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節 琉球使者

“琉球人,都是自己人,還有兩個是福建林家的後人。”

秦浩明殺氣騰騰的模樣嚇壞李春江,不顧失儀,大聲嘶吼着張開雙手擋在前面。

“李郎中莫急,本督只是隨便問問。”

是個漢子,大明有血氣的官員不多,秦浩明拍怕他的肩膀,朝他展齒一笑。

“這一路上多虧他們,方纔得以存活。起先秦督的殺氣委實嚇人,要是一炮轟過去,下官可就無臉見人嘍。

還有,有沒有……有沒……”

李春江尷尬的衝秦浩明笑笑,搓着手不知想說些什麼,又紅着臉不好意思說。

秦浩明怎麼會不明白?在琉球不知道遭了多少罪?

又一路漂洋過海,缺少食物乃是必然,海鮮雖好,但華夏子民,怎能少得了米食?

說來可憐,老大的一個人,捧着一盆米飯哭的稀里嘩啦,吃了一口,居然放聲大哭,眼淚巴拉巴拉的往盆子裡掉,委實讓人心酸。

秦浩明也捧了一大碗米飯,陪他一起吃,軒昂八尺的漢子,哭的人心裡不得勁。

好半響,李春江才停止哭泣,對秦浩明拱拱手說道:

讓秦督見笑,下官在琉球半年,被倭國武士監視,每日只吃一些飯糰子,真是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啊。”

李春江滿臉唏噓,一臉的悲憤無奈。

“快吃,回到家就好,本督正好也要到京城,你就一起走,剛好跟本督講講琉球的情況。

今後,還需用到你之處,定滅倭人爲你報仇,希望能夠合作愉快。”

“秦督但有吩咐,下官一定遵命。只是船上琉球的兩個林家後人,也算是琉球使者,是不是接到咱們的船上?

他們的船實在不是人住的,狹小骯髒,關鍵是臭。”

放下碗筷,李春江愜意的搖搖頭,稍微整理身上的服飾,方纔彬彬有禮說道。

“當然可以,都是大明子民,理應幫扶守望。李郎中也是有情有義之人吶,走,本督和你一起去迎接他們。”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林家在琉球生根發芽,最關鍵是熟悉琉球,乃是最好的內應。

長期的辛勤勞作,讓林氏兄弟長得黝黑健壯,對於秦浩明的到來,他們顯得受寵若驚。

琉球是一個只有十二萬人的島國,尚不及大明一箇中縣的人口多。秦浩明作爲五省總督,於他們而言比琉球國主也不遑多讓。

一路上,隨着他們的講解,秦浩明把琉球風土人情,島津家族的佈置等情況一一摸清。最後,林氏兄弟還帶來島津家族準備侵佔臺南的消息。

“這些小鬼子,幾百年來一直覬覦華夏土地,該死!”

秦浩明聽完,沉着臉,恨恨的罵了一句。

中倭兩國,因爲地理的關係,特別是因爲後世的侵略戰爭,兩個民族間絕無和平共處的可能,必然要以一方的倒下而終結。

既然如此,早解決早好,免得遺禍後代。

林氏兄弟被秦浩明陰冷的表情震撼,不知哪裡講錯話。

旁邊的李春江接過話,緩緩的說道:“秦督無需憂慮,倭人癡心妄想而已。

萬曆二十六年,露樑海戰早把他們打趴,所以當初沈將軍三次保衛臺灣,據是手到擒來。”

怕秦浩明不知道這段往事,李春江洋洋灑灑開始解釋。

沈將軍就是登州衛指揮同知沈壽崇之父沈有容,在他一生四十餘載的軍旅生涯中,有數十年是鎮守在福建沿海。

正是在這期間,他曾率軍三次進入臺灣、澎湖列島,殲倭寇,驅荷蘭入侵者,成功地保衛了臺灣。

第一次是在萬曆三十年冬,倭寇侵佔臺灣,四處殘害福建商民與高山族同胞。

沈有容冒颱風之險,率二十一艘戰艦拼死渡海,前往臺灣,全殲了這股倭寇,使福建商民與高山族同胞重見天日。

第二次是在萬曆三十二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韋麻郎等擁三艘鉅艦,趁明軍換防之際,佔領了澎湖島。

他們以互市爲名,企圖像葡萄牙佔領澳門一樣永遠佔領澎湖列島。

沈有容在福建八閩軍心思遁的危殆情勢下,經過嚴密部署,不顧自身安危,單舟馳往荷蘭艦船,指陳利害,嚴正曉諭,不費一槍一彈便迫使韋麻郎退兵。

韋麻郎臨去之時,請畫師爲其畫像,以示尊敬。

第三次是在萬曆四十五年,日本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命令長崎代官村山等安佔領臺灣。

沈有容先以威名制服明石道友一軍,然後率水師在東沙島合璧圍困,採取以倭制倭的辦法,迫使在該島頑抗的倭寇棄械投降。

沈有容三次保衛臺灣,其功於國於臺,殊非淺顯。

“好,父是英雄兒好漢!到時候也要讓沈壽崇將軍驅逐倭人,成就一段父子佳話!”

秦浩明聽完灑然一笑,現在倒是消滅倭國的好時機。

時下倭國勢弱,鄭芝龍都可以在他們國家稱霸,何況是自己整合後?

說起來,一國的海岸線是其邊界的一部份,凡是一個國家疆界易於與外界接觸者,其百姓便較容易向外發展,與外面世界相交往。

但可惜的是,大明由於地形平坦、土地肥沃,能使百姓安居樂業。故而,不是到了窮途末路,一般人不願投身海洋。

反之,倭國土地貧瘠,地震頻頻,逼使百姓不得不討海維生,後來終成爲海洋大國。

由此,也拉開倭國走向強國之路。

此時,秦浩明心中的想法便是,趁此機會,要讓倭國片板不可入海,困都要困死它。

通州位於北京市東南部,京杭大運河北端。

吩咐護送他們的登州衛水軍回去,秦浩明和盧象升則朝京城奔去。隨行的除了琉球使者,還有嘉定伯府世子周作福。

只不過,他被限制在馬車裡,動彈不得。

秦浩明倒是無憂無慮,抱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心態,見機行事。

而盧象升則甚爲擔心,不知如何收場?

ps:感謝書友膛線的使命打賞,感謝白色宇宙風投了這個月第一張月票,再次呼籲諸君手中的月票、推薦票,故土難離敬上!

第二百零六節 何處撈錢第六百六十三節 安居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一百八十四節 多爾袞,一生爲何?第四十五節 臨行之際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七十節 籌備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第三百八十九節 也就那樣第五百五十一節 雄軍風采第五百二十四節 搞一個無人區第四百一十節 定南軍第五十一節 無奈的英雄第三百九十七節 措手不及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四百一十節 定南軍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五百九十一節 慘烈第五百一十九節 幹翻他第五百一十六節 屁都不是第一百零四節 文成武就第二百五十三節 聯手第一百六十節 成人之美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一百五十九節 漢家血脈第一百六十一節 曲意奉承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二百五十節 悔之晚矣第三百五十九節 蛇蠍女人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六百六十五節 兵發呂鬆第二百七十四節 分贓我做主第一百九十六節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一百一十一節 將士歸心第五百二十八節 誅心之言第三百二十九節 有容乃大第五百節 真的很酸爽第三百六十節 誰的孩子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六十八節 秘議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四百六十二節 處理漢奸的方法說點什麼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四百九十節 斬草除根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八十六節 一皁難求第四百二十節 軍工民用第四百九十七節 鄭森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一百五十八節 柳暗花明第六百五十六節 徐徐圖謀第二百八十五節 國子監的辯論第四十一節 泄密第一百一十二節 第二誓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三百七十八節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二百九十節 朕不相信第五百七十三節 奴才無能第一百九十六節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四百八十九節 三件大事第五百三十六節 風起雲涌第二百五十二節 佳人風情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一百七十七節 奪權用人第二百六十二節 衝突來臨第四百五十七節 構建精銳(二合一)第四百九十九節 前因後果第二百四十九節 收網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二百八十三節 君臣相宜第六百六十七節 炮灰第五百八十六節 人心向背定成敗第五百二十八節 誅心之言第二百七十節 德州府的變化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六百六十四節 動員大會第五百四十一節 猖狂太甚第五百五十二節 不必了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五百五十九節 對比第四百三十七節 崇禎的感觸第一百八十五節 初露鋒芒第一百二十八節 後宮第二百七十九節 琉球使者第六百一十六節 鑄京觀第三百九十一節 高手在民間第五百五十九節 對比第一百四十九節 亡羊補牢第三百六十六節 亦商亦盜第三百三十九節 鄭家第四百四十三節 突發事件第二百二十八節 有妻婉兒第二百三十節 莫欺少年窮第六百三十四節 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