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玄鳥生商

滕昆吾並不謙虛,傲然道,“當年製作宣德爐的工匠,又不是神;他們能做,我也能做。如今市面上宣德爐仿品成災,其實從工藝上來看,也有高手;只是這風磨銅太過特殊,很難參研出來。”

“從明代宣德以後,到清代,到民國,帶着宣德款兒的銅香爐層出不窮,卻難見‘真宣’。按說就算當時只造了三千多件,可畢竟是一等一的好東西,本來,是應該保存流傳下來不少的。”

餘耀說着,不由感慨,“可惜啊,宣德爐經歷的浩劫太多了!”

宣德爐當年有一百多個款式,供太廟、內廷祭祀之用,宮廷之用,賞賜之用,還有一部分被貯存庫藏。

但明代還沒滅亡,宣德爐便遭遇了第一次浩劫。

崇禎皇帝,熔鍊銅器鑄造錢幣。

崇禎當時的處境,確實是捉襟見肘,爲了彌補國庫空虛,應對窘局,曾經將全部的內府庫藏銅器和宮廷閒置銅器,發往工部寶源局,熔化之後鑄造錢幣。這裡面,不僅有宣德爐,還有上三代的珍貴青銅器。

乾隆糟蹋文物,也就是刻個字題個詩蓋個章什麼的,崇禎是直接“變現”了。這也沒辦法,皇帝都快沒得做了,哪還管得了那麼多?

到了清代咸豐年間,這個皇帝的日子也很難過,使用了同樣的法子,把皇宮所藏曆代銅器,也熔鍊了拿去鑄錢了。

這兩次浩劫,是有史可查的,必定包含宣德爐在內。

到了倭寇入侵的戰爭年代,瘋搶文物是一方面,使用銅材製作槍炮也是一方面,當年倭國人曾經在華夏各地瘋狂搜集銅器。比較著名的事件是大慧寺十幾米高的銅觀音像,被倭國人毀掉之後,換成了一尊木質觀音像。

近幾十年來情況,估計光是一場破四舊,也能毀掉不少。總之,時至今日,宣德爐或許還有真品存世,但應該也是鳳毛麟角。這也成了華夏文物史上的一個“懸案”。

不少博物館都有所謂的“宣德爐”,卻難有一件被所有專家公認爲“真宣”的。

不要說宣德三年的“真宣”了,當年監工的那個工部侍郎吳邦佐,他後來就召集工匠仿製過一批宣德爐,算是仿品之中最爲精良的;落吳邦佐款兒的精仿,如今都不太容易找到了,上拍動輒過千萬。

“若是有朝一日,鬼眼門的秘藏能重見天日,或許能破解這個懸案。”滕昆吾緩緩說道。

餘耀默默將“宣德爐”放好,轉而又拿起了最大的那個錦盒。

這個錦盒裡的大傢伙,是一件三龍饕餮紋圓尊,高有半米多,但喇叭形的口沿直徑比腹頸還大,足有一尺。

三龍饕餮紋圓尊的肩部,是圓雕和浮雕相結合的,當然,這是鑄造而非雕刻。三條蟠龍的龍首探出肩部,龍身則在肩部的斜面上蜿蜒盤旋。

而腹部,順勢鑄有三道扉棱,分隔出相同大小的區域,都是一樣的饕餮紋飾。圈足上,鑄有弦紋。

工藝極爲精細。

“商代晚期的重器啊!”餘耀感嘆。

三龍饕餮紋圓尊,很容易讓人想到四羊方尊,都是商代晚期的青銅器,三個龍首和四個羊首也有類似之處。

只不過,如果是圓尊,三龍首要比四龍首更爲合適;而如果是方尊,四個面,四羊首就更合適。

商代晚期,青銅器發展出現一個高峰,器型衆多,紋飾精美而繁複。太顛方鼎也是商代晚期的重器。

“還有一件,也是商代的,不過卻是早期!”對於餘耀的眼力,滕昆吾已經沒什麼可驚訝的了。雖然真品不在,這只是一件高仿,但從造型紋飾等等特點判斷出是商代的,對他來說不是個事兒。

滕昆吾說的,自然是那個矮的寬大錦盒。

餘耀打開之後,發現是一件青銅盤。

盤口直徑有四十釐米左右,盤下有圓腹圈足;連帶圈足,通高在八釐米上下。盤面有玄鳥紋飾在中心環繞,外圍則是魚紋和夔龍紋。

盤內鏽色如翠,盤外則夾雜紅斑。

整體十分完整,未有一處缺損。不過,工藝上可比太顛方鼎和三龍饕餮紋圓尊差了一截。

餘耀觀察之後,發現圈足不起眼的地方,還有兩字銘文:母丙。

商代早期,青銅器上的銘文是很少見的,有也不多,也就是一兩個字。比如這個“母丙”,應該是鑄造這件玄鳥紋盤,是爲了祭祀母親,母親的名字叫丙。

“還有銘文!這件玄鳥紋盤,且不說市場價值,文物價值是不可估量的。”餘耀嘖嘖讚歎,“玄鳥生商,藉以祭母。”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是詩經裡的句子。傳說商族的始祖名叫契,是“感天而生”,“無父而生”。

哪有人是鳥生的?不過是早期商族崇拜鳥圖騰的反映罷了。但商代早期出現這樣一件玄鳥紋盤,恰好也是一個佐證,原先的商族,後來建立了商朝,卻依然有祖先圖騰崇拜的印記。

“這件東西,工藝價值很一般,以至於我做的時候反而有些吃力。”滕昆吾接着說道,“但這件東西,值得秘藏!商代早期的青銅器,市面上保存完整的太少了!更何況這件的玄鳥紋飾和祭母銘文,實在是相得益彰!”

餘耀連連點頭。

隨後,兩人共同面對這件玄鳥紋盤,你一句我一句,說得興起,不由相視大笑。

這個世界上,找一個興趣相投的人並不難,可你如果在某種興趣上達到一種高度之後,再找就不容易了。越低越好找,越高越難找。

比如你愛打檯球斯諾克,如果剛學會走位,一杆打不了幾分,那你隨便到一個球房去,很容易就能找到人切磋切磋,還能挺樂呵。但你若是單杆能過百了,業餘選手中你就很難找到願意交流的人了。

高手寂寞。

滕昆吾已經寂寞了很多年,特別是這十年,連賀文光都沒法交流了。

餘耀在交流中也很暢快,不過,他還是不由自主地看了好幾眼那個最小的錦盒。

只有煙盒大小,裡面到底會放着什麼東西呢?

“不用想了,這東西的用途,還有點兒爭議,但不管怎麼說,也是青銅所制。”滕昆吾察覺到了餘耀的目光,說着便主動打開了那個最小的錦盒。

第655章 臺盞,柴窯第796章 萊布卡圖第13章 老窯第187章 一句話壞了買賣第300章 白色寶石,小插曲第792章 大事初成第459章 真鼎現身第633章 譚心定上門第708章 古墓第747章 灌江口第768章 差一步來晚第537章 凌亂的背後第589章 魂瓶,提點第256章 書店裡的奶油男第88章 這個太監很伶俐第622章 翻十倍還是漏兒第514章 秘藏重器,曾一本萬利第301章 白寶石不是重點第474章 聚齊第348章 北方書聖第791章 傳國玉璽,殘缺的完美第202章 沒想到你女朋友這麼漂亮第406章 抱月瓶,三塊錢第737章 監測船第763章 嘉禾壹圓第783章 還賬第328章 鄭成功血統的實物佐證第144章 因爲他是我孫子第387章 他不是一個人第552章 又遇鬼叔第568章 小宋何許人也第466章 各自佈局第224章 迷彩服,斗笠碗第433章 衝突之後第348章 北方書聖第173章 偶作腕枕一氣成第593章 子岡牌第104章 一睹真容第712章 做好你該做的事情第780章 前路未卜第583章 入谷,蹊蹺第458章 皇陵盜空,疑點重重第282章 踢碎了一件元青花第339章 三尊太顛方鼎第602章 小鏡天第488章 印章猶在第54章 幫你找補回來第518章 偏重的木盒第625章 自暖杯第673章 火字口補遺第303章 搶先的男人婆第127章 餘爾摩斯第468章 奪盒,收網第684章 穿蹤引跡第345章 圖書館員的工作筆記第376章 六方瓶,騙局否?第89章 虯角第494章 收貨後的奇遇第669章 舉重若輕第413章 取珠第133章 青銅敦,預展前日第159章 犀角杯,蔣烈卿我的古玩之路(代上感)第299章 白毫光第404章 獅子大開口第791章 傳國玉璽,殘缺的完美第801章 拾古會的由來第18章 這不是作死麼?第42章 鬼市鍾馗第420章 庫貨,百寶箱第595章 子岡不明,上山先行第356章 一層窗戶紙第706章 天子三劍,有二合一第323章 蕭影赴京,暫緩回程第687章 摽上了第125章 中谷神花第99章 天字第一號第347章 名不虛傳第296章 氣氛第181章 天球瓶第552章 又遇鬼叔第139章 技驚餘耀的老者第721章 脈絡和原點第630章 軸中之筆第774章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第595章 子岡不明,上山先行第245章 黒女王第213章 大宅門第624章 拓片識杯第140章 鳩首第98章 真有大寶藏!第672章 交錯第358章 捕獸夾子第26章 臭流氓第760章 瓜葛第438章 密碼錯誤第100章 天青雲破第267章 提前到訪的上官雨第361章 太有技術含量了第178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