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解惑科道曉原意

張希皋坐在堂屋裡,臉色卻很是難看。

知子莫若父,他張希皋又是朝堂上的老狐狸,是專門抓人毛病,打小報告的言官,張納言到底出了甚麼問題,他一眼便能夠看得出來。

村子裡頭延請郎中也不容易,好在張希皋自己就看過不少醫術,好歹也有些手藝,幫着探診了一番,卻終究是一無所獲,張納言語焉不詳,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張希皋很是焦躁。

他就這麼個兒子,而且還是老來得子,恨不得當成掌上明珠,恨不得放在嘴裡含着。

也正因爲心疼這個兒子,他纔沒讓兒子參加科舉考試,雖然他是個清流言官,但也並非兩袖清風,本就已經吃穿不愁,沒必要讓兒子去朝堂上冒險。

兒子早先還非常的牴觸,時常嚷嚷着要參加考試,並說要以父親爲標榜,要像父親一般在朝堂上仗義執言,大義凜然,要爲天下蒼生謀福祉云云。

可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兒子再也不提這個事情了,反倒拿出錢來,要在村裡辦一座學堂。

這讓張希皋感到非常的欣慰,雖說現在的讀書人都將科舉當成了當官的唯一途徑,也是改變人生的方式,可張希皋卻不希望兒子兼濟天下,而是希望他能夠獨善其身。

除了當官之外,讀書人想要做一番事業,只能是做學問,但做學問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鑽研幾十年,窮經皓首,老來或許還可能一事無成。

但起碼在文壇上塑造了名聲,這名聲會像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很多人是因爲自己寫的東西很好,所以才越來越出名,而有些人則是越來越出名,寫的東西才越來越“好”。

這也是爲何這麼多人混跡文壇的原因,他們或許無法考中舉人進士,但他們不斷參加文會雅集,或者寫些文章之類的,即便是譁衆取寵也好。

當他們在文壇上漸漸有了影響力,他們的著作也就有了擁躉,這未嘗不是文人的一條路子。

而這當中很關鍵的一部,也是積累名望的最佳手段,那就是辦學堂!

不少鄉紳或者沒甚麼學養的大戶人家,都喜歡修建學堂,以此來附庸風雅,雖說目的顯而易見,但效果卻不得不承認是出奇的好。

因爲不管是沽名釣譽也好,附庸風雅也罷,這件事在本質上,卻是造福了鄉里鄉親,讓更多人得到了接受教育的機會,無論他的目的是否純潔,他都辦了一件大好事,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對於張納言辦學堂,張希皋是非常支持的,甚至還拿出了自己的積蓄,要資助兒子辦學。

可讓張希皋感到奇怪的是,兒子張納言並沒有接受父親的幫助,學堂是村民幫着建造起來的,這些人甚至在農忙的時候,丟下家裡的活計,就爲了儘快建好這座學堂。

這些村民對張納言惟命是從,村裡的樵夫上山去砍伐木頭,讓村裡的木匠打造成桌椅,學堂裡所有的東西,都是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

張希皋見得這些,甚至有些後悔,若是讓兒子進入官場,會不會比自己做得更好,會不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因爲他在自家兒子身上,看到了領袖的氣質!

可懊悔歸懊悔,他到底是看透了官場,即便像張居正這般,翻雲覆雨又如何,最終還不是遭到了萬曆皇帝的清算?

如此一來,他也就終於放下了這樣的心思,看着兒子張納言漸漸擴大影響力,受到村民們的愛戴和擁護,張希皋也很是欣慰。

可如今呢?

兒子突然就變傻了,這種傻也不是說喪失理智,只是有些古怪,似乎兒子只是變懶了一些而已。

張希皋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兒子仍及照常去講學,一切也都正常,就是回到家便是倒頭就睡,提不起說話的興致。

見得兒子也沒有發熱等其他病徵,張希皋到底是放心了下來,年輕人總歸有些時候是心情不太舒暢的,也就不必掛懷了。

然而今日,那個該死的李秘又來了,就坐在他家的堂屋裡頭,張希皋還給李秘沏了一杯茶!

倒不是他又看李秘順眼了,而是李秘解開了他心中一直以來的疑團!

兒子的變化,一點一滴都看在父親的眼中,張希皋在欣慰之餘,也察覺到其中的不妥,比如這些村民們近乎癡迷一般的崇拜,對兒子言聽計從,甚至於有些村民,竟然甘願把自己的妻子,獻給張納言!

雖然張納言不是那種人,但足以說明問題所在!

而李秘把關於太平道的事情都說清楚之後,一切都算是可以解釋得通了!

張希皋心裡很清楚,李秘沒必要騙他,但他仍舊不明白,李秘爲何要找上他家,更不清楚李秘的意圖何在。

照着李秘的說法,張納言是中了太平道的邪法,被邪法給控制了,這幾日遲鈍癡呆,就是邪法所傷,若不及時解除,只怕往後要留下後遺症!

張希皋是不信甚麼邪法的,但李秘說了,太平道本就是裝神弄鬼,所謂邪法,無非是下藥下毒,只要能夠找到源頭,也就不難解決了。

張希皋沒道理不信李秘,因爲李秘所言確實合情合理,但仍舊無法解釋,李秘到這村子裡來,到底是爲了甚麼?

“李大人,你還是跟老夫實話實說吧,老夫做了大半輩子的科道官,從來都是有話說話,最做不來的就是拐彎抹角,你也不消隱瞞我些甚麼了。”

李秘之所以提到張納言,也是爲了得到與張希皋好好說話的機會,若沒有張納言的麻煩,張希皋是不會妥協的。

此時張希皋主動問起,李秘也就不再隱瞞了。

“張科道可知戚帥的義子戚胤?”

張希皋聽得戚繼光之名,眉頭頓時皺了起來,因爲李秘先前過來,就用戚繼光的事情質問和嘲諷過他。

或許在很多人眼裡,彈劾戚繼光,已經成爲了他張希皋如何都抹滅不去的人生污點,也是他退出朝堂的原因,可他張希皋覺得自己只是奉命履職,做了本分工作而已。

若是尋常,他必然要頂撞,畢竟吵架是他的本行,又是他最擅長的事情。

可如今還要依賴李秘來救治他兒子張納言,張希皋也就忍耐了下來。

“戚胤確實英勇善戰,只是擅自行動,不顧大局,戚繼光斬他,也無可厚非,這件事情,確實值得敬佩。”

“這是人命,沒甚麼敬佩不敬佩的,我想說的重點也不是這個。”

李秘對戚帥確實很崇敬,但斬殺義子戚胤一事,李秘確實談不上什麼敬佩,或許這也是戚帥能夠英名流傳千古,而別人不能的原因吧。

張希皋本以爲自己改變一下對戚繼光的姿態,會讓李秘高興一些,能夠拉近兩人距離,可沒想到卻換來了李秘這麼冷淡的話語,心裡也有些憋悶。

李秘也懶得理會,反正他又不是來跟張希皋交朋友的,只是因爲外頭佈防和設伏實在太難,想要直指心臟罷了。

這村莊四面漏風,即便李秘幾個全力以赴,也沒法子堵住缺口,若能在張家設伏,可就省力太多太多了。

但這需要張希皋的配合,這也正是李秘不厭其煩,來跟這老匹夫羅嗦的原因。

“戚胤還有個遺孤,名喚戚長空,本要向戚家軍報仇雪恨的,只是後來改變了主意,勢必維護戚家聲威,眼下已經殺了張鼎思,若無意外,下一個目標便是你,張希皋。”

張希皋聞言,也是大驚失色,戚家子孫可都是人中龍鳳,即便是流落民間,也能出人頭地,戚胤這樣的絕世猛將,若真還有個兒子,只怕正如李秘所言,殺人也是不眨眼不皺眉的啊!

尤其聽說張鼎思已經被殺死,張希皋就更是驚慌失措,因爲當初他彈劾戚繼光,何嘗不是受到了張鼎思的影響?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自己對戚繼光的所作所爲,會給戚家人帶來多大的痛苦和仇恨,只是平反之後,戚繼光的兒子繼承了登州指揮使的官銜,其他兒子也都恩蔭了錦衣衛指揮使的職務,也算是有了彌補。

也正因此,張希皋心裡纔好受了一些,可誰能想到,竟然還冒出個戚胤之子來!

“李大人又是如何知道的?”張希皋雖然心中慌亂,但畢竟是朝中老人,此時也強打精神,提出自己的疑問來。

李秘當即答道:“因爲本官一直在追捕太平道的賊人,而這個戚長空,正是其中之一,本官得知他殺了張鼎思之後,推測下一個必然要輪到你,所以提前過來設伏,爲的就是要截獲此人!”

“他本就是太平道的精銳,只要張科道配合我等,設伏拿下了這人,就能夠爲令公子解毒了,張科道即便自己不惜命,也該爲令公子考慮考慮吧?”

張希皋聽聞此言,也是頹然坐了下來,喃喃自語道:“若是來報仇的,殺我便殺我吧,只是我那可憐的孩兒……”

張希皋到底是垂下了腦袋來,過得許久才朝李秘問道:“你們想讓老夫如何做?”

李秘見得他神色,也是安心下來。

若不是外圍設伏不易,即便拋開張希皋,這件事情其實也能辦成,反正張希皋這種人,就算死了,李秘也不會疼惜。

當然了,這也是李秘早先的想法,只是現在想來,到底是一條人命,若能救下,也就救一把。

戚帥雖然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沒有得到該有的尊重,但張希皋也罪不至死,即便真的罪不容誅,也不該李秘來執行,又或許,張希皋日夜受着良心的譴責,這樣的懲罰,或許更加的艱難。

無論如何,張希皋答應下來,李秘等人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進入到張家,在張家周遭,打造出天羅地網來,周瑜和戚長空但凡來了,便如何都逃不出去!

如此想着,李秘也是望着南方,心裡倒是盼着周瑜和戚長空能夠早點到來了!

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臺英雄復仇記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戰啓幕炮聲急第四百六十九章 引君入彀做假戲第九十一章 青衣白玉桃花池第一百二十七章 性情古怪小師弟第三十六章 震懾全場揚心氣第二百三十六章 草鬼婆子出人意第四百一十章 遁入魔花逃生地第九十五章 堅持己見查到底第三百三十六章 頭場新雪爲新詩第八十二章 河灘草廬有神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風又起第四百零零六章 接手宮事查蠱師第三百八十六章 深宮大內老狐狸第三百三十三章 舊友馳援也及時第三百一十二章 名士出品神仙器第四百七十一章 角樓坍塌魂飛兮第三百零零五章 悲傷漢子難放棄第五百九十一章 孤膽英雄急大義第四百零零一章 朝中元老來致意第九十三章 糾結海圖做交易第七章 涼亭上籤巧解密第一百一十九章 戶籍冊上怪名字第三百四十二章 古怪侍郎又扯皮第五百三十章 羽林參領不識子第五百五十三章 周旋纏鬥暗射擊第四百二十六章 官服被除摘帽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精彩絕倫的對比第三十五章 推官蒞臨打板子第七十四章 百數倭寇死聚義第二百六十三章 當年舊事遺秘子第二十二章 再臨縣衙扯虎皮第六百三十一章 整裝待發準備齊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名之輩千秋義第一百五十七章 老道帶路藏身地第二百六十八章 安東世子道猜忌第四百七十四章 先生細述武林事第四百四十二章 冤家攜手齊解謎第五百三十三章 陰陽神道藏王裔第四百零零三章 匆忙入宮難救急第二百九十二章 手札偷來實不易第六百四十九章 事出反常必有異第一百九十一章 指揮大人引猜疑第五百六十七章 野廟山坡冷月低第二百四十五章 楚王宮府金光碧第六百一十三章 不可告人之詭秘第三百九十章 無恥閣臣返聖旨第一百九十四章 久別重逢解怨隙第六百三十章 安置俘虜震來敵第三百零零四章 高效辦案又接起第一百三十三章 書吏強留四句詩第四百九十八章 救人試探兩不遲第二百七十七章 割掌放血還陽氣第六百四十六章 泥佛也有三分氣第六百零零五章 兩相權衡皆便宜第四百四十四章 生死決鬥共戮力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臺英雄復仇記第五百九十三章 絢爛煙花奪命時第十七章 卷宗暗藏敵奸細第四百五十五章 出征踐行臨前夕第六十六章 大碗喝酒好拜師第八十九章 卑小捕快大威力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臺英雄復仇記第一百六十一章 青牌館中遇舊識第六百零零二章 殷勤接洽惹懷疑第三百一十九章 突發詭案訪工地第三百零零零章 楚王馳援也及時第二百六十六章 各施所長齊戮力第三百四十四章 深思熟慮淺推理第三百零零八章 年節繁複無新意第五百六十章 且琴且歌血路疾第四百九十九章 宴會舞刀別有意第二百四十六章 陪同楚王檢軍姿第六章 呂家娘子身是謎第二百八十五章 抓捕兇徒羣策力第二百二十九章 醉酒士子瀕暴斃第九章 女賊出沒巧推理第八十一章 罪魁禍首一官子第四十章 馬王爺廟玄青子第四百八十五章 商討出使見舊識第三百三十六章 頭場新雪爲新詩第四百七十三章 終是得見老死士第五百九十五章 邂逅船尾滿天姬第七十四章 百數倭寇死聚義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密之後仍是謎第一百零六章 女俠救命也及時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病初癒又爭執第二百五十八章 楚宗迷雲憶今昔第二百九十二章 手札偷來實不易第一百八十八章 沙所衙堂爭鋒起第六百三十七章 抵達京城宣召急第五百二十六章 清福洞前又滋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鄉學先生有見地第三百八十二章 啓祥宮中見萬曆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帝醒來要託遺第六百五十四章 水下宮殿極壯麗第六百二十八章 女真高手發突襲第四百五十七章 去留一念或行刺第一百一十一章 羣英會之大來歷第六十三章 苟且男女逢場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