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零二章 難得清閒又來事

沈鯉與葉向高素有賢名,官場中有人敬重之,也有人竊以爲笑,無論如何,沈鯉非但是朱翊鈞的老師,還曾經教過嘉靖和隆慶,乃是三代帝王師,有他爲李秘牽線搭橋,大理寺的官員們又豈敢欺壓李秘。

沈鯉可算是大明官場的異類,當初所有人都巴結張居正,甚至有人建了祭壇爲張居正祈福,人人爭先,唯獨沈鯉不去湊熱鬧。

有人說某個地方出了麒麟,朱翊鈞欲取而觀之,沈鯉卻說,你喜歡甚麼不過是小事,但讓人去取可就是大事了,人人都知道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可以討好皇帝,難免又要勞命傷財,於是朱翊鈞也就作罷了。

這樣的事例也實在太多,所以有人敬重他,但也有人嘲笑他太過剛直,不然也不會連沈一貫這樣的人都入閣了,他沈鯉還只是個禮部尚書。

沈鯉卻沒有因爲貪戀權勢而改變初心,甚至因爲自己的身份敏感而長年閉門謝客,今次能夠主動結交李秘,也是感念於李秘對裁撤礦稅所做的努力。

當他找葉向高一併過來尋李秘之時,葉向高很是不解,即便沈鯉告知內情,葉向高也認爲李秘不足以讓沈鯉如此屈尊紆貴,然而沈鯉卻說,他動了這麼多年嘴皮子都沒能完成的事,還不如李秘動一錘子,也是讓葉向高哭笑不得。

大理寺與刑部、都察院並稱三法司,相當於後世的最高人民法院,衙門規模自是不用說的,李秘的大理寺副署正雖然只是從六品的官,但權柄之重,也是自不消說的。

若沒有沈鯉和葉向高的保駕護航,李秘想要站穩腳根也不是甚麼容易事情,沈鯉是輕易不會欠人情的,今番卻願意爲李秘出馬,吳惟忠眼下提督神機新營,炙手可熱,大理寺的大佬自然是要賣李秘人情的。

如此一來,也就無人敢欺壓李秘這個“新人”,再加上李秘在毛秋池和楊振帆死後,一手主持南直隸理問所的公事,業務能力和水準都沒有問題,早已能夠獨當一面。

能力上沒有問題,人情世故方面也掃清障礙,李秘自是很快就熟悉了自己的差事,在大理寺衙門安定了下來。

不過由於皇上格外開恩,給了李秘這樣的官職,他也就無法再參加武舉殿試,即便程序上沒甚麼問題,但他已經是從六品的官員,情理上也不好再跟一羣新科武舉人爭搶名額。

再說了,他是府試倒數,本身又不是爲了進入軍伍,參加殿試也沒什麼意義,當他提出放棄殿試之時,朱翊鈞也是露出了讚賞的神色,因爲他的本意就是不想讓李秘沾碰軍伍之事,由此也看得出李秘是深諳帝心的機靈人,朱翊鈞自是欣賞的。

由於李秘的努力,使得新科武舉人有機會進入神機新營的下五千營,武舉人們也是皆大歡喜,消息傳出之後,人人對李秘都非常的感激。

雖然李秘是倒數第二,但卻對武舉人們的未來仕途,做出了最大的貢獻,別人也不去說,但凡家裡有人在朝廷任職的,知道此時後,都記住了李秘這個名字。

原因也很簡單,神機新營是朱翊鈞一手主持創辦的新衙門,乃是皇帝的新寵,無論從財政投入還是皇帝關注度上,都是無可比擬的,朝廷上誰不想插一腳?

然而從上到下,新營幾乎都快被瓜分了,這些將門世家就沒了參與的機會,可李秘讓武舉人加入五千營的做法,卻讓這些將門世家看到了一條路子!

這事情也是鬧哄哄了一陣,直到武舉殿試風風光光操辦了一場,才漸漸消停了。

因爲這是史無前例的創舉,所以也沒有前例可依,科舉制度從隋朝開始,便一路發展至今,文科考試已經算是走到了巔峰,可武舉制度卻時斷時續,從唐朝到現在都沒有舉行過武舉殿試的先例。

但凡皇帝,大多好大喜功,朱翊鈞也不例外,所以操辦這場盛事,也就變得尤爲重要。

兵部作爲最主要的舉辦方,也是操碎了小心肝兒,各種規程等等,也都與禮部等等相互磋商研究了好長一段時間,這纔拿出了一個規程來,又由內閣等修修改改,這纔算是定了下來。

李秘雖然沒有去參加,但作爲官員,也是共襄盛舉,更何況趙廣陵和張黃庭熊廷弼,乃至於鄧家雙子和祖大壽等等,那都是武昌之時認下來的朋友。

即便祖大壽這樣的,在武昌之時與李秘有過齟齬,但護送皇槓之時遭遇伏擊,有過生死相依的情誼,早先那一點點齟齬和芥蒂也早已消除。

趙廣陵幾個也是開始緊張起來,雖然府試的時候排名不理想,但絕不意味着他們能力不行,加上李秘已經登堂入室,說明皇帝的態度也有所改變,殿試的機會也就很大,所以他們都開始緊張地準備考試。

雖然有沈鯉和葉向高打過招呼,但李秘也必須拿出精力來儘快熟悉大理寺的差事和職責,所以各忙各事,也消停了一段時間。

倒是甄宓幾個無所事事,把北京城都逛了差不多了,甄宓才找上了李秘。

李秘整日裡呆在大理寺衙門裡頭,也冷落了甄宓,李秘提出讓甄宓給自己當貼身書吏,其實也就是私人秘書,如此一來也就能夠朝夕相伴了。

甄宓雖是女流,但行走江湖也是手段高明,易容術更是了得,扮個男妝也不成問題。

可甄宓是個耐不住寂寞的,又怎麼可能待在死氣沉沉的衙門裡頭,到底還是拒絕了李秘的建議,反倒央着李秘,讓李秘把她和秦涼玉丟到五千營裡頭去耍耍。

李秘倒不是放心不過,甄宓和秦涼玉便是丟到軍營裡頭,也只有欺負別人,無人能欺負得了她們,而且她們進去之後,也能夠隨時爲李秘提供情報。

只是神機新營到底已經掌握在了周瑜的手底下,李秘也是擔心周瑜會針對她們,畢竟甄宓是從魏營叛到了周瑜這邊,由從周瑜這邊投靠了李秘,說的不好聽便是“三姓家奴”,李秘也擔心周瑜對甄宓不利。

可甄宓卻認爲逃避永遠解決不了問題,與其整日裡擔心周瑜的報復,不如光明正大進入神機新營,以試探他的態度。

李秘想了想,終究還是答應了下來。

一來是甄宓所言確實有理,二來他也想驗證一下,這個秦涼玉到底是不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因爲戰功而封侯的女將軍秦良玉!

李秘做事也從來不拖泥帶水,找到戚楚,便把這想法都說了出來,想讓甄宓和秦涼玉給他當親兵。

戚楚眼下已經是五千營的提督,整個五千營都歸他管理,當然了,人員配置上他沒有太多的話語權,畢竟周瑜必然要安插不少人手到五千營裡頭的。

但吳惟忠也不遑多讓,將不少戚家軍舊部都安置到了五千營之中,這些戚家軍舊部都是中堅力量,很快就構築起五千營的框架來,使得五千營有了主心骨和大體的雛形。

他們也是日理萬機,腳不沾地,但戚楚對李秘那是沒話說的,當即便答應了下來。

李秘起初還有些擔心,畢竟戚楚爲了一道軍令,就死守伏波沙十八年,可以說是一根筋的人,李秘還生怕他不懂變通,此時才曉得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估摸着戚楚重歸朝堂之後,也吃了不少虧,交了不少學費。

這件事辦妥之後,甄宓和秦涼玉也就歡喜喜離開了李秘,倒也沒甚麼癡癡纏纏,讓李秘失落了好一陣。

彷彿又回到了以往那種節奏,每個人都很忙,都有自己的事情去做,唯獨李秘清閒了下來。

因爲大理寺主要不是查案,而是複覈大案要案,全國各地的案件彙總到大理寺,大理寺進行最終的核定和裁決,案件的主要類型也是兇殺之類的人命案子,證據之類的都已經彙總整理,即便要複查,也會派大理寺的基層人員。

李秘倒也有這個資格,不過他才入職大理寺,剛剛熟悉環境,大理寺這邊也不放心讓他一個人外出公幹,便閒了下來。

這日也是在簽押房裡忙着處理公文,外頭卻來了人,一看竟是大太監王安,李秘也是驚喜得很。

不過王安的臉色並不好看,壓低了聲音,將李秘拖到一邊來,朝李秘道:“有樁事需要你即刻入宮!”

李秘也不敢嬉鬧,匆忙交託,簡單吩咐,將手頭工作措置妥當,便與王安往皇宮裡頭趕,一路上也是瞭解情況,當下就有些凝重。

王安之所以如此匆忙來尋李秘,竟是因爲皇宮裡發了命案,而死者不是尋常宮女或者太監,而是極其重要的人物!

至於到底是何人死了,王安也沒說,李秘更不敢問,只是能勞動大太監王安親自出宮來尋李秘,可見死者身份多麼敏感了!

李秘心裡也是擔憂,生怕是王恭妃和朱常洛,畢竟母子二人才剛剛得了朱翊鈞的好態度,可千萬別在這個節骨眼上出甚麼事情來!

李秘這邊也沒敢胡思亂想,一路緊趕慢趕,差不多到了傍晚,才入得宮來,此時宮中剛剛掌燈,到處彌散着一股清冷和陰森,隱約還能聽到哭聲。

李秘到了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死者不是王恭妃或者朱常洛,憂的是,死者比王恭妃還要尊貴!

第四百五十六章 臨別事多亂心意第四百八十三章 振奮軍心提士氣第三百八十五章 連結恭妃尋助力第三百零零二章 分道揚鑣各歸梓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甲鬼面風起兮第三十六章 震懾全場揚心氣第四百九十五章 豪氣干雲險競技第一百三十章 逼迫聖裁添敗績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知所謂見面禮第四百零零二章 難得清閒又來事第十三章 見微知著巧辨屍第四百七十八章 真元觀裡找探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先生宣導又啓迪第一百八十二章 戚胤舊部歸來去第四百六十七章 震懾鐵匠終繳器第二百零九章 接二連三遭騙欺第二百九十一章 楚王演武奪第一第四百五十章 謹慎收場無鉅細第一百二十九章 因緣際會世家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醉酒士子瀕暴斃第五百八十九章 無奈大計捨生義第六百一十章 怒海血戰將軍死第四百三十三章 詔獄深處審妖異第六百二十八章 女真高手發突襲第二百五十章 摳門王爺發賞賜第三百七十八章 黃色藻泥大威力第四百三十二章 設法進宮隨御醫第二百一十八章 拜訪張家也詫異第一百六十四章 火起火滅追蹤遲第二百七十五章 吳帝六劍各玄奇第六百三十八章 受封柱國接攤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安能辨我是雄雌第二百一十九章 家族憂慮危且岌第五十三章 奔走小廟稍整飭第五百七十八章 爲求震懾不姑息第二百四十五章 楚王宮府金光碧第三百四十二章 古怪侍郎又扯皮第六百三十二章 倉惶奔逃又反擊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英會之大來歷第一百八十二章 戚胤舊部歸來去第四百一十四章 附屬國度有來使第四百五十章 謹慎收場無鉅細第三百二十一章 工頭道出真演繹第四百零零六章 接手宮事查蠱師第五百五十四章 都督逃命局未知第一百六十四章 火起火滅追蹤遲第四十章 馬王爺廟玄青子第三百九十三章 舉世歡慶我獨寂第四百五十二章 三人對飲攻心計第六十六章 大碗喝酒好拜師第三十三章 八字衙門需送禮第三百三十六章 頭場新雪爲新詩第一百零八章 衙役道出真秘密第六百二十八章 女真高手發突襲第四百八十三章 振奮軍心提士氣第一百零四章 搜索船舷查標記第四十六章 跟隨縣令見上級第五百零零三章 百鬼幻變遂成疑第一百二十八章 外來貴客實無禮第四百一十二章 太平邪道再降世第四百八十四章 見得司馬說秘事第三百七十二章 繁華京城首善地第四百四十四章 生死決鬥共戮力第五十五章 情報送達緊聚議第三百二十八章 四衙大獄賊嘯集第三百九十八章 創建新營共參議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知所謂見面禮第一百一十章 一枚棋子震姜壁第五百八十一章 螃蟹雖小卻硬氣第五百六十七章 野廟山坡冷月低第六百三十七章 抵達京城宣召急第一百零零章 挑撥離間得生機第二百六十二章 巧遇當年楚西子第七十二章 戚家胤營來護庇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戰啓幕炮聲急第一百二十一章 領路小胖心機智第五百九十二章 港口爆炸驚天地第六百四十五章 人心難測堪爲帝第三百八十章 秘密之間的對峙第五百九十六章 飛出樊籠名右離第五百五十章 生死抉擇君臣義第五百五十四章 都督逃命局未知第二十五章 倭寇細作短刀遺第三百九十章 無恥閣臣返聖旨第一百一十二章 齟齬故人保萬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靜養半年謀無知第五百九十七章 翻攪風雲誰獲利第六百零零八章 倒成閒人無所事第四百二十一章 恭妃偷見密商議第四百三十三章 詔獄深處審妖異第一百六十六章 辦喪出殯演好戲第五十章 對峙奸宦比氣勢第二十六章 癔症暴發且救急第五百五十六章 爲救貴妃踢場子第三百七十八章 黃色藻泥大威力第四百零零六章 接手宮事查蠱師第一百四十七章 爆發惡念之種子第二百三十七章 收留跟班賜名字第五百三十六章 嚴冬未暖春未至第四百四十七章 得食龍麝來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