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四路劫法場,發財遇貴人

這個玉墜因爲黃貓姿態舒展,所以能看得很清楚,除了不能翻面。

這是個小玉人。

高度有個四釐米左右,最大寬度差不多也這個數兒。玉質白膩細潤,光感冰瑩,頭部一側和身體下側有些灰白的沁色。

這個小玉人是個跪坐的男子,諧音“遇貴人”。

男子頭上戴有冠飾;臉部顴骨很高,兩眼大而且長。身上的衣服沒有紋飾,腰帶是幾何線條勾勒的。這也是典型的漢代樣式。

這個男子不僅是跪坐,而且右手放在膝蓋上,左手擡得很高,好像在說什麼或者唱什麼。

總體生動傳神,很有韻味。

餘耀一時間很喜歡這個小玉人。

蕭影此時正在翻看幾本散裝的古書,餘耀便也沒打擾他;起身之後,又在店裡轉了轉,最後拿了一件大筆筒,來到了櫃檯前。

“看上東西了啊?”小夥兒不知是玩遊戲正好掛了,還是能掌握好分寸,一看餘耀拿東西過來了,便放下手機站了起來。

“嗯,這青花筆筒,最低什麼價兒?”餘耀將筆筒放到了櫃檯上。

這筆筒確實很大,二十多釐米高,十五六釐米的直徑,胎體不厚,青花髮色挺青翠,有種清麗之感。

畫片的內容也比較複雜,人物衆多,是“四路劫法場”。

這是水滸裡的故事。

宋江在潯陽樓題了“敢笑黃巢不丈夫”的反詩,被黃文炳發現後下了大牢,蔡京的兒子蔡九時任知府,派“神行太保”戴宗給蔡京送信詢問如何處理。作爲宋江小弟的戴宗直接拿着信上了梁山。

軍師吳用安排蕭讓和金大堅僞造蔡京書信印章。結果因爲緊急導致一時疏漏,用了個翰林蔡京的印章。當爹的給兒子寫信,一般不會用印章;即便用,也不會用這樣一枚。最後,無奈之下,天王晁蓋帶領一部分兄弟,在宋江即將被砍頭之際,去劫了法場。

因爲除了晁蓋爲首的梁山兄弟一路,同時不謀而合劫法場的,還有黑旋風李逵一路,浪裡白條張順一路,矮腳虎王英一路,所以叫做四路劫法場。當然,剩下這三路,最後都跟着宋江上了梁山。

有這種畫片的筆筒,就算是真品,最起碼也能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不可能是官窯。因爲官窯哪能畫這種內容?

第二,這個筆筒,肯定是明晚期以後的。別看水滸傳在元末明初就寫出來了,但是有關水滸內容的版畫,卻是明晚期纔有,瓷器上出現相關的畫片,比版畫更晚。

當然,要判斷第二點,也不用從畫片來,因爲筆筒本身就是明晚期纔有。

在古代,筆筒是“沒用”的一件東西,因爲寫字用毛筆,不管筆毫衝上、衝下都沒法兒放;衝上散開了,衝下就杵壞了。毛筆用完洗淨後只能吊着放。

wωω⊙ T Tκan⊙ C〇

所以,筆筒只能裝沒用過的毛筆,但沒用過的毛筆裝哪兒都行。所以,在所有文房用品中,筆筒出現是最晚的,最重要的,還是裝飾作用。

小夥兒看了看這個筆筒,“你真想要?”

“不想要我問你啊?”

“這東西是少見的貨,不便宜。”

“少見的貨?”

“這是明末清初的精品民窯,胎釉和青料,用得都挺講究;這畫片,其實也是反應了民間‘反清復明’的一種心理。”

餘耀不由微微一愣,這小夥兒年紀不大,而且看起來還是個遊戲迷,沒想到挺在行啊!

“便宜不便宜的,你報個價兒聽聽唄。”

“你誠心要,我給你個實在數兒,八萬!”小夥晃了晃岔開的拇指和食指。

“太高了。”餘耀連連搖頭。

“那你倒還個價兒我聽聽。”小夥兒伸手把一個大煙灰缸往面前拖了拖,低頭點了一支菸,也沒讓餘耀。

餘耀見他抽,自己也點了一支。“你抽菸啊!早說啊!”小夥兒冒出一句。

“兩萬。”餘耀接口,“我也給你個實在價兒。”

“這位老闆,我一看你就知道你不是外行,這東西你肯定懂,這麼砍有點兒沒意思了。”小夥兒笑了笑。

兩人一來二去,小夥兒最後總算讓到了六萬,但再也不肯降了。

“對了,我剛纔被你那貓嚇了一跳,好像見它脖子上掛了個小玉墜;它躺下後,我就蹲着看了看,還不難看,就是不大,要是六萬買筆筒,搭給我得了!”

小夥兒突然大笑起來。

“你笑什麼?”

“那件玉人,能頂十個筆筒,你說讓我搭給你?”

餘耀被戳破,倒也不急不惱,不由也跟着哈哈大笑起來。看來,處處都有高人,想撿漏不能只碰上好東西,還得貨主眼拙才行。

“兄弟,你可以啊,大幾十萬的玉墜子,就掛貓脖子上?”

“這是我家老爺子弄的,我哪敢幹涉?這貓他給起名叫發財,還說掛這個小玉人正好是‘發財遇貴人’。”

“哦,這店是令尊的啊?”

“他剛退休,本來是玩家。正好我沒工作,就給我盤下下來的,有他一部分藏品,也有進的貨。他有空也會來視察視察。”

“你的眼力也不弱啊!”

“見笑了,都是我家老爺子教的。”

餘耀心想,這小夥兒的老爺子看來是個高人。

兩人正聊着,蕭影的手機響了,另一個店的老闆來的電話,說朋友帶着東西到店裡了。

這筆筒和小玉人,既然都是實價,餘耀便暫時放放,就此告辭,臨走前取了一張大風堂店的名片。

回到另一個老闆店裡,餘耀和蕭影見到了一個六十歲上下的男子,身材挺拔,容貌周正。

櫃檯上,擺着一個灰綠色的精緻錦盒。

寒暄之後,店老闆請他們三個都坐下了,又給相互介紹了一下。這六十歲上下的男子姓陶。

“我比你們年長,但藏家之間不必客氣,叫我老陶好了。在這市場裡,我兒子還開了家店,一會兒我也可以帶你們去看看,也有一些我以前的藏品。”

“難道是大風堂?”餘耀不假思索地問了一句。

“啊?難道你們去逛了?”

第150章 諸葛紫毫第110章 徐夫人第781章 我說真的,它就是真的!第803章 新的征程第384章 你不瞭解許太炎第795章 線索不明的雍正琺琅彩第261章 傳國玉璽,和氏璧不得不解釋幾句第349章 俗體字,風化紋第756章 如果第248章 留電話,琉璃廠第358章 捕獸夾子第216章 白奇楠第223章 開門紅第379章 大號石針第368章 進展第657章 畫中玄機第295章 開席,快眼第286章 上官雨還挺積極第758章 所謂迴流第148章 梨園翹楚,江寧遺工第215章 節外生枝第354章 及時雨沈歌第609章 刷漆的長案第260章 秦陵地宮第244章 書封裡的牛皮紙第297章 瓜形壺,無肉亦歡第743章 移幻鏡天第803章 新的征程第700章 來由第376章 六方瓶,騙局否?第719章 仿品碎裂第326章 佛龕第772章 祖傳之物第797章 起飛第710章 鞭辟入裡第84章 大掌眼第505章 費猜第783章 還賬第293章 高手若是在譚家第93章 賭格第684章 穿蹤引跡第209章 特聘專家第770章 援手第546章 將行汝都第438章 密碼錯誤第387章 他不是一個人第331章 新的開始第523章 心機深沉的老頭兒第554章 宋青花第414章 珠壽不長,人老珠黃第681章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第126章 謝流齋第355章 兩個人的尾牙第738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272章 九鼎堂第213章 大宅門第329章 半塊玉佩,許家後人第97章 小偷第64章 脫口垂足郎不流第733章 熊大熊二第638章 又遇譚心定第114章 撞器地球儀第618章 百聞不如一見第479章 知行合一第300章 白色寶石,小插曲第143章 新鶴天,老提油第321章 玉牌本秘傳,月影映河山第291章 祝枝山第400章 永樂甜白第768章 差一步來晚第147章 龍袍第512章 貨款兩清卻沒走成第405章 牆外開花牆裡香第355章 兩個人的尾牙第408章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第611章 另一件,一起看第539章 有意思的罐子第543章 一善堂第595章 子岡不明,上山先行第740章 麗江古城,雙獅暖硯第287章 三幅仿畫皆出一人之手第307章 雞油黃第705章 子母劍第198章 從天而降小玉人第488章 印章猶在第790章 昭陵六駿,謝流齋第89章 虯角第104章 一睹真容第339章 三尊太顛方鼎第664章 預展之前第362章 大盤第640章 偏要會一會第536章 奇怪的徒弟第293章 高手若是在譚家第107章 鬥寶第771章 難道是有了?第175章 玉鐲本是男人戴