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

是晚,秦浩明得天子賜宴,久未深夜進宮的駱養性也蒙崇禎召喚,洽談要事,內容不得而知。

“下官感謝秦督栽培,沒齒不敢忘卻!”

夏夜如水,駱養性執意親自護送秦浩明到兵部所屬驛站,激動的朝他說道。

一直到現在,駱養性心情還是久久難以平靜,走路都有些情不自禁地飄飄然,恍然如夢。

當今天子終究還是重開錦衣衛,坐了這麼多年的冷板凳,箇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自從解散錦衣衛後,平日裡見了他唯唯諾諾的大臣也變的趾高氣揚,有些芝麻小官甚至敢對他呼來喝去,其中的心酸又有誰能知道?

若不是秦督幫忙向天子言其利弊,真不知這一天要何時到來?

“此事跟本督毫無瓜葛,你要感謝聖恩,對天子負責!”

秦浩明驀然轉身,雙目炯炯盯着駱養性,語氣不豫沉聲說道。

“多謝秦督提點,下官失言!”

駱養性悚然而驚,後背冷汗津津,雙手抱拳朝秦浩明作輯不止。

行事不密矣!

倘若傳揚出去,被有心人惡意一條,封疆大吏和錦衣衛相互勾結,便是有幾個腦袋也不夠砍,那可真是樂極生悲。

“錦衣衛乃國之利器,一言一行俱要爲天子負責,切不可淪爲私人器柄,望駱指揮使好自爲之!

至於你我二人,都是爲天家爲大明,心底無私天地寬。”

瞧駱養性害怕的模樣,秦浩明語氣緩和下來,有些事情心照不宣即可,卻也無需太過刻意。

對於錦衣衛,他並沒有什麼想法,畢竟讓人詬病的東西太多。更何況,他自己也有暗衛情報系統,無需依靠錦衣衛。

建議崇禎啓用錦衣衛,不過是爲了監督失去羞恥心的大明文武百官系統。

事實也的確如此,沒有錦衣衛的監督,前線將領顛倒是非混淆視聽那都是家常便飯。

就連連堂堂的首輔周延儒在前線指揮打仗,明明是畏敵如虎,龜縮在城裡死活不敢出去,居然還敢恬不知恥地謊報軍情,稟報崇禎大捷。

“下官謹記秦督今日之言!夜已深,請秦督早點休息,告辭!”

這一刻,秦浩明的話贏得駱養性由衷的尊敬。這是一個真正爲大明的着想之人,遠不是朝堂諸公可以比擬。

“且慢!本督遠行在即,臨別之際,卻是有幾句想交代駱指揮使。”

秦浩明叫着轉身欲走的駱養性,目光復雜的看着他,開口說道:

“駱指揮使切記,反腐是對付黨爭最有效的利器,既名正言順又深得民心,偏讓各方面無話可說。

但唯餘如此,你也是站在風頭浪尖上,成爲各方勢力急於除之的對象。

這就要求你自身必須過硬,聖心永眷,方能在這波譎詭異的大明官場存活。

言盡於此,望好自爲之!”

駱養性臉色凝重,眼角有些溼潤卻一言不發,只是抱拳躬身,緩緩後退。

夜風吹拂,讓秦浩明精神陡然振作起來。

有教無類,連駱養性都可以爭取,更何況是其他人等?

翌日凌晨,張溥和楊廷樞帶着國子監十幾個士子拜訪秦浩明。

這些人都是昨日聽了他的言論,心裡有所感觸和抱負的國子監士子。

目睹優秀學子顏蟄毅然決然一人奔赴貧瘠的登州衛,他們終於下定決心,爭相效仿。

“好,大善!爾等都是大明的精英,國之棟樑,正是滿腔熱血欲報效國家之時。

尚爲受到世俗的玷污,利益的渲染,比之朝堂諸公開口爲民,閉口爲民不可同日而語。

本督竭誠歡迎諸位學子投身軍旅,爲大明的發展貢獻雄才大略。

真真實實爲大明百姓謀福祉,而不是掛羊頭賣狗r,把少數人的利益凌駕於廣大勞苦大衆身上。

諸位讀的是聖賢書,當知爲民請命乃根本的道義。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不過是從今而後,庶幾無愧矣!

可諸君捫心自問,朝廷諸公近幾年的所作所爲,可有爲民乎?”

畢竟受到某黨薰陶多年,秦浩明忽悠的水平也是一套又一套,可偏偏讓從未聽過的國子監士子精神激盪,不能自持!

彷彿大明的安危真的繫於己身,百姓的福祉靠自己爭取,善莫大焉!

同時,對於東林黨的言論,也產生了絲絲困惑。

“秦督,昨日商稅利民所言,因時間匆匆之故,諸位學子只是一知半解,不得其意,可否今日爲吾等詳解一番?”

張溥今日身穿普通士子服飾,而不再是往日風流倜儻才子的打扮,身上一件飾品也沒有,不知道是不是受到秦浩明說教的影響。

“固所願而!”

秦浩明笑眯眯的命人搬上椅凳,讓諸人坐下。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說句實在話,他是非常願意跟大明讀書人溝通講道理,畢竟他們代表着華夏的文化,雖然現在有點誤入歧途的感覺。

但是能把他們一殺了之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唯有不通過激烈的手段,改變他們的觀念,並且通過讀書人的筆和口,把它宣揚出去,纔是自己到大明最有意義的事情。

“稅務財政制度,不僅是支撐起國家運轉的基石,更是今後大明帝國的職能所在,進行二次分配。

通過稅收的再分配,真正切實地讓朝廷擁有修橋補路,興水利,促農桑的力量,從而達到惠澤天下的目的。

如此,方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真正順應天道的稅務財政制度!

縱觀歷朝歷代以來,何曾有哪個朝代三十稅一?何曾有哪個朝代在士子階段就給予稟食?

大明對於諸位士子,可有半點虧欠?

不知對於此段話,諸君可有異議?”

等其他人紛紛坐定,秦浩明一臉嚴肅的朝他們說道。

衆人屏氣凝神,無言以對。俱都細細思索着秦浩明的話語,腦海裡翻騰着。

作爲大明的精英分子,他們自然知道科考取士始於隋朝。

正是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

不再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同時讓“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爲可能,寒門庶子有才能的讀書人也可以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

可縱使如此,因爲過往朝代世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覈人才,後來甚至所憑準則僅限於門第出身。

而只有是大明是真正做到只憑科舉,不問出身。

像張居正、葉向高、袁可立、海瑞等大明首輔重臣,無不出身貧寒,依靠科舉及大明生員的稟食終得以出人頭地。

話說到這裡,張溥一臉愧色,長嘆無語,他是大明制度最明顯的受益者。

其出身官宦門第,惟因婢妾所生,排行第八,故不爲宗黨所重,無絲毫家人之禮遇,動輒造事傾陷詡之。

當面稱他“塌蒲屨兒”,意爲下賤人所生,永遠沒出息。

張溥遭此侮辱,勤奮好學,讀書必手抄,抄後讀過即焚去,如此反覆七遍,冬天手凍裂,以熱水浸暖繼續再練。

終於在崇禎四年考中進士,授庶吉士。

後來他把自己的讀書室名爲“七錄齋”,自己的著作也題名爲《七錄齋集》。而他七錄七焚之事也傳爲一段佳話。

第三百三十三節 赴任第三百八十節 大明第一人第一百二十三節 戰敗第三百五十四節 難忘今宵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五百八十九節 聞之心酸第五百七十八節 似曾相識第六百六十三節 安居第四百五十一節 鐵血柔情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三百七十七節 崇禎召見第一百二十節 趁勢出擊,捨我其誰第二百九十二節 臨別前夕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三百三十四節 全套班子第四百六十二節 處理漢奸的方法第四百五十八節 華夏一式第五百四十一節 猖狂太甚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第五百零三節 棒子的安排第二百零五節 歪理邪說第一百九十六節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五百四十五節 海軍大都督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第六百四十節 還沒殺夠(諸君元宵節快樂!)第六百五十節 其樂融融(新書《崇禎大帝國》已發,求諸君支持!)第九十二節 君前拔刀第五百四十節 關寧之事第二百零八節 術業有專攻第一百一十一節 將士歸心第三百三十二節 衆志成城第三百八十五節 還是不是男人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四百二十八節 威脅第四百節 不堪用第五百八十五節 軍心士氣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一節 再回首恍然如夢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四百九十二節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第三百五十一節 慘烈屠殺第四百六十五節 大明銀行第五百八十五節 軍心士氣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四百一十四節 家事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一百八十節 速度制敵第四百四十七節 筵無好筵第一百六十九節入彀第五百零七節 抵近偵查第三百三十五節 接風洗塵第一百四十九節 亡羊補牢第五百三十六節 風起雲涌第四百六十五節 大明銀行第五十三節 對策第四百零六節 妾身不在乎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三百七十五節 今夜無眠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五百八十三節 建奴詭計第二百七十三節 狗都不如第三十三節 海陵伯玉第六百六十三節 安居第三十四節 初抵應天府第六節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五十七節 大捷第五百二十三節 巧了第二百二十三節 一箭三雕第二百二十四節 國無界,界無疆第八十九節 西山大營第五百四十七節 先利其器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四百八十六節 船廠第五百六十九節 太子朱慈烺(感謝書友阿杰阿軒阿心六萬大賞!)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二百一十五節 楊府密謀第三百三十四節 全套班子第六百五十二節 將士退役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二百九十三節 潤物細無聲第三百九十七節 措手不及第一百七十四節 豺狼餓虎第四百八十五節 事情做在明處第六百四十三節 點化孫傳庭第四百三十四節 形勢大好第五百節 真的很酸爽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五百五十四節 炮兵第七十七節 阿巴泰的渴望第三百零四節 試點第四十七節 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