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影給他的名片,是“隱奇”工作室的,本就是對外的聯繫方式。
將兩人送出店門,揮手作別之際,店老闆卻忽然一拍腦門,對餘耀說道,“兄弟你喜歡瓷器啊?我突然想起來,有個朋友好像有件好東西。”
餘耀沉吟道,“我們今天時間不多,要是再跟着你去,怕是要耽誤不少工夫。”
“這樣,你們還要逛多久?”
“晚飯前吧。”
“那我給朋友打個電話,如果他說晚飯之前能帶着過來,那我就再給蕭大師打電話;如果不能,也不打擾你們了,直接走就行了。”
“老闆你辦事挺妥帖,行。”餘耀點點頭,“不過醜話說在前頭,折騰他這個來回,要是我們看不上······”
“都是明白人,哪有筆筆都成的生意?不跑腿,不商談,那是不可能的。”
“好,那就麻煩了。”
“不麻煩,不麻煩,慢走。”
兩人離開了店鋪,繼續溜達着往前逛。
有個店鋪前擺了一條小長桌,貼牆,上面擺了一些小玉件。
在古玩之中,蕭影對古玉的興趣,相對是比較大的;玉能通靈,古玉的種種氣息也頗值得研究。
“這個是秦代的吧?”蕭影拿起了一個小玉人。這個小玉人,蕭影並沒有感應氣息,只是從外形上來大致判定。
因爲這個小玉人的臉部和兵馬俑實在太像了,而且髮髻歪向右側,兵馬俑不少髮型也這樣。
“你看,這攤子上好幾個呢!”餘耀笑了笑。因爲有個像是老闆娘的女子就坐在門口,所以餘耀也不能說得太白。
“嗯。走吧。”蕭影瞭然。這麼說,那就都是仿品唄。
又往前走了兩步,蕭影忽而說道,“有件事兒挺奇怪。”
“怎麼?難道這個小玉人你覺得有年份?”餘耀撓了撓頭,心說我看明明就是這兩年新做的東西啊。
“不是。我是說小玉人的髮髻,你看啊,秦代之前的戰國,秦代之後的西漢,中原男子的髮髻不都是居中麼?怎麼兵馬俑,還有這種小玉人,髮髻都歪向右邊?”
“嗯,這是秦國後期到秦朝的一種流行髮髻,只是流行,所以並不是人人如此。”餘耀想了想,“這事兒吧,可能和秦始皇的奶奶有關係?”
“羋月?”蕭影一愣。
“應該說是羋月的原型吧。秦惠文王的老婆,秦昭襄王的老孃,秦始皇嬴政的奶奶。”
“你這一說,我倒有點兒興趣了。”
餘耀低頭點了一支菸,“這都是我的推測啊,不一定準······”
古人秉承“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原則,基本是一輩子不理髮的,所以清代要漢人剃禿了大部分頭髮改成滿人髮型,纔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對峙。
既然頭髮長,那不弄個髮髻就成披頭散髮了。這男子髮髻的形式,一般都是居中的;秦國人的髮髻,戰國時期大部分時間也都是居中的;中原地區的國家,基本也都是居中的。
不過,“漢人結髻於中,土人結髻於右。”
也就是說,這個歪向右側的髮髻造型,是“土人”的造型。
戰國時期的所謂“土人”,大致是指中原以外的民衆。比如西南一帶,也包括當時楚國的一部分。
“對,羋月就是楚國人。”蕭影點頭。
“我是學考古的,所以記得很清楚,曾經有一次發掘羋姓楚人的墓葬,也發現了歪髻的人物陶俑。”餘耀道,“楚國和西南相鄰,不少民衆其實是西南一些民族的後裔。”
羋姓,是楚人的大姓;也可能是西南某個民族的後裔,所以纔會延續了這種髮型。而這種歪髻髮型的推廣,羋氏家族應該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所謂的羋月,不僅是秦惠文王的王后,而且在秦惠文王死後,作爲秦宣太后,還掌權了不短的時間。
就在阿房宮的遺蹟發掘中,還發現過“羋”字形的銘文,還有相關的筒瓦。
阿房宮,就是秦惠文王修建的,只不過沒建成他就薨了;後續的修建,很可能就是秦宣太后主持的。
所以,秦國後期到秦朝,出現歪髻的流行髮型,應該和秦宣太后有一定關係。最起碼,應該是她從楚國到秦國,纔打下的基礎。
“你可以!”蕭影聽完,不由微微一笑。
“閒着打發時間,聊作談資。”
兩人一邊說一邊逛,也沒再看上什麼東西,眼看走到了二樓走廊的盡頭,有個很小的門臉,卻掛着“大風堂”的字號,反差挺大。
“進去看看吧。”餘耀笑道。
進了店鋪,只見裡面雜亂得很,一個頂着雞窩頭的小夥兒坐在櫃檯後的椅子上,正拿着手機在玩遊戲,嘴裡還不停嘟囔着。聽他嘟囔的動靜,應該是在玩王者農藥。
“老闆在麼?”餘耀上前問了一句。
“我就是,兩位隨便看!”小夥兒眼皮翻了翻,掃了兩人一眼,便繼續玩起了遊戲。
餘耀一看,便也沒再多說,在雜亂的店裡看了起來。
在一處貨架前,餘耀正看着兩件瓷器,忽然從貨架頂上的一堆舊書中,竄下一隻大黃貓來!
餘耀急忙閃避,倒是沒碰着,大黃貓落地之後,居然爬到餘耀腳邊的一個老竹筐裡躺了下來。
“我說老闆,你這古玩店裡養只貓,也不怕他毀了東西啊?”餘耀不由對小夥兒喊了一句。
“沒事兒,發財懂事兒得很。您看您的,甭搭理它。”
餘耀一聽,不由又看了一眼這隻叫發財的黃貓。此時,發財正四仰八叉躺着,像是準備睡了,餘耀卻就此發現,貓脖子上,居然用紅繩掛着一個白玉墜子,從光感來看,好像是一件西漢時期的玉件。
瞄兩眼就能根據玉器的光感大致能有個斷代,其實也不算神奇。
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光感,是鑑定古玉的一個重要因素。比如,戰國玉器和西漢玉器,光感很像,都是高光,但還是有差別。戰國玉器的玻璃高光,有點兒硬,反光更強;西漢時期,玻璃高光有所收斂,有種冰高光的感覺。
餘耀不由蹲下身來,湊近仔細看了看這個玉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