珠璣第二百八十九節 教崇禎用人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八十節 不妥協不留情第一百四十四節 萌生去意第六百四十四節 國戰無英雄第六百二十八節 不管有主無主之地,微臣替大明取之!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第五百四十三節 遼東貓膩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二百九十八節 殺猴駭雞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一百零二節 風雨飄零第七十五節 交心第六百四十九節 雲臺詔對第六百三十三節 許以專斷第二百三十六節 醉翁之意第一百三十七節 你不一樣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二百五十二節 佳人風情第二百八十九節 教崇禎用人第五十三節 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