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

他這麼說是有底氣的,他帶着整整一個大隊的輜兵和工兵,足足有兩千五百人,還有五百人的騎兵保護,實力並不弱。

定南軍從組建之初,秦浩明最注重的就是後勤保障工作。

其所用的輜兵,都是衛所兵淘汰或者是軍中年紀的將士退役,平日裡全軍事化管理,配備手雷,有一定的戰鬥力。

他負責打前站工作可不是那麼簡單,和薊遼合作只是一部份,更多的就是他所說的,保證道路、橋樑的安全。

這些是保障運力的最基本的東西,秦浩明一貫特別重視。

祖大壽和曹變蛟滿臉驚愕,他們身爲總兵大將,眼前的輜兵負責人根本不懼怕他們。

而且,他說的事情也從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好像很牛逼的樣子。

因爲這些事情向來都是文官在主持,而以大明文官的辦事效率來說,修個小型軍堡和幾段道路的時間,那都是以幾個月或是年來計算的。

洪承疇治下的官吏工作效率已經算是很高了,但和眼前這黑臉青年相比還是相差甚遠。

等人離開後,洪承疇若有所思的道:“這是個人才,要是我麾下有這樣的輜兵,打仗的事就輕鬆多了。”

祖大壽微笑搖頭,說道:“那不是和文臣搶飯碗,彈劾就能把咱們淹死。”

曹變蛟冷哼了一聲說道:“瞧那小子得意樣,光憑嘴巴說沒用,還得看真正的本事。”

祖大壽點頭稱是,不過還是道:“咱們還是多派騎兵出去,攆開建虜遊騎,免得叫這黑大個給看扁了。”

洪承疇點頭表示贊同。

幾個人隨便轉了一圈,算是趁機視察工作。

整個杏山驛到處是一片衰頹之相,沒有人家,只有少量駐軍和幾個剛修好不久的軍堡。

從這裡到錦州一帶幾成鬼域,村落殘敗,軍堡被拆平,城池也只剩下城基,裡頭燒成一片白地。

到處是野獸在活動,連狼羣都有好多了,還有熊瞎子、老虎,不要說普通人不敢隨意在那些無人區活動,就算是軍隊也要小心謹慎。

這一年多來,祖大壽等寧遠駐軍一直派出精銳騎兵和女真哨騎纏鬥,雙方互有死傷。

但寧遠駐軍極少有斬,主要是接觸戰,明軍根本不敢太過深處,也不敢和女真人纏鬥,都是打了就跑。

現在定南軍雖然請求駐軍多派精銳騎兵警備,但在沒有大股騎兵先行的前提下,就直接過來,這令洪承疇更加意外。

他忍不住道:“也不知道是藝高人膽大,還是過於莽撞!”

兩天後,洪承疇從山海關親自帶着三千精兵和糧草抵近連山驛。

薊遼是邊關重鎮,軍隊出行極爲方便。

連山驛距離寧遠衛城不到三十里,三千多人一起出,看起來也是浩浩蕩蕩,隊伍拉出五六里長,旌旗飄展。

洪承疇的督師儀衛在正中,從衛城到連山驛已經有不少百姓在開墾荒地,他們跪伏在路邊不敢擡頭。

偶然也會有人擡一下頭,用崇敬的眼光看着督師儀衛,他們知道在大旗之下就是有名的洪承疇。

對很多人來說,和韃虜是國仇家恨,但在大明境內也一樣被人欺凌壓榨,流落他鄉受人白眼的滋味並不好受。

只要有人收容他們,再有土地,這些人寧願靠自己的雙手活下來,而不是四處飄泊,歸無定所。

在這些遼民的眼中,正中的隊伍中穿着大紅官袍,頭白了一半,鬍鬚也灰白色的高大老者,大明督師,就是他們心中最崇敬的人。

洪承疇的衛隊用警惕的眼光,打量着田地裡的人和路過的行商,前哨早就把路過的人趕的遠遠的。

田畝裡的人也被喝斥不準擡頭,人們對建虜細作的厲害也是心有餘悸,萬一洪承疇在行途中被建虜細作伏擊……

洪承疇本人沒有注意這些,他是要到覺華島,和登州衛海師匯合,然後登上遼東半島,連山驛只是經過而已。

曹變蛟和祖大壽是薊遼的兩員悍將,一個留守,一個隨他出徵。

從寧遠出時是巳時初刻,沿途的舊官道多半修葺過,道路可容四騎並騎,但騎兵們沒有這麼做。

大約有三百多騎遠遠在向前,這是架樑馬,以防突變情況,還有少量的哨騎跑的更遠,估計已經跑到連山驛的四周野外了。

到達連山驛用了正好一個時辰,也就是午時初刻,用大明越來越流行的鐘表計時來算的話,正好是十一點整。

叫上連山驛負責接洽水軍的定南軍將士,大隊騎兵繼續前行。

爲了穩妥起見,曹變蛟率幾百家丁向前,同時對哨騎放開偵察的扇面加大力度。

原本曹變蛟和祖大壽建議,讓洪承疇留在薊遼主持大局更合適,可不知什麼原因,洪總督就是不答應。

傍晚時,在一片火燒雲之下,人們觀察着定南軍的戰鬥工兵修補第二座小橋。

一條不知名的小河潺潺流過,河水只齊腰,最深處也不會沒頭。

但對大軍和大量車隊來說,殘破的小橋足以影響行動,一羣藍袍軍人站在水裡和橋身上,正在加固木橋。

並且把破損的橋板換掉,然後換上新的木板,這木橋原本能過兩車並行,此時加固修整之後,居然可以容納一輛四車輕鬆而過。

洪承疇騎在馬上看着,他的臉色先是驚奇,繼而有些難堪,然後就是陷入明顯的狀態之中。

順着目光向下看,明顯還有一羣灰袍軍人在下游處修了一道浮橋,曹變蛟派人過去詢問,得到的回答是十里之內只有一道橋太不保險。

不僅是下游修了一道浮橋,在上游也有。

也就是說,如果遇到突發情況的話,定南軍的車隊可以撒開腳猛跑。

不必擔心到了河邊沒有橋,同時也不必擔心被敵人攆上了沒處躲。也不必擔心沒補給點和修理點,也有好好休息和吃熱食的地方。

“嘿……”一個薊遼將領大搖其頭,大聲道:“打仗之前不考慮怎麼贏,反而想着怎麼跑?這他孃的是什麼軍隊,怪不得只能是輜兵。”

定南軍的訓練有素和秩序井然,還有做事的條理性,快捷高效都被衆人看在眼裡,當然給人最大的感覺還有四個字:財大氣粗。

大量的挽馬和戰馬,人手一支的火銃和腰刀,那些精緻的小佩飾,漂亮昂貴的袍服帽子還有皮靴。

定南軍的人一看就知道是用銀子堆起來,而且還是他孃的輜兵部隊。

在薊遼軍中,甚至整個大明,一概稱爲輔兵,乃是最低等的軍種。

可堂堂的正規軍跟他們相比,那就是叫花子,這讓人情何以堪?心態怎麼能平衡?

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四百一十五節 滄海桑田第三十九節 如是動心第二百六十一節 商議第五百一十節 突襲第四百一十三節 大婚第四百節 不堪用第一百七十八節 心懷不軌第十二節 性格大變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五百三十三節 丟臉第四百九十六節 以退爲進第一百七十六節 別有他用第六百四十二節 鹹魚翻身第五百一十節 突襲第六十八節 秘議第五十六節 伏擊第一百三十節 知音第四百一十七節 科學研究院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一百九十八節 顏繼祖的作用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百零四節 試點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一百一十八節 殺韃滅虜,唯我漢人!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第五百二十一節 進擊第二百五十五節 巡視水師第二百三十六節 醉翁之意第五百零六節 翻雲覆雨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五百零四節 親如兄弟第五百六十二節 想要逃跑的鰲拜第一百六十節 成人之美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二百九十四節 與民爭利第二百一十三節 另類連蒙第三百四十節 送禮第五百二十八節 誅心之言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一百二十一節 較量第六百零九節 狂妄的警告第二百零四節 秦浩明的第一把火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六十八節 秘議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第六百三十八節 有他們在,就無大清(新年快樂!)第三百六十三節 多爾袞的才能第六十五節 部署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三百零四節 試點第四百八十六節 船廠第四百五十一節 鐵血柔情第四百七十八節 揚名立萬第五百九十三節 伏擊圈第二百四十五節 雞飛狗跳第一百五十六節 兩面三刀第二十五節 翻雲覆雨第八節 忍無可忍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一百二十四節 漢奸悲哀第一百三十七節 你不一樣第三百九十七節 措手不及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刀所向,皆爲漢土第五百三十九節 一力降十會第四十七節 北上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二百五十一節 所獲頗豐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七十節 籌備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二百八十八節 首輔之言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六百六十三節 安居第七十三節 碰撞第四百二十八節 威脅第一百四十一節 計將安出第一百零六節 爭鋒第二百零二節 底氣第三百九十五節 第一步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六百三十一節 彼其娘之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一百零四節 文成武就第一百八十節 速度制敵第三百八十二節 好人沒好報說說感謝和感言第四百六十六節 利益均沾第七十九節 劫殺韃虜第二百二十二節 漢蒙一家親第四百六十八節 這是他們唯一的下場第三百二十六節 去登州,那裡有吃的第一百二十一節 較量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二百九十一節 陰招第三百三十六節 鄭芝龍的根基第二百四十節 初露崢嶸第一百九十二節 膽大包天第二百五十二節 佳人風情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