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瓜形壺,無肉亦歡

這流水席上的東西,五花八門,但唯獨沒有字畫和古籍善本,也就是吳臣喜歡的東西。一來可能不太方便展示,二來可能老闆和掌眼在這方面尤爲不精通。

“真東西確實不少,但確實也如我所料,真東西多是小東西,而且價格不含糊。”餘耀低聲道,“怕是沒什麼撿漏的機會了。”

“不要着急,兩場呢,這一場也只是上了幾道小菜。而且第二場,不一樣。”

“不一樣?”

“第一場上得快,上得多。第二場,一共才上幾件東西,而且開席前,可以觀摩半個小時左右!”

餘耀一聽,“這是他們玩的把戲吧?第二場烘托出‘重器’的感覺,只是更難辨認罷了。”

“肯定不全是。”楊銳湊近餘耀的耳朵,“去年冬天,有一件南朝時期的半身石雕觀音像,將近兩尺高,就被一個老爺子撿了漏兒!”

“半身?”

“嗯,有斷口。”

“那就是鑿下來的了?你們這也不查?”

“我要是不查,還不會這麼清楚呢!”楊銳應道,“當時這東西擺出來,都覺得是民國仿品,標的價兒吧,半高不高的,肯定是老闆也吃不準,來的也不貴。後來我回去一查,這東西,原來有出處啊!只不過原先的石刻羣在六七十年代被毀掉了,只剩殘跡。”

“噢?那也不能擺出來賣啊!”

“你聽我說啊,這觀音半身像不是那時候流出來的,是民國時期就被人偷鑿了,當時好幾件佛像佛頭都被運出了國門。九十年代的時候,這半身像是一個藏家從土耳其的咖啡館裡看到的,也不知道之前經歷了什麼樣的輾轉過程。”

“你調查夠細的啊!”

“那當然,要是受保護的文物,必須強行收回啊!但卻不是!”

“藏家費事費力迴流收藏了,怎麼又從手裡流出去了?”

“中間我也查不了太細,大體是這個藏家去世後,東西都被子女分了,有個遠房親戚小姑娘在他家幹保姆,不知怎麼的佛像就給她了;許是敗家子女不識貨,小姑娘又說她奶奶信佛。這觀音半身像,拿回小姑娘老家村裡,就一直供着。估計是她奶奶去世後,沒人在意,應該就是這麼收來的!”

“這也太離奇了!”餘耀擺擺手,“這樣的情況,也就是冷不伶仃碰上一回,咱們未必有這種運氣了。”

楊銳一扯餘耀的袖口,“你不會想走吧?”

“那倒不是,我只是不存僥倖心理。”餘耀笑笑。

“不走就好,慢慢看唄。”

又過了幾分鐘,重新開席,新一輪的三件東西被拿了上來。

這次上來的,都算是雜項類,也確實夠雜的。

一件是梨形的紫砂壺,泥是大紅袍。看來,這些人當中,喜好紫砂的寥寥,只有兩個人主要盯這件紫砂壺了。

餘耀瞅了兩眼,材料沒問題,工藝也不錯,但是從包漿和痕跡來看,年份太淺了,四五十年的光景,這也算古玩?

不過,紫砂壺這東西也不能純看年份,這種年份,也可能會有大師的作品。比如聲名遐邇的顧景舟大師,民國生人,九十年代去世,他的紫砂壺,千萬以上的高價也不稀奇。

這件紫砂壺標價三萬,料想可能是現代名家。

底款可以等到放倒再看,餘耀迅速掃了第二件東西。

這是一件大漆鑲嵌螺鈿的香盤。盤是方盤,大漆的底子,嵌了螺鈿(主要是夜光貝)構成圖案,圖案是亭臺樓閣。

香盤是香器的一種。古代焚香,香器之中,最重要的自然是香爐,包含在爐瓶三事(香爐、香盒、箸瓶)之中;除此之外,還有還手爐、薰球、香囊、香插等等,都算香器。

香盤也叫香臺,一般是焚香用的承盤,常用來承託香插;香插是插線香用的,香灰就會落到香盤裡。

這個香盤是明代的,明代大漆的東西相對也比較多。保存還不錯,工藝也可以,價格也比行價低一些,買了肯定不虧。

但餘耀仍不打算出手。這不是一件精品,不值得收藏;而拿回去倒手的話,利太薄,且是冷門,喜歡的人不多,出手未必容易。

楊銳看起來也不好這口兒,他也一直在盯着剩下的那一件東西。

這是一件錫器。

瓜形罐,高十五釐米左右,瓜蒂巧做蓋鈕,溜肩、束頸、鼓腹、平底,帶着線條優美的瓜棱。

錫的質地雖然偏軟,但這麼複雜優美的造型,也需要很高明的鍛錫技術。

罐身還環繞刻了小字: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

行書,字體灑脫飄逸。

這幾句,是取自黃庭堅的詞,詠茶的。那麼,這個瓜形罐,應該就是一個茶葉罐。

餘耀看了之後,暗暗點頭,這東西最晚也能到清中期,而且絕非一般工手,必是名家所爲。

此時,楊銳直接附耳對餘耀說道,“這東西我很喜歡,但是也太貴了!”

這件錫制瓜形罐,標價確實不低,五十萬!

即便是名家工手,也得看是誰,錫器不是古玩大項,清代大部分名家的錫壺錫罐,這個價兒就算到頂了。

餘耀扭頭回應,“等會兒放倒,看看有無底款,若沒有,我看就算了。要是有,我再附耳建議。”

錫器因爲質地偏軟,便於製成各種形狀,而且氣密性好,無毒無味,所以被製成酒壺和茶葉罐的比較多。

錫器的出現很早,但普及大致是從宋代開始的,明代是個大發展時期,開始出現制錫名家;清代變化發展更大,詩畫刻印大量出現,承載了文人之風,藝術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

餘耀剛對楊銳附耳說完,這個瓜形罐就被放倒了。

真有底款。四字篆書印款,陰文。

卻又不像是作者名款,很怪:

無肉亦歡。

放倒之後,還會有個一分鐘左右,老頭兒纔會宣佈“開席”。

楊銳不由眉頭緊皺。這算是個什麼落款兒啊?看着配合這是個茶葉罐,好像是在抒發愛茶的情緒。

不僅楊銳眉頭緊皺,圍在瓜形罐附近,似乎同有興趣的幾個人,也都露出了猶疑的表情。

第691章 玉爲媒第252章 大司農司第737章 監測船第794章 物是人非,浩氣長存第510章 借緙絲,騎銅盒第463章 出戟尊,老色鬼第70章 報仇吧,小舅子第313章 李大嘴第223章 開門紅第5章 剃頭掛袍將軍罐第246章 貨賣與識家第425章 我不是急,我是擔心第388章 五花八門第113章 真正的傳承第149章 清遠道人湯顯祖第529章 玉雕工作室第458章 皇陵盜空,疑點重重第746章 轉戰木烏崗第712章 做好你該做的事情第37章 一封家書(求收藏)第178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380章 唐人寫經第335章 重要線索第61章 御製鼻菸壺第334章 我真想會會他啊第535章 故宮五線第67章 贓物第459章 真鼎現身第762章 他鄉遇故知第267章 提前到訪的上官雨第231章 鬼眼穿木第602章 水月鏡天第640章 偏要會一會第356章 一層窗戶紙第19章 老蘇片第379章 大號石針第70章 報仇吧,小舅子第52章 港胖第78章 筒子錢第497章 八棱梅瓶,看着稀鬆第772章 祖傳之物第141章 無雙譜第693章 會面圓明園第57章 受啓發,打個洞第62章 更狠的方案第695章 深不可測第150章 諸葛紫毫第532章 鬼叔第38章 清代四大書法家第647章 多管閒事第146章 定器有芒第51章 大運琢器完本感言第474章 聚齊第76章 你聽懂了嗎第273章 養子第616章 添上仿款第198章 從天而降小玉人第367章 隔壁老王的玉佩第14章 考校第111章 後錯金,洞察入微第246章 貨賣與識家第596章 黃龍背後傍龍河第722章 瀾滄江邊第360章 漏兒不是這麼撿的第361章 太有技術含量了第622章 翻十倍還是漏兒第187章 一句話壞了買賣第560章 夥着拿下第567章 呼之欲出的大漏兒第229章 坐地泡第218章 不打不相識第340章 謝謝你的理解第116章 金字口重器第75章 荊軻刺秦王第566章 小宋自造香爐第761章 猛料第79章 靖康恥,猶未雪第438章 密碼錯誤第470章 江州第一眼第65章 彈弓刻痕(求收藏)第344章 好人做到底第386章 宋畫謎團第168章 我還有個名字,許如琢第384章 你不瞭解許太炎第201章 它都不是第464章 皮特安第80章 金頂香爐第189章 一組天珠第571章 多米藍珀第353章 可憐之人和可恨之處第43章 超級保鏢闖瓷都第241章 文帝信璽第227章 琥珀之聖第646章 仁者無敵第763章 嘉禾壹圓第117章 宣德爐,風磨銅第126章 謝流齋第675章 臺盞開拍第498章 漿胎,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