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老蜜蠟

聽了餘耀說的,老周微微點了點頭。

餘耀繼續說道,“第一,這是一件元代鈞窯瓷器,沒有問題。第二,這件鈞瓷技藝之高,遠遠超出同時期的鈞窯水準。第三,若非極爲滿意之作,小宋不可能在遁世後再度刻款,而同時期的人即便想仿造,也不可能選一個小宋遁世之後的時間留款。”

老周接口,“而且,這件香爐的胎土和釉色窯變很特別,也說明不是常規窯口燒出來的,和博物館裡的那件大不相同。”

“既然他遁世了,爲什麼還要燒一件香爐呢?”濮傑又問

“他是不是突然遁世,這只是一個野史的記載。而且,咱們就從他遁世來看,肯定是去一心面佛了;這件‘二刻’香爐的形制,也是佛家寶鼎;所以這也是很有可能的。”

此時老周和濮傑一起點頭,又異口同聲,“價值怎麼估量?”

“底線,肯定也要比元代鈞窯精品高;至於高點到什麼地步,實在是沒有可參照的。博物館那件,也沒法兒估量價值。”餘耀應道。

“即便是一件保存完整的元代鈞窯香爐精品,那也能值幾百萬;這件,底線不能低於一千萬吧?”老周想了想說道。

“對,一千萬只是個底線。想知道高點,除非經歷一次市場的檢驗。不過,我肯定是不會出手的。”餘耀也想了想,“還有一點比較奇怪。”

“你是說原主爲什麼要出?”

“嗯,他能定到一百萬的底價,說明是懂這東西的。”

老周笑道,“懂,也要看到什麼程度。影響判定這個香爐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是‘二刻’!一般人,上來先會想,有了‘小宋自造香爐一個’,那後人仿造,肯定會依據這個來,就會越看越覺得是仿款兒!”

濮傑接口,“對。其實也不用那麼多彎彎繞,歸根結蒂,就是一點,眼力!不是誰都能一錘子定死這就是元代鈞窯;即便能定死這是元代鈞窯,但又有幾個能定死這香爐遠遠高出一般元代鈞窯的水準呢?”

“這人哪,本就千奇百怪,遇上的事情呢,也不一而足。你的判定我是妥妥信服了!所以,管他原主爲什麼這麼賣!?什麼情況都有可能。”老周又道。

餘耀不由笑笑,“是啊,有時候想太多也未必是好事兒。走,吃飯去。”

吃了午飯,老周和濮傑還有點兒興奮。這雖然不是他們撿的漏兒,但這樣的東西實在是太提神了!於是,老周提出接着到中州的古玩市場逛逛,濮傑舉雙手贊同。

餘耀本想計劃計劃回江州的,這麼一逛,估計今天是走不了了。濮傑道,“現在就訂好回程機票,晚一天沒啥。”

結果一看,明天上午九點就有中州飛江州的航班,最後,三人便訂了這班機票。

中州的大型古玩市場主要有兩個,當地人喜歡以“新老”來劃分。

新古玩市場,是中州古玩城,主體四層的大樓,正門掛着“中州古玩城”的牌匾,側門好幾個,還掛着“中州珠寶城”、“中州傢俱城”等等牌匾,純粹的店鋪型古玩城。

老古玩市場,分佈相對鬆散。有兩條街,居中也有一棟兩層老樓,掛着“古玩城”的牌匾,裡面雖然有一些店鋪,但大部分卻是一排排的攤位。兩條街上,有不少門頭房,同時也有擺攤的。

現在的古玩市場或者古玩城,實際上已經不太“古”了,現代工藝品和文玩品類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道理很簡單,老物件越來越少,真品已經難得一見,遍地高仿,假貨氾濫。而且能玩得轉古玩的,比文玩一族要少得多。

三人就這一下午的時間,也都想去老古玩市場。

他們是從其中一條街的一頭兒走進去的;走了一半,發現兩側的門頭房小店面,大部分逃不開三類:蜜蠟、綠鬆、南紅。

這三樣算得上當下文玩產品的熱門,卻也是坑人假貨的集中營。即便是真貨,不少也都給處理過了,比如什麼蜜蠟烤色、水煮,綠鬆、南紅的注膠,等等手段太多了。

這些東西,有個詞兒很關鍵——原礦,就是原材料須得未經任何優化處理。老玩家只認原礦。

當然,一般的手段也是瞞不過老玩家的,商家瞄準的是源源不斷闖進文玩領域的新手,特別是愛貪便宜的新手。

這段路,三人一個小店也沒進,走得也比較快;到了一處小店門口的攤子前,才停了停。

這個攤子上,有一部分老蜜蠟。

老蜜蠟,可以算得上古玩了。大致有這麼幾種:一種是西亞蠟,多是餅子桶珠;一種是歐洲貿易珠,棗形珠相對多一些,餅子也有;還有一種是藏蠟,藏蠟的來源多出於西亞蠟,不過經過了藏地居民的佩戴把玩,氧化和包漿往往很到位。

不管是西亞蠟還是歐洲貿易珠,最初基本都是貨幣的功能。歐洲貿易珠還有很多是窖藏的,裝在罐子裡,後來被挖出來了。這個類似於華夏挖出來一罐子元寶、銅錢的道理。

用蜜蠟充當貨幣的功能,是因爲歐洲波羅的海周圍,貴金屬相對稀缺,琥珀蜜蠟礦藏卻很豐富,用蜜蠟製成不同形態的珠、筒、餅,代表不同的貨幣計量單位。

一般來說,老蜜蠟是比新開採出來的蜜蠟要貴的。當然,新蜜蠟也不能一概而論,俄羅斯料、烏克蘭料、丹麥海漂料,等等都不一樣,即便同一產地,品質也千差萬別。新蜜蠟也有高價極品。

這個攤子就應該是小門店擺出來的,小門店上掛着“方姐蜜蠟”的牌匾。

三人停步的時候,攤子後的一箇中年婦女,正在對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推銷一串108顆的老蜜蠟珠子。

這串珠子有個四十多克,要的是克價兩百八。此時,男子咬住了一串八千八、不肯再提了,中年婦女卻顯得很猶豫。

餘耀在一旁上眼掃了掃,發現這真是一串歐洲貿易珠串出來的老蜜蠟,直徑有個8至9毫米,略呈“蘋果圓”的形狀。

第559章 來龍去脈第271章 古玩四公子第152章 借我一用第221章 熔鍊古今,清代第一第428章 滅魂第560章 夥着拿下第743章 移幻鏡天第329章 半塊玉佩,許家後人第33章 珂羅版第254章 手卷共賞第717章 說穿了還是一筆交易第516章 功大於過,過猶不及第600章 大罐子,小罐子第680章 志在必得第585章 大論辯第41章 影青第646章 仁者無敵第494章 收貨後的奇遇第594章 竹林七賢第123章 達摩渡江,何朝宗第415章 天工第73章 它就像趙子龍!第786章 雷厲風行,開啓秘藏第204章 遼白雞腿瓶第22章 趙公明第319章 面授機宜第158章 爬山頭,氣死貓第706章 天子三劍,有二合一第778章 車船問題第715章 陣符第686章 多思無益第277章 到底誰是冤大頭第625章 自暖杯第800章 少年之殤第340章 謝謝你的理解第223章 開門紅第521章 對不上第318章 峰迴路轉第547章 杯已不在,鬼叔先得第108章 帥賣怪壞掃地僧第749章 法臺第218章 不打不相識第38章 清代四大書法家第724章 瀘水米擒第368章 進展第188章 闊叔和二小姐第690章 買玉遭劫第57章 受啓發,打個洞第291章 祝枝山第537章 凌亂的背後第294章 流水席第329章 半塊玉佩,許家後人第267章 提前到訪的上官雨第3章 撿漏?打眼!第142章 偷跑出宮的玉雕大師地球儀第43章 超級保鏢闖瓷都第747章 灌江口第454章 金桃皮鞘第633章 譚心定上門第654章 星空圖第753章 三件疑物第756章 如果第243章 譚家第234章 英雄合巹杯第156章 五百年來一大千(第四更)第757章 東南第182章 氣死官窯第757章 東南第608章 收破爛的和收古玩的第99章 天字第一號第649章 底託落款第253章 譚公子第141章 無雙譜第697章 南斗六星第263章 玉工王孫壽第175章 玉鐲本是男人戴第326章 佛龕第686章 多思無益第693章 會面圓明園第557章 刮目相看第3章 撿漏?打眼!第265章 買高仿也是個難事兒第304章 鳥語和泥鰍背第424章 額外條件第24章 自作聰明的發揮第347章 名不虛傳第666章 非拍品第771章 難道是有了?第751章 失聯第604章 老井第134章 曼生十八式,合鬥壺第705章 子母劍第731章 仙鼎山下第604章 老井第736章 月牙江灘第596章 居龍山邊傍龍河第792章 大事初成第409章 鬱悶中的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