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情勢突變回程急

李秘和吳惟忠正要往杭州府去,到張家走一趟,李秘惹了範重賢也只是無心之舉,沒想到這紈絝子竟然把自家老子,布政使司的範榮寬給搬了出來。

這範榮寬雖然與吳惟忠言笑晏晏,但若你掉以輕心,只怕被啃得連骨頭都不剩。

範榮寬提出讓李秘協助查案,也並不是甚麼值得意外的事情,因爲古時官場辦差,都有比限,也就是說,都有時間約束,在規定時間內無法完成任務,第一次罰銀子,第二次打屁股,懲處也是越來越嚴厲。

豈不見古代經常會出現一些冤假錯案,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這個比限的制度。

因爲有了這個制度,官吏們的壓力會非常大,古時的刑偵技術又落後,無法獲取更多的客觀證據,但古時辦案卻充滿了主觀性,而且口供爲王。

也就是說,只要有了口供,只要有人認罪,即便沒有找到證據,也足以進行判決。

所以這些個官吏們爲了完成任務,自然就會製造一些冤假錯案,偏生這種冤假錯案的製造成本也是極低的。

古時罪犯的案子也需要層層上報,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審視,最終才能定案。

而且判決死刑的權利並不在地方,縣官只有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才能自行決斷,故意傷人或者其他大案要案,需要按察提刑使司來決斷,甚至於三司會審,到了刑部才能覈定死刑。

古時交通部便利,信息傳遞也需要消耗大量時間,所以一般會在固定的時間,或者不定期,對死刑進行集中處決,這個時間段一般會放在秋天,所以也叫做秋決,百姓們俗稱秋後問斬。

也就是說,地方牢房裡頭,會關着很多等待審判的犯人,官吏們只需要給他們一點好處,一樁罪名也是死,兩樁三樁十八樁也都同樣是死,冒名頂替一下又如何?

這也只是其中一種情形,許多冤假錯案都是官吏一手製造出來的,爲的就是避免這個比限。

範榮寬讓李秘協助調查,分明是看不起李秘的本事,若李秘查不出案子來,即便他是外地捕快,只是協助調查,而並非此案主理,吳惟忠臉上也掛不住,讓李秘當衆出出醜,也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

再說了,範榮寬的主要目的還是阻止他們去杭州,只有讓李秘繼續留在嘉興府,他才能好好整治這個大言不慚的下作人,若李秘跑到杭州去,又有吳惟忠跟着,他還如何給兒子出氣?

吳惟忠自然知道範榮寬的打算,也知道李秘只是個捕快,而範榮寬是布政使,李秘想要拒絕也不成,但李秘是自家徒弟,他這個當師父的,又豈能不迴護徒弟?

“賢弟說笑了,他一個小小捕快,又能做些甚麼,能驚動賢弟這個藩臺的,都是大案要案,自有理刑館和提刑司來操持,若連這兩個衙門都處置不了,李秘又能做些什麼?”

吳惟忠說得合情合理,算是把路子給堵死了,然而範榮寬卻呵呵一笑道。

“吳賢兄只怕還不知道你這徒兒的本事,他在蘇州府眼下可是炙手可熱,接連破了兇案不說,還拔了蘿蔔帶出泥,牽出了倭寇細作,蘇州城風起雲涌,可都是你這位寶貝徒弟的傑作...”

範榮寬如此一說,李秘不由驚詫,因爲昨天他才撞破範重賢與吳白芷,僅僅只是一個下午和一個晚上,範家竟然就把自己調查了個底朝天?

即便範榮寬是布政使司衙門的長官,也不可能如此神速,畢竟嘉興府距離蘇州府有着地理上的隔閡,即便走水路,沒個三五天,也走不了一個來回,除非插了翅膀,否則根本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調查到李秘的底細!

吳惟忠看着李秘的臉色,自然也想到了這一茬,李秘不好說話,眼下也只有他來出面。

“賢弟又是如何得知這些事情?”

範榮寬呵呵一笑,抿了一口茶,慢悠悠地說道:“也實不相瞞,這樁大案發生在蘇州府邊界上,蘇州府與嘉興府的人都匯聚到了一處,羣策羣力,早些時候便有人過來報信,也是恰逢其會,報信的捕頭就住在府衙裡頭,一問也就清楚了...”

“哦對了,那捕頭是蘇州府四衙的鐵捕,對李秘賢侄可是推崇備至呢...”

範榮寬如此一說,李秘也是吃了一驚,因爲蘇州府和吳縣的弟兄們,不是在追查倭寇入侵一案麼?

不過想了想,卻也在情理之中,因爲倭寇的活動區域就在這一塊,這裡便是倭寇重災區,而且軍報便是金山衛和吳淞所以及海寧衛發出來的,地理位置上自然很容易碰頭。

蘇州府畢竟是外出公幹,沒有大本營的支持,尋求嘉興府的援助也是情理之中,可到底是甚麼樣的大案,竟然驚動了兩地的官服,要一同辦案?

李秘也知道範榮寬想要阻止他和吳惟忠去杭州,想要把他留下來,好讓兒子報復自己,出一口惡氣。

如今範榮寬可不僅僅只是阻撓他們的杭州之行,甚至是將他們往蘇州府方面拉回去!

即便如此,牽扯到倭寇一案,蘇州府的弟兄們又都在,李秘只怕也去不成杭州,這案子干係重大,自己也真想去看一眼。

吳惟忠早聽李秘說過自己的經歷,雖然李秘說得低調謙遜,但他還是知道李秘的本事,所以對範榮寬的言語,倒也沒太多意外。

於是他便朝李秘問道:“既然牽扯到蘇州府,便是你的職責所在,不過你到底是來嘉興公幹的,可回也可不回,你自己說吧。”

吳惟忠說的也老實坦誠,李秘即便不回去,也是合理的,但不回去,卻又不和情,事已至此,他也想看看李秘到底會做出怎麼樣的選擇。

雖然明知道範家父子會伺機報復,但李秘心掛着倭寇的案子,也沒有太多猶豫,便朝範榮寬道。

“承蒙藩臺大人如此看起,又是蘇州府弟兄們的麻煩,李秘自是義不容辭...”

李秘如此一說,範家父子和吳惟忠竟然都鬆了一口氣。

範家父子也就罷了,他們是想留下李秘,好生整治,不讓李秘跑路到杭州去,今番得逞,自是歡喜,可吳惟忠又爲何欣喜?

李秘看着吳惟忠,後者臉上也露出少見的微笑來,李秘心裡也是清楚了。

這位師父雖然對自己傾囊相傳,但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真本性,若李秘丟下這個案子而逃到杭州府去,只怕吳惟忠也不會看得起他李秘了。

李秘已經開口,範榮寬也就坦然了,朝李秘道:“既然賢侄答應了,咱們這便出發吧,所謂案情若火情,也是怠慢不得的。”

吳惟忠也點了點頭:“既然如此,便出發吧,老夫是這裡的軍門,事關倭寇,老夫過去看看,不算違規背矩吧?”

範榮寬也知道吳惟忠擔心李秘被報復,但他卻並不在意,朝吳惟忠道。

“賢兄說的哪裡話,賢兄如此關心地方,乃是百姓之福,也是我諸多同僚之福,吾等自是歡迎至極的。”

話說到這裡,也就沒了餘地,李秘和吳惟忠早就收拾好了行囊,也不需要多準備甚麼。

吳惟忠也沒有忘記許諾過李秘的事情,臨行前讓人把丫鬟秋冬給叫了過來,朝她說道。

“老夫已經認了李秘當徒弟,他身邊也沒個伺候的奴婢,往後你便跟着他吧。”

自打李秘將她的奴婢銅牌摘下來之後,她心中既是激動興奮又是忐忑不安。

她偷聽了吳惟忠和李秘的對話,知道吳惟忠將李秘當成養子一般來善待,李秘也是個不凡之人,他摘下自己的銅牌,說不定只是好玩,可也說不定是爲了給她一些自由。

但十幾歲的她已經當了七八年奴婢,如何都不敢想象是後面那種可能,眼下卻竟然成真了!

秋冬趕忙跪下給吳惟忠行禮,卻是掩蓋不住臉上的歡喜。

吳惟忠只是擺了擺手,許是想起了女兒來,嘆了一聲道:“都是女大不中留,一個個都想着往外跑了...”

李秘也不好說甚麼,只是在一旁微笑,還暗中朝秋冬眨了眨眼睛,彷彿在說,吶,我說話算話,往後你可算是擺脫這個地方了。

李秘不是封建主子,不會養下人,更不會欺負下人,至於秋冬能否追求自己的自由生活,只能靠她往後的表現了。

出發在即,範榮寬父子也回家準備,而後才與吳惟忠碰頭匯合,一道出發。

李秘也趁着這個空當,回去了一趟,讓呂崇寧自己去杭州張家,自己則帶着理刑館那三名鐵捕,準備到吳惟忠這裡來。

這些人也是驚得瞠目結舌,李秘這纔出去了一天一夜,回來的時候就成了海寧衛大佬,抗倭名將,指揮使吳惟忠的徒弟了?

李秘此時纔想起,一同前來辦私事的青雀兒並未見面,不由問了起來。

那三名鐵捕說,李秘出去不久之後,青雀兒也出去辦事去了,眼下都還未回來。

李秘心想,青雀兒是自家兄弟,雖然聰明伶俐,但畢竟只是個十幾歲的小孩,便給呂崇寧叮囑道。

“青雀兒到底年紀還小,勞煩呂兄遲些再啓程,權且等他一等,若他事情辦完了,便讓他到指揮使司衙門尋我,我帶他回蘇州,若趕不上,勞煩呂兄帶他去杭州,權當是遊玩一番,往後再一併把他帶回去。”

李秘對呂家有大恩,呂崇寧自是感激不盡,這大恩無以爲報,小事更是不在話下,當即應允了下來,李秘這才放心地往指揮使司衙門去了。

第六百五十四章 水下宮殿極壯麗第四百九十一章 疑似忍者真勇士第三十一章 勸說司吏好爲之第六百零零九章 守陵小廟救內侍第一百九十六章 堂上激辨傷風義第五百一十章 細說案情謎中謎第七十五章 進入關廟見瘋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尋找故舊失交臂第二百三十九章 將門禮待案情始第三百五十章 指點天下三分棋第二百五十八章 楚宗迷雲憶今昔第一百七十四章 成長之痛苦意義第一百四十四章 神甫驅邪之辯議第一百零一章 倒黴里正猝然死第二百三十三章 寒門士子大魄力第二百二十章 可怕奴具血滴子第四十三章 暗夜激鬥女探子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戰過後勤勉勵第一百二十九章 因緣際會世家子第二百零七章 墓室內部空氣稀第二百二十一章 宗師登門贈心意第三百四十八章 蜀營主腦大軍師第五百七十章 解惑科道曉原意第一百六十章 更夫招供得新機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平聖令獨遺世第二百九十一章 楚王演武奪第一第五百零零六章 質疑鬼怪查隱秘第一百七十七章 迴歸蘇州又出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指揮大人引猜疑第四百三十六章 臣子貴妃何語氣第一百三十四章 宴會散去且暫避第二百八十六章 胡鬧激進是好計第三百九十八章 創建新營共參議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甲鬼面風起兮第三百七十一章 商隊夾帶黃藻泥第五百八十五章 得刀奪島掀圖紙第六百二十一章 遼東總兵驕縱氣第一百三十一章 見識廣博引詫異第二百八十七章 黃鶴樓頂搜賊子第四百三十六章 臣子貴妃何語氣第一百三十九章 人脯毒士手捧日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戰啓幕炮聲急第五百一十三章 贈禮雖輕有情意第三百一十五章 密旨再傳卻遲疑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帝醒來要託遺第五百二十三章 千里尋夫感天地第二百三十六章 草鬼婆子出人意第二百七十章 冶煉房中瞧仔細第四百三十二章 設法進宮隨御醫第二百六十一章 鬧鬼別院在舊時第五百五十三章 周旋纏鬥暗射擊第六百一十三章 不可告人之詭秘第二百六十一章 鬧鬼別院在舊時第六百四十九章 事出反常必有異第四百零零五章 母子平安大歡喜第四百六十五章 追蹤鐵匠到礦底第七十二章 戚家胤營來護庇第六百零零零章 輾轉薩摩談交易第三十六章 震懾全場揚心氣第三百七十一章 商隊夾帶黃藻泥第四百零零零章 繁複至極之朝儀第三百三十九章 宗伯府尹共調劑第一百一十九章 戶籍冊上怪名字第四百三十三章 詔獄深處審妖異第二百一十八章 拜訪張家也詫異第四百三十三章 詔獄深處審妖異第二百六十八章 安東世子道猜忌第四百八十四章 見得司馬說秘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危言聳聽爭鋒機第五百三十三章 陰陽神道藏王裔第三百三十五章 乍得清醒又獻計第四百九十二章 果決出手敗忍士第五百二十五章 凱旋且把風頭避第一章 莊周曉夢迷蝶衣第十八章 纓絡不甘厭到底第五百九十七章 翻攪風雲誰獲利第四十六章 跟隨縣令見上級第二百一十二章 宗師府上遇故識第五百六十一章 窮途末路仍理智第四十一章 清淨之地蔓瘴氣第三百八十三章 引發騷亂被困制第五百四十五章 靜養半年謀無知第六百三十二章 倉惶奔逃又反擊第二百五十八章 楚宗迷雲憶今昔第五百六十六章 鄉學先生有見地第二百七十一章 師徒同心迥供詞第八十九章 卑小捕快大威力第四百五十五章 出征踐行臨前夕第七十四章 百數倭寇死聚義第一百四十二章 不知所謂見面禮第二百七十五章 吳帝六劍各玄奇第一百零六章 女俠救命也及時第五百五十五章 授官封爵太出奇第二十七章 司吏盡訴心中疑第三百四十九章 蜀營徐庶提協議第二百六十八章 安東世子道猜忌第二百六十六章 各施所長齊戮力第六百一十章 怒海血戰將軍死第四百零零三章 匆忙入宮難救急第六百二十三章 邊鎮廉頗真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