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的要求,朕隨時可答應。”
“在下要一面金牌,方便辦事。以後,有機會,只想當一位正一品的國師。陛下,有沒有難處?噢!對了,等在下有所建樹後,不要封在下什麼二三四五六七品這些官職,沒勁。”
寧忘書看了看乾德帝,“在下懶散的很,以後定居都城後,真的有當國師的那天,不喜歡上早朝,非必要,陛下勿召喚。”
“公子就這些要求?”
“暫時就這些吧。以後想到再告訴陛下。”
“......”
乾德帝無語,什麼叫暫時就這些。
“公子師從何人?”
乾德帝開始好奇道。
“從前,有一位老人,名曰張三丰。他就我的師傅,師傅帶着我周遊列國......
直到有一天,師傅告訴我諸子百家,鬼谷一派縱橫天下,但世人不知道的是縱橫家屬於我們仙家,我們仙家從來避世不出,於是教出了縱橫一派,讓之入世......”
寧忘書面色不改,接着道,“在我們仙家,涉及的東西五花八門、三教九流,很多不現於世,是怕引起世人大爭。”
“公子可是來自王鼎山?”
“然也!”
“世上果有仙人。”
乾德帝站起身,恭恭敬敬地作了一揖。
“陛下不必這樣。”
寧忘書接着道,“這些年,縱橫家人才凋零,各國互相攻伐,黎民苦不堪言。我仙家不得不入世,以助明君一統天下。”
“寧先生,孤懇請一同返都。”
乾德帝恭敬地站着,連稱呼都改了。
“陛下,數日後,我自會前往國都。現在,我會幫您解決點小問題。以後,我會向商業發展,如果陛下感興趣,您的內庫看我投什麼就跟着投什麼,想不充盈內庫都難。”
“謹遵仙長之言。”
“從商業上,我將會顛覆和打擊世家、權貴,甚至是外邦。其實,我心中有個還不成熟的計劃,‘圖書計劃’,書寫我大圖王朝的盛世。當然,這需要好多個‘五年計劃’才能完成。”
寧忘書對着古代的“總統”侃侃而談。
“現在,我在做的無非只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鋪墊。”
“孤一定全力襄助。”
“陛下,既然與我有緣,我送‘騎兵三寶’於陛下。”
“此位何物?”
“陛下,請隨我來。”
......
庫房中。
高橋馬鞍、馬蹬、馬蹄鐵,擺放在乾德帝面前。
寧忘書在講解着如何使用。
“此真乃軍中利器。”
乾德帝震驚地說道。
“陛下,其實以前戰馬損耗,主要就是沒有打馬掌,馬也是可以穿‘鞋子’的。”
“不愧是仙家傑作。”
“陛下,軍隊初次使用,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時間久了,列國會知道的。爲儘量延長保密時間起見,陛下回都後可以着匠人分開打製,秘密運往北疆。”
“先生說的是。”
“陛下,我再贈送您一套兵書,‘郁離子’。”
“好奇怪的名字。”
“原名叫‘百戰奇謀’。正因爲別名‘郁離子’,葬送了一個朝代。那是一個在遠方的大明王朝,開國功臣劉伯溫死後,皇帝派丞相胡惟庸弔喪。胡惟庸到劉伯溫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兵書《百戰奇謀》。劉璉告訴胡惟庸,父親已把兵書燒了,給皇上留下的是一本《郁離子》和一封信。胡惟庸瞭解劉璉兄弟,知道兩人都是至誠君子,不會也不敢欺騙朝廷。在安葬了劉伯溫後,胡惟庸就帶着沒有燒完的殘存書稿和軍師給皇上的書本信件,馬上返回了京城。回京後,胡惟庸把書本信件交給了朱元璋,朱元璋一見是《郁離子》就仍在一邊。回到寢宮,朱元璋坐臥不安。他很瞭解劉伯溫,視兵書比生命還要寶貴,他怎麼會捨得燒掉?他那才智平平的兩個兒子雖然不是理想的傳人,可劉家有子就有孫,孫又生子,子又生孫,說不定劉家哪一代出個奇人,這部爲大明打下江山、立過汗馬功勞的奇書,不也會教劉家人從朱家人手裡奪走江山嗎?怎麼辦?一個尋找兵書的計謀很快在朱元璋的腦中釀成。劉伯溫三七那天,胡惟庸再次來到劉家,說是奉皇上之命要取走軍師生前留下的所有書信和書籍,因爲那些書信和書籍中有機密。胡丞相像抄家似的把劉伯溫所有的書信、書籍都拿走了,可仍然沒有發現兵書《百戰奇謀》。劉伯溫五七那天,胡惟庸三到青田縣向劉璉兄弟傳達皇上的命令:因爲軍事師有功於朝廷,所以皇上決定在劉家老屋的原址上建造誠意伯府。這樣,就得推到劉家老屋,要劉璉兄弟搬到劉伯溫墓旁的臨時小屋裡守孝,劉璉兄弟趕忙磕頭謝恩。劉家老屋拆得很仔細,板縫、樑孔、牆洞都認真地搜查過。縱然這樣,也沒發現哪裡藏有兵書。後來,71歲的朱元璋在一場大病中死去。臨終前,他拉着皇太孫朱允炆的手說:記住,一定要把軍師的兵書找到,不能讓它落到外姓人手裡。 到底劉伯溫留沒留下兵書?從明惠帝朱允炆到明成祖朱棣,一直到崇禎皇帝朱由檢,都沒有發現《百戰奇謀》。誰知,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打進北京,從皇宮搜出的書籍中,發現了一本劉伯溫手寫的《郁離子》。李自成讀過這本書的刻本,見了手寫本頓時愛不釋手,就拿起來翻了翻。也許是年代久遠了,或者是經過幾代皇帝讀過,翻頁時,有的書頁摺疊處自然斷裂,發現裡邊也寫了字,不覺好奇地看了幾行,看後大吃一驚!跟着又撕開幾頁細讀。啊!是劉伯溫寫的兵書《百戰奇謀》!李自成瀏覽了兵書的料敵、佈陣、用計幾章,高興得滾下淚來,從此把它帶在身邊,形影不離。”
乾德帝靜靜地講完,沉默了一會,顯然陷入了沉思。
“陛下,我這裡再送給您四個陣法吧。”
寧忘書摸出一張紙,紙上密密麻麻地寫着:
第一種是牽線陣。
其陣式爲:每兩司馬執旗一面,後隨二十五人,百人則間卒長旗一面,五百人則間旅帥旗一面,二千五百人則間師帥旗一面,一萬二千五百人則張軍帥旗一面。其軍帥、監軍、總制乘輿馬隨行,一軍盡一軍即續。寬路則分雙行,狹路則單行。
螃蟹陣的精髓在於其多變的陣型。主要有幾種變陣方式:一,如果敵軍以左右兩隊進攻,則我軍中間的蟹身亦分入左右兩隊中,成爲兩隊陣型;二,如果敵軍以前後兩隊進攻,則將左右兩翼的前鋒合成一隊,而兩翼的後半部分則與中間合成一陣,作爲前隊的接應;三,如果敵軍左右兩隊中左隊兵力偏多,則我軍左陣隊伍人數亦增加。同理,若敵軍右隊兵力多,我軍亦可將右隊人數增加。
百鳥陣則是一種散兵陣型。百鳥陣以二十五人爲基本的戰鬥單位。這一陣法還有“老鴉陣”的別稱,最好用分截之法,陣號老鴉。四散漫立,槍炮不能多傷。我兵稍聚,賊旗一動,變爲盤蛇,便團團圍住矣”。
百鳥陣是將部隊分爲小陣,一方面可以避免密集傷亡,另一方面則靈活機動戰術多變,同時還可以迷惑敵軍。
伏地陣與其說是陣法,不如說是一種戰術,它融合了回馬槍和伏擊兩種戰術。一般而言,引敵進入伏擊需要兩支部隊,一支敗逃,另一支則構築伏擊陣地,待敵軍進入伏擊圈後,再進行攻擊。而伏地陣的妙處在於由一支部隊完成兩支部隊的工作,擺出伏地陣的部隊既是魚餌,又是魚鉤。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剛剛還在潰退的我軍,悄無聲息間,突然殺敵軍一個措手不及。
乾德帝粗略看了一遍,大驚。這樣對付番邦,無疑又多了幾分勝算。
“陛下,我這裡還有一樣東西。”
乾德帝是怕寧忘書不拿出來,拿出的每一件,都將是震驚大圖的寶貝。
“陛下,此叫曲轅犁。由十一個部件組成。其中鐵製二件:犁鑱、犁壁;木製九件:犁底、壓鑱,策額、犁轅、犁箭、犁評、犁建、犁梢、犁槃。犁底插入犁鑱,破土起垡。壓鑱固定犁壁。策額與犁底平行,支撐壓鑱與犁壁。犁壁翻土掩草。轅形彎曲,爲犁之主幹,尾部與犁梢相接。箭爲長方木,穿越犁轅到達犁底,與曲轅成弓箭形,故名。箭之上端有二三小孔,插入橫木,扼制犁評,稱爲犁建。評如槽形,前高後低,呈階梯狀,套於犁箭。上依建,下附轅,可前後移動。評進則犁箭帶動犁鑱向下,可深耕;退則犁箭上升,犁鑱平緩,可淺耕。梢即犁柄,後仰而曲,下達犁底,耕者握之。槃是轅前端之橫木,可旋轉,兩頭各系一根繩索,另一端繫於曲軛,一牛挽之耕田。”
寧忘書指着一張圖紙和部分打製好的曲轅犁部件。
“單人一日可耕數十畝,此犁的效率,陛下可讓司農寺卿帶人去驗證。”
“此言當真?”
“絕無虛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