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秘找到了十幾樁兇案的共同疑點,便足以讓人吃驚,沒想到他並未停止,最後竟說這些受害者全都是倭寇細作,簡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畢竟死者爲大,而且還是十幾戶人家,若沒有確鑿證據,污衊死者名聲,事情可就大發了!
李秘當然知道後果,但他環視了大堂一圈,發現衆人神色都發生了變化,心裡也就安穩了。
因爲倭寇給沿海百姓帶來了災難,給大明朝廷製造了巨大的麻煩,無論朝野上下,都同仇敵愾,對倭寇是深惡痛絕的!
但凡牽扯到倭寇,他們的立場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若真能證明這些人都是倭寇的細作,即便查實張氏真的參與了刺殺,她也不會是大魔頭,而是大英雄!
這也是由社會形態決定的事情,後世乃法治社會,但古代卻是人治社會,王法代表的是皇家或者統治階級的利益。
後世講法律,那是鐵面無私,法律上該如何判決便如何判決,可古代在判決之時,除了講法律,還講人情禮法,還要考慮其他情有可原的因素。
在古代的某些朝代,爲父報仇雖然是殺了人,但他是出於孝道,有時候都會減刑甚至免除刑罰,這就是出於情理的考量。
這些被害人若真的是倭寇細作,那麼張氏就是爲民除害,加上她人都死了,也沒法子追究責任,但名聲上卻挽救了回來,不容他人再污衊!
大堂的氛圍也很是微妙,但李秘還是感受到了這種立場的轉變。
然而簡定雍卻臉色發白,手指都微微顫抖起來!
李秘將這一切看在眼裡,也很理解簡定雍此時的心情,在這位知縣老爺看來,李秘完全就是信口胡謅,適才提出質疑之時,就已經簡定雍有些提心吊膽,如今再提出這麼破天荒的事情來,他就更是難以置信了!
宋知微也不由皺了眉頭,朝李秘道:“李秘,此事幹系重大,你可有真憑實據?”
說到真憑實據,李秘還真沒有,但他不能錯過這個機會,若無法在宋知微面前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往後的日子可就難過了。
但這些案子最開始都是以意外事件來結案的,胥吏們在處理公文之時,也是敷衍了事,卷宗裡頭的信息量其實很小,想要單純從卷宗入手,找到證據,一兩個還成,十幾樁案子都找出證據來,實在不可能。
再者說了,卷宗裡頭終究是文字,即便找出來,最多也是前後矛盾或者不合情理的漏洞或者破綻,根本就沒有實實在在的證據。
可既然李秘敢開口,便該知道說出這話的後果,此時面對宋知微的警告與質疑,李秘氣定神閒地回答道。
“回稟宋推官,小人確實沒有證據。”
李秘此言一出,大堂所有人頓時譁然,他們的情緒本來已經被調動起來,也一直期待着李秘能夠帶來更加震撼的表現,然而李秘卻如此光棍,根本就是耍無賴啊!
簡定雍不由怒叱道:“李秘,這裡是甚麼地方?這裡是我吳縣公堂!沒有確鑿證據,你豈敢在宋賬乾麪前胡言亂語!”
宋知微也是面色不悅,彷彿遭人戲弄了一般,但他畢竟是見多識廣,只消看看李秘腳上那雙皮鞋,就知道李秘並非常人。
李秘能夠找出這些案件之中所有人都忽略掉的細節問題,說明他是有着真本事的人,而李秘對答之時所展現出來的情商,也絕不至於蠢笨到拿這麼大的事情來戲耍蘇州府的推官!
果不其然,面對簡定雍的惱怒,面對衆人的質疑,李秘微微一笑,朝宋知微抱拳答道。
“推官大人,雖然小人沒有證據,但有個人對此卻是一清二楚,只消找他來,事情也便清楚了!”
衆人聞言,不由又激動起來,或許連他們自己都沒有察覺到,他們的情緒已經完全被李秘的一言一行給牽動了,那個一開始被人憐憫,同情他當替罪羊的李秘,此時早已成爲全場的焦點!
宋知微的臉色也稍霽,朝李秘道:“這個人需要本官親自去請?”
宋知微也是個聰明的,知道或許這就是李秘早先所言,需要他這個推官出手的環節了。
李秘也不含糊,朝宋知微道:“正是如此!小人在查案的過程當中,偶然與此人相遇,所以知道他也在調查此案...”
宋知微臉色也有些不好看,他畢竟是蘇州四府,堂堂推官,查案本來就是他的拿手好戲,他在蘇州府也是破案的高手,何時需要親自去請別人來協助調查?
這難道不是在說他這個推官無能麼!
簡定雍早已不耐煩,李秘也是個聰明人,他也正是看中了李秘這一點,纔將他提拔上來。
可今日的李秘卻有些一反常態,即便他簡定雍這個知縣三番四次提醒警告,李秘卻仍舊我行我素,不斷說出一些得罪宋知微的話來。
簡定雍察言觀色,知道宋知微心裡頭已經非常不悅,若再繼續下去,只怕李秘真的要把宋知微徹底得罪了,便開口道。
“胡鬧!既然此人知曉內情,掌握證據,讓衙役拿批票去傳喚過來便是,如何勞煩宋賬乾的大駕!”
衆人也覺着簡定雍說得在理,不由議論起來,都說李秘雖然有些小聰明,但到底是狗肉上不得檯面,對政治是一點覺悟都沒有,硬生生錯過了討好宋知微的大好機會。
然而宋知微卻是個心思細膩的,莫看他臉上不悅,但心裡一直在思量李秘的話,眼中也一直在觀察李秘。
這個年輕人表現出了超乎年紀的沉穩,心思縝密,能夠抓住別人都忽略的細節,絕不是信口開河之人。
“簡大人言重了,這案子既然上報到理刑館,便是宋某的分內之事,只是推官衙門事務繁雜,案子堆積如山,人手也是捉襟見肘,若真有這般的能人,能夠釐清案情,還原清白,本官去請,又有何妨?”
宋知微這麼一說,倒也有些虛懷若谷,高風亮節的氣度,李秘心裡也是涌出一股敬意來。
沒有官僚主義的牽絆,乃是爲百姓幹實事的基礎之一,這位宋知微推官,別的方面暫且不知,但在這一層面上,確實也是個幹事的人。
宋知微一直在觀察李秘,雖然這個年輕人一直小心謹慎地說話,但不卑不亢,全無低三下四的奴顏媚骨,對他宋知微也是三番四次說些不好聽的話。
雖然表面上恭敬有禮,但宋知微確實沒能感受到發自肺腑的尊重,可自己說出這番話之後,李秘的眼神卻變了,讓他宋知微感受到了尊敬。
宋知微本來就是個才華不差的推官,閱歷又豐富,從李秘的神色變化,也看得出來,這個年輕人佩服的不是他的官位,而是他的節操,他佩服的不是官帽子有多大,而是官員爲百姓做了多少好事!
這樣的年輕人,即便還有些許瑕疵,未嘗不能好好培養一番。
念及此處,宋知微便朝李秘問道:“李秘,不知你口中所指,究竟是何方神聖?”
李秘稍稍擡頭,看了宋知微一樣,遲疑了片刻,而後才答道:“是袁可立袁大人。”
“袁可立!”衆人聞言,又是一驚,這位可是被譽爲蘇州青天的神探啊!
雖然袁可立名滿天下,甚至因爲袁可立的盛名掩蓋,以致於宋知微等一衆同樣有着破案才華的刑名官員,顯得有些籍籍無名,但他們卻不是碌碌無爲。
包括宋知微在內,這些刑名官員與老百姓一樣,對袁可立同樣是敬佩萬分的。
老百姓對袁可立的崇拜,多少有些模糊,但更加的狂熱,幾乎到了頂禮膜拜的地步,因爲社會黑暗,百姓需要袁可立這樣的英雄形象。
而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只有宋知微等一衆刑名官員,才知道袁可立的專業才能究竟有多麼高強!
這種敬佩可就比老百姓的崇拜更加的形象與精確了!
李秘提到袁可立的這一刻,幾乎所有人都認爲,這個案子看來確實如李秘所言,這些人真的是死不足惜的倭寇細作了。
原因無他,只是因爲袁可立治下,極少有冤假錯案,朝廷任命他爲山西道巡按御史,就是巡檢地方刑名,糾察冤假錯案的,袁可立素有賢明,受人崇敬,換了別個,或許大家還不信,但若是袁可立,那麼事情也就八九不離十了!
其實李秘也不確定袁可立是否真的有證據,但袁可立因爲謝纓絡而不再調查這個案子,在項穆家裡卻又經常問起李秘的進展。
李秘也非常清楚,袁可立跟他是同一類人,既然接手了案子,就絕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所以袁可立肯定還在暗中調查!
即便袁可立手裡頭沒有證據,但只要讓宋知微出面,讓他繼續調查,袁可立就一定能夠找到證據。
畢竟袁可立手裡頭的資源比李秘要強大太多,自己從張氏身上順藤摸瓜,揭開了籤子的秘密,才找到這些兇案,可當他到刑房偷看卷宗之時,袁可立早就調查到了這一步。
再者說了,這些倭寇細作都是謝纓絡所在的張家殺手刺殺的,謝纓絡或者背後張家,肯定能夠提供這些倭寇細作的罪證!
也正因此,李秘纔信心十足,一口咬定這些受害者就是倭寇細作,也算是初步替張氏挽回了名聲!
wWW тt kдn ¢ ○
只要搞定了這十幾樁案子,他就可以回頭調查陳實,最終找出殺死張氏的兇手,完美的了結這樁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